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P31

  ..續本文上一頁自心毀。”《入行論》說:“誰製燒鐵地?女衆從何出?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象地獄中燃燒的鐵地、各種傷人的苦具、行刑的獄卒,都是惡心所變現,心取損害之相,便無欺地變現同類的受苦境界,了知這個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後,應當斷除嗔心。

  紀曉岚的筆記上記載:泉州有個人,有一天忽然發現映在燈光下的身影不像自己,再仔細觀察,雖然隨著身體運動,影子也在動,但那影子頭大如鬥,頭發蓬亂,像個羽毛車蓋;而且手和腳都鈎曲,看起來就象鷹爪一樣。他越看越覺得自己像個奇形怪狀的惡鬼。因此失聲大叫,喊妻子出來看,妻子見到的也是一樣。從此以後,每天夜晚都是如此,又想不出原因,弄得他惶惶不可終日。

  鄰居有位私塾先生,聽說此事,就對他說:“妖怪不會無緣無故變現,必定是自己招的。是不是你心中暗藏惡念,導致羅刹鬼乘機附身現形?”

  這人聽了,心生恐懼,很佩服老先生的見識,他說:“不錯,我和某人有冤仇。我准備將他全家殺盡,叫他斷子絕孫,然後我去投靠朱一貴。如今,我的身影起了這種現象,可能是神對我的惡念發出的警告!我暫且停止這個想法,看看你說的靈不靈驗?”這天晚上,果然鬼影不見了。

  公案中的主人公,有想作殺害的謀略心,以惡念而感致羅刹現形,又以遮止害心而使鬼影隱沒,所以一念轉移,立分禍福,相都是隨心而變的。

  嗔心的異熟果是墮入叁惡道。假設僥幸獲得人身,也是相貌醜陋、愚昧無知,身心常爲種種痛苦所逼,遭受衆生欺淩,轉生在空曠恐怖、邊鄙野蠻、時有爭論的地方,經常慘遭礌石兵刃等損害而橫死,生生世世唯起害心,沒有生起慈心的機會。

  庚叁、邪見分叁:一、略說 二、何爲邪見 叁、邪見之究竟

  辛一、略說

  《止觀》說:“作決定解,名之爲見。”邪見即顛倒見,廣義來說,對于不正確的道理作決定解,都是邪見。《大智度論》說:“見有二種,一者常,二者斷。常見者,見五衆(五蘊)常心忍樂;斷見者,見五衆滅心忍樂。一切衆生多墮此二見中。複有二種見,有見、無見。”一般邪見可分常、斷兩類。常見,是見五蘊恒常不變,內心忍樂;斷見,是見五蘊斷滅,內心忍樂。二者都是邪見。一切衆生多數墮在斷常二見中。此外,又可分爲有見、無見兩種,即偏執有或偏執無的邪見。

  以世間粗大的邪見來說:人們依止邪師、邪論,被邪見所蒙蔽,有些認爲殺戮野蠻人、年邁的父母、重病者能夠增長福德;有些認爲蛇、鼠等動物危害人類,因此獵殺它們具有功德;有些認爲我們是梵天的後裔,世間萬物是由梵天所造,因此可隨意享用他人的物資,不會有罪過;有些認爲以恒河水沐浴可以淨除業障;有些認爲對女性行淫無罪過,甚至認爲可以和母親姐妹行淫;有些認爲豬、羊、魚等是天人賜予我們的食物,可以盡情享受。諸如此類,都是粗大的邪見。那麼,本論十黑業道的邪見是哪種範圍內的邪見呢?請看論文:

  辛二、何爲邪見

  邪見。事者,謂實有義。

  邪見之事,是真實有的意義。譬如:叁寶、淨土、佛菩薩、阿羅漢、六道輪回、叁世業果等,是實有之義。十不善業中的邪見,決定是專指斷見,因爲是對有的善和不善業觀爲無的緣故。如《俱舍論》中說:“視善不善不存在,即是所謂之邪見。”

  意樂分叁:想者,謂于所謗義,作谛實想;煩惱者,謂叁毒隨一;等起者,謂樂誹謗欲。

  邪見的意樂分叁:想,是對所誹謗的意義執爲真實。煩惱,是叁毒任何一種。等起,即樂意誹謗的心。

  加行者,即于所思策發加行。此複有四,謂謗因、果、作用、有事。

  邪見的加行,是對所思所想策發誹謗加行。其中又有四種,即: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事。

  誹謗因者,謂雲無有妙、惡行等。

  誹謗因,就是認爲不存在善行、惡行等,對于因上真實有善惡業誹謗爲無有。譬如,心裏想:根本沒有布施這種善行,不可能有菩薩行,婚外戀並非惡行等等。

  誹謗果者,謂雲無有彼二異熟。

  誹謗果,就是認爲不存在善行或惡行的異熟果,對善惡業實有苦樂果報誹謗爲無有。譬如,心想:殺雞宰鴨不會墮惡趣,念佛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等。

  誹謗作用分叁:誹謗殖種持種 作用者,謂雲無有若父若母;誹謗往來作用者,謂雲無有前世後世;誹謗受生作用者,謂雲無有化生有情。

  誹謗作用有叁種情況:誹謗殖種、持種作用,即認爲無父無母;誹謗往來作用,即認爲沒有前生後世,有情並非從前世轉到今生,也沒有從今生去往後世;誹謗受生作用,即認爲不存在中有衆生等。

  謗實有事者,謂雲無有阿羅漢等。

  誹謗真實存在的事,即認爲不存在阿羅漢、叁寶、淨土等。

  辛叁、邪見之究竟分叁:一、真實 二、圓滿與不圓滿之差別 叁、斷疑

  壬一、真實

  究竟者,謂誹謗決定。

  邪見究竟,是指決定誹謗。

  “誹謗決定”,即對實有義誹謗爲非有,起了決定的執著。譬如:古印度順世外道的足目仙人爲了安立無後世,而寫了有關否認後世的十萬偈頌,即是邪見究竟。

  壬二、圓滿與不圓滿之差別

  此亦由于五相圓滿,謂具五心:

  邪見也是由五相而圓滿,即邪見圓滿應具足五心:一、有愚昧心,謂不如實了所知故。

  第一,有愚昧心,因爲不如實了知所知的緣故。

  二、有暴酷心,謂樂作惡故。

  第二,有猛利心,因爲樂意作惡的緣故。

  叁、有越流行心,謂于諸法不如正理善觀察故。

  第叁,有越流行心,因爲對諸法不如理分別推求的緣故。

  “流轉”可分善流流轉和不善流流轉兩種。善流流轉是指諸善行,不善流流轉是指不善行。此處將不善流流轉稱爲“越流行心”,因爲對諸法不如理觀察,是違越善法流轉,所以是越流行心。

  四、有失壞心,謂謗無布施、愛養、祠祀、妙行等故。

  第四,有失壞心,因爲誹謗無布施、無供養、無火供等,誹謗沒有一切妙行等的緣故。

  “妙行等”:“等”字包括實有因、實有果、實有作用、實有事。譬如,誹謗無邪淫等惡業、無聖者果位等。

  五、有覆蔽心,謂由邪見不覺羞恥,不知過患及與出離故。

  第五,有覆蔽心,是指由于被邪見煩惱所覆蔽的緣故,而不覺羞恥,不了知邪見的過患以及應從邪見中出離。

  此五若缺,則不圓滿。

  以上五種心隨缺一種,就不是邪見圓滿。

  壬叁、斷疑

  雖其邪見複有所余,然惟說此名邪見者,由此能斷一切善根,隨順諸惡隨意所行,是爲一切邪見之中極重者故。

  有人懷疑:一切顛倒見都稱爲邪見,爲什麼世尊在業道之中,只說到以上這些名爲邪見呢?

  雖然邪見還有其它種類,而此處只說這四種(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事)名爲邪見,原因是:這四種邪見在一切邪見之中最爲嚴重。爲什麼是最嚴重呢?因爲依止它能斷一切善根,如《俱舍論》中說:“唯以邪見斷善根。”而且,這種邪見最隨順惡業,懷有此見就會對諸惡隨意放縱而行。因此,是一切邪見中最嚴重者。

  己四、攝義分四:一、略說 二、十黑業之根源 叁、能究竟之差別 四、業與業道之差別

  庚一、略說

  以上對惡業略說了十種黑業。其中,身語七種惡業,除了邪淫之外,自作和教他作都可以成爲究竟業道,唯獨邪淫必須自作才能究竟,教他作不會成立究竟業道,理由是:教他作邪淫,自己不會覺受欲樂。殺生等其余六種身口黑業,如果是自作,而在究竟之前死去,不會圓滿業道。

  身口方面的每一種業,也可以加行、正行、結行來分析。以殺生而言,有了殺生意樂,從座上起身,逐步逼近所殺對象,拔出屠刀,刺向喉嚨,諸如此類未斷命根之前的行爲,都屬于殺生的加行;斷命根的當刻,屬于正行業道;斷命之後,開膛、剝皮、賣肉、煮肉等屬于殺生的後行。又如不與取,心中先動盜念,然後爲了達到目的,前往作案地點撬門、搜索等,在未産生得心之前,屬于不與取的加行;心中起念:“現在財物已屬于我”的該刹那,也就是生起得心之時,是不與取的正行;生起得心之後,窩藏贓物或者出售等,屬于不與取的後行。

  庚二、十黑業之根源

  十黑業生起的根源,同樣都是叁毒煩惱。譬如:殺生,以貪著肉味而殺,是以貪發起;因仇恨冤家而殺,是以嗔發起;認爲殺牛祭祀有功德,壞人可殺、鼠蠅須殺等,是以癡發起。爲了求財而詐騙,是以貪而不與取;爲了報複仇人而盜他財物,是以嗔而不與取;以邪論爲依據,認爲掠奪壞人的財物無罪,戰爭勝利者可以掠奪他國的財富,或者自己是梵天子民,所以可以隨意受用世間財物等,由此而不與取,都是以癡而不與取。貪著欲樂而與他妻行淫,是以貪而邪淫;爲了報複而強奸怨敵之妻,是以嗔而邪淫;在某些邊鄙地方,人們受邪論影響,認爲與母親、姐妹行淫無過失,是以癡而邪淫。

  以語業來說,爲護持親友或貪求名聞利養,口說妄語、離間語等,是以貪造語惡。爲了損害仇敵而宣說,是以嗔造語惡。以癡心如何引起語惡呢?譬如:以邪見推動,將外道論典執爲真實而讀誦、演說,其中就有妄語、绮語、粗惡語、離間語等。這是以愚癡造語惡。

  貪欲、嗔恚、邪見本來是意樂,爲什麼說是以叁毒所引起呢?因爲貪、嗔、邪見也是以叁毒這個根本而産生的緣故,如《寶鬘論》說:“以貪嗔癡叁者引起的業,即是不善業。”

  邪見如何以叁毒引起呢?譬如:爲求名利而趣入邪道,屬于以貪而引起邪見。由依止邪論而執著無業果等,屬于以癡而引起邪見。怨敵相信業果,自己就以仇恨心理對他所信奉的學說抨擊誹謗,這樣依止邪見邪論,趣入不善軌則,屬于以嗔而引起邪見。

  以上說明一切黑業都是以叁毒而發起。菩薩出于利他之心而顯現身語的惡口等業,並非叁毒所攝,因此不屬于黑業。以此作爲根據,菩薩戒之中有對身語七支的開許。譬如:大德上師在顯現上會呵斥弟子,或者父母爲了教育孩子而示現威猛相,使他舍棄惡行,這些都沒有罪過。

  十黑業中的身語七業,首先是有造惡的意樂,由意樂引起,便會在…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