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四)▪P21

  ..续本文上一页下无益的弃物吗?而人们却为什么要坏尽了心术,使尽了机谋,以求取天下无益的弃物呢?

  然而漏脯的馨香,等于是脍炙,鸩酒的甘美,不亚于醍醐;世人见到了它们的馨香甘美,则又将起了一个徼幸之心说道:“嗯!这不一定就有毒啊!”因此而不大吃漏脯大喝鸩酒的,就没有几个人了啊!等到吐又吐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的时候,肠子断了,皮肤裂开,很快的也就死了;而后再想要叹息的说道:“为什么不能够早些见到这个结果呢?”这时候已经是不可能了啊!而菜汤麦饭,粗酒蔬菜,吃在嘴里虽然没有什么太好的味道,然而却能吃得饱喝得足,摸摸肚子能够怡然自得理得心安,其间的痛苦和快乐,就相差的太远了啊!这些证明的事迹,前面都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再附了。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解释】

  这个心起了善念,善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吉神,跟随著护卫,希望他善行圆满而多方的赐福;或是心中起了恶念,恶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凶神,跟随著监察,等待他恶贯满盈而多方的降祸。

  【分析】

  这里拈出了心字,就是在告诉世人:祸福之机,全在一心;希望世人在源头处,就知道必须要谨慎啊!我们仔细的推敲这个“夫”字与“或”字,有不是出于善就是入于恶的意思,所以应当与孟子尽心篇的“鸡鸣而起章”一同的参看。

  佛经说:“宇宙森罗万象的形成,都是由我们的一心所变现出来的啊!”又说:“我们的心因为能够随著染缘跟净缘,因此而造出了十法界的差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总不出四圣六凡法界的范围。(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指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像这样的十法界,本来是没有自性的,都是由我们的一心所造作出来的啊!所以心能够作佛,心能够作众生,心能够作天堂,心能够作地狱啊!”而所谓心起者,也就是我们起心动念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念虽然非常的微细,但是却能够感动天地鬼神;人若是能够起了一念的善心,只此一个善念,就是破除地狱的灵符,斩断群邪的慧剑,渡过苦海的慈航,照破黑暗的明灯。若是起了一念的恶心,则畜牲、饿鬼、地狱三途的恶道就会现前,而沉沦其中永无止息啊!所以吉神与凶神,都是随著人心善恶的念头招感,而立即的就跟随著到来,并不须要一丝毫的等待啊!

  【嘉言】

  明朝的憨山大师说:“念从起处须看破,事未至时莫妄生;若是能够在恶念刚起的时候,就将它一刀斩断;则业力的根本当下就消除了,妄念也就没有地方可以生起;所以超凡入圣的关键,全都是在此啊!”

  故事:

  从前元自实,痛恨缪某忘恩负义,就在早晨四点钟左右时候,带著刀前往缪家准备杀掉缪某;路上经过了一座庵堂,庵堂的主人轩辕翁,很早就起来诵经;见到有几百位奇形怪状的鬼,跟随著元自实;而且每个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来势汹汹,脸上都露出凶恶的样子。没过多久,元自实就回来了,轩辕翁这时候却看到跟随他的人,都是头上戴著金冠,身上佩有玉佩,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拥著,十分的庄严,脸上都露出和祥喜悦的样子。轩辕翁因此就召请元自实进入堂庵问他原因?元自实于是说道:“姓缪的忘恩负义,我刚才正要前往杀他;但是到了他家的门口,我就想到缪某虽然对不起我,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却是无辜的啊!况且他还有老母在堂,我若是杀了他,就等于是杀了他一家人啊!因而于心不忍,于是念头一转,就回来了!”轩辕翁就将刚才所见到的情形告诉他,而且向他道贺说:“你的所作所为,神明都已经知道了,你将来必定会享有很厚的官禄啊!”元自实听了轩辕翁的话,于是就勇猛精进认真的行善,后来果然考取了功名,官做到了宰相。

  【再析】

  老子说:“善之与恶,相去的到底有多远呢?”我对老子的这句话,曾经反覆的思考过好几次,大抵是善恶这两条路,在开始的时候,相差并不很远,只不过是在平常日用之间起心动念的对错而已!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认真的修持反省,则心地自然就会全体是善了;福德因而不断的增长,祸患也就全部都退除了啊!我们看到元自实因为一念之善,就能够转祸为福,而且速度是如此的快速;因此对于所谓心起善恶,吉神凶神就已经跟随的道理,不是就更加的可信了吗?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悔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解释】

  若是有人曾经做过恶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并且必须要断除一切的恶事,奉行一切的善事,这样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够获得吉祥喜庆,也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啊!

  【分析】

  这一节特别提出了改悔两个字,告示人们改过迁善的方法,也就是转祸为福的契机啊!改就是改过,悔就是忏悔,天下纯善无恶的人非常的少;而曾经作过恶事的人,则是相当的多啊!然而恶人可以再转变成为善人,所以太上才苦口婆心一再的说,在篇尾结出了改过忏悔的本来宗旨,目的就是要喝破迷关,使人回头是岸啊!又恐怕世人错认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妄想以一杯的水,就奢望能够灭掉一车子木材燃烧的火;所以说:“诸恶莫作。”就是希望他能够将恶业刮磨净尽。又说:“众善奉行。”就是希望他能够将善行积累的圆满。这样的去做,久而久之,才能够将从前所造的罪业渐渐的消释去,因此它的祸害方能够全部的消除;而后来的行持,则一天一天渐行的圆满;新增的福报,自然也就会到来了啊!

  现在没有智慧的愚人,自己知道所作的不善;或是良心发现,就想要靠著僧人道士替他礼拜忏悔,企图消除罪业;这种的行为,就像是用一小杯那样少的水,而去救舆薪燃烧的大火啊!这岂不是大大的迷惑颠倒吗?况且过去的罪过才刚刚忏悔;而后来的罪过又再次的增加,以至于终究仍然沉沦于苦海;不但丧失了身命,而且还毁灭了本性,实在是太悲哀了啊!人若是像这样的改过忏悔,岂不是大大的辜负了太上谆谆告诫的苦心吗?

  呜呼!太上教人改过忏悔的方法,这几句话相当的吃紧,而且是针针见血;所谓神丹一粒,可以点铁成金;至理一言,就能转凡成圣;所以世人应当要发誓力行,唯有这样才能够上符太上对世人的大慈大悲啊!现在就先说明忏悔的方法,然后再说明改过的方法。所谓忏悔,就是改正过去的过失,使未来不再重蹈覆辙,生善灭恶的重要方法啊!所以善根,应该要培养,则所有的善行都会因此而生出来;罪根则应该要发露出来,则所有的罪业,都会因此而消灭了啊!

  第一是要正确的相信因果。不迷信也不错信因果,这样的为善,就必定会获得福报,而为恶就必定会得到灾祸;虽然尚未有实际的行为,但是果报依然存在;因为念头虽然是念念生灭,但是业力是不会消失的。信为入道的本源,唯有智慧能够进入,这是众善的根本;用此正信,翻破了没有善根一阐提的心啊!

  第二是要忏悔罪恶。这是以惭愧为根本,惭我所犯的这个罪,不配做人;愧我所犯的这个罪,必定会遭天罚,这就叫做白法,也就是翻破了无愧的黑法啊!

  第三是要怖畏无常。人的呼吸一停止,生命也就立即的死亡;而神识就要随著业力而受报应去了,而且是轮转无穷的啊!既然体悟了无常的道理,也就是翻破了不畏惧堕入恶道的心啊!

  第四是要发露忏悔。向他人说出了自己所犯罪业的轻重;因为将罪业发露出来的缘故,罪业的种子于是就焦枯了,就像砍伐树的根部一样,枝叶就会随之而雕零飘落下来,也就是翻破了覆藏罪业的心啊!

  第五是要斩断造恶的相续心。彻彻底底勇猛果决的把恶业全部舍弃掉,就像用钢刀来斩断东西,一斩就全都断了一样,这就是翻破了造恶的相续心啊!

  第六是要发菩提心。普愿拔除一切众生的苦厄,普施一切众生的快乐,以此广大的心量,翻破了□缘一切恶业的心啊!

  第七是要修功德来补过失。勤奋精进的策勉修正自己的身业、口业、意业三业的行为,丝毫都不懈怠,这就叫做修功立德,翻破了不修三业无辜起恶的心啊!

  第八是要守护正法。不接近外道邪师而破坏了佛的正法,这就叫做翻破了灭一切善事的心啊!

  第九是要念十方诸佛的无量功德与神通智慧。恳祈诸佛哀怜摄受,加被保护我灭除罪业,这种清凉的妙药,就是翻破了我念恶知识的心啊!

  第十是要观照罪性本来就是空的。罪业是从心而生起的,也还是要从心而灭去的啊!所以说:“心若灭时罪亦亡。”若是知道罪福原本没有自性,心的本体本来就是空寂的,只要反本还源,就能够究竟圆满清净,这就是翻破了无明颠倒执著的心啊!

  经上说:“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所以我们应当要至心恳切的忏悔,就像百年都没有洗过的脏衣服,可以一天就把它洗除干净了;又像千年蒙尘的古镜,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擦拭出原来就具有的光明啊!所以忏悔能够解除千生万劫的过失,能够灭掉四重五逆的罪业,只要能够真诚的忏悔,就没有什么恶业除灭不掉的,也没有什么善业生不起来啊!

  故事一: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世中,原本是一位盗贼;有一天夜里,他到佛寺中行窃,见到佛灯快要息灭,就拔出箭来,用箭挑起了灯心,油灯忽然大放光明,而且光明非常的耀眼夺目;阿那律心中感到非常的害怕惊恐,就即时的舍恶从善,以往所造的恶业,就渐渐的消除,而所做的善业,就逐渐的圆满,于是就证得了圣人的果位。

  故事二:

  宋朝的杨仲和,本来担任许州的推司。在天圣年间,破朝廷派到蔡州担任审判的职务;因为他冤枉判案,于是被北极缴奏,即将就要受到严重的惩罚;杨仲和因此而忏悔畏惧,立即就辞去了蔡州审判的职务,并且发誓要修百善以赎罪过。每次他遇到往来的僧人道士或是穷人,以及鳏寡孤独,或是家中有死丧疾病的人,…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