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布施给道姑一两的银子;并且还用麻丝一丈,把疏文绣在旗旛上面。刚好白教谕同事的妻子来访,见到了旗旛疏文大为惊骇,就说道:“教书的儒官跟道姑往来,恐怕会影响官途不小啊!”白教谕的妻子听了之后,就信以为真,以为丈夫的官途从此就完了!心中因此闷闷不乐;等到白教谕京中会试落榜归来,就拿了这块麻料来做衣服,并且又剪坏了旗旛,妻子更是感到难过,因此就上吊自杀了。我刚好听到了这件事情,就去问知县,知县就把详情说了出来;我因而可怜白教谕的遭遇,更是替他的妻子感到悲哀!后来抚院林二山正在研究讨论儒官的贤否册,他竟跟我说:“是白教谕和同僚的妻子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因此他的妻子很不高兴,就时常对他有不满的言词,白教谕一怒之下,就威逼妻子上吊自杀;这种的罪过,简直就是天地不容啊!”于是我就将我所知道有关白教谕的事情,告诉了抚院,林公听了倍感疑惑,正在沉思迟疑不决之时,我就再跟他说:“不知有关白教谕的事情,您是听谁说的?如果这个人是位正人君子,那么他所讲的或许可以相信;如果不是一位正人君子的话,那么就请您再详细的查访。”林公听了于是恍然大悟,拍著桌子说道:“你说的对!你说的对!”立刻就拿起笔来,涂掉刚才所写有关白教谕的资料。后来白教谕升任国子监的助教,而我调到福建担任按察使,主管福建的司法业务;在莆田见到了林公,林公就指著隔壁的邻家跟我说:“这家的主人姓吴,曾经担任过公安县的训导,就是他谗毁白教谕;平素他就心术不正,我是因为听了你的话而顿然觉悟。后来吴训导升迁担任江西萍乡的教谕,也被其他的同事谗毁,而被罢了官;他在返回家乡,经过鄱阳湖的时候,船翻了,差点就淹死在湖里,现在已是十分的落魄潦倒啊!”
【再析】
俗话说:“喜欢谈论闺门男女之事,以及谈论别人种种短处的人,必定会触怒鬼神;不是遭逢到奇祸,就必定是穷得一蹋糊涂!”何况吴训导所谗毁玷污的是一位清白之人呢?那么他的果报就应当不止如此了啊!然而听别人进言的方法,主要是在观察跟您进言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品;这样就不会被他误导了啊!
毁人称直。
【解释】
毁谤好人,却称自己为正直。
【分析】
士君子立身处世,必须要使自己正直没有一点的邪僻,这样才能够称为正直啊!或是本身未能做到正直,而以毁谤别人却称自己正直的人,那么他的良心早就已经丧失了啊!怎么能称做正直呢?而且真正正直的人,他的存心必定忠厚,该说的时候才会说,能使别人知道改过;而那些谗毁别人的人,污蔑了别人的名声,发泄了自己的怒气;而且自己还认为自己是正直,这种人岂不是可痛又可恨吗?老子说:“聪明绝顶能够深刻明察的人,却又不近人情,等于是自己把自己陷入了绝境;这所指的就是喜好讥讽议论他人的人啊!”程伊川先生说:“君子对于他人,应当是在有过中求无过,不应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啊!而要求自己,则是刚好相反。”唉!世间之人,所造的口业无穷,所以太上才再三的严厉禁戒啊!
故事一:
明朝景帝的时候,侍郎王伟是少保于谦所推荐获升的;而王伟则趁著于谦有一次犯了过错,就向皇帝上了密奏毁谤于谦,想要以此而显示自己的正直。当时于谦深获景帝的信任,景帝就召见于谦,把王伟的密奏交给他;于谦向皇帝叩头认罪,皇帝说:“我自然知道你的为人,你也不必因此而感到遗憾啊!”于谦晋见皇帝之后出来,王伟就迎上前去问道:“皇上对您说了些什么?”于谦不说话,王伟又再次的请问,于谦于是笑著说:“老夫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就当面跟我说,我也未必不会听从啊!你又何必如此的忍心,向皇上密奏揭发我的过失呢?”于是就把密奏拿出来给王伟看,王伟惶恐惭愧吓得无地自容,于谦反而还笑著安慰他呢!
故事二:
元朝杨铁崖的声望名重海内,临江有一座纪念王节妇的祠,杨铁崖就在上面题诗道:“甲马驮驮百里程,青枫后夜血书成;只应刘阮桃花水,不似巴陵汉水清。”后来杨铁崖始终都没有生儿子。有一天,梦到一位妇人对他说:“你所作的王节妇诗,虽然不能损害节妇的名声;但是你处心刻薄,上天要惩罚你绝后啊!”杨铁崖感到非常后悔,就再作了一首诗说:“天随地老妾随兵,天地无情妾有情;指血啮开霞峤赤,苔痕化作雪江青。愿随湘瑟声中死,不逐胡笳拍里生;三月子规啼断血,秋风无泪写哀铭。”后来又梦到那位妇人对他说:“你既然已经忏悔改过,就应当会有儿子了!”果然杨夫人生下一个儿子,杨铁崖从此以后就认真的修道,并且证得了仙人的果位。
骂神称正。
【解释】
辱骂神明,却称自己有正气。
【分析】
古德说:“聪明正直之谓神”,君子对于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而小人竟敢肆无忌惮,自以为是正直无邪,可以使鬼神屈服;却不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私心诡计,早就被鬼神看穿了,只是徒然的自取罪孽而已。
故事:
镇江有一家卖糕店的老板姓于,他的小儿子因为出水痘而夭折了。于老板竟然写了状词,准备要向城隍控告痘神;于太太就把他写的状词抢走,在灶下烧掉,于老板当天晚上就梦到自己被鬼卒勾去了阴司。城隍对他说:“你家的灶神向我陈述你写了状词要告痘神,痘神到底犯了什么罪啊!”于老板说:“痘神向我索求祭祀,我没有答应,痘神因此就把我的孩子给害死了!”过没多久,痘神来到了殿前,向城隍报告说:“他的儿子命该要绝,与小神无关啊!”城隍就判决说道:“姑念小民无知,就送给杨知县处罚,责打二十大板,病一个月,以示警惕!”当时杨蜀亭担任丹徒县的县令。第二天,于老板把家门口的房门吊起来的时候;正好杨知县路过,不小心就碰破了衙役撑的大伞;因此于老板就被杨知县处罚责打二十大板;打完之后,于老板躺在病床上休养了一个月,伤才痊愈。
【再析】
要知道鬼神和王法,是相辅而行的;所以得罪了鬼神,往往就会触犯了王法啊!
弃顺效逆。
【解释】
放弃应该遵行的六顺,而去学习六逆。
【分析】
周朝卫石碏先生说:“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就是所谓的六顺;贱而妨贵,少而凌长,远而间亲,新而间旧,小而加大,淫而破义,就是所谓的六逆;如果一个人放弃了六顺,而去学做六逆的行为,这就是自己在为自己加速的招来灾祸啊!”书经说:“惠迪吉,从逆凶。”意思是说:顺了这个道就会得到吉祥,逆了这个道就会产生凶险。又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而学做顺的人,就会尽忠尽孝,为圣为贤;学做逆的人,就会为狂为暴,为变为贼;弃顺效逆的念头,都在一念之顷,而祸福的分判,则是有天壤之别啊!所以能够不谨慎吗?
故事:
霸州文安县的县民赵风子,天生就力气大而勇敢,他与刘六、刘七等人,聚结了盗贼,到处行抢;并且还分道集结了徒众,去攻打掠夺河南;当他攻进了泌阳,就把焦芳祖先的坟墓,全都挖掘开来,而且还说道:“如果我能够亲手杀死焦芳这个老贼,那才能够以谢天下啊!”过没多久,赵风子的部从,被官兵打败,就转向六安掳掠抢夺;官兵又再度的追击,赵风子在走头无路之下,就抢了一位出家人的度牒,把头发剃光,假扮成僧人;但是却被部将赵成抓到,将他一寸一寸的剁成了肉泥。而刘六、刘七逃到通州狼山的时候,忽然遇到了飓风,所带领的贼寇也全部都被歼灭了。
【再析】
要知道逆有二种,一种是为人臣子背叛违逆君父,一种是盗贼横行扰害乡里;臣子的悖逆,上文中的不忠不孝,已经有了详细的说明,所以这里就专门以乱贼来做说明;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懂得安分遵循道理,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啊!
背亲向疏。
【解释】
背离了自己的家亲骨肉,而厚待或心向著异姓的亲戚朋友。
【分析】
背亲向疏,不止是一端而已;例如欺瞒背著父母而私下托付给妇家,对待自己的父母,则是普普通通,而对待妻子的家人,则是十分的厚爱;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则是斤斤计较;而对朋友或是外人,则是特别的慷慨;不顾自己族人的贫寒,而去冒认他人为自己的宗族;凡是自己所应当亲近的人,却是疏远了他们;而所应当疏远的人,却是亲近了他们;这些都是背亲向疏啊!孔子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爱他人就叫做悖德;不尊敬自己的亲人,而去尊敬别人,就叫做悖礼。”现在有人背亲而向疏,不是因为恩怨徇私,就是从人情的冷暖变化上起了分别;这样的悖德悖礼,就非常的严重了!而且这是根本的重罪,果报必定很惨啊!
故事一:
周聪因为自己参加考试,考了很多次都没考上,于是就前往谯郡,拜了都吏周吉为父亲;每天都和周吉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三代的名讳,全部都用周吉的;到了明年,周聪藉此而得以考中举人,从此以后就再也不回老家了;他的父亲就作诗责备他,周聪因此惭愧而死。
故事二:
明朝人白希,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却去抱养了一位屠户的儿子,而不以自己的侄子来继承家业;后来白希死了以后,有一位客人晚上住宿在他家中,听到有人在奔走的声音;就起床从门缝里观看,见到有男有女,辈份很多在那里徘徊东张西望,好像饿了很久没吃东西的样子;又见到一个人,腰间插著屠刀,步履踉跄的走了进来;过没多久,像吃饱似的挺著大肚子走了出去;而这些男女数辈的人都在那跺著脚说:“完了!我们又没食物吃了,唉!真是苦啊!”说完之后,个个神情凄然的走出屋外。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这位客人就问仆人说:“昨天晚上,家里面在做些什么事情啊?”仆人回答说:“昨天晚上,我家主人在祭祀祖先啊!”客人因而悟出了带著屠刀的那位,就是主人的生父;而那些男女数辈的人,就是白家的祖先,和白希夫妇啊!客人叹息了一声,就离开白家了。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