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因果不虚(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中观宝鬘论》中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这是小乘、大乘,显宗、密宗共同承认的善恶标准。什么是善?诚如《中观宝鬘论》中说:“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意思是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每一个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反之就是恶。
二、应取之善业(十善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
身三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第一、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在断除杀生的基础上爱护自他的生命,包括爱护自己的生命。自杀也是杀人,也是杀未来佛。爱护自己的生命,指时刻吃好、喝好、穿好、睡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作为大乘行者,我们的身口意是上师三宝利益众生的工具,不能损坏、破坏它。再者,我们的身体也是一座圆满的坛城,保护坛城,就是行善。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一样不能杀。爱护众生的生命,包括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爱护动物的生命,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这就是善。比如护生、放生。
第二、不偷盗:断除偷盗,慷慨布施。布施分三种: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
法布施:想开启智慧就要做法布施。若是你有讲经说法的能力,就要把这个能力布施给众生;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就要为众生认真闻思修行,把善根回向给众生。与此同时,你可以到山上、海边、森林中,给有形、无形的众生念佛号、念各种有加持力的咒语,在它们的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种下善根,并发愿:愿它们都能获得法益,能得到解脱。这都属于法布施。
无畏布施:就是在众生身心不安、害怕恐惧的时候,解除众生身心上的恐惧或痛苦,并全力以赴地保护众生的生命。现在我们吃素、戒杀、放生、护生等都是无畏布施。
财布施:就是把自己的受用毫无吝啬地布施给众生。这样做可以使你财富圆满。我们常常会犹豫,怕布施以后自己就没有了。不要担心,付出越多,得到的越多。不会因为布施了,你的福报就穷尽了。正好相反,布施可以增加福报。
但人是愚痴颠倒的,不明理,从来不做布施,所以始终没有福报。大家为了钱财,为了暂时的利益,奔波忙碌,这只是一种缘,而积福德是因。“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若是没有因仅有缘也没有用,即使下了大如山王般的功夫也收效甚微,还不如积累微小的福德。所以,大家应该有因果正见,应该懂得怎样去取舍善恶,取舍因果。
第三、不邪淫:断除邪淫,受持戒律。受持戒律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认真去受持别解脱戒——居士五戒、沙弥(尼)戒、比丘(尼)戒;认真去受持菩萨戒——上根者、中根者、下根者受持的戒条;认真去受持密乘戒——外密、内密,共同与不共同的各种根本戒和支分戒(誓言)。
现在我们正学习的十善业戒是基本戒,是世间出世间共同的戒律,先不说获得出世间的成就,哪怕想得到世间的福报,想获得人天的安乐,也必须要受持这些戒律。
口四种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
第一、不妄语:断除妄语,说谛实语。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能力就给大家讲解诸法的真相与真理。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会对别人说实话,说悦意的话,但这些是善还是恶,主要看发心和动机。花言巧语谁都会说,但这不一定是真心话,也许是恶语或绮语。有些人在道友面前,甚至在上师面前都花言巧语,从来不说真心话、实话。说谛实语,不仅仅是说实话,还要说好听的话。但这个好听的话不是虚伪的,而是真心的。大家要有智慧,不能一说要讲好听的话,就跟谁都花言巧语,没有修行说有修行,没有成就说有成就。
第二、不两舌:断除离间语,化解怨恨。首先,自己心相续中不能有怨恨,要化解自心上的怨恨,还要化解同修之间、朋友之间、亲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非人之间的怨恨,再进一步去化解教派与教派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怨恨。我们学佛修行不是要积累怨恨,而是要化解怨恨;不是要挑起冲突,而是要化解冲突。
第三、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一般的情况下,对方爱听什么话,就跟他说什么话,不能恶口骂人。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说悦耳语才是善。
大家要清楚,能引起贪嗔痴的话不是真话,不是悦耳语。要说他人爱听的话,不是跟他讲他爱听的脏话,不是跟他讲战争、盗窃之类容易引起嗔恨的话。如果他认为这些是好听、悦意的话,那是他颠倒,我们不能随顺他,跟着他颠倒。
第四、不绮语:禁止绮语,精进念诵。念诵不是只念佛、念咒语或者念经文。念诵也是指说能引起正知正见,对自他的解脱有直接或间接利益的话。比如:他人来了,你很有礼貌地接待他,慢慢地再进一步地谈佛法,这也是间接地利益他。因有远因和近因,我们只看到了近因,看不到远因;只能看到客观上的原因,却没有看到主观上的原因。这样还是没有抓住根本,没有从根本上明白。如果有人来了,你还在“阿弥陀佛”、“嗡嘛呢呗美吽”地念,不说话,也不理睬他,这样太不圆融了。“念诵”不是这个意思。
意三种善业:无贪心、无害心、无邪见。
第一、无贪心:断除贪心,尤其是断除对他人的盘算,修持舍心。他人有功德或者得到利益的时候,我们要随喜赞叹,同时要修舍心,就是舍掉对身体、受用、善根的贪着。上等人贪着善根,中等人贪着自己的生命或身体,下等人贪着受用,这些要全部舍掉。因为贪心会影响你的受用圆满,影响你的善根圆满,影响你的生命圆满,影响你心的宁静。只有断除贪心,你的一切才能圆满。大家一定要有智慧,有正知正见。
第二、无害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在相续中不能存有对其他众生的伤害之心,要修饶益心,真心实意地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希望恶道众生能够获得善趣的安乐,发誓、发愿要把恶道众生安置于善趣当中,或者祈求上师三宝加持恶道众生能够早日获得善趣的安乐。希望六道众生都能得到四圣果位,尤其是获得佛的果位,发誓、发愿让六道众生获得四圣果位,或者祈求上师三宝加持六道众生早日能获得四圣果位。希望、发誓、祈求,都是饶益心。
第一是希望;第二是发誓发愿;第三是祈求上师三宝加持,不求自己解脱而求众生解脱。我们思维要具体一点,再具体一点!希望他们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能够过得好,这是最普通的一种饶益心。这种饶益心,在此处根本挂不上号!
第三、无邪见:断除邪见,依止正见,就是依止因果正见,依止无我空性这样究竟的正见。相续中不能有邪见,应该有因果正见。你的思想、观点、心态能完全依止诸法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理,这些都是正见。凡是违反诸法的事实真相、真理的思想、观点、心态等,都是邪见。那什么是诸法的事实真相?从显现上、相上讲,六道轮回离不开无常,都在刹那当中变;从体上、本性上讲都是无我和空性。
现在我已经讲完十恶业、十善业了,而且讲得很仔细。我们掌握了善恶的标准后,接下来要掌握什么是断恶和行善的标准。不做恶业不叫断恶:比如很多众生都不杀生,这不是断恶;无论是在人道,还是在其他道都有很多众生自然而然地不偷盗,这也不是断恶;有些人或其他道里也有众生自然而然地就不邪淫,这也不是断恶。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语,无贪心、无害心、无邪见,都不是断恶。只有立下誓言,得到戒体,才是断恶。没有戒体,是不能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比丘戒、菩萨戒、密乘戒等很多戒都要在上师善知识面前亲自受,才能得到戒体。此处讲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如果能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受最好,但不是必须要这样。自己在心里观想,在上师善知识、佛菩萨面前受,或在三宝的所依,比如佛像、佛经、佛塔前面受也可以。
在此处,所依不是很重要,主要是要下决心,做决定,包括时间和地点。比如不杀生,时间最好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从现在开始,直至成就佛果之前,不杀害任何一个众生。或者无论何时何地,不杀害任何众生,这是最圆满的戒杀。只要下决心、立下誓言,就能得到戒体。
在小乘佛法里,戒体是一种细微的物质,但是在大乘佛法里,所谓的戒体是一种决心和誓言。立下誓言的同时得到了戒体,得到了戒体才能对治烦恼和习气。若是没有立下誓言,不杀生也只是一般的善,不是持戒;没有戒体,不能对治烦恼和习气,不叫断恶。如果现在实在做不到无论何时何地不杀任何众生,你也可以这样发誓、发愿:在某某地方,某某时间,不杀害某某众生。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圆满的戒杀,但也有极大的功德。
限某地,比如发愿在寺院、道场的任何时候,不杀害任何一个众生,这是对地点的限制;限某时,比如发愿在正月里,在任何地方不杀害任何一个众生,这是对时间的限制;限对境,比如发愿何时何地不杀害人或牦牛,这是对对境的限制。虽然以上这三种断杀都不是很圆满,但是也有极大的功德、极大的善根。 曾经嘎达雅纳尊者所在的城市有一位屠夫,嘎达雅纳经常劝他放下屠刀戒杀,但是他…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虚(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