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性当中一味无别。这样以法身无别的缘故,所以一佛显现化身作成熟众生等的事业时,一切诸佛也都同时作这个事业,融为一体。从这里,应当更深一步地认识到,如来的所有事业,比如传法,显示神变等,没有一个不是所有如来的事业总集。
因此,尽佛地所摄一切诸法,唯是现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故佛身一毛孔及所发一光的功德也能周遍虚空界,是故纵然诸佛于无边际之间以金口演说其功德,亦无穷尽。
这一段是讲,由于佛地诸法唯一是现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所以即使是一毛一光的功德也同样周遍虚空界;由于功德周遍虚空界,所以诸佛尽未来际以金口宣说也说之不尽。
世亲菩萨在《往生论》当中说:“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佛地的一切诸法,可以归摄在依报庄严佛土功德和正报的庄严佛功德当中。而这一切功德庄严如果略说就可以摄入一法句,或者说清净句,也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佛地的一切法,一一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就是现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明代的蘧庵大师说:“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正因为佛地任何一法都是以大无为法的智慧为体,所以一毛、一光,直接说,就是法身,就是大智慧,功德决定周遍虚空界,以有限的语言无法宣说。
我们以西方极乐世界大导师阿弥陀佛为例,再具体作一些解释:
《无量寿经》上说:“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阿弥陀佛的光普照到十方一切世界,没有任何障碍,没有任何边际。遇到佛光的人,心中三毒烦恼的污垢当下就会息灭,并且发起善心,身口意也会变得调柔。如果在三恶趣极苦的地方见到佛光,痛苦就会停止而得到休息,命终之后获得解脱。从这可以看出来,佛光普照十方世界,而且佛光的利益无量。所以这种功德,依靠有限的语言又怎么能表达它的一分呢?
再看,阿弥陀佛愿力所现的净土宝莲:
《无量寿经》上说:“又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一朵莲花,可以放出三十六百千亿的光明。在每一光中,可以出现三十六百千亿佛。每一佛又放百千光明,并且这个光明普遍为十方世界的众生演说妙法。而法的妙用是把众生安立于佛之正道。所以莲花实际就是阿弥陀佛的清净智慧无为法身,是不可思议的智慧身。即使是诸佛在无有边际的时间当中,演说一朵莲花的功德,也不可能有穷尽之时。
在《大宝积经》上密迹金刚对寂意说:
“如来身者,不可限取,无若干像。(如来的身,不可以限量来缘取,没有若干固定的像。)如来身者亦复如是,无所不遍。(如来身没有不周遍的地方。)犹如虚空,不有妄想,如来若斯,永无思想。(如同虚空没有虚妄分别,如来同样没有分别。)犹如虚空,皆以遍入一切形色,如来若斯,悉以周遍,照诸众生。(如同虚空普遍入于一切色法当中,如来同样普照一切众生。)犹如虚空普入诸色,周遍其里,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普照众生,靡所不遍。(如同虚空普入色法,遍在一切色法当中,同样,如来身普照众生,没有不遍入的。)犹如虚空,皆长一切百谷草木,如来若斯,至真之体,长育德本。(如同虚空当中能生长一切百谷、草木,同样,如来最真实的智慧金刚身,是生长、养育众生一切功德的根本。)犹如虚空,不计有常,及与无常,亦无昼夜。如来若斯,身不有常,不云无常,不能见其顶。(如同虚空,不说是常,也不说是无常,在时间上也没有昼和夜的迁变生灭。同样,如来身不说常,也不说无常,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边际。)
对此应从深处发起定解,应以应持菩萨观察佛身之量及以目犍连观察佛语边际等表示而了知。
对于以上佛身的显现,应当从深处发起定解,应当多阅读大乘甚深的经典。应持菩萨和目犍连尊者的公案,在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已经讲过,请大家阅读《大宝积经卷第十•密迹金刚力士会》或者参考拙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指月录》上说:无边身菩萨,以竹杖测量世尊的顶部,量了丈六又丈六,一直量到梵天,还是不见世尊的顶部,就扔下竹杖,合掌说偈:“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穷劫不可尽。”
下面补充讲解如来金刚身超越微尘和刹那法的内容:
声闻宗派根本不承认圆满受用身。他们承许,十二种希有事业当中,在降魔事业之前,是真实的凡夫。所谓殊胜化身,只是凡夫身种类的相续。所以他们把如来身仅仅说成是色蕴,在佛没有示现涅槃之前,是有余涅槃,而无余涅槃就象酥油灯息灭一样现前色法和心法相续的断灭。他们不了知佛陀具有与真实胜义无二无别的智慧自性的色身。这样承许一切种智色身象石女儿一样不存在,会导致从究竟的果以及殊胜的正道当中退失。(也就是对小乘声闻人来说,暂时以不究竟邪见的影响,不能进入殊胜的正道,不能成就究竟的果。)
怎么破斥他们呢?我们说:“假如没有无著无碍的智慧自性的色身,又不承许象虚空一样了达三世的智慧,而仅仅承许是一个殊胜化身补特伽罗的色法和心法,而且涅槃以后又象灯灭一样断绝相续。这样不承许无著无碍的智慧身,仅仅是以具有自相续的色蕴身以及依附这个色身的心法,再怎么也不可能成为一切智智。
假如不存在这样的智慧身,也就是诸法的实相真如完全无碍现前的智慧,和法界成为无二的方式,于一切所知法周遍而远离分别,何时也不可能间断相续的象虚空一样的智慧身。或者说无明习气地、不可思议死、无漏业、意生身都远离的智慧身。那我们可以这样说,仅仅以依附在往昔善业所感召的小小色身中的分别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一时了达无边的所知法。就象梵天、大自在天等的心识一样。不仅如此,连具有意生身等的十地自在大菩萨们也不可能象佛那样,一刹那之间了知一切所知法,何况大自在天等的凡夫。
所以,如果承许佛身是一种没有超越色法微尘和心法刹那自性的补特伽罗相续,仅仅是在某方某处安住,是有量、有边际的一种身。那这个相续将会以时间而灭尽,而且如果不断分析下去,极微尘也会断尽,依靠其他因缘也可以摧坏。因为这样的身是很多法的聚合,所以成为虚妄、没有超越世俗法的身心之法,对于它安立金刚身和智慧身,无有是处。所以,没有通达智慧身并对智慧身毁谤的这些宗派,虽然说是有一切智智,但是不可能成立一切智智,这样连正等觉也成为不合理。因为不具有四身、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色法之身和平凡的心法,并不是正等觉。
而且会有这样的过失,如果佛不具有对十方三世一切所化作利益的无著无碍的智慧身,只是平凡补特伽罗的身。那对于佛来说,以下这些都不会有,也就是应成佛不会有于一切世间示现身相等的种种神通显现,佛不会有普随所化意乐根机而以一音说法,佛没有了知一切众生根机意乐的智慧,佛没有天眼等功德无有边际的究竟之果。而且,阿罗汉和菩萨的神通不断增胜,最后达到与佛一样周遍一切时方、恒时示现的自在,也应当成为没有。
大乘道的果——究竟的智慧身,是智慧也是身,是身也是智慧,身智无二,所以智慧身超越微尘和刹那。没有了达这种意义,反而执著是平凡色法心法自相的人,连小乘经部派等的观点也超越不了。
以上补充的内容出自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时轮金刚大疏•金刚日轮之光》,我们在意义上作了一点复述,而语句没有照原文翻译。
己二、总说分二:一、堪任诸有情导师;二、显示导师事业之相。
庚一、堪任诸有情导师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诸有情师。
于一切时方无偏所有有情,佛陀开示利乐之道,故称“诸有情师”。
所谓“诸有情”,是指一切十方三世所摄的所有有情。因为佛在教化众生方面,没有取此舍彼、重此轻彼的偏袒。所谓“师”,是指以佛开示利乐的妙道的缘故,称为“师”。《十住断结经》中说:“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之所以名为导师,是因为对众生开示正道的缘故。)《华首经》中说:“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能为众生宣说无生无死的妙道,所以称为导师。)《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说:“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为常乐故。”(之所以称为大导师,是因为以正道开示涅槃的教法,使众生获得无为法的永恒安乐的缘故。)
经云:“若见痴黑暗,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胜仙发悲心。”如是以大悲恒时开示解脱之道。
《谛者品》说:“如果见到众生在因位,内心常常被愚痴的黑暗蒙蔽,在果位陷入生死的牢狱,大仙佛陀就会生起大悲心。”这样以大悲心恒时欲拔除众生的苦集,智悲力圆满的佛陀决定会恒时对众生开示解脱道。
辛二、广说:
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志求无上菩提而不退转的诸勇猛菩萨,续佛慧命,于圣法藏获得自在,护持所余所化,将于不思议智慧之佛果自在而转,故如转轮王子本具王相,由此称为佛子。
“志求无上菩提而不退转”,是指菩提心坚固不退。“于圣法藏获得自在”,是指对于佛陀三藏十二部的圣法藏,已经获得自在。也就是初地见道之后,在修道位能够以自己的如实证悟,为他人如实宣说,对佛陀所安立的教法的密义能以无误辨别的方式趣入。“护持所余所化”,是指佛示现涅槃之后剩余的所化众生,由后来的菩萨们来护持。“将于佛果自在而转”,是指决定会成就佛果。由以上这些原因,所以象转轮王子具足轮王的相一样,由此具有“佛子”的名称。嘉祥大师在《法华疏》当中说:“…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