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四)▪P20

  ..续本文上一页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解释】

  还有许多利用自己的威势而横取他人钱财的,也多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在计算;然而司命之神,也正在计算他的妻子和家人,以报应他的贪恶,使得罪报能够相当。若是渐渐到了恶贯满盈寿命尽了的时候,自身也就不免死丧;若是幸而罪恶稍轻,尚不至于死丧,就会有水灾火灾、盗贼偷抢、遗失器物、疾病医药、口舌官司等等许多的祸事发生,以当原来妄取他人钱财的总数。

  【分析】

  上文已经说明了随事受报,而本节又再次的说明横取之祸,主要是为有权有势的人而说的啊!因为这一项的罪恶,最是不仁不义,而且又是人所最不能够避免的,所以才特别的再提出来,以警惕世人啊!

  要知道横取他人的钱财,目的也多是为了要使自己的妻子家人,能够过好的生活;却不知道司命之神也正在计算他的妻子家人,以报应他的贪恶,这岂不是利之适足以害之吗?以有情的骨肉,换取了无情的金钱,这样岂不是太可惜了吗?而且自己恶贯满盈寿命被夺尽了,死期一到,则要这些的金钱,又有什么用处呢?若是想要用钱在阴间打通关节,只怕在阴间未必能够行得通啊!到了这个时候,又有谁不肯看空呢?但是总是嫌迟了一些;何不在未到此刻的时候,早早的为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是罪恶稍轻不至于死的,则会遇到许多的灾祸,或是不肖的子孙,以破散他横取别人的财物。须知横取他人钱财的人,冥冥之中,定然会有夺取他横财的力量;所以钱财到了最后,终究还是一无所有啊!而遭遇到水火盗贼的惊吓恐惧,遗失东西的懊恼悔恨,疾病缠身的痛苦忧愁,口舌官司的忿怒羞辱,子孙不肖的蒙羞耻辱,自己则是白白的吃亏,却没有取偿的方法;而且还欠著多少的罪孽,不能得到自在,而且填还不尽,终究无可奈何;所以横取他人钱财的人,一想到此,不但会寒心,而且也会灰心啊!

  故事:

  唐玄宗的时候,邢寿奉命出使新罗,任务完成后,于回程之时,在炭山暂时的停留;见到有一百多位的商人,载满了几条船的货物,价值有数十万缗,邢寿就派人偷袭,把商人全部杀死,而夺取他们的货物。等到他的儿子刑寿,与王□图谋造反,被朝廷判罪满门抄斩,子孙一个都没留下来啊!而韦公干担任琼州的州牧(地方首长),靠著官府的势力,横取了许多的钱财,等到他官期任满返乡,所乘的船翻了,他所有的钱财货品全都沉入了水中,仅是保住了一条老命而已!吕师造为池州刺史,搜刮百姓的钱财,正在乘船满载而归的途中,忽然被火烧光了他的财货,只有船和人没有受到损伤。

  宋朝的奸臣丁谓,被朝廷贬官流放到朱崖,遇到强盗打劫,财产全都光了;没多久,丁谓也就死了。马襄的贪心很重,担任西川漕司,正碰到刘盱作乱,马襄就把金子藏在井中,刘盰作乱平定之后,马襄就到井里藏金的地方取回金子,却怎么找都找不到原先所藏的金子啊!而他所有的钱财,也全都没有了。胡应桂、陆一奇两人,共同串通诱惑一位官宦之家的儿子赌博,以谋取他家的财产,忽然胡应桂的一只眼睛瞎了,陆一奇的一只脚跛了,两人都变成了残废,贫困潦倒了一生啊!强怀仁用贪婪横取方法而致富,然而他的儿子不肖,喜好赌博嫖荡,胡作非为,每天都有口舌是非,与人争讼打官司的事情发生;不到十年,家中的财产就用光了;从此以后,生活潦倒困苦,子孙一蹶不振。

  【再析】

  以上所说的公案,都是横取他人的钱财,而随著灾祸的发生,以显示他们的报应,以当他们原来妄取他人钱财的总数。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邢寿他家被满门抄斩了啊!这个世间是有不容易明了的事情,而老天却没有不报应的恶事啊!人就是再怎么的聪明善用计谋,但是上天却更是能够巧于报应啊!唉!怎么能不教人害怕啊!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解释】

  又有冤枉而杀人的,就像换刀相杀一样啊!

  【分析】

  上面说到横取他人钱财,而这里接著又说到冤枉杀人;就是因为冤枉杀人的事情,总是由于贪爱钱财舍不得钱财而引起的祸啊!而冤枉杀人的事情,大概有七种。

  第一是法官判决:法官因为接受了贿赂,竟然狠心的冤枉了人犯。

  第二是带兵打仗:将领纵容军队的士兵屠杀掳掠,冒领战功。

  第三是医生用药:医生为了贪财以假药卖人,或开错了药,医死了人,却又强辩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四是破坏身孕:为了节省费用而将女婴不养溺死,放纵淫欲而怀有身孕,却将胎儿堕掉。

  第五是衙门恶吏:欺骗长官,利用职权蛮横肆虐,诈骗钱财,陷害他人。

  第六是风水害人:收买风水专家,迁移破坏别人祖墓的风水,以陷害他人产生灾祸。

  第七是庸师误人:庸师不善教学害人子弟,而误了人家子弟的一生。

  以上七种冤枉杀人的方法,虽然都不一样;然而冤枉的杀死人,则是一样的啊!像这种的罪过,是不为天律所赦免的;不是发生人祸,必定会遭天谴;虽然说是杀人,但其实就是自杀啊!

  故事:

  宋朝有位禅师,年轻的时候喝醉了酒,在与人争夺钱财的时候,奋力的重击对方;而那位被他打到的人,立刻就死了。他因为畏罪而逃到远方,后来因为忏悔而出家勤苦修行,于是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为大禅师;并且还升座说法,学生有好几百人。在他七十几岁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早晨,他沐浴之后就升座,告诉大众说道:“你们不要动,不要说话,看老僧了却四十年前的一桩公案。”坐到中午的时候,有一位士兵突然的来到禅寺,扳起了弓箭,想要射杀禅师。老禅师就向士兵合掌说道:“老僧在此等待您已经很久了啊!”士兵惊奇的说道:“我与和尚素不相识,可是为什么一见面就想杀你呢?我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缘故啊!”老禅师说:“欠债还钱,公平交易,但请下手,不必迟疑!”并且回头对大众说道:“我死了以后,你们请这位居士吃饭,饭后送他回家。如果你们有半句责怪他的话,就是违逆了上天,背叛了师道,不是我的弟子啊!”士兵听了禅师的话,就更加的疑惑;于是一定要禅师说个明白。禅师说:“你因为已经隔世又轮回投胎,所以你才会忘记了啊!而我仍然在世,所以没有忘记。”因此就把从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士兵;而士兵本来不识字,忽然就大声的唱道:“怨怨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说完之后,手持著弓箭,就站著往生了。禅师于是下座,为他落发,取了法名,更换衣服之后,就将他放入了龛中;自己也跏跌而坐,向大家道别之后,就坐化了。

  【再析】

  夫杀人于四十年之前,而偿债于四十年之后,索偿债务虽然是迟了一些,但是偿还债务则是不变的啊!幸而两个人都是具有大手段的人,所以才能够在怨家路上劈面相逢的时候;原来是恶对头,反而结成了好因缘啊!这位士兵以死威逼欠他命债的人,却因此而修行,当下就证了道;而禅师的等待催促欠他一命的债主,因此而解开了彼此的冤结,当下就坐化往生;这实在是一件千古难遇的胜缘奇事啊!如果禅师不是真正的得道,或是这位士兵没有具备了大手段,那他必定就不肯放下债权而不取啊!然则杀人无异就是自杀的道理,也就很明白了啊!上列所说七种冤枉杀人的缘故,世人应该要随事的禁戒,千万不可以乱借狠债啊!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解释】

  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鸟毛浸过的酒一样;这种的漏脯鸩酒都是含有剧毒,不但不能够获得暂时的醉饱,而且死期也马上就到了啊!

  【分析】

  本节又申明贪利的害处,因为世人好利的心很重,所以太上才会婆心殷切,反覆的叮咛,再三的提醒。而世人所犯淫杀凶逆等等的罪行,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够造作的,而且造作这些罪业的人,也是不多见啊!惟有在获取钱财这方面,则是千变万化,而又很难加以查问的。因为天下没有不用钱财的一天,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不取钱财的人啊!既然天下没有不取钱财的人,但是世人取财的方法,合乎义的很少,而不合乎义的则很多,这也是不用问就可以知道的事实啊!

  那么什么是义呢?义就是行事正当而合情理;凡是取人钱财,而人乐意给我的,就是近情,也就是合义;不乐意给我的,就是不近情而非义;取了而我可以告人的,就是合理,也就是合义;取了而不可以告人的,就是不合理而非义。不论取得的钱财是多是少,如果取得的钱财不合乎义,而可以用得心安理得的话,则也不妨顺人心之所好,干脆就听其自然好啦!然而太上对于此事却是谆谆的训戒,就是知道世上有非义取财的人,也就有了非义失财的人;因为一个人若是快意,另外一个人就会伤心;或是一个人快意,而却使得十个人,百个人,乃至千万个人伤心啊!

  须知天道好还的道理,上天是大公无私的,怎么可能会特别厚爱非义取财的人呢?然则在冥冥之中所积累的不幸,神明就会想要使这些事情得到公平的处理,因此,必定都会积极的加以处置了。太上知道其中的缘故,而用正大的言词警戒人说:“不要取。”可是人们却不听;于是就婉言的晓谕世人说:“不可得。”可是人们不相信,于是就用警惕的言词来劝人说:“得到不义之财,不吉祥啊!”而世人也是只图目前,不想以后;因此就不如唤醒世人说道:“得与不得,都是相同的啊!”这样世人的贪财之心,或许会因此而减少啊!所以就以漏脯鸩酒来作譬喻。因为漏脯鸩酒,都是非常的毒,只要入到口中,马上就死,人就是再怎么的狂妄愚笨,也没有明明知道是漏脯鸩酒,而却大吃大喝的啊!知道了非义之财,就是漏脯鸩酒,则虽然有千万的不义之财垂手可取,也必将会坚持的拒绝而不肯接纳啊!这不就是得与不得相同了吗?所以得到之后而不用,岂不是天…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