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亦十许年矣。寒食日。妹来归家。家有驴数年。洛下俗。以寒食日。持酒食祭墓。此人乘驴而往。
墓在伊水东。欲度伊水。驴不肯度。鞭其头面。被伤流血。既至墓所。放驴而祭。俄失其驴。还在本处。
是日妹独在兄家。忽见母入来。头面血流。形容毁瘁。号泣告女曰。我生时避汝兄。送米五升与汝。坐此得罪报受驴身。偿汝兄五年矣。
今日欲度伊水。水深畏之。汝兄以鞭捶我。头面尽破。仍许还家。更苦打我。我走来告汝。吾今偿债垂毕。可太非理相苦也。言讫走出。寻之不见。
女记其伤状处。既而兄还。女先观驴头面伤破状。女抱以号泣。兄怪问之。女以状告。兄亦言初不肯度。及失还得之状同。于是兄妹。抱持恸哭。驴亦涕泪交流。不食水草。
兄妹跪请。若是母者。愿为食草。驴即为食草。既而复止。兄妹莫如之何。遂备粟豆。送五戒处。乃复饮食。后驴死。妹收葬焉。
隋朝大业年中。洛阳有位姓王的,时常讲一些将来会发生的事,由于很灵验,闾里都很尊敬他,信任他。因为他持五戒,所以称他为王五戒。有一天他忽然跟人说:“今天会有人,送我一头驴。”到了中午,果然有人牵了一头驴来送他,并且涕泣著说经过。
那人早年丧父,寡母把兄妹二人养大,女儿嫁出门之后,母亲也过世了,至今已十几年。今年,妹妹于寒食节之日回家。洛阳的习俗是,寒食日要持酒及食物去祭拜祖墓,于是这人就骑了家里的驴子去扫墓。
墓在伊水的东边,因此要度伊水,但是驴不肯度水。于是他就用鞭子打驴的头脸,使得驴受伤而流血。后来总算到了墓地,他就放驴去吃草,自己就扫墓祭祀。不久,驴居然不见了。过了好一会,驴才又再出现。
当天妹妹一个人在哥哥的家里,忽然见到亡母进门。她的头及面都在流血,看起来十分憔瘁。她哭著告诉女儿说:“我活著的时候,不让你哥哥知道,偷偷送了五升米给你。因为这样而受到了驴身的罪报,还你哥哥的债也五年了。
“今天因为水深,我怕度伊水。结果你哥哥拿鞭子抽我,头和脸都被他打伤。还说回家后,要再狠狠的打我。我特别来告诉你,我欠他的债已经快还完了,岂可再如此无理的让我吃苦。”说完母亲就走了,女儿出门也遍寻不见。
女儿记著母亲受伤的地方,等到兄长回家时,她就立刻去观看这头驴子头面的破伤情形,结果一模一样。于是她就抱著这头驴大哭,哥哥见状甚觉怪异,忙追问原因,妹妹就讲给他听。兄长也说这头驴起初不肯度水,后来又失踪,又出现的情形。于是兄妹二人,抱著驴大哭,驴也流下眼泪,而且不饮不食。
兄妹就跪下来请说:“如果真是我们母亲的话,就请您吃草证明。”驴听了之后,就马上吃草,然后就不再进食。兄妹俩没有办法,只好准备了粟豆等粮食,送到王五戒那儿放生,驴才再饮食。后来驴死了之后,妹妹就把它收去埋葬了。
宋司马文宣
宋司马文宣。河内人也。颇信佛法。元嘉九年丁母难弟丧。月望旦忽见其弟身形。于灵座上不异平日。回遑叹嗟讽求饮食。
文宣乃试与言曰。汝平生时修行十善。若如经言。应得生天。若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中耶。沉吟俯仰默然无对。
文宣即夕梦见其弟云。生所修善蒙报生天。旦灵床之鬼。是魔魅耳。非其身也。恐兄疑怪。故诣以白兄。
文宣明旦请僧转首楞严经。令人扑系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户外。形稍丑恶。举家骇惧。詈叱遣之。鬼云。饿乞食耳。积日乃去。
顷之。母灵床头有一鬼。肤体赤色。身甚长壮。文宣长息孝祖。与言往反。答对周悉。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时京师传相报告。往来观者门巷叠迹。
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含沙门。与鬼言论亦甚款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众恶。受报未竟。果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疠。所应钟灾者。不忤道人耳。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故使我来监察之也。
僧以食与之。鬼曰。我自有粮。不得进此食也。
含曰。鬼多知。我生何来。何因作道人。答曰。人中来。出家因缘本誓愿也。
问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答对。具有灵验。
含曰。人鬼道殊。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
鬼曰。此间有一子女。应在收捕。而奉戒精勤。故难可得。比曰稽留用此故也。藉乱主人有愧不少。自此已后不甚见形。后往视者但闻语耳。时元嘉十年也。
至三月二十八日。语文宣云。暂来寄住。而汝倾家营福。见畏如此。那得久留。
孝祖云。听汝寄住。何故据人先亡灵筵耶。
答曰。汝家亡者各有所属。此座空设。故权寄耳。于是辞去。
南朝时宋国的司马文宣,是河内人,颇为信佛。元嘉九年时,母亲与弟弟相继去世。在十五号的早上,忽然见到弟弟坐在自己的灵座上,不停的嗟叹不安,要求饮食。
文宣试著跟他交谈说:“你生前平常就修行十善,照佛经上所言,你应该可以生天,或是生在人道,为何如今生在鬼道呢?”那个鬼沉吟半天,无言以对。
当天晚上,文宣梦到他弟弟跟他说:“我生前修善,现在已经获得善报生天了。上午灵床上的鬼,是魔魅,不是我。为了怕你怀疑觉得奇怪,所以特别来告诉你。”
第二天早上,文宣就请僧人诵首楞严经。然后又叫人把鬼捉起来,鬼起初逃到床底下,后来又走到门外,这时鬼的形像变得比较丑恶。文宣全家都很害怕,厉声呵斥要鬼离开。鬼说:“我只不过是饥饿来乞食而已。”结果这个鬼,好几天之后才走。
不久,文宣母亲灵位床头又有一个鬼出现。这个鬼身体是赤色的,长得很高大健壮。文宣的长子孝祖,和鬼交谈,这个鬼回答得很详细。起初家人有些恐惧,后来慢慢不害怕而习惯了。鬼也渐渐和他们亲近熟悉起来,和他们同居相处,犹如一家人般。当时京城大家都相传这件事,到他们家来看鬼的人络驿不绝。
南林寺及灵味寺的僧人,和鬼很谈得来。鬼说:“生前我也是个尊贵的人,因为犯了很多罪恶,得了鬼身,至今尚未受报完。去年有四百部鬼,奉命来大行疾疠,让命该绝的人得灾,不去打扰修行人。但是这些鬼有些做的过了头,也让修福修善的人罹难,因此冥府派我来监察这件事。”
僧人拿食物给他吃,鬼说:“我自己有粮食,不能吃你们的食物。”
灵味寺僧含沙门问他说:“鬼大多都能知道很多事,我想请问你,我前生是从那里来的,这辈子又为何会出家呢?”鬼回答说:“你前辈子也是人,你出家是由于自己发愿之故。”
另外他们又问了很多人生死之事,他都回答得很对,而且很灵。
含沙门又问说:“人道和鬼道不同,你既不求人问的饮食,为何在人间逗留这么久呢?”
鬼回答说:“我要收捕这里的一名女子,由于她戒律持得很好,所以很难捕到她,这就是我稽留这么久的原因。在这儿打搅主人,实在很惭愧。”从此以后,他就很少再现形。以后来看鬼的人,也都只能听见声音而已,这是元嘉十年时候的事。
到了三月二十八日,鬼对文宣说:“我暂时寄住你家,而你们全家都这么努力培福。我让你们这么麻烦,也不适宜久留了。”
长子孝祖说:“你可以寄住没关系呀,不过为什么要住在我们先人的亡灵牌位呢?”
鬼回答说:“你们家的亡人,都已经投胎各有他们自己的眷属了。这些灵座都是空的,所以我暂时方便借住而已。”于是鬼就告辞而去。
宋王胡
宋王胡者。长安人也。叔死数载。元嘉二十三年忽见形。还家责胡。以修谨有阙。家事不理。罚胡五杖。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迹。而不睹其形。唯胡犹得亲接。
叔谓胡曰。吾不应死。神道须吾算诸鬼录。今大从吏兵。恐惊损墟里。故不将进耳。胡亦大见众鬼纷闹若村外。
俄然叔辞去曰。吾来年七月七日当复暂还。欲将汝行游历幽途。使知罪福之报也。不须费设。若意不已。止可茶来耳。
至期果还。语胡家人云。吾今将胡游观毕。当使还。不足忧也。故即顿卧床上。泥然如尽。
叔于是将胡遍观群山。备睹鬼怪。末至嵩高山。诸鬼遇胡。并有馔设余施。味不异世中。唯姜甚脆美。胡欲怀将还。左右人笑胡云。止可此食。不得将还也。
胡末见一处。屋宇华旷。帐筵精整。有二少僧居焉。胡造之。二僧为设杂果槟榔等。
胡游历久之。备见罪福苦乐之报。乃辞归。
叔谓胡曰。汝既已知善之可修。何宜在家。白足阿练。戒行精高。可师事也。长安道人足白。故时人谓为白足阿练也。甚为魏虏所敬。虏主事为师。
胡既奉此练。于其寺中。遂见嵩山上年少僧者游学众中。胡大惊与叙乖阔。问何时来。
二僧答云。贫道本住此寺。往日不忆与君相识。
胡复说嵩高之遇。此僧云。君谬耳。岂有此耶。
至明日二僧无何而去。胡乃具告诸沙门。叙说往日嵩山所见。众威惊怪。即追求二僧。不知所在。乃悟其神人焉。
南朝宋国的王胡,是长安人。他死了几年的叔父,在元嘉二十三年的时候,忽然回家现形。责备他没有好好修身,而且也不理家事,因此罚打他五杖。傍边的人及邻里,都听到叔父的声音及罚杖声,也见到杖打所现的瘢痕,但却见不到叔父的人,只有王胡一人得见。
叔父告诉侄儿说:“我不应该死的,不过因为神道须要我去替他们算诸鬼的记录,所以才把我召去。今天来了很多官兵,我怕会惊动损害乡里,所以没有带他们进来。”王胡也见到村外有一大堆鬼,闹哄哄的。
不久叔父告辞说:“明年七月七日,我还会暂时回来,到时候我会带你到阴间游历,让你知道善恶的罪福报应。你们不须要张罗招待我,如果觉得过意不去,只要准备茶水就可以了。”
明年到期叔父果然回来,他告诉王胡家人说:“我现在带王胡去游观阴间,看完就会送他回来,你们不用担心。”于是王胡就顿然卧倒床上,好像死去般。
叔父就带王胡到各座山上去参观,遍见所有的鬼怪。最后到了嵩高山,诸鬼就请他们吃饭,…
《冥报记白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