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二册▪P42

  ..续本文上一页为例,再讲一下上面的内容:

  首先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唯一是以法性、缘起、大愿、三摩地、善根的不可思议之力成就的。在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之前,并没有这样一个谛实的万德洪名,那时作菩萨名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当时的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成佛的四十八愿,我们没有时间讲每一条大愿的愿文,只列举其中和名号有关的几条大愿,具体大家可以参阅《无量寿经》。其中第十八愿是十念必生愿,愿文上讲:“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意思是,我成佛时,十方世界的众生听到我的名号,就发起至诚的信受之心和乐意往生的心,把所有的善根,念念相续回向往生我的净土,下至临终以十念念佛,都可以往生,如果这条愿不成就,我决不成佛。唯一排除造五逆、毁谤正法的众生。)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上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意思是,我成佛时,十方世界的众生,一听到我的名号,就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勤修种种功德,依照佛的教导精进修行六度,自心坚固决不退转,而且以所修的善根都回向往生我的净土,专一念我的名号,昼夜不断,在他临终时,我和诸菩萨众一定现在他的心前接引他,在须臾之间,就会生到我的刹土,作不退转菩萨。如果这条愿不成就,我就不成正觉。)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愿文上讲:“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皈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意思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我的名号,就欢喜信受,诚心礼拜我,皈依我,以清净心修习菩萨的六度万行,而且对这个人,诸天和世间有情没有不尊敬的。)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意思是,如果听到我的名号,信受念佛,命终之后,就会转生在尊贵的家庭,六根都很健全,常常修习离欲的梵行。如果这些愿不成就,我就不成正觉。)由上面这三条愿。即使由于自己功德不足,没有即生往生,但是以听到佛号之后的信受,对于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利益,能得大福德,能受天人礼敬,来世能修殊胜梵行。

  在法藏比丘发完四十八愿之后,他又以偈颂这样说:“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我如果成佛,佛的名号叫无量寿。众生只要听到我的名号,欢喜信受,依教奉行,就都会生到极乐国土,往生以后都会获得像佛那样的金色身,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而且往生的人也都学习阿弥陀佛,发起大悲普度的心愿,利益一切众生。)”从上面的引证,我们可以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以愿力不可思议故,所以愿力成就的六字洪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以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议故,所以持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在发愿之后,为了成满自己的大愿,法藏比丘修集了无量的善根。《无量寿经》上说:“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不是三年、五年,也不是三生、五生,而是在无量劫当中,一直都坚持不懈地努力,日日夜夜积累资粮、培植功德。没有起过贪嗔痴的三毒烦恼,也没有去贪著色声等六尘,一心为了佛道,为了众生。为了圆满成佛利生的大愿,一心所念的,唯一是过去诸佛所修的善根,是见佛而思齐,同时深入于无上的寂静,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依于第一义谛的法门,勤修万德的根本,不去计较各种苦恼,不去追求生活的安逸享受,厌恶名利,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一心寻求的是白净善法,饶益众生,对于所发的誓愿,永远都没有疲厌,成就了不为外缘所动的忍力。)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对于一切众生,常常想到的是慈爱和安忍,爱一切众生,包容一切众生,对人都是和颜悦色、爱语安慰,都是以佛法劝发、鼓励他们。在自己方面,是尽未来际都永远恭敬佛法僧三宝,对于有过恩德的师长们都是尊敬承事,没有一点点虚伪谄曲的心理。)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一切行为都是以福德和智慧作庄严,所作所为都成为其他众生的模范。照见万法如梦如幻,安住在三摩地当中,远离分别而寂静。)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善护自己的口业,从不说别人的过失;善护自己的身业,不失坏清净的律仪;善护自己的意业,没有一点染污。是这样护戒如眼,三业一尘不染。)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对所有的国城、聚落、眷属、珍宝等都没有执著,恒时都是以布施、持戒等的六度万行,教化众生,把众生安立在无上真正的大道之中。)”

  对于法藏比丘成佛之前的修行,释迦佛这样总结说:“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发誓愿圆满成就,……法藏成佛,号阿弥陀。”

  通过以上的经文,我们就可以了知,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号,是以大愿力、是以无量无边的善根力所成就的,是从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大海当中显现出来的,所以决定能赐予圆满的安乐。

  《游心安乐集》上说:“诸佛名号,总万德成。但能一念念佛名者,即一念中,总念万德。”(诸佛的名号,是由万德之所成就,只要能一念念佛的名号,在这一念当中,就总念了佛的万德。)

  日本大德道隐在《无量寿经甄解》当中说:“四十八愿成就,而归一正觉,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名弘誓本乘海,亦名悲愿一乘。此乃弥陀正觉功德也。(四十八愿成就,归到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誓愿叫作弘誓本乘海,是阿弥陀佛大愿圆满而成就的万德之海,也叫作普度一切众生成佛的悲愿一乘。)正觉功德不可思议者,由誓愿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正觉的功德之所以不可思议,是因为阿弥陀佛的誓愿不可思议。)”

  《弥陀要解》中说:“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阿弥陀佛以无量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无量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佛的本愿完全实现,佛的名号真实成就,决定能让信愿持名的众生,念念成就如是功德。众生以信愿持佛名号为能感,佛以大愿为能应,所以感应道交,决定不虚。)

  净土宗截流大师说:“要信得我是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得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要相信我虽然是业障深重,无数生居住在痛苦的世界,但我决定是阿弥陀佛妙明真心当中的众生。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土之外,但也是我妙明真心内的佛陀。因为心性无外的缘故。既然众生和佛的心性无二,自然是感应道交,以我的苦切念佛必定能感,以佛的大慈大悲必定能应,就象磁石吸铁一样,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

  《弥陀要解》中说:“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持名来召感佛的万德,只要自己的信愿够,就能无余全摄佛的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这里以名召德,就是以名号召来实际的功德,比如我说“话筒”,下面就递上来实际的话筒,这是以名召德的比喻。)《要解》还这样讲:“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以名号可以召来万德,佛的功德既然不可思议,所以名号的功德同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散乱念佛也都成为成佛种子,如果是执持不断,当然更能登入不退转地。)

  《弥陀要解》上又说:“不论至心散心,用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无论你是至诚心还是散乱心,无论你是用心,还是无心,无论你是理解还是不理解,只要弥陀的名号一历你的耳根,即使是在千万劫后,也毕竟会因此而度脱。就象印度当年波斯匿王出征用的涂毒鼓一样,在鼓上涂毒,自己的军队有解毒的方法,敌方没有,所以一击鼓,无论在远处或者近处,鼓声一触耳根,就会丧命。又象吃一粒金刚,决定不会消失,决定会破皮而出。)

  下面以公案来作证明:

  佛世时有一个国家,和罗刹相邻。罗刹吃人没有限度,国王就和罗刹约定,今后按次第每一家送一个人给罗刹吃,但是不能枉杀。有一家信佛,只有一个孩子,轮到他家时,父母哭着嘱咐孩子,叫他一定要至心念佛,以佛的威力,罗刹鬼不能接近。第二天一早,父母去看,见孩子还在,就把他带回来。从此之后,罗刹鬼的事情就平息下来。从这个公案,也可以了知,念佛的人,以佛大愿的摄持,诸魔外道鬼神等都不能扰乱。《十往生经》上说:“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佛说:如果有众生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拥护这位行者…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