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生观的科学▪P7

  ..续本文上一页的养成之人生初行,亦祗是令先了达人生三真相,用论理经验来训练指示意思直觉之修养耳。人生初行之进一步,乃用瑜伽方法以扩充意觉之感验,增加望远镜、显微镜所不及之能力而已。但今世的科学家,往往不能实践其所言,纵欲逞忿,不能破除其成见的直觉冲动,以流露其诚心公道,致受世俗诟病,此则因未能归向人生三真相,不能自胜其激发的忿欲而已。予尝谓人生初行,本为顺人生情性所最易行之事,然不能践行者,则因从动物来的盲直觉内心冲动,复缘无限恶习惯势力的外界刺激,遂致不能践行。故根本的须了彻人生三真相而归向之,乃能奠定心君,而制胜内因外缘的烦扰,以信业果报修十善行也。虽使孔子天分极高,是已有今日西洋人之成就而上者,亦未是已断尽分别所起二我执之初地菩萨,只是修行信心之人的菩萨耳。乃遽专主重第二无数劫人生态度,亦非正当,况一般中国人实尚未有西洋人之经过成就哉?中国如此,印度外道等遽专主重第三无数劫人生态度,可知其更不正当矣。故一般中国人及大乘外之一般印度人,其人生态度皆不正当的,是含有多量的迷谬未经理智排除掉的;走了许久走不通的时候,仍须折回来用狭义、广义之科学方法的──丁在君也说:因为用这种超越方法的人,走了几年仍然走回到他的地点,出不了自己制造出来的太极圈子。故我对于救济西洋人今世之偏弊,是要用科学的人的发现后之科学的人的养成之大乘人生初行的,不能用中国之孔老的,与其余宗教、外道、小乘的。至梁氏所言,横列分为三地,单独各走一路向的人生三态度,更是绝无之事。换言之,则人生只有善由狭义科学、广义科学以浩浩荡荡前进,而达到人生究竟的一条大路,并无第二、第三路向;其第二、第三路向,只是错误迂回的路向而已。

  我对于梁氏的话,尚有一处须批评者,则其知识论所云直觉是也。彼云:受、想二心所对于意味的认识,就是直觉(其意恐是模仿先在的知觉概念之说来),故从现量的感觉(其意恐是只认有前五识的感觉现量,而忘却第六识、第八识及果上四智的现量)到比量的抽象概念,中间还须有直觉之一阶段,单靠现量与比量是不成功的。这个话、是我对于唯识家的修订。

  所有美妙好吃等等意味,都由人的直觉所妄添的,所以、直觉就是非量。因为、现量对于本质是不增不减的,比量亦是将如是种种的感觉、加以简综的作用而不增不减得到的抽象的意义,故此二者所得皆真;虽有时错误,然非其本性。唯直觉横增于其实,则本性既妄,故为非量。但是我们所以不用非量而用直觉者,因为、唯识家所谓非量,系包括似现量与似比量而言,乃是消极的名词,表示不出于现量比量之外的一种特殊心理作用,故不如用直觉为当。又直觉可分为两种:一、是附于感觉的(其意即似现量),一、是附于理智的(其意即似比量)。如听见声音而得到妙味等等,为附于感觉上的直觉;如读诗文所得到妙味,其妙味初不附于墨字之上而附于理解命意之上,于是必藉附于理智之直觉而后能得之。惟如认识生活及我时,才能见出第二种直觉的重要来。

  我看梁氏之引用唯识学,未有如此段错误之甚者。其以受、想二心所为直觉,已为根本迷谬。无论何界──乃至无漏界的亲证真如、何识──乃至庵摩罗识现起之时,此触──梁氏意以触为感觉──、受、想等五遍行心所是必有的。然若梁氏所言,则梁氏所谓纯感觉现量的前五识,亦岂无受想二心所?如前五识亦有受、想二心所,岂亦非纯感觉现量而是非量直觉?且第八识有受、想二心所相应,岂亦非现量而是非量直觉的?故由我观之,所谓直觉的,在凡位祗是俱生而来意识──简别由分别二执所起的似比量意识──心心所聚,及末那识心心所聚之似现量的非量。至于似比量的非量,是错误的理智而非直觉。在未究竟圣位之初地以上八地或等觉地以下,则是自得的第二重真现量如量智,第一重真现量如实智,是遍觉而非直觉。至于真比量如量智,则又是上求佛智、下化含识之理智而非直觉──俱生二执相应的意识聚、末那识聚之似现量的非量。至于似比量的非量,是承受他人或表示他人的错误理智,而非直觉。究竟圣位之佛位,则是自得的第二重真现量如量智,佛位之真比量如量智,是纯以下化众生利他的理智而非直觉。佛已全灭非量,佛法之还灭,只是还灭此非量及非量所相应、所等起之杂染心境而已,非并自得的第一重现量遍觉的如实智境,及第二重现量直觉的如量智境,与悟他的比量理智如量智境而一切绝灭之。且正为圆成此自得的现量直觉,而还灭彼二执所起的非量直觉耳。此可知梁氏以佛法的还灭为绝灭之谬解。无复非量存在,但非无复现量直觉存在;恒审思量无我性故,恒遍觉知一切法自相故。而梁氏所云佛法以现量用理智,却是对的。但佛的第二重现量即是直觉,故亦可谓是直觉用理智的。但佛的直觉,是已离非量的清净直觉,不同凡位及未究竟圣位,是非量杂染的直觉而已。直觉是我、是生活,亦可不错的,但佛是无我的自在无碍我,及恒续转遍和洽的常乐生活,不同凡位是取执的我及间隔的生活而已。知此直觉之义,则知梁氏所言从现量到比量之中间,须有非量直觉之一阶段为非是。以凡位的现量感觉,虽必经过俱生意识杂染非量的直觉──意觉──,而后得成比量的理智;但圣位则有现量直觉而非必非量直觉也。大乘佛法最重者,即为此现量直觉。而得成现量直觉者,则因前七识一刹那心的现行皆是能熏习的,所以、真见道位亲证诸法离言自相的六七识聚,一刹那现量遍觉──如实智,即已熏断一分非量习气,及熏长一分现量功能矣。故第二刹那,六七二识重现相见道位,即能仿照现量遍觉的诸法离言自相,而变为亲所缘的变相真如,及万法自相而重缘之,故谓之第二重现量。前五识祗有此第二重现量,余识则兼有第一重、第二重现量。第一重现量祗是亲证真如的遍觉。真见道位为现量如实智,相见道位为现量如量智,依现量如量智即可起比量的如量智,其间妙用在乎熏长熏断之事。以非量习气既熏断,而现量功能已熏长,则无间仿照而起者,势必为现量的而非复非量的。凡位依一刹那现量感觉,仿照而起的为非量直觉者,则以未有遍证诸法离言自相之如实智现起,六七识聚从来皆熏长非量习气而不能一熏断之,故无间仿照而起者,必为染意识之非量直觉。知此、则知可纯任直觉者,唯有佛位;圣位且有一分非量直觉。未可纯任,况凡位可纯任直觉也哉?凡位纯任直觉必多迷误,唯用理智调治直觉,即为人生初行最要之事。孔、孟、荀、王,颇知此义。至于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位,本为相似佛位,故在一期一界中可相似乎佛。但相似者非真之谓,故其极、仍多迷误而或堕生物,或进天乘。然释迦之为真佛者,以曾有三无数劫之修证,因圆果满来应世故。即就其应世之迹言,其童子时,家族华贵,身容健美,学识冠世,武勇绝伦,是已做到今西洋人人的发现之境界者。及其亲慈妻贤,臣良民康,生趣洋溢,情感丰富,是已做到孔子人的养成之境界者。由情感丰富而哀生物之相残及人生之老病死,超然舍家学道,是由厌取作、舍坏苦而进修瑜伽也。出家五年间,遍参诸方修道之耆德,一一征验而超出之,是历初无数劫位也。六年间,由一一征验超出而入山自辟修证道,是由初劫满位,加行入地,证唯自心不从他教之第二无数劫位也。不住山而出山,受乳糜趋菩提树下,是从第八地第一义空起,经历第九、第十地之第三无数劫位也。于是、菩提树下誓不起坐而降魔成正觉,是因圆果满成佛也。其后转*轮度众生,则纯为利他以畅本怀耳。其迹如是,其本可知。试观古今中外,除释迦有如是发达人生以至究竟者乎?此宁至七十乃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孔子能企及乎?呜呼至矣!有志者能不奋发菩提心欤!梁氏谓今后世人当纯任直觉,柏格森虽有将来或发明一较高科学,以直觉指示吾人的行为,亦期之将来耳。故可即是期之将来从广义科学所达到初地以上之人生者,梁氏即指为是孔子的而是今世的人众生活便能如此,亦可知其非矣。切实言之,人生大事,唯是用科学的、瑜伽的理智以调治杂染非量直觉,而进为亦现量亦杂染非量直觉,以圆成纯现量直觉而已。以本来之纯现量感觉是本来清净的,不杂染非量的,无所用其调治,亦无从施其调治的。而真比量的理智是适宜调治之工具,似比量的理智是不适宜调治的工具;所调治之目的,则唯在乎直觉而已。佛书喻以牧牛,直觉为牛,而理智为牧童,人牛双亡,只是佛位无所用其治牧,故牛失其为被牧的牛,而童亦失其为能牧之童也。常乐我净无尽无尽,利乐有情无尽无尽,岂断灭之谓哉?古来禅师所成亦为相似佛位,与孔子等。

  吴氏之黑漆一团或漆黑兆兆兆兆团论,张东荪谓其是有几分模仿大宇原始的星云说之一种臆说的,但研究哲学者,亦可谓其是有几分模仿安纳西门特以无限──无极太极似之──为宇宙本体之臆说的,亦可谓其是有几分模仿齐诺、分尼斯以物质神为宇宙本体之臆说的──是一个我或兆兆兆兆我──,亦可谓其是有几分模仿赫凯尔唯物的一元哲学的,亦可谓其是有几分模仿蔡元培的实体世界观的,其余说不尽的尚多;故我们研究佛学的,亦可谓其是有几分模仿“阿赖耶识缘起”之一种广义科学说的。仿吴氏语,叫阿赖耶识为黑漆一团或漆黑兆兆兆兆团,原无不可以的。但阿赖耶识缘起说,是说可将有漏杂染的阿赖耶识转成无漏清净的庵摩罗识的──庵摩罗、是无垢清净义,庵摩罗识缘起即法界缘起,或一切无漏种缘起,见余之缘起抉择论。仿吴氏语,叫庵摩罗识为雪亮一团或兆兆兆兆团,亦无不可以的。就阿赖耶识本来含有可以转成庵摩罗识的功能言──如来藏或佛性,则谓黑漆一团或漆黑兆兆兆兆团,本来含有可以转成雪亮一团或兆兆兆兆团之功能,亦无不可以的。此雪亮一团或兆兆兆兆团,即为吾上文所说的一一人生等事实三真相。一团或兆兆兆兆团,皆本来含有可以转成雪亮之功能的,即是一一自觉而无他可觉的遍觉。一团或兆兆兆兆团,皆有活动变化之关系律的,即是一一刹那起灭而种现熏变的律法。一团是团,兆兆兆兆团亦是团,离一团无兆兆兆兆团,离兆兆兆兆团无一团,一团遍于兆兆兆兆团,兆兆兆兆团遍于一团,兆兆兆兆团中任何一团皆遍入一团及兆兆兆兆团中任何一团,兆兆兆兆团中任何一团皆普摄一团及兆兆兆兆团中任何一团,但仍一团是一团,兆兆兆兆团是兆兆兆兆团而不失其自相,即是一一不杂不坏而互摄互入的调和。

  你肯信得过吗?只是要了得你的黑漆团本来含有可以转成一一雪亮的功能耳;只是要用科学的瑜伽的方法,转令本来所含有可以雪亮的功能实现出来耳。你仔细自家用科学的瑜伽的方法考察考察看──最好一先研究来勃尼兹的单元论,以为研究成唯识论等之过渡,较易了解。你不要太信任你的黑漆老祖的骗!你不要太信任你的漆黑朋友的骗!困在鼓里,以谓佛法只是枯坐冥想出来的,以谓只是反转灭却你的黑漆团的;须知只是用科学的瑜伽的方法变你的黑漆团为雪亮而已。你的用科学方法要如何若何,我都赞成的,只是你不了得本有可以转成雪亮的功能潜在你的漆黑中,故不知用科学的瑜伽的方法以转令实现出来耳。你若一定信你黑漆老祖及漆黑朋友的骗,狠著你兆兆兆兆漆黑团中的一个漆黑团,要永远黑漆一团或漆黑兆兆兆兆团过去,则你的黑漆一团或漆黑兆兆兆兆团,终究是糊涂黑漆、漆黑糊涂的,你尚有什么科学知识可言!你尚有什么宇宙人生是如何若何可言!你尚有什么人生宇宙当如何若何可言!雪亮一团的老僧,未免忍俊不禁,笑你为糊涂一蛋,或兆兆兆兆糊涂蛋中之一蛋,高唱著「混沌乾坤一壳包,也无皮血也无毛”,便拿来一口吞却了!一笑完结。

  九 摘要

  一、人生观是我们应当如何做人的生活,及应当如何发达人的生活以至究竟的标准。

  二、科学、是不越感觉经验之论理知识,于经验中所得的关系法则,能善为调治以发达人的生活至究竟的。

  三、科学以增加感觉的能力,扩充经验的内容,而去除直觉的迷谬为要素。而佛学的瑜伽方法,即是能增加感觉能力,扩充经验内容,而去除意觉迷谬的。故瑜伽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科学方法。

  四、人生及一一事物,皆是各从一主动中心集一切亲疏顺违关系、所刹那起灭相续或不相续的各各事实,而各动物皆各有一永远相续的阿赖耶识为摄持的。

  五、人生及一一事物的真相,皆是遍觉的、律法的、调和的。要做人的生活而发达人生以至究竟,首当认识此人生三真相,归向且依持之以为标准。

  六、今世做人的生活之初一步所行,当以归依人生三真相为根本,而信业果报、修十善行、以渐求增进。

  七、佛教的唯一大事,只是从人的生活渐渐增进以发达人生至其究竟,即是由人乘直接佛乘的一条大乘路,而小乘等皆是歧路。

  八、今世做人的生活最切要的,则在根本的弃掉达尔文由动物进为人的竞争进化主义,而采用克鲁泡特金由人调善人性的互助进化主义。

  九、人生只有由科学以排除谬执、圆成佛智的一条大乘路向,并无第二、第三路向。

  十、人生唯一大事,只是用科学的理知以调治杂染非量直觉,而完成纯现量直觉,常乐我净无尽无尽,利乐众生无尽无尽。

  (泰东图书局发行)

  

  

《人生观的科学》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美术与佛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