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大不然。认有个人者,唯人心自认,非细胞认之,亦不待外物认之。国家自身,但是一名词,认有国家者、必在人心,且必与国对立、而人心中国家观念乃明晰,故曰别共业。且今言细胞,亦为人心认之,细胞不能自认也,而各个人岂待国家认之乎。纵使各细胞皆能自认,然个人固仍有人心之自认,亦细胞得喻人民,而人身不得喻国家,故国家决无自体──!由是知事物皆由众缘集成,而幻现一中心势力耳──对此为缘,在彼即为事物,故一一缘亦皆众缘集成──,非待先有中心主宰而集起。论者倒果为因,皆由惑于一神真宰之神话。夫昔民何尝专持国家主义哉?然又何尝无国家成立?故国家之成立,有无量因缘,不得是一非余。盖所非者,或适是成立国家之缘也;此之谓无尽缘起。明乎此者,虽持绝对之国家主义,正不妨泛任民爱。何者?民求立国,非国要求民立,任民爱自求多福,适以增国家之繁荣故也。
夫论者固将以充中华民国之教育。持此主义,立此学程,其坐而言耶?抑或起而张施耶?欲张施者,固不得不依中国国民现状而施张。察之中国国民现状,无论大多数未受教育壮夫,学程学龄,必不能符合,即学龄符蒙学小学程儿童,亦奚尝有如量容施之学校及教师,且能悉令来受教育乎?然吾有说:论国事者,欲陶铸一国人民,则令国民均受必要之教育,亦可已矣。过此、则在各个人家庭各自之求多福,盖非仅应社会国家中个人之必要,亦将凭其自由志行,以运用社会国家。夫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不独个人,即国民亦然。今中国之国民──假以大多数国民、代表国民全体──,其尚在幼学程耳。虽九州之大,五族之众,不妨同时有能施受充量教育者。然置其不齐,统类以观其齐,从之而施教育,夫可以知矣。将陋就简,无论国家、社会、个人,务多设蒙校、专门农、工、商小校,及女普通小校──女小校当纯以能处理家庭事务、及保育幼学、婴孩为实用,所谓贤妻良母教育是也。故女普通小校,亦即女专门校──,男普通小校。学龄不必求定符──若在小学龄者,未修蒙学,亦得收入蒙学。纵使迫于营求生活,不能进受小学,亦必较未受蒙学者贤多。又若中学龄之女生,亦使得受小学教育,卒业则即可为贤妻良母──,学程亦可稍降格──若素无幼学之孩童,固将从五六岁所应受之教育教起──,校具不必求完备,教师亦可稍融通──若蒙学无女教师,则用男教师。无若干师范卒业生,及农工商中学卒业生,则一校必有一帮教师,其帮教师凡能任国文科者,皆得任之,且善用二部教育法以节之──,则学费、教师,当未至甚穷蹙。更随地随俗之所宜以为诱导──若务令学生习惯与家庭社会之惯习符合等──,劝之迫之,摄而教育之,使全国已有运用家庭、社会、国家之力者,皆依此一致以求小学龄内儿童均得受蒙小教育,则十年之国民程度,必大有可观;以所养成者,皆能致其实用于家庭、社会、国家故也。同时、次当重者,则为中学程女专门师范校──女子近欲求参政权,吾谓不如求握蒙小学教育权也──,即将期妇人任蒙校及女小校教师,则现有之中学程男师范校,但保存之已足,不必求增矣。蒙校任之女师,有多利益:女子事农、工、商业,多分不若男子,故居纯粹分利之多数,得此则亦能间接生利以充裕家计,一也。蒙校师由女子任之,则任蒙校师之男子,皆得从事农、工、商、业,及国家、社会各种相当职务,则国家、社会等共业必大增富荣,二也。女性温和细密,善熨贴人情,且富美术之工巧修治,教育儿童,男子实不如女子,由之造成美健儿童,乃人群莫大公益,且得于学校自教养其子女,三也。女小校所教,皆取妇人于家庭之实用生活,男教师必多所捍格,而有不能教不便教之者;此乃一切家庭幸福所待命者,而得之由任女教师,四也。女子曾受中学程师范教育者,纵不出任蒙小校教师,于其所举婴孩施家庭教育,必胜于仅受小学者,而教育之基础实筑于幼学,将来人群一切良事业,皆由之产出,五也。故中学之女师范,当速求增设,务令十年中有如三千万儿童数所须有蒙校女小校之女师;俾十年后于必要教育程下,得一切如学程而施设。又其次、则任之各自家庭各各社会及国家政府,派遣卒业中学者,择宜留学各学,唯应专注重各种工艺学,其次则农、商,其次则海、陆军官;其余学校者,概应停止留学。若卒业法律、政治者,则已人浮于事,亦以矫国民一受教育即希望营业官吏之虚荣心习。且精神文明,中华自富,但应从而发挥之;而中学程下,则无留学必要。又其次、则随地随宜,广设中学程上之工、农、商、医校,及海、陆军小校、中校,对是四者有余力、有特尚者,则亦不妨施受余种学校教育。而综是四者:有前二者,则有民生及军事之兵卒;有后二者,则有民生及军事之将领;夫国民不富不强何待?而政治之良,亦著于是矣!民皆能自立自治,则人道亦由是大昌,于家庭社会国家有运用力者,胥致勤乎是。树国何必百年?近之十年,远之二十年,即能一切依学程而教育施矣。此则专指学校教育者。然此二十年内,其已失学之壮夫,及在中小学龄内己不能不自谋生活,虽欲受学校教育而力有不能者;其失学之壮夫,或且为学校教育之障碍,则又何如?此其所举者最为普遍,然但令现在之小学龄及小学龄上一切失学国民,略具常识而稍成增进,则甚平浅。此则一、在救济学校教育,列而举之:一、半日学校,二、星期学校,三、夜学校是也。二、在通俗社会教育,列而举之:一、劝学会、二、宣讲所,除定处定时之宣讲所外,又当利用多人集合之种种机会,而为瀹溉常识及劝学之宣讲。所谓机会者:一、舟车旅客,二、工厂,三、婚丧庆吊,四、寺庙祭日,五、地方纪念日,六、游戏场,七、剧场,八、开会场所,九、家族会,十、商业会,十一、热闹市场,十二、通衢,十三、茶寮酒肆,十四、公园运动场,十五、广告招贴,十六、副作用,其说明见沈颐君之普通教育议──按沈君尚有二部教育、贫民学校及代用学校,此可归入前之普设蒙小校中矣──,及某君之通俗教育。利用机会灌输知识之方法,此则各善会、学会、政会、教会员皆得为之,但当不背救济学校与劝学,及灌输国民常识之宗旨。其宣讲或当习练,及择有宣讲之才者专为之。实则、有运用社会力者,随宜谈论,皆得于无形中化导国民也。至能受书报之益者,则已略具常识。然能本此宗旨,多编行白话小说,其益滋大。
七 大同世界圆满生活之教育
问曰:此之学程,若所谓大同之世实现者,亦适符乎?答曰:试悬揣之。彼时人类,群业私业,善力增上,互相招感,由医学、生学、心学之进步,人之寿限当亦较长,假定平均各得七十岁论,其所得遗体即良,其所感环境尤善,固不得不与今异也。学程但须划为四期:幼学期与今同,七岁至十二岁为小学期,十三岁至十六岁为中学期,十七岁至二十岁为大学期。除病废等不能受充量教育者,人人皆令受充量教育,一也。除病废者及在学龄内者,人人皆得人群中完全自由,二也。所用之文语,同一精简繁富优美;所用之仪法,适当、灵通、敏捷、完备,受中学教育者,必已胜过今之卒业太学者,三也。过学期后,所接触者多美乐之境,所遭际者皆和爱之人,无不可薰陶德性,四也。除病废者,二十岁外五十岁内,人人皆直接生利者,作务时间短少──当不过四小时──,恒得自由于美会游嬉娱乐,于学会研究学术,五也。除病废者,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或六十岁之女人,皆为幼学、小学教育师;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或六十岁之男人,皆为中学、大学教育师,六也。五十五岁上、或六十岁及病废者,皆专修宗学,以成超俗或化合众生世界之个人,七也。则兼广义狭义之教育而贯澈之。
问曰:此与孔子所谓大同之世界者,果尽同乎?答曰:横论之、则大致相同,纵论之、则有不同。盖孔子所称美之大同之世,局定时量,且局定过去。若以是为趋向,则成复古主义。今则不局时量,而存其志愿于现在之将来及将来之现在,故有异也。何者?过去已运往而灭无矣,其事迹存乎现在文字中之历史,其化义持乎现行人心中之感念。且过去之大同之世,现存文史中亦无明晰纪载,而现在之入乎过去,法尔归无,不假功用──若人自然须死,不必设法乃死──,其由功用而务善希乐者,只是现在之将来及将来之现在,谓之二世缘起义。然非谓于过去之现在中必无大同世界。何者?统而计之,物无始故;局而计之,此一世界有人群化道者,亦必非仅齐历史所载,伏羲得河图洛书等──近有在北美洲发见古美术文艺皆例亦同此──,皆足推想前此已有文化之人群──若佛典载此大地上人,已经过九回增劫等,其增劫即大同世──,特茫昧无可明证。且以过去之现在──现在即实有时,非现在即非实有时──,已过去而灭无,决不能复现,而作持者唯现在之文史心念;设使过去世事物复现──即发见古器等──,则现者即是现在而非过去,故今是二世缘起义,而非复古主义。岂仅不欲复古,乃实无古可复也。
问曰:蔡孑民君云:其现象世界间所以为实体世界障碍者,不外二种意识:一、境地人我之差别,二、幸福营求之差别。能剂其平,则肉体之享受纯任自然,而意识界之营求泯,人我之见亦化,合现象世界各别之意识为浑同,而得与实体吻合焉。故现世幸福,但为不幸福之人类到达于实体世界之一作用。今此主张者,与彼何如?答曰:亦有同有不同也。实体不离现世,而大同世亦属现象。由实体观之皆实体,由现象观之皆现象,现象之不同而非实体,一也。由现世观之,现世幸福自住于现世,即其对于将来大同世之乐观,亦属现世幸福,谓之思食,能增益现世人之喜心善心,而将来之大同世,尚未实有故也。合二世缘起义观之,不徒现世幸福可为达到大同世之作用,即大…
《教育新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