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三册 因果的奥秘▪P31

  ..续本文上一页自心毁。”《入行论》说:“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象地狱中燃烧的铁地、各种伤人的苦具、行刑的狱卒,都是恶心所变现,心取损害之相,便无欺地变现同类的受苦境界,了知这个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应当断除嗔心。

  纪晓岚的笔记上记载:泉州有个人,有一天忽然发现映在灯光下的身影不像自己,再仔细观察,虽然随着身体运动,影子也在动,但那影子头大如斗,头发蓬乱,像个羽毛车盖;而且手和脚都钩曲,看起来就象鹰爪一样。他越看越觉得自己像个奇形怪状的恶鬼。因此失声大叫,喊妻子出来看,妻子见到的也是一样。从此以后,每天夜晚都是如此,又想不出原因,弄得他惶惶不可终日。

  邻居有位私塾先生,听说此事,就对他说:“妖怪不会无缘无故变现,必定是自己招的。是不是你心中暗藏恶念,导致罗刹鬼乘机附身现形?”

  这人听了,心生恐惧,很佩服老先生的见识,他说:“不错,我和某人有冤仇。我准备将他全家杀尽,叫他断子绝孙,然后我去投靠朱一贵。如今,我的身影起了这种现象,可能是神对我的恶念发出的警告!我暂且停止这个想法,看看你说的灵不灵验?”这天晚上,果然鬼影不见了。

  公案中的主人公,有想作杀害的谋略心,以恶念而感致罗刹现形,又以遮止害心而使鬼影隐没,所以一念转移,立分祸福,相都是随心而变的。

  嗔心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道。假设侥幸获得人身,也是相貌丑陋、愚昧无知,身心常为种种痛苦所逼,遭受众生欺凌,转生在空旷恐怖、边鄙野蛮、时有争论的地方,经常惨遭礌石兵刃等损害而横死,生生世世唯起害心,没有生起慈心的机会。

  庚三、邪见分三:一、略说 二、何为邪见 三、邪见之究竟

  辛一、略说

  《止观》说:“作决定解,名之为见。”邪见即颠倒见,广义来说,对于不正确的道理作决定解,都是邪见。《大智度论》说:“见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断。常见者,见五众(五蕴)常心忍乐;断见者,见五众灭心忍乐。一切众生多堕此二见中。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一般邪见可分常、断两类。常见,是见五蕴恒常不变,内心忍乐;断见,是见五蕴断灭,内心忍乐。二者都是邪见。一切众生多数堕在断常二见中。此外,又可分为有见、无见两种,即偏执有或偏执无的邪见。

  以世间粗大的邪见来说:人们依止邪师、邪论,被邪见所蒙蔽,有些认为杀戮野蛮人、年迈的父母、重病者能够增长福德;有些认为蛇、鼠等动物危害人类,因此猎杀它们具有功德;有些认为我们是梵天的后裔,世间万物是由梵天所造,因此可随意享用他人的物资,不会有罪过;有些认为以恒河水沐浴可以净除业障;有些认为对女性行淫无罪过,甚至认为可以和母亲姐妹行淫;有些认为猪、羊、鱼等是天人赐予我们的食物,可以尽情享受。诸如此类,都是粗大的邪见。那么,本论十黑业道的邪见是哪种范围内的邪见呢?请看论文:

  辛二、何为邪见

  邪见。事者,谓实有义。

  邪见之事,是真实有的意义。譬如:三宝、净土、佛菩萨、阿罗汉、六道轮回、三世业果等,是实有之义。十不善业中的邪见,决定是专指断见,因为是对有的善和不善业观为无的缘故。如《俱舍论》中说:“视善不善不存在,即是所谓之邪见。”

  意乐分三:想者,谓于所谤义,作谛实想;烦恼者,谓三毒随一;等起者,谓乐诽谤欲。

  邪见的意乐分三:想,是对所诽谤的意义执为真实。烦恼,是三毒任何一种。等起,即乐意诽谤的心。

  加行者,即于所思策发加行。此复有四,谓谤因、果、作用、有事。

  邪见的加行,是对所思所想策发诽谤加行。其中又有四种,即:诽谤因、诽谤果、诽谤作用、诽谤有事。

  诽谤因者,谓云无有妙、恶行等。

  诽谤因,就是认为不存在善行、恶行等,对于因上真实有善恶业诽谤为无有。譬如,心里想:根本没有布施这种善行,不可能有菩萨行,婚外恋并非恶行等等。

  诽谤果者,谓云无有彼二异熟。

  诽谤果,就是认为不存在善行或恶行的异熟果,对善恶业实有苦乐果报诽谤为无有。譬如,心想:杀鸡宰鸭不会堕恶趣,念佛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等。

  诽谤作用分三:诽谤殖种持种 作用者,谓云无有若父若母;诽谤往来作用者,谓云无有前世后世;诽谤受生作用者,谓云无有化生有情。

  诽谤作用有三种情况:诽谤殖种、持种作用,即认为无父无母;诽谤往来作用,即认为没有前生后世,有情并非从前世转到今生,也没有从今生去往后世;诽谤受生作用,即认为不存在中有众生等。

  谤实有事者,谓云无有阿罗汉等。

  诽谤真实存在的事,即认为不存在阿罗汉、三宝、净土等。

  辛三、邪见之究竟分三:一、真实 二、圆满与不圆满之差别 三、断疑

  壬一、真实

  究竟者,谓诽谤决定。

  邪见究竟,是指决定诽谤。

  “诽谤决定”,即对实有义诽谤为非有,起了决定的执著。譬如:古印度顺世外道的足目仙人为了安立无后世,而写了有关否认后世的十万偈颂,即是邪见究竟。

  壬二、圆满与不圆满之差别

  此亦由于五相圆满,谓具五心:

  邪见也是由五相而圆满,即邪见圆满应具足五心:一、有愚昧心,谓不如实了所知故。

  第一,有愚昧心,因为不如实了知所知的缘故。

  二、有暴酷心,谓乐作恶故。

  第二,有猛利心,因为乐意作恶的缘故。

  三、有越流行心,谓于诸法不如正理善观察故。

  第三,有越流行心,因为对诸法不如理分别推求的缘故。

  “流转”可分善流流转和不善流流转两种。善流流转是指诸善行,不善流流转是指不善行。此处将不善流流转称为“越流行心”,因为对诸法不如理观察,是违越善法流转,所以是越流行心。

  四、有失坏心,谓谤无布施、爱养、祠祀、妙行等故。

  第四,有失坏心,因为诽谤无布施、无供养、无火供等,诽谤没有一切妙行等的缘故。

  “妙行等”:“等”字包括实有因、实有果、实有作用、实有事。譬如,诽谤无邪淫等恶业、无圣者果位等。

  五、有覆蔽心,谓由邪见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故。

  第五,有覆蔽心,是指由于被邪见烦恼所覆蔽的缘故,而不觉羞耻,不了知邪见的过患以及应从邪见中出离。

  此五若缺,则不圆满。

  以上五种心随缺一种,就不是邪见圆满。

  壬三、断疑

  虽其邪见复有所余,然惟说此名邪见者,由此能断一切善根,随顺诸恶随意所行,是为一切邪见之中极重者故。

  有人怀疑:一切颠倒见都称为邪见,为什么世尊在业道之中,只说到以上这些名为邪见呢?

  虽然邪见还有其它种类,而此处只说这四种(诽谤因、诽谤果、诽谤作用、诽谤有事)名为邪见,原因是:这四种邪见在一切邪见之中最为严重。为什么是最严重呢?因为依止它能断一切善根,如《俱舍论》中说:“唯以邪见断善根。”而且,这种邪见最随顺恶业,怀有此见就会对诸恶随意放纵而行。因此,是一切邪见中最严重者。

  己四、摄义分四:一、略说 二、十黑业之根源 三、能究竟之差别 四、业与业道之差别

  庚一、略说

  以上对恶业略说了十种黑业。其中,身语七种恶业,除了邪淫之外,自作和教他作都可以成为究竟业道,唯独邪淫必须自作才能究竟,教他作不会成立究竟业道,理由是:教他作邪淫,自己不会觉受欲乐。杀生等其余六种身口黑业,如果是自作,而在究竟之前死去,不会圆满业道。

  身口方面的每一种业,也可以加行、正行、结行来分析。以杀生而言,有了杀生意乐,从座上起身,逐步逼近所杀对象,拔出屠刀,刺向喉咙,诸如此类未断命根之前的行为,都属于杀生的加行;断命根的当刻,属于正行业道;断命之后,开膛、剥皮、卖肉、煮肉等属于杀生的后行。又如不与取,心中先动盗念,然后为了达到目的,前往作案地点撬门、搜索等,在未产生得心之前,属于不与取的加行;心中起念:“现在财物已属于我”的该刹那,也就是生起得心之时,是不与取的正行;生起得心之后,窝藏赃物或者出售等,属于不与取的后行。

  庚二、十黑业之根源

  十黑业生起的根源,同样都是三毒烦恼。譬如:杀生,以贪著肉味而杀,是以贪发起;因仇恨冤家而杀,是以嗔发起;认为杀牛祭祀有功德,坏人可杀、鼠蝇须杀等,是以痴发起。为了求财而诈骗,是以贪而不与取;为了报复仇人而盗他财物,是以嗔而不与取;以邪论为依据,认为掠夺坏人的财物无罪,战争胜利者可以掠夺他国的财富,或者自己是梵天子民,所以可以随意受用世间财物等,由此而不与取,都是以痴而不与取。贪著欲乐而与他妻行淫,是以贪而邪淫;为了报复而强奸怨敌之妻,是以嗔而邪淫;在某些边鄙地方,人们受邪论影响,认为与母亲、姐妹行淫无过失,是以痴而邪淫。

  以语业来说,为护持亲友或贪求名闻利养,口说妄语、离间语等,是以贪造语恶。为了损害仇敌而宣说,是以嗔造语恶。以痴心如何引起语恶呢?譬如:以邪见推动,将外道论典执为真实而读诵、演说,其中就有妄语、绮语、粗恶语、离间语等。这是以愚痴造语恶。

  贪欲、嗔恚、邪见本来是意乐,为什么说是以三毒所引起呢?因为贪、嗔、邪见也是以三毒这个根本而产生的缘故,如《宝鬘论》说:“以贪嗔痴三者引起的业,即是不善业。”

  邪见如何以三毒引起呢?譬如:为求名利而趣入邪道,属于以贪而引起邪见。由依止邪论而执著无业果等,属于以痴而引起邪见。怨敌相信业果,自己就以仇恨心理对他所信奉的学说抨击诽谤,这样依止邪见邪论,趣入不善轨则,属于以嗔而引起邪见。

  以上说明一切黑业都是以三毒而发起。菩萨出于利他之心而显现身语的恶口等业,并非三毒所摄,因此不属于黑业。以此作为根据,菩萨戒之中有对身语七支的开许。譬如:大德上师在显现上会呵斥弟子,或者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而示现威猛相,使他舍弃恶行,这些都没有罪过。

  十黑业中的身语七业,首先是有造恶的意乐,由意乐引起,便会在…

《《正法妙音》第三册 因果的奥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