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四)▪P23

  ..续本文上一页息不敢有所作为;而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则都改变原本所学,而冒充作旁门左道的老师;惟有朱熹却能够独自的担负道统的使命,不忧不惧;在进退之间,则一步都不敢苟且;遭受到谗谤,则百折不挠依然的自如;努力的教导后学,则许多的贤人竞相而出;严于律己,则颜子的四勿一点都不敢违背;因此儒学与理学,当时能够如日中天的兴起,就是因为朱子力行的效果啊!

  故事三:

  宋朝的范俨是仁和地方的人,在壮年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担任郡县的地方官,后来升到了卿佐的官位;他每天都必定会想到,要如何才能够忠于君王?怎样才能够福泽百姓?自己的言行举止一点都不敢苟且;虽然是在闇室屋漏没人见到独处的时候,也都保持著战战兢兢自我惕励的景象。等到儿子长大之后,他便辞官归隐,布衣蔬食,不再涉入世缘,静心入道;每天都念诵法华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并且依教奉行;有空的时候,则禅定观想,一切世俗的杂事,丝毫都不沾染,本身修行的道业,也都是顺乎自然。到了大观年间,已经九十多岁;忽然就开悟了,于是便嘱咐身旁的侍者说道:“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是一场戏剧一样;当锣鼓响起的时候,剧中的生旦丑末各种角色,各自表现各人的演技;可是等到了蜡烛烧尽灯火熄灭的时候,又有什么乐趣呢?就像我来到这世间,一幌眼就已经九十年了;实在就像作梦一样的幻化,有如朝露和闪电一样的迅速啊!”幸而我悟得了这个佛性,这个佛性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也不是赤白青黄,也没有长短上下,没有嗔、没有喜、没有是、没有非、没有善、没有恶;所谓一物都没有,但却万象都包罗啊!这就是最真最上无往无来奥妙的真理啊!而它的关键,只在人能不能够至诚精进、心心相续、念念不间断罢了。三世诸佛都是从这里而出现的,这种的道理,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真实而不虚妄的道理,你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勉而行之啊!”说完之后,他就静坐合掌而化了。一时之间,异香充满室内,祥云□满空中,种种的光明,照耀著世界,这些的瑞相好几天都不散去;附近的百姓听到之后,都前来瞻仰他往生的瑞相。

  上面所列举“勉励而行之”的各条公案,乃是分别的力行儒释道三教的道理,由下学而至于上达,同是归于穷理尽性,而达到了本性的最高境界!把这些公案录在这里,以为三教行者最好学习的范例;有志学习的人,应当要认真的效法啊!

  【结语】

  张拱辰先生说:“一切的作为,没有不是由小而大的。”所以凡是有血气有灵性的众生,都是可以直接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境界。然而这种无上菩提的最高境界,也只是从谨慎自己细微的心念慎独的功夫上面下手,把它扩展开来直到圆满而已。袁了凡先生不是说过:“从前的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的种种,譬如今日生。”所以怎么可以自己甘于自暴自弃,而把一切的祸福诿之于天命,而因循苟且的虚度了这一生呢?”

  天下至为广大,万世也至为久远;虽然是用万手万目来拯救帮助这个世界,而仍然是不够的啊!所以最为急切的事情,唯有教育人了;而且难道一定要成为圣贤之后才能够教人吗?人果然是闻善则喜,见善则乐,随时随地的讲好话、谈善事、说善报、布善书,则其中的教化就已经很多了啊!至于在教化的过程中所产生转移灵巧的变化,其中的奥妙,也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够知道的啊!而教化一般平常的人,又比不上教化豪杰之人;若是得到了一位豪杰之人加以教化的话,他就能够产生旋乾转坤的效果;并且能够承先启后,也能够产生辗转教化的功用,则这种教化就会变成非常的普及广大!

  从前的古圣先贤和经典书籍的传世,也都是这一个大事因缘啊!而本篇就是太上度化世人玄妙的真理,诸佛救护众生秘密的真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奥妙到了极点,必将永远传世,照耀天地之间;凡是读诵本篇,遵行本篇,刊载本篇,流传本篇的人,也都是有一大事因缘存在的啊!因此而能够觉悟这个世间,诱导教化人民,培养社会元气,创造人类福祉;与人共同为善,天地清净安宁;而且心之所量,能够包含太虚,并且亿劫常圆,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节本卷四终

  附录:广劝流通文

  劝读是获福之本

  感应篇起初是在道藏中,自从宋朝的真宗皇帝赐钱百万,命令工人刊刻,然后才大显于世;当时的贤人君子,都极力的尊行奉持。明朝的世宗皇帝,也曾经为感应篇作序,并且颁行天下。清朝顺治十三年,皇帝谕令刊刻感应篇,颁赐给群臣,并且遍及读书人,历朝对感应篇是如此的推崇奉行;然而不独是人间宝贵此书,上苍更是尊重;例如王巽病游东狱府,见到殿上大书金字感应篇,并且号之曰金章。杨道机因为疾病入冥府,冥司谕令他要广劝世人习诵感应篇。周篪也曾经被冥司告诫他说:“你还阳之后,要将此经广为流布,能够受持的人,不但能够脱离水火盗贼病厄的痛苦,求子嗣、求长寿、求财禄、求成仙,都在此经啊!”无奈尘缘苦海,众生如醉如梦;少年豪放的人,执迷不信,到了年老之后而习性已成,就更难望其改悔了;因此而醉生梦死,轻掷了一生啊!

  呜呼!读了感应篇,就能如醉忽醒,如梦忽觉;不但能转祸为福,实在是起死回生;今劝世人:第一要发信心,第二要发虚心,具备了这两种心,方可以读感应篇。每日焚香虔念一遍,熟念之后,便有乐趣;更要念一句,学一句,念一句,改一句,每天反覆的细看;若是能够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来,效果更是妙啊!日日都是如此,终身都能谨守,则一切的祈求,自然就能感应。前贤说:“下根人该读,上根人也该读,天下无人不该读。”至于干干净净收拾这个心,则更为第一关啊!

  劝行是获福之宝

  感应篇读了之后,务必要做出积德累功的事情来,有财力的人可以学习推官杨旬诵感应篇,常行十种利益社会的广大善行;杨旬因为积了不少的善行,生了一个儿子杨椿,二十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状元。又例如明朝江苏如皋冒起宗,增注感应篇;他的朋友梦到一位老翁在朗诵,就仔细的聆听,乃是“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全部的注解读完之后,老翁就说:“该中”。那一年考试,冒起宗果然中了进士,这是用笔来行善的例子。成都王云芝口才好,通源大师就教他要积口德,从此之后,凡是利人之事,无论大小,他都极口方便,不肯错过机会;如此做了廿年,考试连连获捷,两个儿子也先后的考取了功名,这是以舌来行善的例子。

  另外顺天曹世美,家里虽然贫穷,但是却乐于行善,真诚的劝人帮人;别人出钱,他则自己出力;经过了很多年,别人见他可以信任,就推荐他为一位财主贩油,共分利益;因此而渐渐获得了五千余两金子的利润,子孙因而能够安享厚福。这是以力来行善的例子。由此可知,杨旬的十善,有钱人可以学习;而冒起宗的笔、王云芝的舌、曹世美的力,没有财力的人也都可以学习。而诵感应篇不外乎是替天推行教化的事情;至于一举一动,常常心存敬畏,用来自修其身,则不论贫富都是一样的啊!

  劝刻是获福之广

  太微仙君功过格说:“以善书传一人,就是十善,传十人就是百善;而传给大豪杰大贵人的就是千善,广布无疆重刻不朽的就是万善。”况且感应篇尤其为天人并重的救世宝训,从来凡是刻印这本经的人,必定会获得奇报;例如瑞安黄凤刻印此书,在他命绝之后,却被冥司放还,又增加他的寿命;太谷程嘉猷刻印此经,他的阳寿已尽,而大士却令其再生;龙山姚文然刻印此经,而疟疾就顿然的痊愈;钱塘于玉陛的妻子梁氏刻印此经,而三年的危病,一朝就霍然的好了,这些都是延寿却病灵验的例子啊!

  真大奎刻印本经,因此而生了一个儿子,有了继嗣;徽州吴大祚刻印本经,而连续生了三个儿子;仙居王竺刻印本经,而死去的儿子又再次的投胎做他的儿子;归大宾刻印本经,就生了一个显贵的儿子;这些都是艰嗣而得子灵验的事迹啊!另外还有许多刻印本经而富贵福泽灵验的例子。例如华亭沈业因此而登第,黄岩杨琛因而考取了进士;江西石中璞因而家道顿兴,休宁方时可因而家财渐丰;至于刻印本经而免除水厄的,则有徽州的许允卿;免除火灾的,则有武林的杨振之和江干的徐天行。梦到关圣帝君命他刻印的,则为宁波的李燧升;梦到文昌帝君命他刻印的,则是吕律仲;更有为父母祈福祈寿而如愿的,则有钱塘孝子汪源啊!

  今劝世人读诵感应篇,务必须在佛菩萨或神前立愿,刻印布施本经,使得世间每个人都能读到;无论是小卷,或是大部,或是独捐,或是众募都无妨;必须要印赠一万部方为满愿,并且在公共场所广为布施流通,功德无量。

  劝讲是获福之深

  太上作感应篇,普度万世,就像苦海中的慈航,又如危疾时的良药;而世人讲解此经,也是由来已久啊!例如从前遂宁府周篪,每天都看感应篇,而且最喜欢对众人演说,使得听到的人都能够向善;有一天,他忽然暴病气绝了,见到阴官向他说道:“你的命本来是在饥饿簿中,因为你常常演讲感应篇,因此而延长寿命,已经改注在寿簿中了。”又说:“此经若是一方受持,则一方免难;天下受持,则天下丰治。”周篪醒来之后,就录下阴官的话,用来劝化世人。今天读诵感应篇的善男信女,应当抽空为大家讲解此经;使得邻里能够常常听到,因此而化做仁里,这样的阴德不可思议啊!

  今天世间的好人,应当要发心劝人为善,千万不要只是独善其身;当老师的,最好能在课余之暇,抽出一点时间,为学生讲讲做善人的根本道理;凡是小学到大学的学生,都应该要为他们讲;并且还要劝他们每天早晨诵感应篇一遍,终身的奉行,做为修身立业的助缘,这便是做老师的阴功积德啊!

  今天做父亲兄长的想要子弟贤明,保身家致富贵,就应该要时常的讲解感应篇汇编的道理和事证给子弟们听;使得子子孙孙,个个都能够好善积德,这样便是造了源远流长的福啊!

  而感应篇自己读了之后,更要劝别人也读;自己讲了之后,更要劝别人也讲;在讲解的时候,务必要反覆痛快、不厌其详、至诚恳切的讲;这样才能给使人听了之后,就会踊跃的改过迁善,而确实收到了教化的实际效果啊!

  附录: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