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再念一段回向文,重申自己的愿望。回向文形式也有多种,较简便的有下列八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最难得的是三业清净,而我们念佛的时候,心中念佛,是意业清净,口诵佛号,是口业清净,双手合十礼佛,是身业清净,这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世佛的正因。
五、辅以观想
观想,是释迦牟尼世尊在《观无量寿经》中,开示修持净土方法的一种。修净土的人,若不念佛名号,单凭观想,亦可往生。不过观想的境界微细高深,末法众生,障重智劣,心识杂乱,思虑不能集中,致观想不易有所成就。因此若专修观想,恐失败者多,成功者少,所以修净土的,多事持名,罕有修观的。但观想亦是世尊亲口所说的方法,它能薰染心识,促进净业种子,所以我们若在念佛之外,辅以观想。则亦为行持之助。
《观无量寿经》中,有十六种观想,这里因篇幅关系,不能详述,只能略介其意:
(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有之处,见日状如悬鼓,经圆光辉,开目闭目,皆令明了。
(二)、水想观:由水作观,见水澄清,作琉璃观,作琉璃地上有光明台,楼阁千万观。
(三)、地想观:水想成时,再作极乐世界国土之观。
(四)、树想观:观极乐世界,七重行树,七宝花叶,无不具足。
(五)、八功德水想观:极乐世界,有八池水,一一池水,皆七宝所成。
(六)、总想观:观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皆说念佛念法念僧之音。
(七)、花座想观:于七宝池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
(八)、像想观:花座观想成,观彼佛宝像,坐花座上,如阎浮檀金色。
(九)、遍观一切色身想观:前观成时,更观想阿弥陀佛身 相光明,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及种种庄严。
(十)、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见无量寿佛已,观世音菩萨高八十亿那由他由旬,相好光明。
(十一)、大势至菩萨色身相观:次观大势至菩萨庄严色身,相好光明。
(十二)、普观想观:观自身于莲华中跌坐,作花开花合想。
(十三)、杂观想观:观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像在池水上,身真金色。
(十四)、上辈生想观:观临终时佛及菩萨接引状。
(十五)、中辈生想观:观临终佛菩萨接引及说法状。
(十六)、下辈生想观:观临终时化佛及化菩萨接往宝池生莲花中状。
因限于篇幅,发上所介绍的仅列举名称,略述其意,此观想法载在《观无量寿经》中,读者可向佛学书店中请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佛经》阅读,自可窥出净土法门全貌。
六、精勤不懈
以一个在家学佛的人来说,身在世网,俗务多端,若求摄心参禅,静室诵经,不但势所不能,且亦力不暇及,即以作观而论,善导大师曾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由此看来,我们生处末法时代的人,若欲学佛,持名念佛一法,比较是千妥万稳的法门。
持名念佛,是易行门中的易行法,以其下手易而成就高也!但我们决不能以其易行,而轻率从事,要知净土法门,首贵专勤二学,专者精一不二,勤者精进不懈。所谓持名念佛,不但在日定正课时虔诚持念,即在正课之外,时时刻刻,也要把一句佛号记在心头,念念相续,无间无杂,既不能散乱,亦不昏沉,能这样精不懈的念下去,持这以恒,工夫到家,自然有所成就。
修净土,除了精勤念佛外,尚应进一步研究教理。关于介绍此宗的入门书籍,有《初机净业指南》,《净法概述》,和《龙舒净土文》,《歧路指归》等,倘要进一步,则直接研读净土宗的“三经一论”。三经者,《无量寿经》,此说明阿弥陀佛因位的愿行,及果土的功德,《观无量寿经》,说往生净土的行业;《阿弥陀经》,示净土庄严,及执持名号,诸佛护念的利益。一论者,即《往生论》,总摄三经,而明往生净土的义相。除此以外,明代智旭大师选定有净土十要典,亦为修净土者所应读的要籍。
本文至此,已写完了十章,把佛教的源起,在华的流传,佛教对世界人生的看法,以及大小乘佛法的意义,修持实践的方法,都做了个概略的介绍,写到此章,似应做一结束。然在此文结束之际,笔者感到惶恐不已,实因我自己学佛未久,所知有限,对佛法一知半解,对修持更为浅薄,贸然选写此文,实属不自量力。我在本文第一章缘之末曾说:“笔者此文之作,皆在抛砖引玉,尚祈佛门大德,不吝赐教,普愿一切有情,共登佛道。”
全文结束,谨以下偈回向:
愿以此文
庄严佛土
上报四恩
下济三途
有见闻者
发菩提心
尽此报身
生极乐国。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