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达对岸、还没有返回的时间当中(这个时间极短,因为只是马车转一个身的功夫,而且马车的速度很快),就是这样一下,毒龙以神力已经从湖的中心——离对岸四千由旬的地方,飞到马车旁边,并且绕马车连续转了八圈。所以毒龙的速度远远超过赛风马。
毒龙旋绕一圈之瞬间,阿难尊者可讲解八种法门;阿难尊者仅讲一句时,目犍连尊者可讲解八种法门;目犍连尊者讲一句时,舍利子尊者可讲解八种法门;舍利子尊者讲一句时,独觉罗汉可讲解无量法门;独觉罗汉讲一句时,菩萨可说不可思议无数法门。
在毒龙旋转一圈这样极短的瞬间,阿难尊者可以讲八种法门,这样阿难尊者讲一句的时间很短,而在这样短的时间当中,目犍连尊者可以讲解八种法门;目犍连讲一句的时间,又要缩短很多倍,在这个更短的时间当中,舍利子可以讲解八种法门;在舍利子讲一句的时间当中,部行独觉罗汉可以讲解无量法门;部行独觉罗汉讲一句的时间小得几乎无法计算,在这个时间当中,菩萨可以宣说不可思议的无数法门。这样,菩萨讲一句比独觉讲一句,时间要短无数倍。但是:
菩萨讲一句时,目犍连尊者依神通力可飞越八万世界;目犍连尊者飞越一世界时,如来发菩提心乃至涅槃之间一切事业,于无边刹土之中皆能示现。
在菩萨讲一句的时间当中,目犍连尊者依靠神变力已经飞过八万个世界,而在他飞过一个世界几乎趋近于零的时间里,佛陀可以作无边佛事,也就是从发菩提心乃至般涅槃之间的一切事业之相,不只是在一个刹土,而是在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都能圆满示现。这就是如来藏全分显露的无尽妙力,这就是力无能屈。《华严经•世主妙严品》说:“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
又于十方刹土每一方,以如目犍连之神通,于七昼夜不断行走,尔后将所经世界围成圆周,令地平整,覆以芥子,渐满地面。
这一段是讲芥子的数量。
大目犍连行走的方向,包括十方刹土的每一方,行走的时间,就是向任何一方都走了七昼夜,这样经历无量世界。把这些世界,依次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周,这个圆周内部的面积,比所经历世界的面积,又要大极多的倍数,使圆周内部的地面平整,然后在上面放置极小的芥子,一直到铺满整个圆为止,这样芥子的数量可以说多得不可计数。
过芥子数世间界中有情,证入菩提,行持六度,乃至显示各自十二相事业,均为如来眼见,此等一切仅是性别、面容同类者,其性别、面容不同类的诸佛菩萨,见者更多,何须言说。
这一段是讲如来所见佛菩萨的数量:超过上面芥子数的世间界有情,他们证入菩提,行持六度,乃至显示各自从天降至入涅槃的十二相事业,这一切以佛眼都无余照见。而这些数量超过芥子数的有情,还仅仅是性别和面容相同的诸佛菩萨,与这种情况相比,性别、面容不同类的诸佛菩萨,数量要更多。比如我们在大街上所见的人当中,性别和面容相同的,比例很小,性别面容不同的,占绝大多数。而如来所见性别、面容相同的诸佛菩萨,已经超过了芥子数,可想而知,所见性别、面容不同类的诸佛菩萨,数量更是无量无边。
如是所有世间界中,佛陀出世和菩萨行持六度的刹土,犹如大海之沙及恒河沙中金沙罕见一般,极为少数,以此理,周遍虚空界的无量刹土,在无错乱观照彼等之中,显现一切神变游戏彼彼调伏的身语相,如如意宝一般利乐的事业恒时周遍转入而无分别任运自成者。
如来所见的诸佛菩萨极为众多,但是诸佛出世、菩萨行持六度的刹土,在周遍虚空界的所有刹土当中,所占比例又是极小,就象大海当中的沙或者恒河当中的金沙一样罕见,这就说明,周遍虚空界的刹土超过前者极多。对这一切刹土,在没有任何错乱的观照当中,显现一切神变游戏的种种身体和语言的调伏相,就象如意宝一样利乐的事业,恒时相续没有一刹那间断,周遍转入没有一个微尘不入,同时又是没有任何分别,没有任何勤作的任运自成。
即时方一切所知法安住自性本空如是现前,虚空与手掌平等、刹那与大劫平等之后,以法界离垢清净而现前的如来者,有寂无二不坏智慧金刚身,超越微尘与刹那法,胜义中无言,而以名言正量衡量,一切过失断尽,一切功德圆满,智悲力三者无有边际,常坚寂固之自性,于彼自性无移动的同时,身口意三密显现无尽者。
这是“时分和方位所摄的一切所知法安住于自性本空”而现前,极大的虚空与极小的手掌平等、极短的刹那与极长的大劫平等之后,在极清净位,以法界离垢清净而现前的如来,他的自性如何呢?
下面是讲如来的自性:
“有寂无二”:就是“一真”,没有有与寂的对待,没有轮回与涅槃的对待,是绝待的一真法界。
“不坏智慧金刚身”,是指大无为法的智慧,不会以任何因缘而毁坏,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是恒河沙数功德的所依,所以叫作“不坏金刚身”。
“超越微尘与刹那性”,是指金刚身不是微尘假合的自性,不是刹那相续的自性,不是假立有为法的自性。后面我们还会解释。
“胜义中无言”,是指在胜义中,无法以语言、譬喻来描述,因为这不是世间语言所能够讲述的境界。
如果以名言正量衡量,即是“一切过失断尽”,也就是学道位圣者的无明习气地、意生身、无漏业、不可思议死,以及凡夫的有漏身、有漏业、分段生死等,都完全断尽;“一切功德圆满”,是指三身、四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恒河沙数的功德都具足圆满;“智悲力三者无有边际”,是指智悲力没有障碍,没有限量,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边际,周遍一切时处。“常坚寂固”:这四个字出自《宝性论》,是极清净位法界离垢清净现前的如来的自性,《宝性论》中说:“佛性依于意生身,无生其性常恒故;依于不可思议死,无死其性坚固故;依于无明习气病,无害其性寂灭故;依于无漏之行业,无老其性不变故。”也就是分别从没有意生身、不可思议死、无明习气病和无漏业的角度,分别安立常、坚、寂、固的名言。
以上讲了如来的自性,安住在这样的自性中毫无动移的同时,身口意三密显现无尽,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菩提的事业。
由等同所知法数量而放射之故,以分别心如何分析亦难测边际,是如以庹测量虚空一般,故需了知为无量。
这一段是成立如来身口意三密显现无量。佛陀一切身口意的显现都是以周遍的智慧金刚身为体,是和所知法的数量相等而放射,所知法的数量有多少,就有同等数量的放射。正因为这样,所以分别心再怎么分析,也不可能测到它的边际,就象以不到两米的一庹无法测量没有边际的虚空一样,以有量如何测无量呢?所以需要了知,佛陀任何身口意的显现,都是无量。
什么是等同所知法数量而放射呢?我们根据《大宝积经》举一个例子。比如,如来无任何分别而普遍示现一切威仪礼节,诸天人民中,自己喜欢经行者,就会见到如来经行;自己喜欢坐,就会见到如来端坐;自己喜欢睡卧,就会见到如来睡卧;自己喜欢听经,就见到如来讲经;自己喜欢寂静,就会见到如来默然;自己喜欢禅思,就会见到如来入三摩地。或者,有些喜欢光的,就会见到如来身光无有障碍;喜欢金色的,就会见到如来是紫磨金色;喜欢银色、水精色、琉璃色、玛瑙色、黄金色;喜欢白色、红色、黄色、紫色,或者喜欢各种花的颜色,或者各种天人的色,总之随着众生种种的心意,就会在他们心前现出种种品类的形色。这样又怎么能测到边际呢?以这个例子,拓展开来去思维,就应当了知如来身口意三密的任何一种显现,都象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根本不是分别心所能测度的。
在《宝积经》上应持菩萨这样赞叹佛:
若欲知譬喻,诸佛法平等,
颁宣虚空限,实无有边际。
(假如要知道比喻的话,诸佛的一切法都是大平等,只能说如同虚空之量,实际是无边无际。)
设犹如虚空,佛戒禁若斯,
定意智慧业,解脱度知见。
(佛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功德,都象虚空一样无量无边。)
犹虚空无际,色身亦如是,
欲观世护顶,等譬如譬空。
(如同虚空没有边际,佛的色身也是同样无有边际,要想观察依怙的顶,就象观虚空的顶一样,哪里是顶呢?)
如虚空所周,佛身遍如是,
如虚空所遍,光照照亦然。
(如同虚空周遍一切色法,佛身遍一切时处,佛光也是普照一切处。)
有光照所至,有言辞若兹,
如言辞所至,心遍亦复如。
(有佛光照入的地方,也就有佛的音声普顺一切世间。有佛音所至的地方,佛的心意也同样周遍所至。)
如心所遍至,慈心布如是,
如慈心所遍,慧周等无异,
如慧之所周,身所周若斯。
(如同佛的心遍至一样,佛的大慈也是这样周遍。如同佛的慈心周遍一样,佛的智慧也同样周遍。如同佛的智慧周遍一样,佛的色身也是如此。)
通过这段教证,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佛是“慧无能胜,力无能屈”。因为一切智慧力、身力、大慈力、修力、语言力都是以普光明智为体,称法界量,无边无尽,所以是“力无能屈”。
又一切诸佛的无量幻化也是安住于一佛的自性而远离异体之法,以一佛周遍一切时空,显现各种调伏游舞,远离一实有自体法等,是不可思议智慧之身。
这是讲诸佛的身远离一体、异体,是不可思议的智慧之身。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的注释当中说:“在胜义谛中,没有人法的自体,是二种无我的自性空性光明的缘故。如是现证时,远离人法二执,在如来地,诸佛是法界自性智慧身,不可思议,具一切相的缘故,没有任何平庸分别念所引起的人法自相,因此,诸佛在胜义谛当中没有他体。”
《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譬如日光合,同事照世间,净界亦如是,佛合同业化。”如同日轮放射的无量光芒,都无有分离而和合为一体,共同具有照明世间、成熟五谷等的作用。同样,安住在无漏清净法界当中的无量诸佛,在真如法身的…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