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二)

  2011百日共修 皈依(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一、皈依上师三宝才能获得究竟的解脱

  

   我们通过学修四外加行,在相续中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以后,就要寻求解脱的方法。梵天王、帝释王等世间的天尊无法教给我们解脱的方法,因为他们自己还没有摆脱轮回。身边疼爱我们的父母等亲属也无法教给我们解脱的方法,因为他们自己还在迷茫中,他们只会教我们怎样去降伏敌人,怎样去保护自己和亲人,怎样积累财产,怎样获得世间的名闻利养。除了上师三宝之外,谁也没有能力教给我们解脱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皈依佛、法、僧和上师。

  

   第一、皈依佛。如颂云:“无上本师即佛宝。”佛已经解脱了,而且是最究竟的解脱。佛当时在菩提树下传法的时候,并没有勉强众生跟随他。佛说自己已经解脱了,自己可以把解脱的方法教给众生,想解脱的众生只要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就能到达彼岸。

  

   除了佛之外,谁也没有这个能力,哪怕是阿罗汉和菩萨,也只有依佛的教言才能教给我们解脱的方法。罗汉虽然也摆脱了轮回,但是他们只断除了烦恼障,没有断除所知障和习气障,断证功德没有圆满,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解脱;菩萨虽然也摆脱了轮回,但是他们也没有断证圆满的功德,也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解脱。我们要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唯有皈依佛,以佛为唯一的、究竟的导师。

  

   第二、皈依法。如颂云:“无上救护即法宝。”佛所教给我们的解脱方法叫佛法。我们要断除烦恼,摆脱轮回,就要依靠佛法。这是佛走过的解脱之路,若是我们能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坚持行进在这条道路上,最终我们也能获得最究竟的解脱。

  

   佛法分为教法和证法。三藏十二部一切显密经典和续部都是教法,戒定慧三学是证法。我们只有如理如法地学三藏、修三学,才能断除烦恼,才能摆脱轮回,这是解脱唯一的方法。佛讲过:“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意思是:佛并不是用水来洗掉众生的业障,让众生三门清净;也不是佛用手来拿掉众生的业障,让众生功德圆满;也不是佛把自己相续中的证量和功德转移到众生的相续中,让众生解脱成佛——而是佛把解脱的方法教给众生,如果众生能够按照这个方法认真修持,就可以到达解脱的彼岸。这就是我们皈依法,以法为究竟道路的原因。

  

   第三、皈依僧。如颂云:“无上引导即僧宝。”跟定佛并且依照佛的教导已经取得了不退转果位的僧众,是真正的僧宝。他们虽然还没有功德圆满,但也已经解脱了,已经获得不退转的果位,也是非常标准的榜样。我们若是能跟随他们一起学修,也一定能成就,所以我们要皈依僧宝,以僧众为究竟的道友。

  

   所谓的三宝,就是“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

  

   第四、皈依上师。佛已经圆寂了,佛法广大奥妙,尤其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化现的邪师特别多,假若没有具德上师的引导和窍诀,我们就无法领悟佛法的真理。《涅槃经》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末时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讲过,所有的具德上师都是他的化身。

  

   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上师身为僧的本体,语为妙法的本性,意为佛的本体,是三宝的总集;上师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是三根本的总集;上师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是三身佛的总集;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现在诸佛之补处,未来诸佛之源泉。

  

   在末法时期,具德的上师代表佛,他的教言就是正法,以他为榜样,跟着他学修,这是皈依上师。具德的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来源,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修行的成就要靠一心,我们只有一心一意、如理如法地皈依上师,才能得到加持,才能成就。若是我们三心二意、半信半疑,即使修行再精进,也不会有任何成就,犹如用两头尖的针缝衣服,是不可能的。若能一心一意、如理如法地皈依上师,也是皈依三宝,这是最亲最近的三宝,所以这也是最殊胜的一种皈依三宝。

  

   二、信心从明理中产生

  

   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钥匙。皈依时一定要立下誓言,才能得到戒体;得到戒体了,才能进入佛门。若是没有信心,即使你皈依了,也得不到皈依的戒体,不能进入佛门,更不能获得皈依的功德和利益。所以皈依的条件不是有钱、有权、有学问,而是要具足信心。若是没有信心,即使表面上皈依一百次,领一百本皈依证,也不算真正的皈依,不算进入佛门,不能获得皈依的功德和利益。当我们学习皈依的功德时,就会知道仅仅是进入了佛门,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有些人说:“我已经皈依了,已经领了几十本皈依证了,怎么没有得到这些功德与利益呢?”因为你没有信心,皈依不如法,所以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

  

   前面讲过,信心包括清净信心、欲乐信心和胜解信心。这三种信心都是在明理以后才产生的。你不懂佛法,不明佛理,怎么能产生信心呢?不明理的信叫迷信。所以大家不要急于去修那些高深的法,应该先从基础开始了解佛法,明白佛理。有足够的闻思才能有修行,没有闻思的修行是盲修瞎炼,后果不堪设想,犹如一个盲人在悬崖边上乱跑,很容易掉下深渊而粉身碎骨。

  

   现在很多人都有疑惑:“我念佛、持咒怎么没有力量,没有加持呢?我修行了,做功德了,怎么没有得到回报呢?”念佛、持咒、诵经、拜佛、烧香、绕佛、供养、布施等等,按理说这些都是修行,但是如果你没有闻思的基础,不明理,没有信心,你的所作所为都不如法,就是盲修瞎炼。这样不仅得不到功德与利益,反而还有一定的罪过。诚如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不如法修行,还不如不修,否则会造恶业,很危险!

  

   在解脱的道路上,闻思相当于双目,修行相当于双脚。只有双目和双脚齐全,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若是我们只闻思而不修行,就不能成就;若是我们只修行却不闻思,也不能成就。所以我经常强调理论和实修要结合,先把基本的佛理弄明白,再将佛理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否则纸上谈兵,鹦鹉学舌是没有用的。现在很多人也知道很多佛理,也能滔滔不绝地讲出很多佛理,但都是鹦鹉学舌。你教鹦鹉说什么,它就会说什么。你教它“HELLO(你好)”,它也会说“HELLO(你好)”。你给它解释说:““HELLO”是你好的意思。”它也会说:““HELLO”是你好的意思。”但是它并没有明白“你好”是什么意思,这叫鹦鹉学舌。所以你能明白一点佛理,能讲一些佛理,这都不算什么,因为你所明白的和所讲的都是别人的东西。只有真正将这些佛理融入相续,真正有体会和证悟,才是你自己的东西。

  

   比如一个放牧者,他每天都放几百头牦牛,但这些牦牛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如果有一天自己有能力买牦牛了,那才是放自己的牦牛。虽然都是放牦牛,但前者是给别人放的,后者是给自己放的。同样,都是在讲佛理,但是讲和讲不一样,有些人讲的是别人的东西,有些人讲的是自己的东西。佛讲的是自己的东西,凡夫讲的是佛的东西,但是并没有领悟、证得佛讲的这些道理。这就是佛和凡夫的区别。

  

   再比如,有的人在银行工作,每天要数成千上万张钞票,但他数的都是别人的钱,自己没有一分钱的使用权。他在家里数的虽然只是几百块钱,但那是他自己的钱。同样都是数钱,但是前者数的是别人的钱,后者数的是自己的钱。

  

   我们最好能把佛讲的这些功德与境界变成自己的功德与境界,但前提是先要了解、明白这些佛理。你现在什么也不明白,因此要先闻思,有足够的闻思之后再修行才是如法的。

  

   大家不要埋怨佛,不要埋怨上师。有的人说:“佛不是在经中讲了,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消除一切灾难吗?上师不是说了,只要念诵莲师心咒就能遣除一切违缘障碍吗?我念了那么多佛号和莲师心咒,可我的灾难、违缘、障碍怎么还没有消除呢?”那是因为你所做的都是不如法的。不如法地念佛,实际上是念魔,不是修行,而是造业。

  

   无论是念佛还是念莲师心咒,都是用心来念的。有戒定慧的摄持,才是念佛,才是修行。若是没有戒定慧的摄持,怎么算是念佛、修行呢?你的相续中连皈依的戒体都没有,虽然你表面上领取了几十本皈依证,但实际上你没有立下誓言,没有得到戒体。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没有皈依就无法得到戒体。没有戒,哪来的定?没有定,哪来的慧?禅定是智慧的基础,戒律是禅定的基础。戒就是净,若是你三门不清净,你的心不可能定得下来。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受戒,有些人即使受戒了,也是表面上的。“我受居士五戒了,受菩萨戒了。我受大戒了,受圆满戒了……”这些都是炫耀,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你有没有受戒,有没有得到戒体,就看你的身口意有没有清净。若是你三门不清净,就没有得到戒体,就没有受戒;没有受戒,就没有禅定。若是你心定不下来,智慧从哪里生起?若是你想破除我执,证悟空性,就要靠一心,一心就是禅定。也有慧中修定的,但这是特殊情况。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定中生慧,受戒后修禅定,然后生起智慧,断除我执这个轮回的根。没有我执,就没有贪嗔痴等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没有业,轮回就结束了,这叫解脱。结…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