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一)▪P7

  ..续本文上一页老百姓也都受到了管宁崇高道德的影响而移风易俗。管宁每次和公孙度见面,只是谈有关道德方面的事,绝口不谈世间的俗事。公孙度觉得管宁十分的贤能,就一直待在辽东卅七年。后来奉到朝廷的命令,乘船过海返回京城;这时候海上的风浪突然大作,船快翻了,船夫都呼天忏罪,希望老天救命!管宁这时正襟危坐说道:“我管宁一生当中,曾经有过一次早晨没戴帽子,三次太晚起床,一次上厕所没戴帽子,我一生所犯的过失,必定就只是这些了!”与管宁同行的其他船只都沉没了,只有管宁坐的船没沈;到了京师,朝廷要授给管宁大中大夫的官职,管宁没有接受;华歆则要把自己太尉的官位让给管宁做,管宁却也是向华歆恳辞。

  管宁活到了八十四岁才去世,他生前所坐的木榻,与膝盖接触的地方,都已经穿了;因为管宁有五十年未曾箕股而坐啊!

  有的亲戚邻居们,因为穷困而家中缺米,管宁则必定会分自己的米去救济他们。管宁遇到了为人子女的,必定跟他说孝的道理;遇到了为人弟子的,必定跟他说悌的道理;遇到为人臣子的,必定跟他说忠的道理。管宁的容貌,不但恭敬,而且言语柔顺,能够因著事情而导人向善,所以能够感化无数的人啊!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解释】

  凡是不正经的地方,例如赌场、妓院、舞厅、鸦片烟馆等,都要视为邪径,决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阴暗的房间,别人所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也就是善恶才分的界限;都能够正心诚意,丝毫都不愿意欺骗人。

  【分析】

  这两句是从避过中抽出来最紧要的来劝诫人,也是做善人的开始。不履邪径,就是从心源上打点得堂堂正正;虽然是一丝毫的邪路,所关系的甚是微小;但是到了此处,也是断然的不走,那么大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不欺暗室,就是从心源上打扫得光光明明;虽然是在屋子里面最隐密,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也是断然的不肯茍且行事;那么明显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能够如此,然后积功累德,做种种的善事,就可以一以贯之了!

  要知道福以酬德,若是稍微有些求福的心,就是邪径啊!所以应当为子孙造福,而不应当为子孙求福。而谨守家规,崇尚俭朴,训耕读书,广积阴德,这些就是为子孙造福。而扩大田宅,缔结姻缘,争什一、卖功名,这就是替子孙求福。要知道造福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恬淡,但是能够使子孙长远;而求福表面上虽然很热闹,却是使子孙的福报缩短了!

  而名以宾实,也就是名实要相副。若是稍微有些市之之心,也就是沽名钓誉打知名度的心,就是邪径啊!所以应当要为此生惜名,不应当为此生市名。而勤习诗书,崇尚气节,谨慎取与,注重威仪,这就是惜名啊!兢相标榜,力邀权贵,骛矫激、习朴棱,这就是市名啊!所以惜名的人显得宁静而吉祥;而市名的人,就显得躁进而笨拙了!

  故事一:

  明朝有位杨煮,他是江苏吴县人,官做到了尚书;有一天晚上作梦,梦到自己在一个园林之中游览,顺手就摘下了树上的两颗李子来吃;醒了之后,自己就痛责自己说:“这是因为我平时对于义和利,认识不够清楚的缘故,才会在梦中梦到了偷吃人家园子里种的李子啊!”并且杨煮为了此事惩罚自己,几天都不吃饭。

  故事二:

  从前有位八岁的沙门叫妙颜,他已经证得了阿罗汉的神通。有一次飞行进入王宫,王后想要抱他;妙颜就跟王后说:“不可以抱我,王后不应该靠近出家人的身体。”王后就说:“你和我的小儿子一样小,让我抱抱你,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妙颜回答说:“现在我们就以感情来作比喻,就像王后刚才所讲的,但是感情往往都是从微小而起,就好像星星之火能够烧掉万里宽广的原野;又譬如涓滴之水,能够贯穿泰山一般高的石头。凡是事情,都是由渐渐的开始,从小慢慢的增多,从小渐渐的变成大;所以有智慧的人,都会远离避开嫌疑的,这就是所谓的防微杜渐啊!”

  故事三:

  汉朝的杨震,为东莱太守,有一次路过辖内的属县,县令王密,是他所推举的人才;到了晚上,王密就带著黄金来拜访杨震,王密说道:“黑夜之中,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王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可以说是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之后,感到非常的惭愧。后来杨震的官,升到了三公。

  故事四:

  何澄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有位孙姓的病人,病了很久都没好;曾经召请何澄到家看病,看了好几次。他的妻子就跟何澄秘密说道:“我的丈夫病了很久,家中的财物也都快要典当光了;我愿意用身体来偿还所欠的药钱。”何澄听了之后,就严肃的对她说:“孙夫人为何要说这种的话呢?但请你安心,不要忧虑,我一定会尽力医治孙先生的。如果我趁这个机会污辱了你,这样不但使我永远沦为了小人,夫人也因此而失去了伟大的节操;纵然我们能够避免旁人的责备,但是要知道,天谴却是难逃啊!”后来何澄有天晚上作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到了一个很大的官署,有位天神对他说:“何澄,你行医救人有功德,而且能够在别人艰难危急中,不乱人家的妇女;上帝因此而赐你一个官职,和五万贯的钱。”何澄作了此梦,没多久,东宫太子有病,到处在求访高明的医生,结果找到了何澄;何澄仅开了一帖药,太子的病就好了。因此太子就赏赐了何澄一个官位,和五万贯的钱,居然梦中所梦到的一模一样啊!

  积德累功。

  【解释】

  积德就要像积钱一样,渐渐的积,就渐渐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筑墙一样,渐渐的筑,就渐渐的高了。

  【分析】

  德若是不去积,德就不会崇高;功若是不去累,功就不会增大;如果能够像农夫盼望秋收一样的认真,能够像商人想赚大钱一样的努力;今天积了一德,明天又积了一德;今天累了一功,明天又累了一功,就是想要修成神仙,也不是件难事啊!而修成天仙,要行一千三百条的善事,每天做一件,只要四年的时间,就可以成功;而修成地仙,要行三百条的善事,每天行一件,只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成功!只怕人不能发心去做,或是做到了一半,就中途而废啊!所以发了善愿,就要具有一片真信心、勇猛心、精进心、坚永心;不要因为吝啬钱财而中止,不要因为怕人讥笑而怀疑,不要习惯于安逸而不能够奋发,不要被私欲所牵绊而影响了果决,不要因为事大而怕难,不要因为善小而忽略;不要以事情忙为理由而推诿,不要为了矜惜自己的名节而不救患难;总之,要勿避嫌、勿避怨、勿因循、勿间断、勿卤莽、勿图报、勿务名。凡是遇到了一切的善事,都要欢喜的去做,委曲的成就,这样才是真正的积德累功啊!

  故事一:

  紫虚元君说:“从前有位傅先生,从小就喜欢学道,他进入到焦山的石室之中。过了三年,忽然遇到了太极真人,给他一个木头钻子,要他用这个木钻,去凿穿一个很大的石头。并且还提醒他说:“你若是用木钻凿穿了这块大石头,我就会来度你。”傅先生就不停的钻,一直钻了四十七年,大石头忽然就穿透了,而太极真人果然就来度他。”要知道积功累德,虽然不在于钻石头,而是借著它来说明:人就是怕不去做,或是做了一半就中途停止!所以“有志者,事竟成”,傅先生钻石头,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啊!

  故事二:

  宋朝的时候,镇江有位太守名叫葛繁,每天都做几件善事,四十年都不曾间断过;有人向他请教,葛繁就说:“我并没什么奇妙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两件利益别人的事情而已。”因而就用手指著座椅间的踏板说道:“如果这个踏板放的不正,就会碰伤人的脚;所以我就将它摆正;别人口渴了,我就请他喝杯水,这些都是利益人的事啊!从宰相到乞丐,也都能够做到,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恒,行之长久,才会得到真实的利益。”

  故事三:

  焦公,是东京人,因为焦家三代以来都是缺嫡子,(也就是元配所生的儿子)于是他就到各地经商,到处访求高明之人,向他们求问其中的因果。后来遇到了一位年老的僧人,这位老僧就告诉他说:“没有儿子的原因有三种。第一是祖宗和自己都没有积功累德。第二是夫妻的年命,恐怕有犯了禁忌。第三是自己不保养精神,妻妾有血寒的毛病。”焦公就说:“积功累德,夫妻的年命,都可以受持;但是血寒的毛病,有什么方法可以治呢?”老僧说:“这个不难,你只要先积功累德,然后再调养身体,三年以后,到五台山来,我会传授异方给你。”焦公从此以后,就时时行方便,种种作阴功,这样的积功累德过了三年,就迳自前往五台山去拜访那位老僧。但是没有遇到老僧,却忽然见到一位行童,手里拿著一卷书,就向焦公说道:“老和尚教我传话给你,你积功累德三年圆满之后,就回家合药,至诚恭敬服下,必定会有富贵的子孙,随著你的心念而降生在你家中。”后来焦公果然就生了焦员外。但是焦员外生的儿子就不肖,焦员外悔恨自己为何损德到如此的地步,也就迳自前往五台山;见到了行童,行童就说:“老和尚教我传话给你,说你何必来问呢?但只要依照你父亲焦公的所行,认真的积功累德,那么家中的子孙,就是愚笨的,自然也会变为贤能;贫穷的,也会变成富有了。”焦员外说:“贫穷的,后来变成了富有,这自然是他的命;但是愚笨,是他的天性本来如此,这是无法改变的啊!你怎么说愚笨的,能够使他变为贤能呢?”行童说:“从前后周燕山的窦禹钧,生有五个儿子,初生的时候,都是健康不佳,而且还形体不全;后来因位窦燕山至诚的积功累德,五个孩子都变好了,而且全都考取了功名,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焦员外听了之后,就向行童道谢返回家去,拼命的积功累德,而且深信不疑;二十年后,儿子不但有了好几个,而且个个都是贵子啊!

  【再析】

  现在的人都知道窦燕山有五个儿子,都相继的富贵荣显。怎么知道他这五个孩子初生的时候,都患有重病或是残废,后来全都是靠了窦燕山拼命至诚的积功累行,才能…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