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教育新见▪P9

  ..续本文上一页同世之幸福,亦可为更到达何种鹄的之作用。故以能谓二世之幸福为善,不偏重现世,亦不偏重来世。如营业之人所得利益,未尝不用之以快乐身心;故现世幸福自住乎现世幸福;未尝不积之为营业资本,故现世幸福亦是将来作用。而蔡君之说,则如不衣不食而但欲积为营业资本,二也。大同世亦人道种种正因所缘起,在乎一切自由人营一切自由业,非以纯任自然为美,三也。

  问曰:然则与进化论所期望将来之圆满生活者何如?答曰:亦不同也。进化论者,有过去将来而无现在;盖但有客观而无主观,且其客观亦非圆满之客观也。无现在故,不知实有者唯现在之刹那刹那,而欲尽以现在为牺牲,而致祭乎未来之一空名,倒见倒取之甚者也!又以无现在故,唯倾向未来故,蔑往世而尊来世,爱儿童而暴父老。不知由事实观之,往世之事实已灭无,来世之事实尚未有,而有之者唯是现在人心之意识感念所有者,唯是意念中取著之名言影像,何须蔑、亦何须尊!由缘起观之,将来之美者,固将由现在而缘起;现在所得者,孰非由过去而缘成?现在之竟得或可欣爱或可憎厌者,皆凭过去而缘成,古岂但应蔑乎?将来当有之或可欣爱或可厌憎者,皆藉过现而缘起,来岂尽足尊乎?壮夫由儿童而缘起,儿童亦待壮夫以缘成,儿童固须爱矣;壮夫待父老以缘成,而壮夫亦将为父老,父老岂可暴乎?此又偏见偏取之基者也!然亦非尽不同。

  问曰:此与无政府主义何如?答曰:亦稍不同。彼则纯从解决政治共业达到之,故不独空间绝对不容家国存在,时间亦绝对不容家国存在。此则纯从利用教育共业达到之,故一期中不妨家国等随宜随俗之存在且繁荣。又彼或偏以各自个人主义,势将沦灭人类由积化所增起之群业,成老聃所谓至治之世,或成野人野猿之世。否则、偏于有群无孑主义,使人类互相必以大群为衔辔,个人志行之自由不得稍申。二者均未是中道之行,虽词和而成中道之行,其达到者亦但化合人群世界,尚不能超俗及化合众生世界。由政治消极达到者,与由教育积极达到者,广狭深浅不同故也。问曰:然则无政府、共产社会主义实行时何如?答曰:由各尽其所能、各取其所需观之,固同也;然彼或偏于使人类互相必以大群为衔轭,故应更界别之。盖人之所苦者,不徒不得各取其所需。而尤以不得各尽其所能为大戚;知各尽其所能,正是所得之大乐,则不徒各各自勤其业,而亦不限止于化合人群世界为满足。虽然、今人或有能为盗贼、帝王、巫觋、官吏、压制、战争、商贾、欺诈者,而大同世则无从以尽其能矣,是故当有界说,其各尽所能之事、有利──利益与乐谓之善业,善业则兼现在将来──、无害──害损及苦谓之恶业,恶业亦兼现在将来──于己,有利无害于群者,则应自勉交勉之。此融各一个人与化合人群及化合众生之个人而一之者,乃大同世中庸之行也。无利于己且有害于己,而有利无害于群者──若杀人救人、舍生利物等──,但应任之各自个人,不徒不应交勉,亦复不应交禁,乃化合人群众生之高行也;单就来世论,则亦未尝不有利于己。有利于己或有害于己──极至若无端自杀等──,而无利于群、无害于群者──不得以彼为群之份子,而以彼自害即为害群,群无自体,但是各各自己相对之众人曰群。各各自己有需有乐于群,或害其自己,彼且弃其自己,何有彼相对之群,故群不得干涉之──或但交勉彼无须出此,而绝对不应交禁。然大同世此等事必甚少甚少,乃各自个人主义之极行也;学龄内人则得禁止之。有利于己或有害于己──若故意自致狂易残废,而仍不得不累群者──,而有害无利于群者──欺诈、斗骂、暴虐、懒惰、及取非所需而但供毁坏等,大同世或未能尽除,若王贼巫吏等则自绝矣。王吏等在大同世不独害群,亦且自害,然未大同世,则或利群,或害群、或利己、或害己──,且约二世论,于己亦但有害而无利,故绝对应自禁交禁之,大同世之恶行也。然其勉之与禁,当取何道?一者、文史语言交称之而交讥之;二者、居动工作交亲之而交疏之,如是则已矣;而其功在乎学术志行之修养。要言之,则教育者而非政治者,道德者而非法律者,感化者而非强制者是也。更益之以敬爱长老而怜爱儿童及病废者,乃至一切生类;盖前者为自由平等,而此为博爱。是以教育由长老施之,而彼时当有四种社会者:一者、工会──合农工而一之,总摄一切工场,商贾则已绝矣──,此当有各种工作别别日行之公守常则,二者、美会──衣食住及游行等处,皆应属之美会──,除工作外,纯任自由而行乐也。三者、善会,此以互相营救天时、地理、人生上等灾祸,及医治众人之疾病死亡等事。此三者,由壮夫掌理之,而老幼共享受之。四者、学会,此又分二:一、科学会,由学校师长理之,儿童共学习之,壮夫自由研究之。二、宗学会,五十六岁以上长老掌理之,壮夫自由研究之,残废人等皆依修习之。然摄属学会之工作,则应壮年之偏废人等之能作务者,及中学以上学生作之,不及者则壮夫助之。故彼时之人,二十岁内可谓之受业时;二十一岁至五十岁,可谓之工作时;五十一岁至五十五岁,可谓之施教时;五十六岁外,可谓之超俗时。各个人之自好,固不得一割求齐,姑妄言其概略而已;而一切皆养成于教育。

  八 结论

  虽然、作斯论者,亦现在之人耳。此员舆中之相续人类,固将有大同世乎?未可知!即大同世必实现矣,此亦未必与大同世人心中之感念及其实事相符。微而析之,此则吾一人心中之观念耳;更微析之,与年俱化,此特吾心今日之观念耳。勤而行之,是在上士!而吾及吾人现在各各客观中所实有之中华民国国民,其所当张施之教育,则从幼学程度而增进之焉耳!邦人君子,其傥得吾心之同然欤?如曰不然,任之自取。

  (见道学论衡)

  

  

《教育新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