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P4

  ..续本文上一页清了,她就是秋蓉,那个送我下墓穴的女人呀……唉!过去的山盟海誓哪儿去了?过去的似水柔情哪儿去了?……过去的一切,难道过去的一切都是假的?……”

  以上是一位死刑犯临刑前的幡然悔悟,李真为了博取情妇的欢颜,逐渐使欲望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追逐情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至丧身,有理智的人难道不应该从这个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劣性事例中吸取其中的教训吗?

  再者,情人双方的心态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为情欲系缚的人们总是饱受着情欲贪求的折磨。麦彭仁波切著名的教言《老密咒士和月亮童子》中生动地讲述了一位被情欲花箭击中的老密咒士的痛苦,这位老密咒士白天茶饭不思,无精打采,夜间辗转反侧,难以成寐。正如圣天菩萨所说:“若意常外驰,彼乐为何等”,内心处于这种心猿意马的状态,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在情欲被挑动起来而内心又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身心便脱离了正常状态。沉醉于情爱的贪恋中时,分别念产生的幻相使人变得如同一头沉迷的醉象。如果贪恋的对象最后没有追逐到,内心会产生强烈持久的失落感,以为人生快要走到尽头,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意义,许多人甚至为情感而轻生,这些都是人间八苦中的“求不得苦”。

  在情欲的追逐中,人们实际也是在满足自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比如,认为对方是“我的”,这时对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电、“我”的车子一样,是我所占有。这正是一种坚固的我所执的表现,实际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恒时占有对方。人在追逐情欲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强烈的自私性,彼此都希望对方的所作所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能听自己的话,稍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产生烦恼,然而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又如何去主宰另一个人呢?

  2、结合之后的痛苦。

  涉世不深而又充满幻想的青年人,总是把爱情看成如鲜花一般绚丽,幻想组建一个充满情趣的家庭,然而一旦步入婚姻的圈子时,就会发现家庭生活不外乎柴米油盐,不得不奔忙于各种鸡毛蒜皮的琐碎杂务。尤其是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人就象马匹被套上马鞍、马刺,开始驮起沉重的生存负担,尤其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更使人深深地失望。

  《入行论》中说:“多欲卑下人,白日劳力竭,夜归精气散,身如死尸眠。”对照当前人们现实生活的图景,便会发现这是极其恰当的描述。以公司企业的职员为例,他们每天都象钉子一样钉在固定的岗位上单调持续地工作,加上竞争激烈、对失业的恐惧,导致身心极度疲惫。在城市里工作的人,下班以后,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单位回到家里,吃过晚饭,浑身疲软乏力,坐在电视机旁已是困意难支,这样的生活哪来什么精彩之处?人们幻想中的情爱乐趣早已不见了,有的只是沉闷的日子,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就这样走过一生的岁月。

  鲜花盛开时,确实炫人眼目,但最终必然枯萎,同样,人们心中的美好幻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这时人们往往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这是从虚幻想象走入真实生活的必然痛苦。因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幻想仅是一种非理作意,所以它不可能长久,像肥皂泡一样终究会破灭。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归于人生本有的痛苦烦恼。虽然现代人不愿意去正视它,但人生的痛苦并不因为虚幻的憧憬而转变消失,为什么偏偏不尊重事实而喜好徒劳的幻想呢?人们没有体察到情欲是痛苦之本,反而以为追求情爱所带来的短暂感官欢乐能代替人生的痛苦,这只是一种本末倒置、不明智的想法而已。

  人心就像秋天的云朵一样变幻无常,尤其在浮躁异常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如此。男女双方组成家庭,时间一旦长久,先前的新鲜感和美好的感受随着时间的迁移而荡然无存。恋爱的时候,人们总是展示出自身亮丽光彩的一面,而将弱点隐藏,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旦两人步入真实生活,各自的积习、弱点都显露出来,虽然现代人口头上爱讲民主博爱,然而落实到距离最近的两个人身上,却依然不能容忍对方的缺陷,对对方失望的情绪由此滋生。许多人的生活开始变得枯燥乏味,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甚至无话可谈,两眼相对都觉得是多余的,许多家庭的冷战由此开始,以前的浓情蜜意变成了冷若冰霜,欢声笑语被彼此的沉默代替,城市中多少家庭没有情感交流,彼此同床异梦,家庭名存实亡,仅仅是因为住房、财产、子女抚养和名誉等原因才维系着。于是男人就去追求另外的女人,去寻找新的刺激,或者女人去寻找另外的男人,当今时代流行的婚外恋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形。这是人间八苦中的“怨憎会苦”。

  实际上这都是人的分别念在作祟,同样的两个人,前后之间的心态竟有这样大的差别,如果爱情的本性真实存在的话,那对同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人们一旦对身边的人对身边的生活感到失望,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新的伴侣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生机活力,但是如果不具备应有的忍让和宽容,和另一个人生活久了,仍然是缺陷一大堆,彼此之间照样矛盾丛丛,烦恼不断,只不过是先前生活经历的一次重演而已。

  仔细观察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变幻莫测的分别念尤为明显、强烈,而且生活的享受方式花样翻新,时时都在变化,在这样一个消费至上的时代,人们不得不为内心分别念滋生的情感所累。

  人们任性放纵,随意结合,朝秦暮楚,毫无克制,认为放纵而为即是自由,即是人生的快乐幸福。之所以会有如此荒唐的见解、疯狂的行为,只因为自身的理智被非理作意所控制,陷于虚幻境中不能自拔,看不到迷乱所带来的痛苦,反而痴迷地认为通过异性能带来人生的欢乐,实际上带来的只有今生来世的难言苦水,这实为深重的烦恼业障。

  3、最后分离之苦。

  现代人在情感方面表现得似乎很放得开,很随意,实际上男女双方一旦真的分手,仍然深受情感的伤害。由于人们对情感的执著非常深重,因此对情感的丧失也倍感伤心失落,假如心灵还没有彻底麻木,人们还是会反复咀嚼失恋的痛苦,吞下失落的眼泪,进而借烟酒麻醉自己,为自己寻找开脱。现代人除了言行放纵的一面,内心是多么脆弱,被情爱控制的人真是可怜悯者。

  对于离异者来说,尤其是离婚的中年女子,青春和容貌流失殆尽,顾影自怜,那种被生活抛弃的感受刻骨铭心。向前展望只有孤寂衰退的老年,感觉人间再也没有温暖,内心极为痛苦自卑,家的破碎也致使许多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双亲的关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笼罩着巨大的阴影。

  世人向往恩恩爱爱、如胶似漆的生活,然而即使生活在一起,也只是因缘凑泊暂时相聚,一旦因缘尽时,必然随各自的业力而漂泊。今世为夫妻,来世或许成为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甚至怨敌。“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人有悲欢离合”,未来聚散不定,这又岂是耽著情欲的凡夫所能作得了主的?印度的帕单巴尊者曾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上的游人一样。因此,对于人间聚散应当以放下随缘的态度来看待。

  四、纵欲的本质

  纵欲真的能给人带来快乐吗?下面看看真实的情况:

  根据2004年4月18日新快报《广州性放纵隐私群体》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的女士说:“我曾经选择了放纵自己,但我并没有获得快乐。”一位29岁的导游小姐对记者说:“在很孤独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放纵自己的身体,但是过后,我得到的是更多的空虚,还有对人性的怀疑——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对谁产生真情。”

  记者在采访调查时注意到,几乎所有参与这一活动者都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紧张、冷漠、空虚……,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不容易在这种出轨生活中得到快乐,甚至更加无助和空虚。

  《中观四百论》中说:“贪蔽如搔癞,不见欲过失,离欲者则见,贪苦如癞者。”可以现量观察到,纵欲者内心欲望的窜动如饥渴者一般,由于贪欲不断串习,已经增长到极强的程度,因此一旦稍遇外境的挑逗刺激,内心的欲望就会难以抑止地涌现。这种欲望发泄的过程,如同麻疯病人浑身痛痒难止,要用手搔挠一样。在搔挠过程中,伴随痒痛的缓解,麻疯病人往往感觉舒适快乐,实际上在此期间,皮肤伤口被越抓越大,而且日趋腐烂,但病人已经在所不惜,为了求得短暂的快意,其他则全然不顾。对照纵欲者来说,在其欲火焚烧之时(其实这正是被分别念逼迫之苦),为了短暂一刻的欢娱,也是不顾理智和伦理道德,将这些抛在脑后。

  然而,谁会把麻疯病人的搔痒看作是一种快乐呢?这种搔痒正是疾病侵扰的痛苦体现。同样的道理,深染贪欲之毒的纵欲者在贪欲烦恼的逼迫下,在短暂时刻中欲望得到满足,也不是真实的快乐,而是烦恼痛苦的体现。其欲望渲泄之后,给人带来的只有空虚无奈,而且欲望被越挑越大,对欲望的贪著更加严重了。从离欲者的视角来看,纵欲者和麻疯病人很相似,都是痛苦的病人。以大乘修行者来看,今世这些纵欲者在贪欲毒瘾的推动,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欲望狂澜,就如同失去自控能力的病人发作一样,真是可悲悯者。

  现在有些人将纵欲的后果看得过于简单,他们认为这有如喝水,喝完水就完了,纵欲者没有因果的概念,只想到纵欲过程的短时快乐,却不知欲望如同乌云,会把自身笼罩在轮回之中,千生万劫难以解脱。

  五、邪淫危害

  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性解放运动曾席卷了美国和欧洲,数十年之后,人们发现由此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诸如男女关系混乱,传统家庭解体,婚姻关系脆弱和随意,单亲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的犯罪问题,这些导致人类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今天这股西风也已经在中国慢慢兴起,人们在行为道德上越来越喜欢模仿西方人的观念,特别是年轻一代,不但在物质生活的享受上向西方看齐,而且行为道德和两性关系上深受西方影…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