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教育新见▪P5

  ..续本文上一页言乎!其超世之各个人主义,及化合众生之各个人主义,则教育上但养成学者高明之智德,不悬定何种以为鹄的,泛任其自由之情性志行,而自致所谓广义之成人焉耳。

  夫然、教育之鹄的,亦可见矣。鹄的者何?养就人人皆为自由人,使随其各个人之所相对者,化合之而能经营其相当之自由业也;最始者也,亦最终者也;至同者也,亦至异者也。是以得其环中而应无穷,别别业与共共业,无乎不在,则无乎不当。有相当与否之差殊可论者,盖系乎共别业与别共业耳,共别业有与生俱生者,今所不论,而论其习所成者。盖因乎生身之资质,节遇──若家之贫富、俗之文野等──之境地而异,各适其所当,则造成其于一个人自身能生活保存、及能与相对之各个人不相侵犯,即教育之鹄的也;乃至造成其能化合全世界人群而普为全世界人群谋幸福,及进求一切众生究竟之安乐,亦教育之鹄的也。别共业者,盖因乎部邑之习俗,世界之趋势而异,各适其所当,则文者得意于娴都,野者自安其简陋,奚用是此非彼?然顺世界之趋势,循中华之习俗以论教育,亦有适当。且教育固公共事业,持论者或指为国家共业,或指为社会共业,然欲定一国人民之教育,尤当以国家而总计之耳。就今日之中国而衡其缓急轻重,当以造成各个之个人而为化合国家之个人属第一位,化合社会之个人属第二位,化合世界之个人属第三位,化合家庭之个人属第四位,综之则曰:中华民国教育之鹄的。然习俗趋势,变易无恒,故相当常与不相当倚伏,周遍而计度之,则别共、共别业,皆依别别、共共业为根极,亦各本其诚以立志行,各致其明以流学说,各修其业以为工宰,各操其艺以务精妙,导各一个人之亹亹,成普一世界之斐斐而已!其枢同,其取予不同。政之所举,不过经令;法之所禁,不过奸害;过此、则无得干犯。是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四 教育之方针

  教育之方针亦由是可见矣。方针者何?望所悬之鹄的而端定其趋向者也。中华民国之教育方针,则亦端定其趋向,而趋向中华民国教育之鹄的而已。昔蔡孑民君宣示教育新意见,尝并列五种主义,论者多非难其不符教育方针之意义。意谓方针者,即专趋乎一之谓,并列有五主义,则如航海者于一舟同时立五罗针,而欲同时以趋达五地,事必不能。然此乃不学无知者之言也!详蔡君之意,非罗列五主义而将择取其一为方针,亦非审缓急轻重而择取其一为主要方针者,直以综合并重此五主义而为中华民国新教育方针耳。所列之主义虽有五,无害其方针之为一也。蔡君盖尝譬之人身也,军国民为躯骨,实利为肠胃,公民道德为呼吸机、循环机,美育为神经系,世界观为心理作用,欲得人身之健康灵活,五者皆应修治,不可偏废。夫人身者何?中华民国国民也;修治、则教育也;修治人身全体而致健康灵活,则中华民国国民教育之鹄的也。修治以专求人身之健康灵活,则中华民国国民教育之方针也,何得以一舟同时列五罗针而欲达五地者讥之?至审乎缓急轻重,如神经有病则治神经,亦如行舟时飓风至则觅泊岛欤,要不出求一身之健康,赴一地之贸易之统一方针也,而于此统一方针中,亦不害其歧也。且夫名学上类之与别,原无定位。即如人类,自各个人观之则为类,自各动物观之则为别。又如动物,自各动物观之则为类,自各生物观之则为别。是以使蔡君立于政长地位,施其新意见为行政国家教育之标准,则可冒五者而称之曰新教育主义;蔡君立于人民地位,施其新意见为私有学校教育之标准,则亦可冒五者而称之曰蔡孑民新教育主义,夫何歧之有?反之、若单取军国民主义,就而别之,海军主义耶?陆军主义耶?形式主义耶?实质主义耶?于此四者绝对择一为方针耶?择一为主要而余为从耶?更细别之,海军为类,海军又有别;陆军为类,陆军又有别;夫何一之有?是以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可以一名举也。自分而观之,物虽一可以众义称也。大统至分之教育主义,其唯相对之个人主义乎?大同至异之教育鹄的,其唯致人人皆为自由人,各随其化合而能营相当之自由业乎?大一至歧之教育方针,其唯端趋此大同至异之教育鹄的者乎?

  五 教育之程序世所通行之学程,盖大致可观矣。则以相对之个人主义教育充实之,为便于言论撮为一表如下:

  ┌──┬───────┬──────┬────┬────┬───┬────┐

  │ 学 │二 十 二岁  │ 十 九 岁 │十 五 岁│十 一 岁│七 岁│六  岁 │

  │ 龄 │至二十五岁  │ 至二十一岁 │至十八岁│至十四岁│至十岁│以  下 │

  ├──┼───────┼──────┼────┼────┼───┼────┤

  │ 学 │太  学  │大  学│  │小  学│蒙 学│  │

  │  │  │当今高等中学│中  学 │当今  │当今初│幼  学 │

  │ 程 │当今大学  │或预科大学 │  │高等小学│等小学│  │

  ├──┼───────┼──────┼────┼────┼───┼────┤

  │  │分  科  │分  科 │普  通 │普  通│  │或家庭教│

  │  │  │  │或 国立 │  │蒙 校│育或社会│

  │  │国  立  │同  上 │或 民立 │同  上│  │立幼稚园│

  ├──┼───────┼──────┼────┼────┼───┼────┤

  │ 学 │专  门  │专  门 │专  门│专  门│  │  │

  │  │  │  │  │农校、商│  │  │

  │  │  │  │  │校、各种│  │  │

  │  │各种专门科学、│  │  │工校、或│ 无 │  无  │

  │  │随宜分立各种 │  │  │国立、或│  │  │

  │  │专门学校,师范│  │  │民立。海│  │  │

  │  │亦属专门校类,│同  上 │同  上│军校、陆│  │  │

  │  │此专门校,或 │  │  │军校、国│  │  │

  │  │国立、或民立。│  │  │立。此小│  │  │

  │  │  │  │  │学程不立│  │  │

  │ 校 │  │  │  │余种专门│  │  │

  │  │  │  │  │学校。 │  │  │

  ├──┼───────┼──────┼────┼────┼───┼────┤

  │教育│充  量 │增  上 │寻  常│必  要│预 备│基  础│

  └──┴───────┴──────┴────┴────┴───┴────┘

  表中所列者,上必起于下,下不必至于上;上必具于下,下不必具于上。例如仅受必要教育者,不必能受充量教育;受充量教育者,则必曾受必要教育。预备者,直接为受必要教育之预备,间接则乃至为受充量教育之预备也。但是进受必要教育以上之预备,故仅卒业蒙校者,未养成人生处世必要之能力也。必要者,即义务所由起。卒业小学者,已得成就人生必要之能力,故义务教育齐此也。幼学盖未是学校教育,但为施受学校教育依止之基础,故义务教育不取此也。然基础之良否,所关极为重要,不独慎始于学语、学步,且当慎始乎胎教,及父母婚媾之遗传。寻常教育,则所处境地稍优裕者,皆当受之。盖大抵为一般人之资守所能受之教育,受之者则不仅能求人生之必要,且得渐进于美乐之生活矣。增上教育以去,则有当择各人资质所能及所宜受者;人之资质不齐,非必皆能受之也,故进普遍人之本位而为一分人之增位。充量者,充足成人之量,受至必能教育,已得狭义成人之具体,亦得进修为广义之成人。然必受至充量教育,方充足狭义成人之量,与广义之成人密迩,或即得广义成人之具体,过此、则自致乎广义之成人而已,非学校教育事矣。

  幼学、最宜重者为体育:一岁前后,盖纯赖乎他人之保字,且体身孱嫩,最易受害;故为之母者,必习知保姆学术,始足胜字育婴孩之任。二岁以上,则得因其欲自步自食等性,而渐教之自动、自卫其身体。五岁至六岁,则必教之于随身衣食行住坐卧起居等,寻常皆粗能自为照管──若冷则自能加衣等──,及为有益于身之游戏,活健其身心。次宜重者、为美育:以此期浑然唯官觉情感,其感觉最为敏锐,知识则由感觉而开,美感必与乐感俱,故孩童最富美感性,而常好得美术之玩具;赞美之言,亦孩童所最乐闻,且忆持不忘。故其一言一动,闻他人赞美者,往往喜作之而势必积成习惯。且闻赞美他人者,亦恒喜效习之。能利用美玩具及赞美言,诱开其知识,坊正其言动,更顺其情性,导之自描自制种种轻巧玩具,且导以爱惜,则智育、德育,即在美育中矣。次宜重者、为智育:一岁以上、即欲以别种音声代啼声而索物,且发声以指别所见之人物,顺之而示以器物,教以言语;至四岁、则日常习见者,渐能别之呼之,而一数至十数亦能举之。增进至七岁,则能由语言而受学义矣。至五岁、则当于玩具,模刻华文独体字之音纽,及通行欧文或一种或数种字母之字形,教之手拊其形体而目察其形相,循之而为辨定其字音,令于字之形与语之音,习起联合观念之作用,亦教之数其字数。至六岁、更教以华文一切独体字,且教依之写画华、欧诸独体字形。及数其字数不谬,则逮入蒙校,于书数形声之基础已立,但须增多之、综变之,及教之以文义耳。又其次、则德育也:此时期儿童,尚无自观力及情识、情习之志行,殊无道德可言。然彼虽无所志,习成于不觉而发见言行矣;良窳之根荄,已植乎是矣。染习乎恶家庭之儿童,三四语中必杂一骂语,抛砖、掷石、嚣叫、跳奔、其粗蠢犷野,令人触目生憎,则以无幼学之德育也;此皆是为受学校教育之障碍者。故德育当始之于习语,勿令闻效各种嚣骂之言;继之于习动,务令寓快乐于益身美感之游戏;而以夺其玩具与所爱之衣食,及示其怒容等为罚则,不用扑教、诃教,则孩童必为纯良之孩童…

《教育新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