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发动了军民廿万人来修筑河堤;这时候正值夏天,不知道有多人染上了疫病而死;到了秋天,淮河的河水暴涨,冲毁了土堤;河堤崩溃的声音,就如同巨雷一样,在三百里之外,都听得很清楚;淮河沿岸的城市村落,有十几万的居民,都被大水冲到海里。王足后来因罪被杀,而且还被灭族。
故事三:
江苏江都,也就是扬州,有一位姓阮的,与一位姓葛的,两人结有仇怨;阮某就乘著黑夜,放火烧葛某的房子,也因而延烧了十几家的民宅。有一天,阮某的房子,忽然无故的起火烧毁,他的妻子当场烧死;而阮某才刚逃离了火场,却又被一团火球飞到他的身上,顷刻之间,就被火烧焦而死。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解释】
紊乱他人策划的规模,以破坏他人事业的成功。
【分析】
规模就像一切的政治、教育、法律、命令之类,都会关系到天下的得失与安危;而小人妒忌他人的成功,就破坏紊乱这些既定的规模;却不知道破坏他人的成功,实际上就是破坏国家社会的安定,这种的祸害非常之大,自然罪过也就大了。至于紊乱败坏个人或家庭的事情,也是伤天害理,罪过不小啊!
故事一:
在宋朝的时候,发生了寰朔战役,大将杨业奉命与副将潘美率军进讨贼兵;军队到达之后,贼兵正在攻打寰州,杨业说:“贼兵的锋芒,现在正是锐利的时候,我军不可贸然的与贼兵作战;应该先引兵从大石路而出,并且事先告知云朔的守将,从石碣谷来接应,这样才能够万无一失啊!”监军王侁,就责备杨业怕死,不敢攻打贼兵;杨业不得已,就取销了原定的作战计划,直接的出兵攻打贼军;于是嘱咐副将潘美:“你在谷口将步兵和弓箭队分为左右两翼,等到我与贼兵转战至此的时候,你就出来夹击贼兵,这样必可大获全胜。”潘美就屯兵在谷口等候;而王侁就再以贼兵将要逃遁而去为由,想要争功,就下令带领军队追赶贼军而去。等到杨业率军转战到谷口的时候,发现王侁已经引兵而去,并未依照原先预定的作战计画,杨业顿时捶胸大哭,知道大势已去,就奋不顾身的与贼兵决一死战,亲手杀死了贼兵数百人,最后自己也壮烈的阵亡。寰朔之役,若不是王侁破坏杨业的作战计画,杨业早就一战成功了。朝廷知道了这个事实,就判王侁紊乱军队纪律的罪名,王侁因而自杀;杨业的部属立刻蜂涌而上,把他切割而食,王侁一下子就被吃光了。
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解释】
故意把别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损坏,使别人要用的时候,无法使用。
【分析】
器物例如文人的笔墨,武人的刀枪,农夫的犁锄,工人的斧凿,家用的器皿等类;就算是很小的器物,当必需要用的时候,就会显得很重要了;若是损坏了它,使别人要用的时候无法使用,这种的行为,太可恨了,这种人的心术,也太坏了啊!
故事:
淮南地方有两个人,都是靠著渡船讨生活。一位姓陈,一位姓徐;姓陈的船夫,动作稍微敏捷,所以赚的钱比较多;姓徐的船夫就妒忌他;经常在暗中破坏他船上的器物设备,使他的船不好使用;有一天晚上,姓徐的船夫就秘密的把陈姓船夫船上的楫桨折断;但是他怕天亮的时候,会被姓陈的发觉,于是就开船离开,但在河中却翻了船;姓陈的船夫听到河里有人喊救命,就急著要前往救人;但是就因为桨断了,船划不动,只好眼睁睁的看著徐姓船夫被水淹死。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解释】
小人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就愿意他被流放,或是被贬官谪放到边远的地方充军。
【分析】
凡是能够享有荣华富贵的人,绝不是偶然的啊!那都是因为他在过去生中,积有善德的因缘,再加上他的祖宗积德,才能够如此啊!所以我们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应当要生起追慕之心;但不是羡慕他的荣华富贵,而是在欣慕他过去生中修积的善因啊!若是希望他贬官流放,这就不是从真实的角度来观察,而是从虚无的处所生起了毒心,希望别人跟我一样的不好,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心态;不但妒忌,而且愚蠢;其实这样做,对别人来讲,毫无损伤;只是使自己徒然的造了恶业,使自己更穷困、更下贱而已!
故事一:
唐朝的柳宗元、刘梦得被贬官流放,实在是武元衡一手所主导的;后来武元衡被贼杀死,而柳宗元、刘梦得两人,却是安然无恙!白居易被贬官,实际上是被王涯暗中进谗言毁谤所害的;王涯后来被宦官杀死,而白居易却反而没事。
【再析】
当权的人,生杀大权一手在握的时候,就把被贬谪流放的官员,视同蚂蚁一样的下贱;岂知转眼之间,自己的脑袋就保不住了;那些当初被他视为蚂蚁被贬流放的官员,反而得以坐视,笑他为何也有今日的下场啊!而旁观的人所生起愿他流放被贬的这种空愿,又有什么用呢?
故事二:
宋朝的王博文,为官公正,而且宽大厚道,他曾说:“我做官以来,每次判罪定刑,判到官员流放的时候,我都会暗中为被流放的人,选择水土较好适宜居住的地方。”太宰屠镛,每次当他要判定官员流放到远方,而且是多烟多瘴蛮荒之地的时候,他都会停笔很久,并且说道:“我曾经到过那种地方,那种地方的官员,多是因为当地的瘴气太厉害而病死了;所以必须要选择气候水土适宜居住的地方,流放这些犯错的官员啊!”并且还将这个建议上奏皇帝,成为朝廷流放官员的规定,这真是仁者的用心啊!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解释】
看见别人家里多钱富有,就愿意他人破家散财穷哈哈。
【分析】
富有的人,也是因为他本身积德,和祖父积功所得到的果报;若是妒忌别人富有,希望他家破财散,想想这是什么居心啊!再笨的人,也不应该不明白这种道理;我们不妨暂且的反面思考一下,假使我富有,而别人却愿我破家散财,那么我的心,又是如何呢?如果我的心会感到忿怒;那么就可以知道,别人的心也是一样的忿怒啊!而别人的心都会感到忿怒,那么天心那有不怒的道理呢?所以对这件事情,应该做三种的观想。第一、这个人富有,必定是因为他在前生,做了许多利益他人的好事,积德行善,才有今天的福报;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怎么可以妒忌他呢?第二、或是因为他苦心劳力的经营,节俭而渐渐累积的财富;虽然他在往昔造了富有的宿因,而实际上今生,他却是受了不少的痛苦,应该要怜悯他,怎么可以去妒忌他呢?第三、或是他的财富不是正当获得的,而且又为富不仁;然而聚散本来就是无常的啊!例如水灾、火灾、盗贼、怨家、败家子、疾病、官司缠身等等,这些都是消耗钱财的原因;这是他自己造成的破败,又何必去妒忌他呢?能够做以上三种的观想,心自然就会平等了。
故事:
虹县地方周义夫,非常富有不节俭,而且性情又蛮横,为人处世不讲理;他的朋友孙识之曾经告诫他,不应该这样做;而周义夫却很生气的对他说道:“你竟敢干预我的事!”孙识之因此而开始忌恨周义夫,并且说:“好,我就等著看你失败!”等到孙识之考上了功名,并且担任司法审判的官吏,而且还管辖到虹县的司法;刚巧有人到衙门控告周义夫,光天化日之下,在市集公然打人;周义夫就被衙门传讯调查。不料控告周义夫的人,突然的死了,孙识之就把周义夫判谋杀罪处死。这件事过了没有几年,孙识之就被调职到河北,而全家人却因此死在盗贼的手里,和周义夫没两样。
【再析】
对周义夫而言,他倚恃著自己有钱,蛮横霸道不讲理,固然是应该遭受到失败;而孙识之竟然是因为仇恨,而破散了周义夫的家,所以上天也破散了孙识之的家做为报应啊!所以说:“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这话是真理。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解释】
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
【分析】
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而独独对于万恶之首的淫,则仅有这一句话,这并不是太上要刻意的忽略它;而是因为贪财杀生等的恶业,比较明显,而且道理也浅显,是语言可以说得尽的;然而淫的罪恶,非常的隐密,而且道理又深,是语言很难说尽的;所以太上才用了灭除意念的文字,从最初的一念,来唤醒众生的痴迷,太上说道:“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因为人对于美色,当眼睛接触的那一刹那,心若是一动,则想念、思慕、贪求的念头,就会缠来缠去团结在心中而解不开啊!若是心中萌生了这种的念头,不用等待身体去犯,就已经是违背了天理,而堕入了人欲;这时候,就已经被阴司列下了无穷的罪业啊!所以太上真是无量的慈悲,祂不用繁琐的言语,只用一句话来点醒;提示人们于见色起心的时候,不可不从心源处,来及早的禁止断绝这种隐微又深邃的恶业啊!应当要在才起念头的时候,立刻就要奋勇的把它一刀斩断,不可以存有丝毫的犹豫,也不可以容有丝毫的情念;所谓天堂地狱,就在这一时之间立刻分判了啊!若是在这个时候,稍有一些认识不清,看得不破,不能够斩钉截铁毅然的立定脚跟;则在瞬息之间,就会牵引滋长蔓延开来,不知不觉就飘入了罗刹鬼国中去了,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啊!所以太上说这句话的用意,实在是博大精深,而且是用心良苦啊!
【嘉言一】
宝善堂说:“这个淫心若是一起,则寡廉鲜耻、伤风败俗、大损阴德的事情,都会跟著起来了啊!而这个淫心若是一转,则保全名节、种德造福、感动人天的事情,也都会跟著转动了啊!做人或是做禽兽的关键,全部都在这里,所以怎么敢不认真的猛省觉悟呢?”
【再析】
“见色起心”这四个字,乃是世间的人一生之中为什么会生病的根本所在啊!今天若是想要断除这个受病的病根,就应当要在这个“见”字上下功夫;非礼勿视,就算见到了也…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