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因人因才而使用。如因仆从初来,有许多不会做的事情,主人要耐心的教导他们,指示他们,训练他们。
二、「随时食之」:每当仆从或奴婢为主人做事,平素也要使他们生活安定,饮食正常,食求其饱,穿求其暖为原则,不可过时不食,不可食不求饱,不可饥饿劳累;如因特殊事故,施工营造,还要于两食之间加食点心,以保仆从及劳工身体的健壮,力气丰满,乐为服务。
三、「随时饮之」:做主人的,当命人随时准备饮水及饮料,以供给仆从及劳动工作的工人,饮用之需,不可缺乏。
四、「及时休息」:为主人者,要特别为仆从及工作的劳动工人,规定作息的时间,当工作时要工作,当休息时要休息,当安眠时睡眠,时到就要停工休息,以保他(她)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工作才能发生兴趣。
五、「病给汤药」:凡是主人所使用的仆从,工作人等,身体不适,或生疾病之时,主人要请医师医治,给与汤药,烹调美好饮食,供患者之需,并要以慈悲之心,多多加以安慰。
佛说:「做主人的,以此五事,愍念给恤仆从侍人;而仆从使用人等,应以九事报答主人,是那九事呢?」
一、「随时作业」:当主人吩咐应做的事,仆从及使用人等,随时工作,在工作时间之内,不得懈怠懒惰。
二、「专心作业」:无论为主人做什么事情,要专心一致的努力去做,不可心猿意马,贪乐贪玩,以荒废作业。
三、「一切作业」:仆从及使用奴婢、工作人等,住在主人家中,或受主人雇用,只要能够做的,一切作业,都要诚心的去工作,不可分别愿做、不愿做,正如为自己家中作业一样,做好为原则。
四、「前以瞻侍」:凡是主人出门远行之前,为仆从及使用人、奴婢等,要注意关心瞻视主人所需之物,是否携带,并应携负行李,侍送主人。
五、「后以爱行」:每当主人远行返家之后,仆从奴婢及使用之人,要以爱心慰问其辛劳,并备水沐浴,或备餐洗尘等,忠心表现于行动之上。
六、「言以诚实」:仆从奴婢,使用工作人等,在主人家与主人共同生活,应当相依为命,互相信赖,对主人之一切言行,要绝对的诚恳实在,不可有丝毫的虚伪。
七、「急时不远离」:古语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仆从奴婢使用工作人等,既以主人之家为自己的家,一切工作,责无旁贷,不可远离,若主人遇有急难之时,更应随时侍奉在侧,以尽职责。
八、「行他方时,则便赞叹」:当仆从奴婢及使用工作人等,一旦因事短暂离开主人往他方时,或因不愿工作,或因主人环境变故,而辞退工作到别的地方时,对主人有不善之处,要包涵隐藏,对主人有善良之处要多赞扬,俾使世人养成隐恶扬善,争相习善的风气。
九、「称大家庶几」:大家即大家庭。在古时候,能使用许多人的,一般都是大家庭,大家在此作主人讲。庶几是差不多,凡是仆从奴婢使用工作人等,工作都要合乎主人的希望,与主人的要求相称,不致违误。
以上是说,主人以五事待自己的仆从使用人等;而仆从使用人等以此九事待主人,在佛法中所谓北方者,是表主、仆两方面的,若世人以慈悲怜愍之心,来关怀仆从使用人等,是有最大利益的。
下方表亲友
佛陀又说:「所谓下方者,是我与亲戚朋友之间的事,我对亲友,当以五事相待,是那五事呢?」
一、「爱敬」:做人要爱护尊敬自己一切的亲戚朋友。
二、「不轻慢」:对自己一切的亲戚朋友,不可轻视,更不可怠慢。
三、「不欺诳」:对自己一切的亲戚朋友,都不可用任何的手段欺骗,更不可用任何虚妄不实的语言诳惑诈取。
四、「施与珍宝」:世间最有用的是金钱财物,最没有用的是珍宝,以很多的金钱把珍宝买了回家,珍藏起来,不许人看,不给人用,珍藏珠宝的人,一旦死了,又归人把它珍藏起来,有的怕被人窃取,竟永久把它埋藏在别人不知道的泥土里,经过了千百年之后,也会被别人发觉而掘出土,又把它珍藏起来,算来算去,这种东西实在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给珍藏的人,带来了不幸贼难,就算有用,充其量是那些奢侈浪费的人们做为首饰之用,但以现代潮流,更用不着这些首饰了,如果我有这些东西,倒不如拿来赠送给亲戚朋友,结个欢喜善缘,还要好得多。
五、「极念亲友臣」:即是说我应当极其关怀慕念自己的亲戚朋友及其眷属。
佛说:「假若我的亲戚朋友,以如此五事爱念尊敬供给于我,我作亲戚朋友的人,亦以五事善念我的亲戚朋友,是那五事呢?」
一、「知财物尽」:假如在我的亲戚朋友之中,一个乐善好施,喜欢帮助别人,济人之困,解人之危的人,他的财物用完了,我若是知道了,当然也会贡献他许多理财增益的意见。
二、「供给财物」:我既然知道我亲戚朋友的财物使用尽了,有所困难之时,我有财物,也会自动的拿出供给我的亲戚朋友。
三、「见放逸教呵」:如果我看见我的亲戚朋友之中,有怠惰放逸或不务正业的人,我要教导或呵斥他,使他改过,精进向上,发愤图强,得到幸福光明和快乐。
四、「爱念」:我对我的一切良善行施的亲戚朋友,随时敬爱他们,关心怀念他们。
五、「急时可归依」:在我的亲戚朋友之中,有喜行善,布施济众者,一旦遭遇困难,于急待他人接济之时,可归来我家依靠于我,一切生活我当负担,不令缺乏。
佛说:「互相都是亲戚朋友,我以此五事待彼,彼以五事待我。佛教中所谓下方者,即是表我和我的一切亲戚朋友双方面的,假若我慈愍亲友,必是有益无损的。」
上方表敬僧
佛陀又对善生居士子说:「圣教中所谓上方者,是表施主与出家的沙门及修梵行的清净士;一般对于佛教有信仰而行施的信徒,应当以五事尊敬供养沙门和清净士,是那五种呢?」
一、「不禁制门」:凡是信奉佛教或有善根的施主,每每遇到有缘的比丘或修梵行的清净士到家时,不但不关闭他的大门,反而要把大门打开来,迎接他们。
二、「见来赞善」:凡是信奉佛教,或有善根的施主,见有比丘或清净士来到他家时,心生欢喜,赞善不已。
三、「敷设床待」:虔诚的施主们,知道比丘或清净士要到他家时,必定要预先设备床座等待。
四、「施设净美丰饶饮食」:虔诚的施主们,每当有比丘及清净士到他们家中时,必须供养清净丰美富饶的饮食。
五、「拟护如法」:施主们准备一切的护法工作,必须做到如法如仪。
出家的沙门和清净士,亦以五事善念施主,是那五事呢?
一、「教信行信念信」:沙门或清净士,会教导施主要有三种信仰:
1.教信:教导信仰正信佛教。
2.行信:教导修行佛教正法。
3.念信:教导信仰念佛念法念僧。
二、「教禁戒」:沙门或清净士,当教导施主奉行人乘佛教,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禁戒。
三、「教博闻」:沙门或清净士,会教导施主博学多闻,一切为推行人乘佛教,净化人间净土而行人乘菩萨大道。
四、「教布施」:因为世间人,多行有相布施,沙门或清净士,将教导施主行无相布施:即无布施的我,无惠施的物,无受施的人之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
五、「教慧行慧立慧」:沙门或清净士,当教授施主要如何才能生慧,要如何运用自己之慧,要如何建立自己之慧。
佛说:「沙门和清净士以此五事,善念施主,所以上方者是表沙门、清净士与施主两方面的,善生居士子啊!你要知道,世人如果有尊奉沙门和清净士的,是有很大的福报啊!」
四摄
最后佛陀鼓励善生居士子,当行人乘菩萨道,必须学习和实行四种度众的方法,名为四摄法。
佛说:「居士子啊!汝当行四摄事,是那四事呢?」
一、「惠施」:惠施即是以「有」布施给「没有」而需要者,分为三种。
1.「财施」:以金钱及一切财物布施给他人。
2.「法施」:以出世间的佛法及入世间的善法布施他人。
3.「无畏施」:以无畏之法施于人,使众生心无苦恼恐怖。
二、「爱语」:
1.对一切众生之安慰语。
2.对一切众生之鼓励语。
3.对一切众生之赞叹语。
4.对一切众生之恭维语。
三、「利行」:以身、口、意之一切善行而利益一切众生。
四、「同事」:以法眼观察一切众生之根器,认有可度者,跟他同苦同乐,共同做事,发生好感。
修学菩萨,行菩萨道的人,以此四种方法使人信仰发生感情而受度化,这就叫四摄法。
佛陀的慈悲伟大,实在感人,因看到善生居士子站在河水的岸边,行其迷信之举动,心生悲愍,走了过去,站在那里,就对善生子讲了这许许多多处世做人的大道理,使善生子受用不尽。最后又说了一段偈语,使善生子容易牢记不忘,以便遵照奉行。说完了偈,善生居士子,叩首称谢,佛陀乃前往王舍城托钵去了。善生子回到家中,把佛陀所示的偈句,书之于纸,悬挂在壁,依教奉行,后末一段偈说:
「惠施及爱语,常为利他行,
众生等同利,名称普远至;
此则摄持世,犹如御车人。
若无摄持者,母不因其子,
得供养恭敬,父母子亦然;
若有此法摄,故得大福佑。
照远犹日光,速利翻捷疾,
不粗说聪明,如是得名称;
定护无贡高,速利翻捷疾,
成就信尸赖,如是得名称;
常起不懒惰,憙施人饮食,
将去调御正,如是得名称。
亲友臣同恤,爱乐有齐限,
谓摄在亲中,殊妙如师子;
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
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四分,
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
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须;
耕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
第五为娶妇,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示增快得乐,
彼必饶钱财,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财,犹如蜂采华,
长夜求钱财,当自受快乐;
出财莫令远,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财与,凶暴及豪强。
东方为父母,南方为师尊,
西方为妻子,北方为奴婢,
下方为友臣,上沙门梵志,
愿礼此诸方,二俱得大称,
礼此诸方已,施主得生天。」
《佛陀讲示六方表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