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33

  ..續本文上一頁自性當中一味無別。這樣以法身無別的緣故,所以一佛顯現化身作成熟衆生等的事業時,一切諸佛也都同時作這個事業,融爲一體。從這裏,應當更深一步地認識到,如來的所有事業,比如傳法,顯示神變等,沒有一個不是所有如來的事業總集。

  因此,盡佛地所攝一切諸法,唯是現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故佛身一毛孔及所發一光的功德也能周遍虛空界,是故縱然諸佛于無邊際之間以金口演說其功德,亦無窮盡。

  這一段是講,由于佛地諸法唯一是現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所以即使是一毛一光的功德也同樣周遍虛空界;由于功德周遍虛空界,所以諸佛盡未來際以金口宣說也說之不盡。

  世親菩薩在《往生論》當中說:“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叁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故。”佛地的一切諸法,可以歸攝在依報莊嚴佛土功德和正報的莊嚴佛功德當中。而這一切功德莊嚴如果略說就可以攝入一法句,或者說清淨句,也就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所以佛地的一切法,一一都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也就是現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明代的蘧庵大師說:“瓊林玉沼,直顯于心源,壽量光明,全彰于自性。”正因爲佛地任何一法都是以大無爲法的智慧爲體,所以一毛、一光,直接說,就是法身,就是大智慧,功德決定周遍虛空界,以有限的語言無法宣說。

  我們以西方極樂世界大導師阿彌陀佛爲例,再具體作一些解釋:

  《無量壽經》上說:“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叁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阿彌陀佛的光普照到十方一切世界,沒有任何障礙,沒有任何邊際。遇到佛光的人,心中叁毒煩惱的汙垢當下就會息滅,並且發起善心,身口意也會變得調柔。如果在叁惡趣極苦的地方見到佛光,痛苦就會停止而得到休息,命終之後獲得解脫。從這可以看出來,佛光普照十方世界,而且佛光的利益無量。所以這種功德,依靠有限的語言又怎麼能表達它的一分呢?

  再看,阿彌陀佛願力所現的淨土寶蓮:

  《無量壽經》上說:“又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一朵蓮花,可以放出叁十六百千億的光明。在每一光中,可以出現叁十六百千億佛。每一佛又放百千光明,並且這個光明普遍爲十方世界的衆生演說妙法。而法的妙用是把衆生安立于佛之正道。所以蓮花實際就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智慧無爲法身,是不可思議的智慧身。即使是諸佛在無有邊際的時間當中,演說一朵蓮花的功德,也不可能有窮盡之時。

  在《大寶積經》上密迹金剛對寂意說:

  “如來身者,不可限取,無若幹像。(如來的身,不可以限量來緣取,沒有若幹固定的像。)如來身者亦複如是,無所不遍。(如來身沒有不周遍的地方。)猶如虛空,不有妄想,如來若斯,永無思想。(如同虛空沒有虛妄分別,如來同樣沒有分別。)猶如虛空,皆以遍入一切形色,如來若斯,悉以周遍,照諸衆生。(如同虛空普遍入于一切色法當中,如來同樣普照一切衆生。)猶如虛空普入諸色,周遍其裏,如來之身亦複如是,普照衆生,靡所不遍。(如同虛空普入色法,遍在一切色法當中,同樣,如來身普照衆生,沒有不遍入的。)猶如虛空,皆長一切百谷草木,如來若斯,至真之體,長育德本。(如同虛空當中能生長一切百谷、草木,同樣,如來最真實的智慧金剛身,是生長、養育衆生一切功德的根本。)猶如虛空,不計有常,及與無常,亦無晝夜。如來若斯,身不有常,不雲無常,不能見其頂。(如同虛空,不說是常,也不說是無常,在時間上也沒有晝和夜的遷變生滅。同樣,如來身不說常,也不說無常,沒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邊際。)

  對此應從深處發起定解,應以應持菩薩觀察佛身之量及以目犍連觀察佛語邊際等表示而了知。

  對于以上佛身的顯現,應當從深處發起定解,應當多閱讀大乘甚深的經典。應持菩薩和目犍連尊者的公案,在講《菩提道次第廣論》時已經講過,請大家閱讀《大寶積經卷第十•密迹金剛力士會》或者參考拙著《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指月錄》上說:無邊身菩薩,以竹杖測量世尊的頂部,量了丈六又丈六,一直量到梵天,還是不見世尊的頂部,就扔下竹杖,合掌說偈:“虛空無有邊,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窮劫不可盡。”

  下面補充講解如來金剛身超越微塵和刹那法的內容:

  聲聞宗派根本不承認圓滿受用身。他們承許,十二種希有事業當中,在降魔事業之前,是真實的凡夫。所謂殊勝化身,只是凡夫身種類的相續。所以他們把如來身僅僅說成是色蘊,在佛沒有示現涅槃之前,是有余涅槃,而無余涅槃就象酥油燈息滅一樣現前色法和心法相續的斷滅。他們不了知佛陀具有與真實勝義無二無別的智慧自性的色身。這樣承許一切種智色身象石女兒一樣不存在,會導致從究竟的果以及殊勝的正道當中退失。(也就是對小乘聲聞人來說,暫時以不究竟邪見的影響,不能進入殊勝的正道,不能成就究竟的果。)

  怎麼破斥他們呢?我們說:“假如沒有無著無礙的智慧自性的色身,又不承許象虛空一樣了達叁世的智慧,而僅僅承許是一個殊勝化身補特伽羅的色法和心法,而且涅槃以後又象燈滅一樣斷絕相續。這樣不承許無著無礙的智慧身,僅僅是以具有自相續的色蘊身以及依附這個色身的心法,再怎麼也不可能成爲一切智智。

  假如不存在這樣的智慧身,也就是諸法的實相真如完全無礙現前的智慧,和法界成爲無二的方式,于一切所知法周遍而遠離分別,何時也不可能間斷相續的象虛空一樣的智慧身。或者說無明習氣地、不可思議死、無漏業、意生身都遠離的智慧身。那我們可以這樣說,僅僅以依附在往昔善業所感召的小小色身中的分別心,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時了達無邊的所知法。就象梵天、大自在天等的心識一樣。不僅如此,連具有意生身等的十地自在大菩薩們也不可能象佛那樣,一刹那之間了知一切所知法,何況大自在天等的凡夫。

  所以,如果承許佛身是一種沒有超越色法微塵和心法刹那自性的補特伽羅相續,僅僅是在某方某處安住,是有量、有邊際的一種身。那這個相續將會以時間而滅盡,而且如果不斷分析下去,極微塵也會斷盡,依靠其他因緣也可以摧壞。因爲這樣的身是很多法的聚合,所以成爲虛妄、沒有超越世俗法的身心之法,對于它安立金剛身和智慧身,無有是處。所以,沒有通達智慧身並對智慧身毀謗的這些宗派,雖然說是有一切智智,但是不可能成立一切智智,這樣連正等覺也成爲不合理。因爲不具有四身、僅僅是一個平凡的色法之身和平凡的心法,並不是正等覺。

  而且會有這樣的過失,如果佛不具有對十方叁世一切所化作利益的無著無礙的智慧身,只是平凡補特伽羅的身。那對于佛來說,以下這些都不會有,也就是應成佛不會有于一切世間示現身相等的種種神通顯現,佛不會有普隨所化意樂根機而以一音說法,佛沒有了知一切衆生根機意樂的智慧,佛沒有天眼等功德無有邊際的究竟之果。而且,阿羅漢和菩薩的神通不斷增勝,最後達到與佛一樣周遍一切時方、恒時示現的自在,也應當成爲沒有。

  大乘道的果——究竟的智慧身,是智慧也是身,是身也是智慧,身智無二,所以智慧身超越微塵和刹那。沒有了達這種意義,反而執著是平凡色法心法自相的人,連小乘經部派等的觀點也超越不了。

  以上補充的內容出自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時輪金剛大疏•金剛日輪之光》,我們在意義上作了一點複述,而語句沒有照原文翻譯。

  己二、總說分二:一、堪任諸有情導師;二、顯示導師事業之相。

  庚一、堪任諸有情導師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辛一、略說:

  諸有情師。

  于一切時方無偏所有有情,佛陀開示利樂之道,故稱“諸有情師”。

  所謂“諸有情”,是指一切十方叁世所攝的所有有情。因爲佛在教化衆生方面,沒有取此舍彼、重此輕彼的偏袒。所謂“師”,是指以佛開示利樂的妙道的緣故,稱爲“師”。《十住斷結經》中說:“號導師者,令衆生類,示其正道故。”(之所以名爲導師,是因爲對衆生開示正道的緣故。)《華首經》中說:“能爲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能爲衆生宣說無生無死的妙道,所以稱爲導師。)《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大導師者,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爲常樂故。”(之所以稱爲大導師,是因爲以正道開示涅槃的教法,使衆生獲得無爲法的永恒安樂的緣故。)

  經雲:“若見癡黑暗,常覆衆生心,陷入生死獄,勝仙發悲心。”如是以大悲恒時開示解脫之道。

  《谛者品》說:“如果見到衆生在因位,內心常常被愚癡的黑暗蒙蔽,在果位陷入生死的牢獄,大仙佛陀就會生起大悲心。”這樣以大悲心恒時欲拔除衆生的苦集,智悲力圓滿的佛陀決定會恒時對衆生開示解脫道。

  辛二、廣說:

  諸菩薩父,衆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志求無上菩提而不退轉的諸勇猛菩薩,續佛慧命,于聖法藏獲得自在,護持所余所化,將于不思議智慧之佛果自在而轉,故如轉輪王子本具王相,由此稱爲佛子。

  “志求無上菩提而不退轉”,是指菩提心堅固不退。“于聖法藏獲得自在”,是指對于佛陀叁藏十二部的聖法藏,已經獲得自在。也就是初地見道之後,在修道位能夠以自己的如實證悟,爲他人如實宣說,對佛陀所安立的教法的密義能以無誤辨別的方式趣入。“護持所余所化”,是指佛示現涅槃之後剩余的所化衆生,由後來的菩薩們來護持。“將于佛果自在而轉”,是指決定會成就佛果。由以上這些原因,所以象轉輪王子具足輪王的相一樣,由此具有“佛子”的名稱。嘉祥大師在《法華疏》當中說:“…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