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惑支配而拿起武器向天人宣战,与天人厮杀,结果身躯被砍截,痛苦万状,死后还要堕入恶趣,继续随业浮沉。在整个过程中,阿修罗的色、受、想、行、识毫无自在,完全受业惑所驱使。像这样接连不断出现的痛苦,无一不是以五取蕴为根源而产生的。
或者一位欲天,长期沉浸在五欲的乐受中,享受五欲的同时贪欲随增。当有漏身不得不显现衰相时,难以忍受的痛苦迎面袭来,那种为天人世界所抛弃、眼见即将堕入恶趣的忧惧状态,就像地狱的痛苦般强烈。反面想想,若没有受欲天的蕴身,就不会因为乐受而增上贪执,更不会有乐极生悲、遭受死堕的大苦;但是有了天身,一切在劫难逃,几乎所有的欲天都以同样的悲剧收场。
无色界的天人住在定中无苦无乐,似乎痛苦与他绝缘,然而灾祸就潜伏在其中,每个刹那的流逝,都意味着接近堕落。如果蕴有自在,天人也不想出定,但是他们身不由己,没有真实的对治,谁能阻止迁流,到了引业穷尽的时刻,立即从天界翻身掉入恶趣。
假如他悭贪习气成熟,取受了饿鬼的蕴身,由于受业惑的支配,此蕴身将会不断地现前饥渴之苦。饿鬼全身皮肤血肉都像火炭一样枯槁,口像针眼一样小,腹部却似大山。虽然饿鬼极度渴求饮食,但在他的境界当中连水的名字都听不到,即使获得饮食,一到口里就会燃烧起来。所以,饿鬼的五蕴日夜都在苦受当中,每一刹那都是苦性。
以人道来说,自入胎第一刹那开始,便一直不自在地奔向死亡,这是由蕴的苦性所决定的。住胎时,母亲的饮食威仪稍有不当,都会让胎儿遭受强烈的痛苦,这也是取蕴遇缘才会产生的。怀胎期满,胎儿被业风吹动,经过母亲的骨轮时,要遭受如同众合地狱般的压迫之苦。长大成人,又有追求名利、和人竞争、追逐感情、积财守财等痛苦。一期蕴身坏灭时,还有最强烈的四大分解的死苦,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蕴的过患。
再把时间拉长,展开来看一个有情流转的历程,就会发现:从无始劫到生死穷尽之间,所有层出不穷的痛苦,都是从取蕴身出生的。所以,身为苦本,老子曾说:“我有大患,唯我有身。我若无身,何来忧患。”
故于有漏法蕴中,纵使细如针尖处,
不具苦患者亦无。
因此,须观察到在有漏法的五蕴上,即使如针尖般不具痛苦的地方丝毫也没有,不是苦性的刹那一个也不存在,只要五取蕴还在,何时何处都是苦性。
只要众生背负这个五取蕴,上达天堂、下至地狱,都无法摆脱行苦,而且由苦受生嗔、由乐受起贪、由舍受生痴,一苦未尽,又积新苦之因,如此辗转不断地受生,真是无休无止的生死大苦。所以,在没有获得圣道之前,这个取蕴身将源源不断地出生痛苦。如果这些痛苦有形相,合集起来连虚空也无法容纳。
反观自己当下这个五蕴,是否有一刹那不是苦性,有一微尘不具过患呢?
这颗心受苦时是苦苦、受乐时是变苦、不苦不乐时也是未来痛苦之因,并没有真实的安乐。就整个身躯每一支分来观察,有没有真正的安乐呢?一切病苦、疲劳、衰老、死亡都是依靠色身而生起的,即使遇到针刺般微小的苦缘,也会产生难忍的痛苦。
现前身体的乐受如何呢?从细无常来说,它瞬间即逝,丝毫也把握不住;从粗无常来说,到了五蕴成熟的老年,身体每一支分都有衰老的苦受。所以,眼前的快乐实际只是变苦而已。应观身体的每一部分小到每一个细胞都是苦性,具有种种痛苦的隐患。
譬如:青年时六根明利,但老年时便老眼昏花,看不清眼前的事物;耳根衰败,话到耳边也听不清;舌根衰败,说话吞吞吐吐;意根衰败,事情转头就忘。然而,这个年老时的五蕴正是从年轻时代发展而来的,前后对照,便知五取蕴是终将衰变的变苦性。况且,今世的蕴身最后要彻底舍弃,在死亡四大分解之时,身体的每一个微尘都要出现一次最强烈的苦受。如果身体具有安乐的话,为什么最后是如此悲惨的结局?
所以,有漏的五蕴纯粹是盛苦的容器,如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所说:“譬如背负重担,背负多久就有多久的不安乐,取蕴重担也是如此,只要执持,尔时必定受苦。”
故此蕴为众苦源,似不净泥如火坑,
乃至于彼能忆念,即应不离而安住。
因此,观察到五取蕴为众苦的根源,如同不净泥、大火坑、罗刹洲,乃至对此还能忆念,就应当不离忆念而安住。
颂中三喻显示五取蕴周遍苦性,例如:不净泥中无一分清净,火坑中无一分清凉,比喻五取蕴小至任一微尘、心念都被三苦之火所烧,毫无清凉自在。罗刹洲中,罗刹鬼个个食肉饮血,无不被其吞噬。
当下自他的取蕴似不净泥,有漏身中充满不净;亦如火坑,念念行苦迁流,毫无自在;又似罗刹洲,源源不断生一切苦,最终落入死魔口中。
认识五取蕴的本质之后,只要能忆念这种苦状,就应一再安住,不让正念散失。这样持续下去,必能明显观见取蕴如同不净泥、大火坑的真实面目。至此,谁还会贪著呢?而且,会对五取蕴产生猛利厌离,愿断结生相续,解脱有漏蕴身,这叫求解脱心。
丁四、无我观
本引导未着重强调观察无我,原因是:一旦对多体、无常、苦观察到量,就比较容易认识唯蕴无我。
“我”的法相是常、一、自在,而蕴由多体故不是一,刹那性故不是常,行苦故非自在。因此,前三观实为证入第四观的根本前行。
一般,我们认为“我”是独一的,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总是那个“我”,而且“我”有主宰性,是自在的,是以“我”的意志来支配事物。
以下观察常、一、自在的我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我”存在,则与蕴的关系只有一体和异体两种。“我”和蕴若是异体,应成蕴外有“我”,则感受苦乐时“我”不感受,色身衰老时“我”不衰老,见色闻声时“我”未见闻。但是,这样没有任何感受、觉知、相貌,如同石女儿一般的“我”究竟在何处呢?无论如何也寻觅不到。没有趣入外道宗派的凡夫不会执著蕴外有我,下面就着重观察蕴上无我。
尔后此等苦依处,多体无常五蕴中,
所谓我者为何法,设若观察我本空。
修苦之后,进而观察:在诸苦依处、多体、无常的五蕴中,所谓的“我”究竟是何法呢?如果观察,就会见到“我”如石女儿一般本来无有。
“苦依处”“多体”“无常”是由上述观察所决定的名言中蕴的真实法相。第三句是推究“我”是蕴中的哪一法,也就是自疑自问:头是我否?手是我否?发起疑问后,第六意识反观头等,明现“多体”“迁变”“他自在转”的法相。这样一一推求,便能发现蕴上并没有常、一、自在的“我”。
以下分别说明。
一、明观多体,见一性我空。
闭目观想:头部二万一千根头发各不相同,其中并无一体的“我”。每根头发按上、中、下分成多段,乃至分到极微尘,皆不见有任何一体之“我”。
如是明观双眉,也是多体,没有一体之“我”。再观眼睛,眼皮铺开是一张薄皮,睫毛为数百根毛,眼球从外至内由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组成,这样观出多体之相。或者,颜色方面,眼皮浅黄、睫毛黑色、瞳仁黑色、旁边的眼球白色等,也是多体,没有无分的“我”。又观鼻有外皮、鼻孔、鼻骨、鼻肉,渐次分解,哪一分也不是我。
再观上下二唇,往内有两排牙齿,三十二颗分别明观,其中有无“我”呢?再观舌头的上下内外,口腔中的上、下腭中,何处有我?再观双耳,是否是我?撕下头部表皮,分出颅骨、大脑、小脑、脑干、脑髓等,其中何者是我?
再观四肢,手脚分解成皮肤、肌肉、骨髓,进一步段段分解,其中哪一分是我?
躯干分为胸腔、腹腔、盆腔三部分。打开胸腔,内有心、肺。心可分为左右心房、心室,再分只见都是心肌细胞的聚合。肺有左肺二叶、右肺三叶,里面都是肺泡,哪来无分一体的“我”呢?腹腔内有肝、脾、胰、胃、胆、肾、大小肠等,对此一一清晰明观,或者对每一器官分解后观想。
总之,对人体的任何一处,都应如是作观。
如果观想有困难,可借助彩色的人体解剖图,对照着观修。
次观水大,体内的唾液、痰、涕、泪、血、尿、汗、消化液、胆汁等,颜色、气味各异,何者是我呢?唾液是我?尿液是我?汗液是我?或者鲜红的血是我?若是我,应成河水是我,厕所中的尿是我,因为体性相同的缘故。况且,其中任何一种还可无限细分,如同一杯水倒入多个杯中而成多份一样,根本得不到一体之法。既然每一种无我,则多体混合也不是我。
又观风大,体内有上行风、下行风等,对每一种又可按时间、空间分成多分,其中何者是我呢?假使动转是“我”,应成发动机的运转也是“我”。
再观火大,身体任一部位的暖热都不相同。譬如:上身暖热并非下身暖热等,如此可以细分到分子,有多少分子,就有等量的火大,其中每一分都不是我,因为与我一体无分的法相相违。多分聚合也不是我,因为每一分都不是我的缘故。或者观察,若某一分是“我”,则其它一切分都不是“我”。再者,单就“暖热”而言,如果“暖热”是我,应成沸水中的热量也是我。
最后观空大,人体内的各种空间,口、耳、鼻中的空间,胸腔、腹腔、盆腔内的空间等,由多体观也不难了知并非一体性之我。况且,如果空间是我,应成屋内的空间等也是我。
再综合观察:将毛、发、齿、皮、骨、肉归于地大,将暖热归于火大,将血液等归于水大,将动转归于风大,将各种空间归于空大。离开五大,“我”将何在?五大之中,何大是我?几大合并是否是我?由多体观可知色蕴中无我。再者,承许“我”是无情分,极不合理。…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