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奢摩他11》
讲授: 雪歌仁波切2007-06-22
闻法意乐
为了利益遍满虚空的如母有情众生,因此无论如何要得到所得的果位之中,究竟圆满的佛果珍贵宝,可是,就圆满的佛陀果位而言,应该指的就是色、法二身双运,或者是等智(等至本智、根本定智)后得双运,这个部分指的是圆满的佛果,但是,等智后得双运,这个部分应当在有学道位的时候,就有必要实修止、观双运,所以,安止跟胜观,就安止胜观的重要性而言,因为在佛果位方面是色、法二身双运、等智后得双运,止、观双运这个部分的成效要得到,必须在有学道位的那个段落,就要学习止观双运的道路方面的实修,可见止跟观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就止跟观随顺的方面来讲的话,现在我们的内心里面皈依、发菩提心、下士、中士、上士道路方面的证悟,任何大大小小的证悟的产生这一切前面,都有必要依赖随顺的止跟观,随顺的止跟观指的是什么呢
内心能好好安住的部分,还有对于这些任何的法,能够做详细区分的胜慧的作用。这两项,一项是指对这些法能进行详细区分,一个是指能够安住在这个法上面,能够好好的安住,这两种作用力。如果不靠这两种作用力的话,我们的大大小小、各种证悟的功德,在内心就大概不可能产生了。
所以止跟观就算是正式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相随顺的部分仍然非常重要。因此在实修的前面,相随顺的止跟观,就有必要先从听闻、思惟来进行抉择,从听闻、思惟抉择完毕之后,实修正式的止跟观。相随顺的止跟观,能够让我们在大大小小任何的证悟,都能够产生、增长。如果学习实修正式的止跟观的话,就能够得到佛陀的果位,等至后得双运,色、法二身双运的果位,了解这点之后,产生如此追求的动机之后,来听闻教法。
正讲
我们所进行到的段落(P.346)各别学习的方法。里面的三项学习安止的方法,学习胜观的方法,还有双运的道理何在
其中第一项学习安止的方法,如何来学习?方法是什么
里面分成三项,应当要依赖于安止的资粮,之后来修安止,安止产生的量(成就的量)是什么
三项中首先要讲的是第一项,“安止的资粮”是什么
指的是顺缘,可以当做帮助的一个顺缘,这个是指顺缘都聚集在这个地方,可以产生我们要依靠的顺缘,对我们有帮助的顺缘都聚集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之为资粮。总之现在要成就安止方面有帮助的顺缘,聚集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之为资粮。
资粮里面有六项.「第一个住随顺之处、第二个少欲、第三个知足、第四个断诸杂务、第五个清净尸罗、第六个断除贪欲.」,这里面「诸瑜伽师先集资粮,即是速易成止之因.」这个是指实修者要成就安止的话,要先聚集资粮。因为聚集资粮的话,就能迅速的、轻易的能够成就安止.所以首先要好好的聚集资粮。聚集资粮的部分就有六项。
五个性相的内容,如果把后面《大乘庄严经论》的颂文记起来就不会忘记了,《大乘庄严经论》第七行「具慧修行处.1易得2贤善处.3善地及4善友.5瑜伽安乐具.」这是讲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里面的意思是指衣、食等等,很容易得到,具慧修行处,就是聪明人修行的地方。第一个条件是衣服、食物等等很容易得到,第二个是非常贤善、善好的处所,第三个是这边的土地、地方也非常的好,其次是第四个贤善的朋友(朋友的助伴),其次第五个,是瑜伽实修的时候很安乐,这些条件他都齐备。
其中有六,第一个是住随顺处,住具五德之处,五德就是这里所谈到的先集资粮,集资粮中有六项,六项中第一项是”住随顺处所”,住随顺处所又是什么呢
就是具这五德、五个性质,五德是五个性质,五个性质处所是什么呢
第一个容易得到衣食,第二个贤善的处所,第三个善好的地方,第四个善好的朋友,第五个瑜伽安乐都能够齐备,瑜伽师实修的安乐能够齐备。这五个条件都齐备的话就是第一个资粮。住随顺处里面第一个条件,是指在禅修的时候要齐备的衣服、食物,这些要容易就可以得到,不要千辛万苦才去得到。而且还要一个善好的处所,这个地方不是毒蛇、猛兽出没,仇家寻仇的地方。还有这个地方,不会引发疾病的地质、土地。再过来是朋友应当是戒律、戒方面都是相随顺的。其次应该不是车声鼎沸、人来人往,应该是人很少而且很安静的地方。
这五个条件,这里面讲的第一个衣、食要很容易得到,这个易得是指衣服、食物这些用品用具。如果说禅修的场所,衣、食困难得到,那不行啦!譬如在一个地方做禅修的时候,有时候冬天天气很冷,有必要要准备衣、食,要容易得到的原因,是因为要去禅修的时候,譬如说这个地方,假设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事先考虑,准备一些比较厚的衣服,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如果说夏天天气很热,又有必要准备薄的衣服了。所以应当是一开始在这个地方禅修的时候,这些要用的器具、衣服等等,事先考虑清楚,都把它齐备好,以后不要花太多的心思。假设去到实修之后,有这些情况的时候要准备厚的衣服、薄的衣服,但是非常困难拿到的话,就要花很多的心思,内心常焦虑担心,想要安静、心要安住来做实修的话会造成一种障碍。所以应当这些东西要很容易得到,所以,第一个叫做“易得”。
其次“贤善的处所”是说这地方不应当是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禅修的时候,这个地方会让我担心、会不会毒蛇跑出来呢
会不会有老虎、有熊跑出来呢
遇到发生身命的危险呢
假设内心常常要惊慌、害怕、担心的话,内心的安住,想要让内心安住而做实修,当然是一种伤害,没有办法进行的。或者说这个地方有战争、仇敌寻仇、战争砍砍杀杀,心完全不能够安静,心如何能够安住下来做实修,当然也是不可能。这些都是在修安止方面的障碍,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土质、土地要好的地方”,这个是指这地方的水假设不好、这地方的风不好,这个样子的话是指水质、或者是风、土质等等,也许容易导致生病的话,就是这地方的土地不好。实修者的身体一般来讲当然非常重要,特别是凡夫而言,这个粗分的色身是很重要!假设粗分的色身四大不调、不能够平衡,当然内心就很容易紧张焦虑,内心紧张焦虑的话,当然要想修安止就有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土质不好、风不好、土地不好的地方,也不可以做实修,这是第三个条件。
第四个条件是“见地、戒律相随顺的住所”,一般来讲:当自己禅修的时候,住所有时候是指护关的人,但是有时候可能是两个人、三个人一起闭关做实修,而彼此虽然是实修者,他也会帮助我,所以这个叫做友伴,善友就是友伴,友伴有时候是闭关的时候护关的那个人,有时候是二、三个人一起闭关,那会当作是我的一个友伴。友伴戒律、见地是要相随顺的,戒律、相随顺,当然有很多的意思。这个是指,例如: 食物方面或平常起居作息方面各自不同的话,就不太相随顺,就不容易协调。譬如: 一位晚上要吃食物,一位晚上不吃食物,就不太方便了。
或者是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位是很晚睡很晚起来,这种情况大家起居作息的情况不一样,也可以说是戒律不相随顺。不仅仅是如此,譬如说: “血祭”,有一位是以“血祭”(就是杀生来拜拜),杀生来拜拜当作他的戒律,有一位说绝对不可以杀生,就很麻烦啦!这个是彼此的戒律不相随顺。还有就是见地,实修的时候见地方面不相随顺也是不太方便。见地方面,譬如说:“无我”支持、或反对,不相随顺、也不方便,因为会常常辩论,譬如说:有一位认为有这个“我”成立,另一位认为根本就是“无我”。要成立“我”、又一位说“没有我”,双方面会有很多的辩论、很多的纷争。就不能够安住来做实修了。所以应当是戒律、见地方面都相随顺的一个友伴。
其次瑜伽安乐来做实修, 这个地方应当是让我们在修等持的时候,内心稳定、安住,让心不能够进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声音”,很容易抢夺我们的内心,让心涣散掉,所以谈到这么ㄧ个说法:内心涣散掉的一个主要造成者,就是声音。所以应当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没有人烟吵杂,车声鼎沸,这些都没有,而且没有什么人烟出没,应当是人很少没有什么声音、声音很少的一个地方,假设吵杂的地方,ㄧ下子不管是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声音ㄧ出现的时候,心里面马上哇!就想又怎么样、又怎么样!就想很多,心识完全涣散掉了,心识被声音抢去了,这样是不可以的。所以应当是很安静的一个地方来做实修。
在关于易得、容易得到,里面谈到衣、食的部分,平常当我们在献供养的时候,曾经谈到供品的部分应当要干净(清净),供品的部分干净是指它的因也要干净的,动机也要干净的,谈到动机要干净、纯净的部分,应该是指献供养的段落。但是我现在实修的时候,这些部分不是献供养,因为是自己使用,自己使用的时候重点就不在动机,而是当我们所用的这些物品得到的因,应当是要干净的。这个是指容易得到,自己所得到的衣服、食物等等。它的因应当是要干净的,不应当是以五种邪命作为它的因而得到。
这里谈到,假设运用五种邪命的任何一种来得到衣服、食物的话,而去使用它,证悟也不会产生,这个段落应当包括这个意义在里面。假设衣服、食物难以得到的话,为了要得到它就有可能运用五种邪命的方式去得到它,得到之后来使用它,证悟就不会产生。所以我们平常谈到由五种邪命的方式旁敲侧击来得到了等等,五种邪命的方式这些应当要去除掉。这是第一个“住随顺处”里面谈到得五个条件讲解完毕了。
但是,在六个资粮里面。六个资粮就是「住随顺处、…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1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