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女人往生传▪P9

  ..续本文上一页士从杭州做完水陆大斋回来之后,就勉励她说:“你往生的资粮已经具备了,放下一切就走啦,不要再依恋这个残生了。”费氏说:“我那里会依恋呢,我还担心走得不够快呢。”

  那天晚上过了夜半之后,费氏忽然朗声唱佛名,大约唱了十口气左右,就往生了。当时是九月八日。(一行居集、重订西方公据)

  许节妇

  许节妇。太仓钱氏女也。年二十归太学生许照。六载而寡。乾隆三十七年。有司上闻。以节妇旌。

  节妇自幼信西方之教。母遘危疾。节妇祷于佛。日诵佛名千声。病寻愈。

  既寡。事佛益虔。时出所藏。济贫拯厄。惠及禽畜。日诵金刚经。回向生西。晚而断荤血者六年。

  先殁前半月。梦观世音现身接引。及期。命侍者焚香。合掌诵西方佛名。趺坐而逝。时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四日也。年七十二。(一行居集)

  许节妇是太仓人,姓钱。二十岁时嫁给太学生许照,六年之后丈夫过世。五十二岁(乾隆三十七年)那年,政府有关部门把她守节的事向朝廷上报,于是被表扬为节妇。

  许节妇从小就信阿弥陀佛,有一次她的母亲病危,她就向佛祈祷,每天诵佛号一千声。不久之后,母亲的病就好了。

  寡居之后,她念佛更加虔诚。时时拿钱出来,拯济贫困厄难之人,也常放生。每天都诵《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晚年还断了荤血,有六年之久。

  往生前半个月,她梦见观世音现身来接引她。往生那天,她叫侍者焚香,自己就合掌诵佛名,趺坐而逝。当时是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四日,她活了七十二年。(一行居集)

  宋孺人

  宋孺人。长洲人。归太学生顾文耀。事姑谨。姑故奉观音大士。既却世。遗宋瓷大士像。孺人供奉日虔。垂十余年。

  已而其子晋芳。梦两大士。身衣破衲。如有所乞。旦遇一舟子。携两轴来售。一旧刻吴道子画僧相观音。一绣像送子观音也。急偿以直。属工庄新。送贮里中月声庵。

  逾年。晋芳复梦两大士。云将有行。急往视之。则庋置之壁间久矣。遂赍还家。张挂净室。

  孺人日侍像旁。诵西方佛名。及诸经咒。瞻拜无虚日。一日室中墙面。忽现僧相大士。如道子画。其后八日。又现一尊作送子像。善财龙女。先后迸出。遂发心刻像。金容烂然。自此迸除荤血。一心净业。

  晚得痹疾。日扶掖下床。课诵不辍。已而感热增剧。卧病半月。临终训勉诸子。各敦本行。命同称佛名勿哭。遂合掌至顶。诵所习咒。忽闻异香满室中。泊然而逝。时在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年五十四。(一行居集)

  长洲人宋孺人(古时男人对妻的通称),嫁给太学生顾文耀,她事候婆婆很恭谨。婆婆过世之后,遗留下来一尊平常供奉的观世音像,宋氏也就很虔诚地供奉这尊宋瓷的观音十几年。

  后来她的儿子晋芳,梦见有两位观音,身上穿著破旧的纳衣,好像有所祈求的样子。天亮之后,他就遇见一个船夫,向他兜售两幅卷轴。一幅是吴道子画的僧相观音,一幅是绣的送子观音。于是晋芳就赶紧把它们买了下来,并叫工人庄严一新,送到同乡的月声庵中。

  一年多之后,晋芳又梦到两位大士说想要离开。他急忙去庵中看,发现两卷轴收藏在墙壁间很久了。于是就把它们拿回家里,挂在净室中。

  宋氏就每天在观音像旁,诵佛名及诸经咒,每天礼拜。有一天,净室内的墙面,忽然现出吴道子所画的僧相大士的样子。又过了八天,又现出一尊送子观音像,而善财童子和龙女也都先后出现。于是宋氏就叫人把像摹取下来,刻观音像。从此以后,她就不再食荤血,专心修净业。

  晚年的时候,她得了淋痹的病,仍然要人每天扶她下床,诵经念佛不停。后来病情加重,卧病半个月之后,临终时她训勉儿子们,要每个人都谨守本分。然后要大家跟她一起念佛,不要哭。之后,她就合掌,把双掌置于头顶上,诵她平常所诵的咒语。忽然大家闻到异香满室,她就很安然的往生了。那时是在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她五十四岁。(一行居集)

  郑氏

  郑氏松江人。适吴姓。少寡。矢志柏舟。别构净室。闭户诵经念佛者数十年。

  至嘉庆初。年七十九。庭前石上。忽生大莲华一茎。适其母舅蔡鸿业司寇。致仕归。见而奇之。为文勒石。记其事。是年腊月。谓家人曰。我将西归。逾旬无疾而逝。(染香集)

  松江人郑氏,嫁给姓吴的,很年轻就守寡。她就发誓要过隐居的生活,于是就另外盖了一间佛堂,关门诵经念佛了几十年。

  嘉庆初年,她七十九岁,屋宇庭前的石头上,忽然生出了一朵大莲华。刚好她的舅父蔡鸿业司寇,辞官返乡归故里。见到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写了一篇文章记述此事,还把它刻在石碑上。当年的十二月,郑氏告诉家人说;“我要回去西方了。”十几天之后,她就无疾而逝。(染香集)

  百不管老媪

  百不管老媪。失其姓。杭州人。尝问于孝慈庵道源和尚曰。修何法门。一生决离苦海。

  和尚曰。无过念佛。然念佛不难。而难于持久。持久不难。而难于一心。汝若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名。至诚发愿往生。临终佛来接引。即得离苦海矣。媪欢然拜谢。

  归即将家事。委子妇等。辟净室供佛。修持其中。年余。复问和尚曰。自蒙开示。弟子弃舍家务。专事念佛。自问亦可久而不懈。但苦一心之难。师当复有以教我。

  和尚曰。汝虽抛却家务。而儿孙眷属不无挂念。此则爱根未拔。如何一心。汝今加功。先拔去爱根。将一切放下。然后能得一心也。

  媪叹曰。师言是也。我虽不管于身。不能不管于心。从此真当百不管矣。

  遂愈加精进。爱心偶动。即默持此百不管三字。以自驱除。或咨以家事。亦依此三字拒之。于是百不管之名。播传亲党间。

  如是者又年余。一日诣庵谢曰。师不我欺也。弟子西行有日矣。数日后。无疾而逝。嘉庆初年事。(染香集)

  百不管老太太,是杭州人,不知道她的姓氏。她曾经到孝慈庵请问道源和尚说:“要修什么法门,就能这辈子一定脱离苦海呢?”

  和尚说:“没有比念佛法门更好的了。然而念佛不难,而难在能持久不断的念下去。持久念不难,而难在能一心不乱。如果你能够一切都不管,很专心的持佛名号,很至诚的发愿求往生的话。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那时你就能够脱离苦海了。”老太太很欢喜的拜谢而去。

  回去之后,她就把家事都委托给儿子和媳妇。她自己就辟了一间佛堂,专心在里面修行。一年多之后,又来问和尚说:“自从蒙您的开示之后,弟子就舍弃了家务事,专心念佛。我自问自己,也可以算得上是能持久而不懈怠了,但是却很苦恼没有办法一心。师父您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教我一心的呢?”

  和尚回答说:“你虽然抛却了家务事,可是却仍然心头牵挂著儿孙等眷属。如果这个爱根不拔去的话,如何能够一心不乱呢。你现在要加紧用功,先把对眷属的爱根拔掉,将一切都放下,然后就能够得到一心了。”

  老太太叹息道:“师父您说的对极了。我虽然身体不管事,心里头却不能不管事。从今以后,我当真要百不管了。”

  于是她就更加精进,当爱心偶然起来的时候,她就默念百不管这三个字,来把爱念驱除。有时候家人向她请问家务事,她也用这三个字来回绝。于是百不管的名号,就在亲戚朋友间流传开来了。

  这样又过了一年多。有一天,她到庵里去向和尚道谢说:“师父您真的没有欺骗我,弟子过几天就要西行了。”数日之后,她就无疾而终了。这是嘉庆初年的事。(染香集)

  陆氏

  陆氏娄县人。适周姓。中年茹素受五戒。遇西禅寺僧迈春。示念佛法门。即依教行持。三十年不倦。夫死。依婿袁退兰家栖止。

  嘉庆十一年。感微疾。一心念佛。期生净土。临终右胁而卧。如入禅定。室中异香。直透中堂。及殓。犹有余香。(染香集)

  陆氏是娄县人,嫁给姓周的。中年开始吃素,受五戒。后来遇到西禅寺的僧人迈春,教她念佛法门。她就照著所教的去做,三十年都不倦怠。她在丈夫死了之后,就住在女婿袁退兰的家里。

  嘉庆十一年,生了点小病。她就一心念佛,希望能生到净土。临终的时候,右胁而卧,有如进入禅定般。屋子里都充满了异香,香气一直传到中堂。直到入殓时,都还有余香。(染香集)

  吴氏

  吴氏苏州元和人。适张姓。中年奉佛。归依画禅寺道林和尚。茹素戒杀。专心净业。后因梦中。见观音大士。教以跪念。于是每念必跪。香尽始起。未尝稍懈。

  晚年有微疾。命子眉山。延僧数人。念佛至三日。乃曰。我见空中有两和尚招手。僧曰。此二大士也。正宜一心向往。言未竟。已吉祥逝矣。眉山亦因母教。遂长斋奉佛云。(染香集)

  吴氏是苏州元和人,嫁给姓张的。中年的时候开始学佛,皈依画禅寺的道林和尚。之后就吃素戒杀,专心念佛。后来她梦见观音大士教她要跪著诵经念佛,于是以后她都跪著念,一直到香烧完才起身,不曾稍微懈怠。

  晚年时生小病,就叫儿子眉山去请数位僧人来助念。念佛念到第三天时,吴氏说:“我看到空中有两位和尚在向我招手。”僧人告诉她说:“这是观音大士及大势至菩萨,你要一心随他们去才是。”话尚未讲完,吴氏就已经很安祥的往生了。而眉山由于母亲的教导,也吃素念佛了。(染香集)

  沈媪

  沈媪法名善月。吴江黎里人。归陈士坊为室。生子二。年二十五。修念佛三昧。四十断荤血。屏家务。勤行放生诸功德。

  既丧少子。旋孀居。功益进。日诵华严行愿品一卷。大悲咒五十遍。佛号三万声为正课。暮年从子迁居城中。辟一静室。不越户限。寝食于斯。栖心净土。数十年如一日。

  年七十五。染恙绵延。佛名不辍。临终呼眷属扶起。索汤盥身。易衣趺坐。面西合掌而逝。俄而几现莲华。影像不灭。时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染香集)

  沈老太太的法名叫善月,是吴江黎里人,是陈士坊的妻室,生了两个儿子。二十五岁那年,修念佛三昧的法门。四十岁时就断荤血,不再管家务…

《善女人往生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善恭敬经白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