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很勤于做放生等功德事。
有一年小儿子死了,不久,丈夫又过世。她就更加用功修行,每天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卷,《大悲咒》五十遍及佛号三万声为日课。晚年时与儿子搬到城里去住,她辟了一间修行的房间,足不出户。饮食睡眠都在屋内,每天专门念佛,数十年如一日。
七十五岁那年,虽然一直生疾,但是念佛仍然不停。临终时,她叫眷属扶她起身,洗澡更衣之后,她就趺坐合掌向西而逝世了。不久几上现出莲华的影像,一直都没有消失。当天是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染香集)
姚氏
姚氏松江人。平日从夫张某。奉斗甚虔。已而姚氏患病。其姊省之。教以专心念佛。从之。甫半日。忽笑曰。我见莲华无数。大如斗。语竟即逝。(染香集)
姚氏是松江人,平常很虔诚的跟随其丈夫张某拜斗星。后来她生病时,她的姐姐来探望她,就教她念佛法门。她就跟著念佛,才念了半天,忽然笑著说:“我看到好多莲华,大得好像称粮食的斗。”讲完话她就逝世了。(染香集)
汪氏
汪氏华亭人。年十六归周文荣。家赤贫。文荣游幕远方。汪氏女红自活。长斋奉佛。
后文荣客死湖北。久无耗。汪氏抚子方容成立。乃命寻父。方容徒步数千里。卒负父骨归。学使采风。以母节子孝表其闾。
方容故善书画。人重其孝行。争购之。以是甘旨无缺。汪氏晚年。念佛益虔。愿父母翁姑及夫。齐生莲界。
嘉庆某年得疾。日闭户念佛。不问家事。临终谓方容曰。我昨梦汝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汝父。俱住莲华世界。现前五色云。拥一瓣莲。大如舟。我殆乘此往生乎。言讫。怡然长逝。室中香气如兰。殓时未散。(染香集)
汪氏是华亭人,十六岁就嫁给周文荣。周家极为贫困,文荣就到远方当别人的幕僚。汪氏就以针线自力更生,并且长斋念佛。
后来文荣死在湖北,因此一直都没有音讯。汪氏独立抚养儿子方容长大成人之后,就要他去寻找父亲。方容走了几千里的路途,最后终于把父亲的遗骨带回家乡。到地方上来采民风的政府官员,就把这件事向上呈报,于是汪氏母子都获得母节子孝的表扬。
方容原本就善于书法绘画,这下子人们很钦佩他的孝行,争著向他买字画,于是母子生活就富裕起来。汪氏晚年时,念佛更加虔诚,愿她的父母及公婆和丈夫,都能往生西方。
嘉庆某年,汪氏生病。她就每日闭门念佛,不管家务事。临终前她告诉儿子说:“我昨天梦见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你父亲,都住在莲华世界。我现在前面有五色的云彩,拥著一朵大得像船一样的莲华,我大概就是要乘这朵花往生了。”讲完话她就安详逝世。室内有兰花般的香气,一直到入殓时都不散。(染香集)
王氏
王氏金山县人。适张姓。善事父母舅姑。尝两次割股。夫殁。柏舟节操。家法肃然。
每见丧家接眚甚怖。因问人曰。何能免此。或告以念佛法门。遂发心茹素。礼诵不辍。教诸子妇。阖门信奉。力行放生掩骼诸善事。
后患脾疾。求参一和尚。受优婆夷戒。经年病革。行愿益诚。临终。诵弥陀经。以次称佛号。移时而逝。遗命不迎眚神。不以荤酒设祭。子妇皆从之。(染香集)
王氏是金山县人,嫁给姓张的。她很会事候父母及公婆,曾经两次为长辈的疾病割大腿肉。丈夫过世之后,她节操清高,家法很严谨。
每次她看到举行丧礼的人家,办迎眚神的仪式,就觉得很恐怖。因此她到处问人,死后如何才能免除此举。有人告诉她念佛法门可以不办,于是她就发心吃素,礼拜佛陀,念佛名号不断。并且也教儿子媳妇,全家都因而信佛,并且尽量做放生及掩埋路边死人枯骨等各种善事。
后来她得了脾病,于是就到参一和尚那儿受优婆夷戒。一年之后病就好了,病好之后,她更加努力修行。临终时,她先诵《阿弥陀经》,接著称佛名号。不久就往生了。她的遗嘱规定不可以迎眚神,不可以用荤酒来设宴祭祀。她的儿子媳妇,也都能遵从照办。(染香集)
吴媪
吴媪江宁人。夫早丧。遗一子。抚之成立。婚娶数年。子又亡。乃与寡媳。共抚弱孙。孤苦度日。
后笃信净土法门。长斋奉佛。受优婆夷戒。洁小楼供佛像。每晨起盥漱后。即炷香礼拜。持佛名三千。定为日课。课毕。始理家事。如是数十年。
同里有朱本愿者。素与其子善。故常往还。嘉庆二十二年春。媪忽谓之曰。却后某日。子幸过我。有一紧要事。须托办也。本愿诺之。
至期往。媪已搭缦衣。趺坐床上逝已。问其媳云。近日课诵如常。精神亦佳。昨夜索浴毕。即安卧。不知何时坐化也。本愿因为料理丧葬事焉。(染香集)
江宁人吴媪,丈夫很早就过世。她把唯一的儿子抚养成人,不料才替儿子完婚没几年,儿子又死了。于是她就和寡媳,一起抚育幼小的孙子,度过孤苦的岁月。
后来吴媪念佛念得很虔诚,并且持长斋,还受了优婆夷戒。她把小阁楼清扫干净用来供奉佛像,每天早上漱洗之后,就烧香礼拜,念佛号三千声。做完早课之后,她才开始料理家务事,数十年都如此。
同里的朱本愿,和她儿子是好朋友,因此经常和她们有来往。嘉庆二十二年的春天,吴媪忽然向朱本愿说:“几天之后的某天,请你来我们家一趟,我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委托你办。”本愿就答应她那天一定来。
几天之后,本愿到她们家时。却见到吴媪已经穿搭上缦衣,趺坐在床上过世了。他就问吴媪的媳妇,到底是怎么回事。媳妇说:“婆婆这几天和平常一样做功课,精神也很好。昨天晚上洗完澡之后,就睡觉了。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坐化的。”于是本愿就替吴媪料理丧葬事宜。(染香集)
倪媪
倪媪法名显真。嘉善人。住北港村。皈依佛门。茹素念佛。村中旧有观音像。媪早晚礼拜必诚。每供佛饭僧。俱亲自任劳。
嘉庆二十二年九月。数见菩萨现相。随示疾。谓其子曰。我数见菩萨唤我去。殆将去矣。
子云。既菩萨降临。应备斋供。儿亲往城中。买蔬供奉。如何。
曰。亦好。但恐不及耳。子遂往。及归。媪已趺逝。念珠犹在手也。(染香集)
倪媪是嘉善人,住在北港村,法名叫显真。她皈依佛门之后,就吃素念佛。村子里面,有个旧的观音像,倪媪早晚都很虔诚的去礼拜。每次供佛及斋僧,一定都亲自去做。
嘉庆二十二年九月,她好几次看到观音现相,不久之后,她就生病了。她告诉儿子说:“我好几次看到菩萨叫我去,恐怕我要走了。”
儿子说:“既然菩萨降临,那就应该准备素斋供养。我亲自去城里,买些蔬果来供奉,您看怎么样?”倪媪说:“也好,不过恐怕来不及了。”儿子就去城里采购,回来时,倪媪已经趺坐而逝,而手里还拿著念珠。(染香集)
潘氏
潘氏娄县人。适孙某。生四女。智求。智禅。福庵。德庵。俱奉佛受优婆夷戒。劝母发心。
嘉庆二十三年。潘氏年七十九矣。会西林寺传戒。四女复劝受戒。卧病。未能往。因代求之。赐法名曰印莲。
潘氏知之。即断肉食。一意西归。是冬。南禅寺起念佛七期。四女同往念佛。至第六日。潘氏命促之归。曰。速焚香。佛来矣。遂吉祥而脱。(染香集)
娄县人潘氏,嫁给姓孙的,生了四个女儿。法名分别是智求、智禅、福庵、德庵。她们通通都学佛,而且都受了优婆夷戒,因此她们也都劝母亲,希望她能发心学佛。
嘉庆二十三年,潘氏已经七十九岁了。刚好西林寺传戒,四个女儿都劝她去受戒。可是她当时卧病在床,无法前往。于是女儿就代表她去受戒,得到印莲的法名。
潘氏知道此事之后,就不再吃肉,一心念佛求往生。当年的冬天,南禅寺有佛七的法会,四个女儿都一起参加去念佛。到了第六天,潘氏就催她们回来。到家时,潘氏说:“赶快烧香,佛来了。”于是就安祥往生了。(染香集)
汝氏
汝氏名季婉。吴江黎里人。适王枚为继室。夫妇相敬如宾。五十余载。未有所出。为人静厚。居常一以念佛为事。
嘉庆二十四年二月三日。病笃。语家人曰。大士来临。吾其逝矣。即合掌垂目。诵大悲咒。旋闻旃檀香满室中。殁后。慈容含笑。颜色转少。年八十二。(染香集)
汝季婉是吴江黎里人,嫁给王枚做继室。夫妻两人互相尊敬,如对宾客般客气有礼。结婚五十几年,都没有生小孩。汝氏的个性很沉静厚道,平常就以念佛为主要的功课。
嘉庆二十四年二月初三,病重之际告诉家人说:“观音大士来了,我要走了。”于是就合掌垂目,诵《大悲咒》,不久满屋子都充满了旃檀香味。往生之后,她慈祥的面容充满笑意,而且样子变得年轻起来。那年她八十二岁。(染香集)
祁氏
祁氏法名德济。江南兴化人。归同里王生。年未四旬。慨然以浊世为厌。誓愿求生安养。日诵佛名三万声。归依溪谷和尚。旋受优婆夷戒。
年八十九。染微疾。其年三月八日。告所亲曰。我十六日当西去。或谓之曰。十六乃红沙日。不吉。
祁氏曰。我修行人。不依俗忌。有何不吉耶。虽然。勿令俗人议我。致退善心。即以十四日去何如。
至十四日。晨起。披缦衣。持佛名而逝。时在嘉庆中。(染香续集)
祁氏法名叫德济,是江南兴化人,嫁给同里的王生。还不到四十岁,她就很厌恶此五浊恶世,誓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她每天诵佛号三万声。皈依溪谷和尚之后不久,很快的就又去受优婆夷戒。
八十九岁那年,她小病。三月八日那天,她告诉亲人说:“我本月十六要去西方了。”有人说:“十六是红沙日,不吉祥。”
祁氏说:“我是修行人,世俗的忌讳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有什么不吉祥的。虽然如此,还是不要让世俗之人议论我比较好,免得因此而使得他们退失了向善之心。那这样我十四走怎么样?”
十四祁氏起床之后,就披了缦衣,持佛名号而逝。当时是嘉庆年中。(染香续集)
王氏
王氏。鄞县东乡树桥人。生不茹荤。自幼皈依三宝。法名净隆。既嫁。信向念佛法门。其夫性暴。时加…
《善女人往生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