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较不会偏向。没有读完比较会有偏向的危险。现在我们知道真正的奢摩他定义在哪里?真正的九住心定义在哪里?真正的毗钵舍那定义在哪里?这些有一点知道了。不然我们打坐的时候没有什么九住心,但是自己几天之后就觉得已经是第三住心了…很快第九天就变成九住心了,第十天就生起奢摩他了,现在读过了就知道没有办法第九天就变成九住心了。
所以宗大师正确的奢摩他的定义、九住心的定义,我们学好了,自己会知道,实际上什么都不会,但是自己认为自己定力非常好,定力的程度在哪里都一直乱想。如我们平常讲菩萨,我们都没有一个是菩萨,但都讲是菩萨。就九住心,外面有很多用很简单的解释。现在这些读完了,自己不会那么乱认定,自认我是怎么样,我到哪里了,起码我们会正确(的了解),不会有这种错的认定。
我们修的时候就如宗大师所说,修奢摩他之前,前行需要什么?这也非常重要,譬如前行要具备什么资粮?资粮具备了,首先我心中有没有哪一种烦恼比较强,要如何减少这些烦恼,修净行所缘等等这些前行。
再来就是我们最相应、信心最强的对境(佛、菩萨的像),不是在外面,是我们第六识的所缘境当中能够出现,会认真的做,平常不知道所缘境是什么样子,都不是那么清楚,平常外面我们讲很多修止观的所缘境,有时候会执着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受,这种所缘不见得是清静的,这里面就有很多的贪,心就跟烦恼一起修的感觉。所以宗大师说以我们非常清净的信心生起的所缘境,抓取来(当)第六识的所缘境,这个可以是奢摩他的所缘境,这些现在我们会了,学宗大师奢摩他学好之后,有这样的次第,有这种修行,这样走的话后面会有一个非常清净非常正确的奢摩他。
不然我们修奢摩他的时候,前面整个奢摩他等等这些定义都不懂,然后就乱认,前面该要具备的前行,也没有准备好,还有首先要修的净行所缘等等,这些也没有修好,后面奢摩他真正的所缘境,去找的时候也不是那么正确,这些等等有很多的问题,所以学好了之后,修奢摩他,已经有正确的了解,此正确的了解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应该是还更要加油去做,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要修。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知道了就尽量训练去做,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话就会帮助(我们知道)平常其它的修行的时候,我的心是多散乱,就会(产生)反感。一般我们没有修奢摩他、没有训练,自己一天的心多乱也不知不觉。我们开始有一点修,或开始有一点训练后就会非常反感,好像我前几分钟心非常散乱,对于自己一天中,心的散乱会觉得反感,这样非常反感的话,一定会对治它,一定会想怎样可以不散乱,怎样可以比较平静,就会一直努力的做,这样修行就会进步。
平常做功课也好,不管哪一个阶段,不散乱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样训练,相信自己做功课或是身语上面遵守业因果、持戒等等方面的帮助一定会很大,这样也会有成就感,有帮助改变的话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欢喜,欢喜当然就还会更进一步认真的修行。
但是你们也是要搞清楚,闻思你们还没有圆满,闻思一定要一直打基础,上面修的部份尽量作一下,但是闻思还是一定要打(基础)。很多以前的祖师,到十地菩萨他们也不满足于他们的闻思,一直看、一直听、一直学。我们是凡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闻思,特别是我们现在不懂佛法的人(跟这些高量者比较我们是完全不懂的人),所以我们要记得闻思一定要一直打基础。修学这个(打坐)也是要做的,当然这二件一起做就非常有意义。
这就是宗大师说我们为了什么而闻?为了什么而思?此即谓修。所以闻的人或是思的人,修的部份是一定要去做,不然的话,又是一种缺点,就是我们所讲的慢慢的养成一种坏的习惯,我没有听过的想听,我听过的不想听。听过的不想听,当然就不想思考当然也不想修,这种毛病出现的话,就非常不好的,后面听什么法肯定不会思考、肯定不会修,因为他的心究竟的目标就是听到就可以了,就够了,了解就可以了,这种毛病就造成将来什么法都不会改变他的心。
所以后面修的部份奢摩他等等讲完了、学好了,然后就要去学习、训练心如何不散乱,把闻思菩提道次第的内容四圣谛、十二缘起、菩提心等等内容,能够可以在不散乱的情况下修得来,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可以达成如宗大师所说的目标。闻思之后不是没有修,我们要开始修,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奢摩他讲完之后,尽量训练心如何不散乱,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训练,我相信不只我们这边参加的人,还有很多华人很喜欢打坐、禅修,这种训练又可以结很多的善缘,其他很多的人也会想这样的训练,其他一群人一起来训练的话,又可以慢慢从禅修角度引导到道次第。
密续里有说心的本性,我们去认识它,自己能够可以住在心的本性的位置,什么都通了,所有的境也都出现了,不是我们要找每一个境去学习,而是找心的本性,然后愈来愈认识心的本性,然后心就能够住在它本性的位置,对境的实相自然就出现了,它不会乱,有这种解释啦!
一样的道理,禅修的时候,虽然没有去除现世的执着、去除轮回圆满的执着、去除我爱执的执着,这些没有特别去除,但是我们一直跟心的清静本性愈来愈接近的时候,好像在自然的情况下,就去除了现世的执着、去除轮回圆满的执着、去除我爱执的执着,应该也可以如此解释。禅修的时候,现世的执着、轮回圆满的执着、我爱执的执着这些都是跟因果、缘起的法理不符合的事情、乱的想法,如果把心本身错乱的想法停掉,愈来愈接近心的本性,就能够坐在心的位置,然后这种不符合、乱的想法,自然就没有了,跟因果缘起符合的想法自自然然就会出现、且自然接受,我们的心不会被错乱的想法拉着走,心有它自己一个唯明唯知的本性,当这个位置愈来愈稳定,愈来愈跟它接近,这些错乱的现世的执着、轮回圆满的执着、我爱执的执着(此即是下士、中士、上士道负面的错乱的想法),自然而然就去除。但是我们这里就会敎禅修的时候,怎么自然而然的能够可以去除这些(负面的错乱的想法),这样我觉得也可以把一些比较喜欢禅修的人带进道次第法的学习。
问:既然可以自然而然的去除这些执着,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修道次第?
答:这就是刚刚我们讲的不了义,就是让众生有一个方法可以带得进来,为什么要禅修?为什么这些错误的想法可以自然而然的去除,这是我们的目标?自然而然去除错误的想法,这应该是大家公认的目标,而能不能「自然而然去除」这是问题,他们的希望也好、我们的希望也好,去除这种错乱的想法是大家的希望,他们的希望可能比较快自然而然去除,这是他们的目标。我们也是希望自然而然去除,但是会不会自然而然去除,这是要看啊!(…自然而然的方法,没有这种方法,那宗大师不用讲那么多)我们有公认的目标,即修禅定的时候,错乱的想法自然而然消灭,所有的缘起、因果又是自然而然出现,就什么都了解了、都通了、开悟了,这不是那么容易自然而然的,但也是有一点点随顺的作用,有一点帮助,起码不生起错误的执着,这也是一个好处。
问:三大寺里都学习五部大论、辩经,有没有禅修?
答:没有,因为这是看,(有没有)要不要,这是二回事,本身这个环境没有什么散乱的所缘,所以就自然而然不散乱,也就是二十四小时都在用功,没有什么散乱,所以也没有什么必要。我们的生活就很复杂,面对学会、回到家里又面对家庭,又要进佛堂又要做功课,这样心里就有很多散乱,所以没有自然而然不散乱的环境,这就是不一样的。当然三大寺就是有一点重视闻思的情况,没有错。
刚刚讲心的禅修,国外也是有很多喜欢禅修的人,禅修的目标大家公认的是消灭所有错乱烦恼的心,此目标能不能达成(禅修几天出来,有没有达成),出来面对境的时候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改变的话,那禅修还是有缺(失),缺是指对治方面生起智慧如何能够对治烦恼境,这些都是要做的。
禅修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去除错乱的想法,希望自然而然消灭错乱的想法,但是还是没有啊!所以要考虑继续这样一直修,真的能够成就吗?要考虑啊!如果没有办法成就那就缺了嘛!缺就是没有学道次第啊!所以有这个希望,但没有办法达成那就要考虑。我们当然也有这种希望,如果能够达成那我们也不用学,也不想学那么多。
问:三大寺没有注重禅修,是因为环境没有杂乱,所以不需要禅修,但是后代很多的弟子禅修的过程会有非常多轻安的变化,就需要有上师来指点轻安的种种变化,如果他自己没有禅修就没有很多轻安变化的过程的经验,那要如何去指点这些禅修的弟子?
答:修这些身心轻安,我们看宗大师的解释,真正用以前无着等等解释的论典,用这些根据,真正的修奢摩他解释的,没有一个正确,非常少啦!宗大师常常谈到此。所以你刚刚说外面说轻安有很多过程、怎么变化、然后怎么引导,我不晓得引导到哪里?因为根据真正正确的无着等等所说的,宗大师就觉得这些都不清不楚,正确的解释好像都没有那么好,好像就放在那里,所以宗大师就觉得这是修奢摩他阶段很大错误的一条路,所以宗大师讲的时候就特别引用无着所讲的《声闻地》、莲花戒大师的,他就常常谈到,我们一定要根据这样解释,要这样修,不可以乱讲乱修。所以相信那时候就有这种情况了,那现在肯定有嘛!肯定有这种自己在山洞里修一修,没有一个指导,然后在自己感受上就用很多自己的解释,这样解释之后,引导别人也是一样用这种解释,这样会有很多危险的地方。
我们现在是把宗大师、无着所讲的书当老师、当为引导来修,这是最好的,不需要一个人在山洞禅修,然后他的感受再讲给我们听,不需要这样子。在三大寺里面,修的人没有特别挂一个名字我在这里(禅修房)禅修,但是每天做功课心不散乱,定力满强的也满多的,做功课的时候二、三个小时,一坐上去好像没有呼吸,像这样的修行人也有。我以前马头明王闭关的时候,我是西藏仁波切里面最年轻的,仁波切坐的位置高一点,下面寺庙的和尚最老的就从我的下面开始坐,其中有位格西名为图登搭希,我就常常跟他一起,因为闭关就是仁波切然后接着就是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一坐上去(一入定)不知道他有没有呼吸,我跟他坐过几次,最清楚大概起码有四次,我们闭关大概一个月,每天早上三点(起床),一坐大概二个多小时,中午休息一下下,晚上大概八点就结束。还有一位楼嘎(老师)也是这样子…(有些出家众往生圆寂时,入定时间长的也满多的)这些就看得出来前面一定有修嘛!不然怎么会突然入定那么久,所以这些并没有特别写我有禅修,但是平常一定有这样的训练、学习。
问:…
答:就是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程度的人都可以闭关的,但是程度不一样当然闭关的效果就不一样,起码是避开复杂的平常的生活,中间精进努力的过程,就看自己学的东西多少,平常修的证量多高,这一定会有影响。闭关平常没有什么年纪的差别(限制),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即所有的人都可以。
上下密院,我好像常常听到先去下密院然后再去上密院,不是这样的意思,上下密院是地方的意思,没有上下的意思,不是学习的次第,不是这个地方比较高所以称为上密院,这个地方比较低所以称为下密院。这二个密院的等级都一样,去哪里都一样,就是考完格西以后学习密续的地方,一般学习密续是一年的时间,学习显教的时间就十七、八年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显教一了解,密续就没有什么特别要学习,就比较容易通。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7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