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二册▪P31

  ..续本文上一页中计算思量,亦为不易。

  这真是世界最大的一道难题。为, , 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观察的对象大到极点,又微细到极点。具体来讲,观察的对象是十方无边世界当中安住的所有有情,多得无法计数,广大无有边际。而且对每一个有情不是观察粗大的方面,而是观察过去生起过的每一个心与心所,未来将会生起的每一个心与心所,以此时此刻为原点,前一刹那、前两刹那、前三刹那,这样一刹那一刹那,一直推到无始,往后看,后一刹那、后两刹那、后三刹那,一直推到无终。而且,不是只观察一个有情,而是要观察十方无边世界当中所有的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旁生。所以确实是“世界最大难题”。

  在这道难题前面,科学家们只有考零分。按照他们的想法,应当在每个众生的脑袋上插上电极后再进行测量,可是这项工作比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艰难,即使能作一点脑电波的分析,但是在这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当中,到底在哪一条上能读出众生的心与心所呢?

  对这道难题,仙人们怎么样呢?他们只能躲在家中,不敢来考试。声缘阿罗汉虽然可以考试,但是天眼的功能不够,八万劫之外的情形,完全成为盲区,在眼前成为空空一片,所以也只好提前交卷。安住不可思议解脱的诸大菩萨,虽然能一直考下去,但是这场考试的难度太大,据说一直持续了恒河沙数的大劫,不断地计算思量,还是不容易完成。以上这些情况,都叫作“力有能屈”。

  下面讲佛陀的修力:

  然而于三世所有有情一切心与心所,佛陀一刹那间无一错乱,一一任运了知。”

  过去、现在、未来,所有圣者和凡夫的一切心与心所,佛陀在一刹那间,能够没有任何错乱而一一任运了知。连拿一下笔、动一个念头都不需要,一切都是任运自成。这就是佛陀的“力无能屈”,这就是一切种智。

  《入中论》当中说:“能仁于一等流身,同时现诸本生事,自生虽已久迁灭,明了无杂现一切。何佛何刹能仁相,诸佛身行威力等,声闻僧量如何行,诸菩萨身若何等,演说何法自若何,如何闻法修何行,作何布施供佛等,于一身中能普现。如是持戒修忍进,禅定智慧昔诸生,彼等无余一切行,于一毛孔亦能现。诸佛过去及未来,现在尽于虚空际,安住世间说正法,救济苦恼众生者,彼初发心至菩提,一切诸行如己行,由知诸法同幻性,于一毛孔能顿现。如是三世诸菩萨,独觉声闻一切行,及余一切异生位,一毛孔中皆顿现。”

  下面讲“佛陀大慈力无能屈”,也就是佛的大慈力已达到无上无等,不为任何所胜伏的境界。

  另外,诸如来从悲因出生,亦为大悲之自性,故佛慈力等同众生数量根机而无量。

  从因的角度来讲,诸佛都是从大悲出生,《入中论》中说:“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大悲如同种子,诸佛是以大悲之因而出生,在成佛时,也是大悲周遍的自性,也就是“能仁常起悲,终无不起时”。

  “故佛慈力等同众生数量根机而无量”,这是说佛的慈力没有限量,因为它的量和众生的数量及根机等同,所以是无量。众生无量,众生的根机也无量,因此佛的慈力也是无量。

  即因地唯以利他悲心圆满一切圆净熟,当究竟彼等而现前空性大悲双运的无学道智慧时,佛陀大慈力之量,何时能量其一分,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之故。

  也就是说佛在因地,唯一是以利他的大悲心圆满了一切圆净熟。众生是自利的心,而诸佛所发的唯一是利他的大悲心,从因地行道开始,就以大悲心摄持而利他,这样圆满一切圆净熟而达到究竟时,就会现前空性和大悲双运的无学道的智慧。在这时,佛陀大慈力的量,什么时候都无法测量到一分,因为佛的慈力是周遍的,遍及十方三世,所以超越一切数量。

  如是经云:“大王,释迦沙门具足大慈之力,即具有于所有有情不生刹那嗔恚之心,此大慈无著无碍,且恒时出生而任运自成,增上充溢,遍满一切世间,遍入一切有情之心。”

  经上这样描述释迦佛的大慈之力:佛的慈力远离一切违品:违品没有清净时会有嗔心,但在佛的相续中,慈的违品——嗔恚已经彻底断尽。所以无论对哪种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即使一刹那的嗔心都不会有。同时,这种大慈力无著无碍:没有任何烦恼障,远离一切贪嗔二边的偏执;也没有任何三轮二取的所知障,是周遍、无缘的大慈。“恒时出生”,是指相续不断,一切时遍在。“任运自成”,是指这种大慈力不假造作,本自圆成。“增上充溢,遍满一切世间”,是指大慈力充满、遍覆整个世间界。“遍入一切有情之心”,是指这种大慈力遍入一切有情的相续,就象日光之力遍入四天下一样。从这一段可以了知:佛的大慈力远离一切违品,没有任何障碍,没有任何间断,不需要任何勤作,常恒周遍一切时处,所以这样的大慈是“力无能屈”。

  如云:“一切时方刹土中,佛陀大慈遍世间,所有有情诸心识,悉皆遍知具大慈。能仁无比之大慈,无有不遍于世间,根机意乐亦周遍,由此遍知无过失。

  一切十方三世所摄的无边刹土中,佛的大慈遍及于一切世间,以这种大慈能够观照到一切有情的心识。

  “能仁无比之大慈”,佛的大慈超越一切凡夫、声缘、菩萨的慈心,是无上的大慈。

  “无有不遍于世间”,因为是称法界量,所以周遍于世间。

  “根机意乐亦周遍”,大慈是平等的,所以遍照一切根机、一切意乐。

  “由此遍知无过失”,所以佛的大慈没有任何过失。如果慈心有局限,有偏执,有障碍,可以说有过失,但是这些都已远离,所以是无过失。

  譬如欲使浊水清,以清水珠置其中,如是大仙清净意,亦令凡夫烦恼净。”

  比如,要使浊水澄清,只要把清水珠放在里面,浊水就会澄清。同样,凡夫的烦恼虽然很不清净,但是一旦有佛的大慈融入,相续就会得以清净。

  《广大游戏经》云:“菩提树下金刚座,猛力魔军魔眷众,大慈之力作调伏,获证菩提寂灭果。”

  《广大游戏经》当中说:当年,佛在金刚座示现成佛之前,有许多猛力的魔军和魔的眷属都来作干扰,他们射向佛的武器,都在空中变成莲花,这就是大慈之力。佛已经断尽嗔心,不可能被魔所伤,所以一切武器在空中自然变成莲花。

  佛在《涅槃经》当中说:“善男子,就象提婆达多教唆阿阇世王,想要伤害于人。那时,我进入王舍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放出狂醉之象想要加害我和我的弟子,当时这些狂象踏杀了无数百千的众生,众生被踏死之后多有血气。这些狂象嗅到血气之后,更加狂醉,见到我的随从穿着赤色衣服,认为是血,就向前奔来。我的弟子当中没有远离贪欲的,都恐怖得四处奔走,除了阿难之外。当时王舍大城当中的人民,都同时悲哀痛哭地说:“怪哉,如来今天要隐没吗?为什么正觉要失坏呢?”这时提婆达多心里很欢喜,他说:“瞿昙毁灭了很好!从今以后他再不会出现了,好痛快啊!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佛又说:“善男子,我在当时为降伏狂象的缘故,深入慈心三摩地。我伸开手,指向狂象,就在五个指头当中化出五只狮子,这些狂象见到之后,心识怖畏,害怕得大便失禁。狂象当时就举身投地,顶礼我的双足。善男子,我在当时,五个手指之中实际没有狮子。是因为修习大慈善根力的缘故,使狂象得以调伏。”就像这样,世尊以大慈之力降伏一切魔军,这也是“力无能屈”的含义。

  如是应知,如来因地果地一切事业,以大悲力而转入,如是如来一一毛孔之中,时方所摄所有轮涅诸法,无余各不错乱而能无碍映现,又遍虚空器情世界能无余纳入一尘之中,微尘不粗,世界不细。

  如是应当了知,佛在因地作菩萨时的一切事业,唯一是以大悲力转入,在果地成佛时的一切事业也同样是以大悲力转入,不会以其他力转入。如是如来每个毛孔当中,十方三世所摄的所有轮回和涅槃的法,能够各各没有错乱、没有任何障碍地显现。而且,虽然周遍虚空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广大得无有边际,但可以没有任何剩余地纳入到一个微尘当中。而且微尘没有变粗,世界也没有变细。

  以华严十玄门来讲,这是微细相容的境界,是指在无论如何的微细当中,都可以含容一切法,一尘当中可以含容无边刹海,一毛孔当中可以出现轮涅万法。《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又说:“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楞严经》中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又一刹那间能显示等同三世无量所知法数的事业游舞。

  而且佛陀在一个刹那这样极短的时间当中,能显示出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量所知法数量相等的事业游舞。这是延促无碍的境界。《普贤行愿品》中说:“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于一念见三世。”《无量寿经》上说:“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清凉国师说:“微尘国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以上唯一都是佛陀才能达到的事事无碍的境界,以凡夫的观现世量根本无法衡量。相应于分别心的境界来讲,小和大,一和多,一刹那和无量劫,根本不能平等无碍。小不能容纳大,一不能包含多,一刹那不能延为无量劫,因为分别心执着小、大、一、多等实有自性,所以事和事之间彼此矛盾,彼此有障碍,显现不出这样无碍的境界,堕在二取心识狭隘的境界中,所以是“力有能屈”。诸佛消除一切二取戏论的执著,现前了大平等的境界,所以是“力无能屈”。

  下面用比喻来显示佛陀不可思议的游舞:

  经中说:有一湖泊,八千由旬,湖水充盈,莲花遍满,某人乘一辆“赛风马”拉的马车,马蹄和车轮离水面飞行,亦不碰沾莲花枝叶花瓣。湖面上,马车疾驰如电,马车刚到对岸尚未返回之际,有一毒龙仗神力已从湖心飞来,绕完马车八圈。

  这一段是描述毒龙的速度之快。

  一个人乘一辆“赛风马”拉的马车。马的速度超过风速,所以叫赛风马。马蹄和车轮根本不碰水,都是离开水面飞行。在马车刚刚到…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