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六▪P2

  ..续本文上一页要轻易地相信活着的人,不要轻易地相信活人的言论和教法,包括超然在内。

  为啥呢?因为,还不完全具备说服力的缘故啊。

  如果您需要老师,需要依止善知识,或者依止金刚上师的话,那很好。但是,请一定一定仔细进行考察,全面地考察自己未来的老师和上师,看看他是否已经明心见性,是否具有不染尘欲的出离心,是否具有平等普遍的慈悲心,是否具有持戒的言行,是否比较宽容自在,是否心境祥和,是否发自内心地敬仰佛陀,是否通达大乘教法,是否看淡了名利和欲望,是否能够洁身自好地注重实修,而不是到处攀缘。是否,真地愿意,并且有时间来指导您修行。

  如果这些条件基本满足,您才可以考虑依止,另外,还要看您和这位善知识之间的缘分,是否良好。而这样的考察和观察呢,应当进行比较长的时间。比如,藏传佛教某些教派的优良传统当中,就要求金刚上师和弟子之间的相互考察,需要进行三年的时间。

  嘿嘿,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呀。自己的法身慧命,怎么可以轻易地托付给别人呢!除非,对方是真正了不起的善知识,真正的菩萨行者,真正的明心见性之人。那么,如果善知识也接受您的话,双方一旦达成依止和被依止的师徒关系,您自己呢,必须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弟子才可以。

  ——啥样的弟子才合格呢?

  ——把师父当做佛陀来看待,真正信受奉行他的教法,绝无丝毫怀疑,就差不多了。但是,同时,又绝不能要求师父像佛陀一样完美无暇,甚至要求师父具备佛陀的能力。或者说,不应当用分别心和执着念,来挑剔师父的缺点。

  这,非常地不容易,很少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所以呢,当咱大家,都在纷纷感慨善知识难寻难遇的时候,嘿嘿,您是否知道,诸佛菩萨们,持法大德们,也纷纷在感慨弟子难得呢。

  为啥说尚未见性的弘法者,尤其是那些妄自尊为善知识,乃至于妄自称佛的人,是魔王,是极大的罪恶之人,会把弟子和一切众生引入歧途,骗入魔界呢?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如果尚未见性的话,纵然能够解说三藏十二部教典,也都是魔在说法。”

  “像这样仅仅凭着知识和学问,就讲经说法的人,正是魔王家里的眷属,本来就不是佛家弟子。”

  “尚未见性的人,连法的正邪与黑白都分辨不清楚,他们凭什么能够免除自己的生死轮回,进而帮助别人免除生死轮回呢!”

  ——哎,达摩祖师一声狮子吼,真可谓惊天动地呀。

  嘿嘿,这句话,也吓退了无数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从此,再也不敢讲经说法了。他们说呀:哎呀,不得了,祖师说啦,没有开悟就讲经,就是魔呀!将来会堕落地狱的,太可怕啦!

  不仅如此,哎,当别人讲经说法的时候,他来劲了:“嗨,你开悟了吗?”

  ——谁敢随便说自己开悟了呢,一般都会谦虚,或者避让,等等。水平高的,人家可能会跟你打个禅机:“啊,谢谢关心,我刚才吃过饭了。”

  这位二百五,哪懂机锋呀,他接着来劲:“嘿,还耍滑头!你没开悟就敢讲经,你知道不,达摩祖师说啦,你就是魔,就是魔王呀!你等着下辈子下地狱吧。”

  ——像这样理解祖师的开示,达摩大师呀,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啦。

  为啥呢?嘿嘿,此乃祖师照应当时那个时代的情形,应机而说的,是典型的方便开示啊!

  哎,当时是啥时代,南北朝啊,公元五百年前后,佛陀涅槃一千年刚过,正法时期刚刚结束,像法时期刚刚开始,佛教相当发达,得道高僧大把地有,印度和西域来的菩萨、圣僧、罗汉们,比比皆是呀。

  那年头讲经说法的人,都是不得了的大法师,要不然,嘿嘿,早就被人家给哄下来了。

  在那年头讲经,确实需要有真实的见地,至少也要具有非凡的慧解,要不然,真是会耽误别人的法身慧命啊。

  另外呢,达摩大师也的确是如实说,是胜义说,是契合究竟义之说,绝非妄语,而是应上乘根基的人而说的。因为呀,只有见性之人,才有能力住持正法;所说法义呢,才能够圆融透彻,而不会落入邪知邪见当中。

  ——但是,嘿嘿,这样的开示,却不是普遍适用之说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咱如今的时代——末法时代,因为,不契合世俗义的缘故。

  各位兄弟姐妹,咱要知道,没见性的人,也可以学习讲经说法,也可以随着自己的能力,为初学者讲解呀!而且,只要是本着自他两利的发心,为了大家的觉悟与解脱来说法,就是“好心说法”,本身就功德无量。哎,这是佛陀在诸多大乘经典当中,所印可的。因此,这种说法不够圆满,是契机的方便之说,需要咱大家善巧理解。

  并非仅仅达摩大师如此,通常,禅宗门下,祖师大德们的开示,常有如此的契机之说,契合胜义之说,而并不契合普遍妙理,不契合世间法。古人把这叫做“契机不契理”,只能够称之为“论”,而不能够称之为“经”。啥叫做“经”呢?嘿嘿,就是普遍适用的修行法门呀。

  佛经则不同,能够契合普遍的圆满妙理,照应到出世间法的同时,也会照应世间法,从而能够契合大多数众生的根机,普遍适用,这叫做“契理契机”,所以称之为“修多罗”,译为“契经”,简称为“经”。

  ——这是佛陀的殊胜之处,智慧圆满之处。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经,胜过了论,嘿嘿,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为啥呢?嘿嘿,难道您没听说过吗,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乃至于“法无高下,契机者妙”啊。

  咱大家呀,学会了如此全面深入,而没有偏执地观察法义,哎,您呢,就堪称之为“善学者”了。您要是能够如此地深入经藏,必将会智慧如海呀。

  因此,关于讲经说法的问题,咱大家还是要依照各部大乘佛经的教导,依照佛陀的教导,无论自己见性与否,都可以随着自己的能力“为人解说”,乃至于如《金刚经》所云:“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其功德,无量无边呀。

  关于“免生死”的问题,也叫做“了生死”,哎,至少要明心见性才可以初步做到。为啥呢?

  ——因为呀,见性的人,现量明达了自性不生不灭,所以,从见地上,超越了生死轮回,初步觉悟了生死如幻。犹如,透过水波,观察到了无形的水性,知其本无高低起伏,本来没有水波的形相;同时呢,也就明达了,无论水波如何地涌起,都是如幻的假相而已,对于水本身,丝毫也没有破坏呀。

  哎,生死轮回也是如此,无论因缘果报如何地让我们生生死死,见性的人如实观察到,自性并不会随着生死轮回而有丝毫的改变,犹如水性,永远也不会被水波的起伏破坏一样。

  对于大家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美妙的道理,而对于见性的菩萨们来说呢,嘿嘿,这是每一个当下的默契,每一个当下的自知自明,自觉自醒啊。

  ——各位,请从这里努力,各自明了。切莫陷入思维分别,务必要明见本有的不生灭性,如对镜自照一般,清清楚楚。这,就叫做见性。对于这样的人,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如果能够见性,那就是佛;不见性呢,就是众生。”

  “如果说,离开了众生性以外,另外有一个佛性,可以被找到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佛性,如今到底在哪里呢?”

  “既然找不到,就说明,当前的众生性,就是佛性啊。”

  “因此,当前众生性之外,没有另外的佛了;而所谓的佛陀呢?也就是当前众生的本性啊。”

  “除了当前的众生性以外,没有另外的佛陀,可以被找到;而在佛陀,或者说佛性之外呢?也没有另外的众生性,可以被找到啊。”

  哎,祖师的这段开示,把佛陀,或者说佛性,与咱自己的关系,与一切众生的关系,完全说透彻了。

  那就是说呀,咱就是佛,佛就是咱。哎,不需要任何转弯抹角,本来如此。问题是,需要咱大家,明见当前的如如自性才可以,才可以如此地确信无疑,自性,就是如来。

  各位兄弟姐妹,让您见到佛性,您或许会觉得有些遥远;可是,见到自己的众生性,这有何难呢!

  就在咱自己的见、闻、觉、知,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无法分割之处,何处不是咱的众生性呢?何处不是咱的佛性呢!

  就是那个,不需要分别思维,而自然明明了了的本来能力啊。只要停止攀缘,只要咱的心不留恋任何东西,那么,每一个当下,它,就在那里;虽然没有相貌,却无处不在。

  ——这,就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的这句经文,也是一个巧妙的实修口诀,需要咱大家,反复地观察与实践,一旦到达了如此的心境,自然就会明白的,犹如六祖大师一样。这里,世尊是在告诉咱,当咱大家平息了思虑分别,心中无所留恋的时候,那个仍然活生生而不曾死去的,就是咱的妙明真心,就是咱的本来佛性呀。各位,请多静心观察吧。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