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女人往生传▪P18

  ..续本文上一页干净的衣服及拿香水来。”于是吴母就起床梳头洗脸,换上干净的衣服之后礼佛,并向陆居士住的方向遥遥礼拜。然后她就靠著桌子端身正坐,并要眷属一起轻声念佛号来替她送行。念了许久佛号之后,媳妇端了茶汤来请她喝,才发现吴母已经往生了。

  宋冯氏夫人

  夫人名法信。冯少师之女。适承宣使陈思恭。少多疾。及嫁疾尤甚。医者以为不可疗。往见慈受深禅师问愈疾之方。深教以持斋诵佛。

  夫人尽去荤血及装饰之奉。衣扫塔服。专以西方为念。行亦西方也。坐亦西方也。起居食息亦西方也。语默动静亦西方也。酌水献华亦西方也。诵经行道亦西方也。刹那之念。秋毫之善。一以为西方之津梁。十年间无惰容。心安体健。神气昌盛。人皆尊尚之。

  一日忽书偈云。随缘任业许多年,枉作老牛为耕田。打叠身心早归去。免教鼻孔受人穿。

  族人怖之。夫人云。清净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缘尽行即西归。适我愿兮。何怪之有。

  壬子九月示疾。十二月忽矍然而起云。吾神游净土。面礼阿弥陀佛。观音左顾。势至右盼。百千万亿清净佛子。稽首庆我来生其国。若宫殿林沼。光明神丽。与华严经及十六观经所说一同。

  明日安然化去。家人闻妙香芬馥。不类人间。及三日荼毗。举尸如生。年三十六。(龙舒增广净土文 乐邦文类)

  冯法信是冯少师的女儿,嫁给承宣史陈思恭。从小就体弱多病,出嫁之后病得更厉害,连医生都说她的病无药可治。于是她就去见慈受深禅师,请问治病的良方,禅师教她要吃素念佛。

  此后她就吃素,并不再戴首饰,改穿著扫塔寺的衣服,一切都以往生西方为念。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供水献华,诵经念佛,全都求往生西方。连一刹那的念头及一点点的善举,全都回向往生西方,十年间毫不间断。结果身体健康,心神安定,精神昌盛,还获得许多人的尊敬。

  有一天,她写了一首偈说:“任随因缘及业力流转三界许多年,冤枉做了头老牛努力耕田这么久,现在我可要收拾身心趁早回老家,免得让人又再拿绳子穿我的鼻孔。”

  她的家人听了觉得很害怕,她就说:“我在清净的境界里失掉了正念,而落得这步田地。现在在中国的缘分尽了,我就要回到西方去了。这正是我的心愿,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壬子年的九月,她开始生病。到了十二月,有一天她忽然坐起来说:“我的神识到了净土,当面礼拜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在左边,大势至菩萨在右边,还有百千万亿的清净佛弟子,都来向我问讯,恭喜我生到他们那里。那儿的宫殿、树林及池沼,都非常光明庄严,跟《华严经》及《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一模一样。”

  第二天她就很安详的往生了,家人都闻到非常的香气,和人间的香气不同。三天之后火化,身体抬起来和活著时一样。当年三十六岁。(龙舒增广净土文 乐邦文类)

  印光大师文钞

  (民)印光

  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园居士之德配也。宿根深厚。赋性淑贤。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为闺阁法。而且居心仁慈。故于惠施贫乏。救放生命。每每行之。

  易园多年职任教育。唯欲培植真正人才。不惜心力。为之讲授。积劳成疾。于民国八年卧病不起。医药罔效。势甚危险。

  有友人以息心念佛相劝。渐获痊愈。既又遍阅佛经。方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不可思议之事。且悲昔之不知。幸今之得闻也。于是劝其父母。与其夫人并及儿女。同修净业。

  由是夫人虔持佛号。兼诵弥陀普门大悲等经咒。决志求生西方。去岁十月有疾。当痛苦时。辄发大愿。愿速往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之后。乘佛慈力。回入娑婆。度苦众生。心极恳切。

  月晦之夕。语侍疾者。楼上佛堂。木鱼声甚清亮。屋床壁间。皆金字经。光明照耀。汝曾见闻与否。

  又三日前。其姑梦金光满室。光中菩萨。不计其数。意谓其媳之病。当速痊愈。须知此皆净业纯熟。净境现前之象。

  至次日十一月朔未时。结跏趺坐。念佛而逝。逝后神色端严。了无死相。通身悉冷。头顶犹温。先时两腿肿胀。不能动屈。及至将逝。遂如平时。故得跏趺而逝。如入禅定也。

  易园率其儿女。并诸道友。至诚念佛。助其往生。过五句钟。方始安置。设祭待客。概不动荤。村人欲送公祭者。易园止之。令每日来一班人,念佛一期。约二句钟。一则免人虚费。二则实益亡人。三则曲引诸人。同种善根。四则冀开风气。普播佛恩。实为丧事最善新例。

  殡殓之后。易园汇百圆普陀法雨寺。为作佛事。至三七日。其姑祝曰。媳逝多日。生西也未。愿托梦见告。以慰我心。

  是夜其子有朋。梦信报纷至。乃取一信。往楼上佛堂看。见佛堂中悬一大灯。光明四彻。远逾电灯。开函见画一张。中有大红莲华。华有台座。华下列小字两行。不复记忆。周围有众多小华。华下之水。其色如银。此日即法雨佛七圆满之日也。得此数征。可知决定往生。

  汪含章夫人是江易园居士的太太,她宿根深厚,天性贤淑。孝顺父母及公婆,相夫教子,谨守本分,住持家务,堪为妇女的楷模。而且心地仁慈,常常济贫放生。

  易园居士多年来都从事教育工作,为了培植真正的人才,因此不惜心力,认真教学,结果积劳成疾。在民国八年的时候,病得很严重,医药无效。 有朋友就劝他放下一切念佛,居然病就渐渐好了。于是他就开始遍读佛经,这下子才知道佛陀是大圣人,才知道佛法的不可思议。很悲哀自己以前从不知道,又很庆幸现在终于得闻佛法。于是他就劝父母、太太和子女,一起修行净土法门。

  汪含章夫人从此就很虔诚的持佛名号,并兼诵《阿弥陀经》、《普门品》及《大悲咒》等,决心要求生西方。去年十月,她开始生病。当她痛苦的时候,就发大愿,恳切的希望能很快的往生,见到佛听闻佛说法,证得无生忍的果位之后,再乘佛的慈力,回到娑婆世界,救度痛苦的众生。

  有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她问照顾她的人说:“楼上的佛堂,木鱼的声音非常清亮。屋内的床和墙壁之间,都是用金色的字写的佛经,明亮极了。你是否听见、看见?”

  临终三天前,她的婆婆梦见满屋子的金光,光里面有数不尽的菩萨。婆婆以为是她媳妇病会很快好的征兆,其实这是汪含章夫人净土之业纯熟,净土现前的现象。

  到了第二天,是十一月初一日下午一点,夫人盘腿而坐,念佛而逝。逝世之后,夫人的神色十分端严,一点都不像死人。等到全身都冷了之后,头顶还是温的。本来她的双腿都肿胀,不能动也无法弯曲。到了临终之前,腿不再肿胀,于是就可以跏趺坐而逝,好像进入禅定般。

  易园居士就率领儿女及道友,至诚的念佛助夫人往生。一直念了七十五分钟之后,才处理遗体。设祭奠接待亲友时,一概不食荤。村里的人要送奠仪的,通通被婉拒。而反要他们每天来一些人,念佛三十分钟。一来免得浪费别人的钱,二来对亡人有实际的利益,三来可以让村人同种念佛的善根,四来可以开风气,传播佛的恩德。实在是丧礼中最新最好的方法。

  装殓出殡之后,易园居士寄了一百圆到普陀山的法雨寺,为夫人作佛事。到了三七那天,婆婆就祷告说:“媳妇你已经逝世多日了,到底生到西方了没有?希望你能够托梦来告诉,以安慰我的心。”

  当天晚上,夫人的儿子江有朋,梦见有很多信件。他就取了一封,到楼上的佛堂去看。他见到佛堂的中间,悬了一个很大的灯,光明远超过电灯。他把信打开,只见信中有一幅画。画里有一朵很大的红莲华,华里有台座。华下有两行小字,醒来后不记得字的内容了。红莲的周围,有很多的小华。华下面的水,颜色有如银光。这天刚好是法雨寺为夫人作七的圆满日。从这些征兆看来,可以知道夫人决定是往生了。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安徽石碌县徐母杨太夫人者。徐居士国治之生母也。其性情孝慈柔善。明敏果决。事父母。事舅姑。相夫教子。持家处事。一一皆悉堪作闺阁典型。女流师范。方之古烈女。母仪贤仁。明智诸传。殆无愧焉。

  幼即奉佛。老而弥笃。其子三。曰国华。国钧。国治。各受职于政商二界。国治在天津。欲长侍膝下。于民国十年。迎养至津。遂持长斋。受优婆夷戒。从兹念佛益精进。颇有瑞征。恐不求一心。专希瑞相之愚人受病。故不录。

  是秋。安徽水旱奇灾。省长电调国治襄办赈务。以八年在京。办有成绩故也。国治不忍远离。夫人责以大义。促令速去。以救灾黎。

  国治在皖年余。夫人有病。不许书信言及。恐远道来省。致误赈务。并嘱国华国钧劝募。以己私蓄。倾囊相助。蒙大总统题颁匾额。与慈惠徽章。十一年赈务毕。皖宪仍絷维国治。乃复迎养皖垣。

  以年已七十有四。精神衰颓。亲戚中有劝开斋者。夫人曰。我宁茹素而死。决不食肉而生也。

  至今春,病日笃。而神智清明。念佛不辍。谓国治曰。余于世事。艰苦备尝。故无恋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又曰。每一发热。痛苦异常。一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则顿觉清凉矣。

  二月廿一。命请僧来寓念佛。以助往生。令将己衣物。尽行变卖。供养三宝。问国治曰。何日去最好。国治答以后天是斋日。最好。

  历数时日。余已见释迦牟尼佛。及在津所供之佛菩萨。何独不见接引佛乎。国治曰。时至则见矣。次日。仍复随僧念佛。

  至廿三黎明。念佛僧福海师曰。夫人神志气象如常。一二日内,尚不能去。至巳刻。国治请一接引佛供床前。曰。阿弥陀佛来矣。

  夫人闻之。生大欢喜。起坐瞻视。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数声。即结印含笑而逝。

  国治与诸师及眷属。犹高声念佛三句钟。始举哀及沐浴换衣。香气馥郁。有友来吊。于门外即闻之。叹为稀有。三日入殓。面貌比生时更加光彩。顶犹微温。四肢柔软。以数珠置手中。乃屈指握之。

  安徽石碌县的杨太夫人,是徐国治居士的母亲。她性情孝顺、慈悲、温柔、善良,做事明白敏捷而果决。在奉…

《善女人往生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善恭敬经白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