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名号。)何等为四?过去世时,于诸佛所得闻深法,喜乐静寞清净之处,世世值遇诸善知识,不于法中作危难行。当知迦叶,是为四事。(是哪四种事呢?第一,在过去世当中,在诸佛那里听到过甚深的法。为什么要听过甚深法呢?因为名号是佛智慧所化现的,是不可思议佛果所显现的名号,没有听过甚深法的人,很难相信名号不可思议。能深信诸佛愿力不可思议,才能深信持名功德不可思议。第二,在过去世当中,喜爱安静、清净之处。也就是只有以清净的相续才能和如来的万德洪名相应,如果相续染污得很重,就不会听到像如意宝王一样的佛号,或者听到了也不生起信心。第三,生生世世值遇诸善知识。在善知识的教导之下,种过信佛的殊胜善根。第四,没有在圣法当中作危难行,没有造破坏法的严重的罪障。)若有比丘,以能具此,于诸如来正觉法中而无疑难,其人得闻如来功德,尔乃一心能信乐之。(假如有比丘,能具有上面的善根福德因缘,那他在如来的正觉法中就不会有怀疑的障难,他听到如来的功德,就能一心地欢喜信受,相信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名号不可思议。所以,大善根的人才能相信不可思议的佛果境界,因为这种不可思议的如来正觉之法,除了佛以外,以其余九界众生的自力难以了知。假如不是多生累劫当中,在佛前种过善根,得过善知识的教导,又怎能听到如来的名号并且生起虔诚的信心呢?所以是极为难得。)”
以从如来秘密不可思议加持显现之圣号,赐予圆满安乐,也是万法法性缘起之力不可思议,何时亦不虚妄。若善观察,如意宝等唯微尘聚合,成就之咒唯音声众多刹那之相续,此外并无丝毫谛实,然而不可否认,彼等将对依止者赐予圆满所求,如是若以自性空而对“诸法之力缘起无欺”生起信解,则一切修行都将具有意义。
这一段是全知麦彭仁波切教我们以理深信圣号的力用。
“以如来秘密不可思议加持而现起之圣号”,为什么说是“秘密不可思议”呢?因为佛的果觉,佛的功德,佛的事业,以其余九界有情的自力无法思维衡量,就象国王的秘密,普通平民百姓无法理解一样,所以是秘密不可思议。“加持”,加是加被,持是任持。所谓圣号就是如来加持名号,因为是从如来秘密不可思议加持而现起的缘故。在佛成就正觉时,以法性缘起力、以本愿力、以三摩地力、以善根力法尔显现的圣号,决定是无上的如意宝王,能赐给众生圆满的安乐。比如说打金刚结,通过成就者观想迎请本尊,以咒力和三摩地力加持,就会成为有力量能作利益的自性。现在是如来名号,是佛秘密不可思议果觉的全分加持,为什么不能赐予圆满的利乐呢?决定有不可思议的能力。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为例,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当中这样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一声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在说《阿弥陀经》时,佛以这个果觉全体授与浊恶的众生,这是诸佛如来所行的境界,唯有佛和佛才能究竟了达,不是九界圣凡以自力所能信解的地方。)
下面再问:为什么以诸佛的万德洪名,决定能赐给众生圆满的安乐呢?因为万法的法性缘起之力不可思议,何时也不会有一点虚妄,这就是原因。
以比喻来说,我们观察如意宝等,除了微尘的聚合之外并没有其他谛实的自性,但是它的作用却一点也不虚。既然如意宝已成就,又有人向它祈祷,因缘聚合就决定能赐给衣食;或者,成就的咒语除了音声刹那刹那的相续之外,并没有丝毫谛实,可是你只要以信心持咒,就会显现咒语的能力。缘起的力决不会空耗,一丝一毫都不会差错。
又比如,我们划火柴,火柴头和燐片一擦,火就会产生出来。假如火柴头和燐片自性不空,能不能发出火来呢?决定不可能。现在两者都是自性空,由生火的因缘即火柴头和燐片摩擦,出不出火呢?决定要出火。这就是以自性本空,决定诸法之力缘起不欺。以性空故,缘起不欺。如果诸法自性不空,任何法都不可能有,任何力都显现不出来。以实有故,则无法缘起。
再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塔发射出电波,电视机虽然在千里之外,但只要调好频道,一按开关,电视节目全部都能显现在屏幕上,一点都不会缺少。我们观察,电视台发射的只是电波,没有丝毫谛实,电视机也只是微尘聚合的自性,在这之外没有其它。可是缘起的力不可思议,只要因缘聚合,外有电波发射,内有接收,就能收到中央台的所有节目,这就是以自性本空而成立诸法之力缘起无欺。假如电波和电视是实有,那什么也不可能显现,不可能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同时都收到节目。所以,这个道理就是在“性空缘起”上,要在这个地方产生信解。
现在回过来说佛号。从佛来讲,佛的愿海已经实现,佛的大愿力周遍整个法界,无处不入,无时不入。从我们来讲,我们如果以信心念佛的名号,这样能感和所感一和合,法性缘起的力决定不会空耗,决定能赐予我们所求,决定是“千处祈求千处应”,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我们以信心念佛,就好象拨准了佛的电话号码,当下就接通了佛的愿海。以缘起不空耗的缘故,佛力的加持决定会入到自己的心里,决定能赐给圆满的安乐。
注释当中,最后这样总结说“如是若以自性空,而对诸法之力缘起无欺生起信解,则一切修行都将具有意义”,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对我们很宝贵、很心要的一句开示,希望大家珍惜!我们讲“见修行果”。对性空缘起产生信解,是有了见;“修行”就是安住在这个信解上修;“具有意义”是指能得果。对于性空而缘起无欺的理,生起信解,是指自己领悟到这个理而有了信解,有了安住定解的信心,丝毫也不会被他人所转,这样去修行,就成为在大乘性空缘起之上建立起来的修行。以真正信解故,就会引发切愿,以切愿故,就会引发笃行,以笃行故,就会得果。
下面引经说明持名的功德。主要是校量其他大供养和持名的功德,突出显示持名功德不可思议。
经云:“日日若于有情众,施予恒沙天衣食,一饭供养一居士,较彼出生无量福。
如果每天对有情,布施恒河沙数的天衣和天食,另外有人对居士供养一餐饭,后者较前者会出生无量的福德。
如是依次而类推,供养随信之比丘,预流一来及不来,罗汉缘觉福转增。
这样依次校量福德,对境越殊胜,供养的福德也越大,对随信的凡夫比丘,对小乘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的圣人,对小乘缘觉圣人,供养的福德也是以前面那样的方式辗转而增上。
十方尘数缘觉前,常供恒沙天衣食,闻佛见佛画塑像,其人得福尚为胜,况睹金颜而合掌,赞颂一句或供养。
这是校量供养缘觉和缘佛陀种善根的差别。前者供养境是十方世界数量象微尘那样多的缘觉,时间是天天供养,供物是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天衣和天食,这样的福德非常广大。可是有人仅仅听到佛,或者见到佛的画像、塑像,所得的福德已经超过前者。缘佛作这样小的善根尚且是如此大的福德,何况见到佛的真身,双手合掌、赞颂一句或者作供养,福德更是广大无量。
若人执持佛名号,心中具信不弃舍,善胜日日供诸佛,满十方刹恒沙宝。
这是校量信愿执持佛号和对佛广大财供的差别。
如果有人持佛的名号,心里具有信心、不舍弃,这个善根胜过每天以充满十方刹土的珍宝供养诸佛。一般我们可能会认为后者善根大,因为供养境是最高的诸佛,供养物是充满十方刹土的珍宝,供养时是每天不间断,这个福德可谓是大得不可思议。但是佛说这不如一个人具有信心坚持念佛的名号。比到最后,可以看出持佛名号的善根,超过前面任何一种善根。可见以信心念佛号,善根无量不可思议。《大悲经》上说:“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称扬诸佛功德经》中说:“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命终之后,皆得往生彼佛刹土。”(如果有人听到无量寿如来名号后,一心深信欢喜地念诵……这个人会获得无量的福德,将永远远离三恶趣的苦厄,命终之后往生彼佛的刹土。)
复说仅持佛名号,今来获益亦无量,佛赞于彼既如斯,披读作意何须言?”
又说,仅仅是持佛的名号,佛都赞叹以此今生和来世能获得无量的利益。何况有人能披读大乘甚深经典而增上信解、能如理作意佛的智悲、愿海功德,在这个基础上持名念佛,所得功德利益就更不必说。
以此为例,详细应从诸经中了知。
《僧伽吒经》上说:“佛告一切勇菩萨言: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胡麻,以此数转轮圣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轮王,不如布施一须陀洹。(如果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充满胡麻,如果对于胡麻数的转轮王布施,不如布施一位初果罗汉。)若施三千世界诸须陀洹所得功德,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三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三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罗汉。若施三千世界诸阿罗汉,不如施一辟支佛。若施三千世界诸辟支佛,不如施一菩萨。(这是依次校量,对境功德越大,供养的功德也越大。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一果罗汉的功德,不如布施一位二果罗汉的功德大,按照这种方式,二果罗汉、三果罗汉、四果罗汉、辟支佛、菩萨,前前不如后后。)若施三千世界诸菩萨,不如施一如来所起清净心。(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诸菩萨,不如供养一位如来所发起的清净心。)”所以佛是无上的对境,“不念如来更念谁”呢?
《涅槃经》中说:“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恭敬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一。”(假如有人在一个月当中常常以衣服和饮食供养恭敬一切众生,但是不如有人一念念佛功德的十六分之一。)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说:“暂持名号,胜于布施百年。”
下面我们以阿弥陀佛的名号…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