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達對岸、還沒有返回的時間當中(這個時間極短,因爲只是馬車轉一個身的功夫,而且馬車的速度很快),就是這樣一下,毒龍以神力已經從湖的中心——離對岸四千由旬的地方,飛到馬車旁邊,並且繞馬車連續轉了八圈。所以毒龍的速度遠遠超過賽風馬。
毒龍旋繞一圈之瞬間,阿難尊者可講解八種法門;阿難尊者僅講一句時,目犍連尊者可講解八種法門;目犍連尊者講一句時,舍利子尊者可講解八種法門;舍利子尊者講一句時,獨覺羅漢可講解無量法門;獨覺羅漢講一句時,菩薩可說不可思議無數法門。
在毒龍旋轉一圈這樣極短的瞬間,阿難尊者可以講八種法門,這樣阿難尊者講一句的時間很短,而在這樣短的時間當中,目犍連尊者可以講解八種法門;目犍連講一句的時間,又要縮短很多倍,在這個更短的時間當中,舍利子可以講解八種法門;在舍利子講一句的時間當中,部行獨覺羅漢可以講解無量法門;部行獨覺羅漢講一句的時間小得幾乎無法計算,在這個時間當中,菩薩可以宣說不可思議的無數法門。這樣,菩薩講一句比獨覺講一句,時間要短無數倍。但是:
菩薩講一句時,目犍連尊者依神通力可飛越八萬世界;目犍連尊者飛越一世界時,如來發菩提心乃至涅槃之間一切事業,于無邊刹土之中皆能示現。
在菩薩講一句的時間當中,目犍連尊者依靠神變力已經飛過八萬個世界,而在他飛過一個世界幾乎趨近于零的時間裏,佛陀可以作無邊佛事,也就是從發菩提心乃至般涅槃之間的一切事業之相,不只是在一個刹土,而是在無量無邊的刹土當中,都能圓滿示現。這就是如來藏全分顯露的無盡妙力,這就是力無能屈。《華嚴經•世主妙嚴品》說:“智入叁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
又于十方刹土每一方,以如目犍連之神通,于七晝夜不斷行走,爾後將所經世界圍成圓周,令地平整,覆以芥子,漸滿地面。
這一段是講芥子的數量。
大目犍連行走的方向,包括十方刹土的每一方,行走的時間,就是向任何一方都走了七晝夜,這樣經曆無量世界。把這些世界,依次圍成一個巨大的圓周,這個圓周內部的面積,比所經曆世界的面積,又要大極多的倍數,使圓周內部的地面平整,然後在上面放置極小的芥子,一直到鋪滿整個圓爲止,這樣芥子的數量可以說多得不可計數。
過芥子數世間界中有情,證入菩提,行持六度,乃至顯示各自十二相事業,均爲如來眼見,此等一切僅是性別、面容同類者,其性別、面容不同類的諸佛菩薩,見者更多,何須言說。
這一段是講如來所見佛菩薩的數量:超過上面芥子數的世間界有情,他們證入菩提,行持六度,乃至顯示各自從天降至入涅槃的十二相事業,這一切以佛眼都無余照見。而這些數量超過芥子數的有情,還僅僅是性別和面容相同的諸佛菩薩,與這種情況相比,性別、面容不同類的諸佛菩薩,數量要更多。比如我們在大街上所見的人當中,性別和面容相同的,比例很小,性別面容不同的,占絕大多數。而如來所見性別、面容相同的諸佛菩薩,已經超過了芥子數,可想而知,所見性別、面容不同類的諸佛菩薩,數量更是無量無邊。
如是所有世間界中,佛陀出世和菩薩行持六度的刹土,猶如大海之沙及恒河沙中金沙罕見一般,極爲少數,以此理,周遍虛空界的無量刹土,在無錯亂觀照彼等之中,顯現一切神變遊戲彼彼調伏的身語相,如如意寶一般利樂的事業恒時周遍轉入而無分別任運自成者。
如來所見的諸佛菩薩極爲衆多,但是諸佛出世、菩薩行持六度的刹土,在周遍虛空界的所有刹土當中,所占比例又是極小,就象大海當中的沙或者恒河當中的金沙一樣罕見,這就說明,周遍虛空界的刹土超過前者極多。對這一切刹土,在沒有任何錯亂的觀照當中,顯現一切神變遊戲的種種身體和語言的調伏相,就象如意寶一樣利樂的事業,恒時相續沒有一刹那間斷,周遍轉入沒有一個微塵不入,同時又是沒有任何分別,沒有任何勤作的任運自成。
即時方一切所知法安住自性本空如是現前,虛空與手掌平等、刹那與大劫平等之後,以法界離垢清淨而現前的如來者,有寂無二不壞智慧金剛身,超越微塵與刹那法,勝義中無言,而以名言正量衡量,一切過失斷盡,一切功德圓滿,智悲力叁者無有邊際,常堅寂固之自性,于彼自性無移動的同時,身口意叁密顯現無盡者。
這是“時分和方位所攝的一切所知法安住于自性本空”而現前,極大的虛空與極小的手掌平等、極短的刹那與極長的大劫平等之後,在極清淨位,以法界離垢清淨而現前的如來,他的自性如何呢?
下面是講如來的自性:
“有寂無二”:就是“一真”,沒有有與寂的對待,沒有輪回與涅槃的對待,是絕待的一真法界。
“不壞智慧金剛身”,是指大無爲法的智慧,不會以任何因緣而毀壞,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恒河沙數功德的所依,所以叫作“不壞金剛身”。
“超越微塵與刹那性”,是指金剛身不是微塵假合的自性,不是刹那相續的自性,不是假立有爲法的自性。後面我們還會解釋。
“勝義中無言”,是指在勝義中,無法以語言、譬喻來描述,因爲這不是世間語言所能夠講述的境界。
如果以名言正量衡量,即是“一切過失斷盡”,也就是學道位聖者的無明習氣地、意生身、無漏業、不可思議死,以及凡夫的有漏身、有漏業、分段生死等,都完全斷盡;“一切功德圓滿”,是指叁身、四智、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恒河沙數的功德都具足圓滿;“智悲力叁者無有邊際”,是指智悲力沒有障礙,沒有限量,沒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邊際,周遍一切時處。“常堅寂固”:這四個字出自《寶性論》,是極清淨位法界離垢清淨現前的如來的自性,《寶性論》中說:“佛性依于意生身,無生其性常恒故;依于不可思議死,無死其性堅固故;依于無明習氣病,無害其性寂滅故;依于無漏之行業,無老其性不變故。”也就是分別從沒有意生身、不可思議死、無明習氣病和無漏業的角度,分別安立常、堅、寂、固的名言。
以上講了如來的自性,安住在這樣的自性中毫無動移的同時,身口意叁密顯現無盡,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菩提的事業。
由等同所知法數量而放射之故,以分別心如何分析亦難測邊際,是如以庹測量虛空一般,故需了知爲無量。
這一段是成立如來身口意叁密顯現無量。佛陀一切身口意的顯現都是以周遍的智慧金剛身爲體,是和所知法的數量相等而放射,所知法的數量有多少,就有同等數量的放射。正因爲這樣,所以分別心再怎麼分析,也不可能測到它的邊際,就象以不到兩米的一庹無法測量沒有邊際的虛空一樣,以有量如何測無量呢?所以需要了知,佛陀任何身口意的顯現,都是無量。
什麼是等同所知法數量而放射呢?我們根據《大寶積經》舉一個例子。比如,如來無任何分別而普遍示現一切威儀禮節,諸天人民中,自己喜歡經行者,就會見到如來經行;自己喜歡坐,就會見到如來端坐;自己喜歡睡臥,就會見到如來睡臥;自己喜歡聽經,就見到如來講經;自己喜歡寂靜,就會見到如來默然;自己喜歡禅思,就會見到如來入叁摩地。或者,有些喜歡光的,就會見到如來身光無有障礙;喜歡金色的,就會見到如來是紫磨金色;喜歡銀色、水精色、琉璃色、瑪瑙色、黃金色;喜歡白色、紅色、黃色、紫色,或者喜歡各種花的顔色,或者各種天人的色,總之隨著衆生種種的心意,就會在他們心前現出種種品類的形色。這樣又怎麼能測到邊際呢?以這個例子,拓展開來去思維,就應當了知如來身口意叁密的任何一種顯現,都象虛空一樣沒有邊際,根本不是分別心所能測度的。
在《寶積經》上應持菩薩這樣贊歎佛:
若欲知譬喻,諸佛法平等,
頒宣虛空限,實無有邊際。
(假如要知道比喻的話,諸佛的一切法都是大平等,只能說如同虛空之量,實際是無邊無際。)
設猶如虛空,佛戒禁若斯,
定意智慧業,解脫度知見。
(佛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功德,都象虛空一樣無量無邊。)
猶虛空無際,色身亦如是,
欲觀世護頂,等譬如譬空。
(如同虛空沒有邊際,佛的色身也是同樣無有邊際,要想觀察依怙的頂,就象觀虛空的頂一樣,哪裏是頂呢?)
如虛空所周,佛身遍如是,
如虛空所遍,光照照亦然。
(如同虛空周遍一切色法,佛身遍一切時處,佛光也是普照一切處。)
有光照所至,有言辭若茲,
如言辭所至,心遍亦複如。
(有佛光照入的地方,也就有佛的音聲普順一切世間。有佛音所至的地方,佛的心意也同樣周遍所至。)
如心所遍至,慈心布如是,
如慈心所遍,慧周等無異,
如慧之所周,身所周若斯。
(如同佛的心遍至一樣,佛的大慈也是這樣周遍。如同佛的慈心周遍一樣,佛的智慧也同樣周遍。如同佛的智慧周遍一樣,佛的色身也是如此。)
通過這段教證,我們可以明白爲什麼佛是“慧無能勝,力無能屈”。因爲一切智慧力、身力、大慈力、修力、語言力都是以普光明智爲體,稱法界量,無邊無盡,所以是“力無能屈”。
又一切諸佛的無量幻化也是安住于一佛的自性而遠離異體之法,以一佛周遍一切時空,顯現各種調伏遊舞,遠離一實有自體法等,是不可思議智慧之身。
這是講諸佛的身遠離一體、異體,是不可思議的智慧之身。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大乘莊嚴經論》的注釋當中說:“在勝義谛中,沒有人法的自體,是二種無我的自性空性光明的緣故。如是現證時,遠離人法二執,在如來地,諸佛是法界自性智慧身,不可思議,具一切相的緣故,沒有任何平庸分別念所引起的人法自相,因此,諸佛在勝義谛當中沒有他體。”
《大乘莊嚴經論》中說:“譬如日光合,同事照世間,淨界亦如是,佛合同業化。”如同日輪放射的無量光芒,都無有分離而和合爲一體,共同具有照明世間、成熟五谷等的作用。同樣,安住在無漏清淨法界當中的無量諸佛,在真如法身的…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