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得比较容易懂一些,经上说的未来佛,我们在座的诸位同修啊都是经上说的未来诸佛,未来诸佛跟现在故去诸佛是平等的,我们可不要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供养过去佛现在佛功德大,未来佛等他成佛我才供养。很多人有这个概念,可是啊,人家成佛了,你可能没机会去供养了。我举个例子,阿弥陀佛,我们到哪里去供养呢?药师佛我们到哪里去供养?人家成佛了,成佛了,人家有人家的国土,也用不着我们供养了。可是说句老实话,就事论事,未来诸佛才是最需要我们供养的。哪些是未来诸佛呢?非洲难民是未来诸佛,这个世间,最苦最难的众生是未来诸佛,再说的比较贴近一点,家中的父母是未来诸佛,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无是未来诸佛,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所以就没有机会供养诸佛了。
学念佛法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发菩提心,这是无量寿经下面愿中我们会提到,发菩提心,说老实话,菩提心的内容很广,以前老和尚解释菩提心,曾经用了五句话: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这里面有一个平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如果过去佛,现在佛跟未来佛,我们心中的观念不平等,那我们菩提心起不了作用,这样解释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菩提心,怎样在生活中去运用。实际上,菩提心就是学佛人在生活当中一种觉悟的心态,菩提就是觉悟,真正学佛人在生活中跟一般人表现不一样。怎样分辨学佛人跟不学佛人这个之间的差别,可不是说我穿了个阿弥陀佛的衣服我就是学佛人,我前面印上大大的佛这就是佛弟子了,不是这样说的。真正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了,自然而然佛法的形象在别人的心目中就树立了,这是我们把佛法用在生活中真实的受用。供养诸佛,我现在也在供养诸佛,用我学习的心得来供养这么多的佛,我非常欢喜。大家呢,也不要落后,现在也在供养,回家呢抓紧供养。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可以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很省事啊,每一天遇到这些佛,我们懂得以恭敬心、供养心,不是说一定要买几个香蕉水果,象摆在佛案上一样这才叫供佛,不是这样的。说老实话,很多人来供佛,买了香蕉水果鲜花,有很多时候是别有用心,的确是的,为了向佛菩萨有所要求。真正的供养,不一定要通过固定的形式,在生活中,给予身边的人真正的帮助,这就是供养诸佛,乃至于有人说了,我什么能力也没有,我怎么帮助人呢?有一份心就够了。你譬如我们道场的护法同修,在道场里面做义工,不用出钱,也不用花什么力气,看到同修们来听经了,非常真诚、非常热心来照顾听经的大众,这就是在供养诸佛。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我们有一份真诚供养的心意,说老实话,不用教啊,自然而然就懂得怎么去做了。这是我们现前供养诸佛。
再看下面经文: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二,定成正觉愿。这一愿非常重要,它保证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在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圆满的佛果。这好比极乐世界是个大学校,他保证每一个入学的学员都能拿到最高学位,没有一个退学的,也没有学业不圆满的,通通是圆满的成就,这一点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有人说净土法门是小乘,净土法门念佛没什么特别之处,参禅来得快,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学密即身成佛就更快,而不知道念佛同样是当生成就圆满的佛法,成就无上佛果,这一愿为我们透露的就是这个讯息。我们看愿文的内容,我作佛时,所有众生,这无一例外,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这两句是关键,这两句为我们说出了怎样才能成佛。反过来说,我们现在无法成佛,这是做不到的两句。有人就说了,成佛不成佛有什么两样,成佛有什么好,看到佛供在大殿里面,一天到晚被人拜,一动也不敢动,没什么意思,逢年过节烧香的人多了还真受不了。那么一般人的观念以为,佛就是这样一个固定的形像,而不知道佛的实际内涵。成佛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简单透露一点,华严经上说,成佛是成就圆满的富贵,这个说法我们听了很欢喜,说成佛我们感觉很枯燥,说富贵我们马上眼睛就睁大了。人,希求富贵啊,最圆满的富贵就是成佛,所以佛门有一句话,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这成佛,成佛,你看看佛家里面多有钱,多么荣华富贵啊,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想象的,我们以为这个亿万富翁家里面有钱吗?连买一块金砖铺佛家的地都不够。证得圆满的佛果所拥有的是整个虚空法界,岂止是一个地球啊。佛成就圆满的福德智慧,实际上是在给我们作个示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那么再说得近一点,成佛是怎么一回事呢?成佛就是排除人生当中所有一切的痛苦和忧虑,所有一切的烦恼和牵挂,把人生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快乐吉祥如意,所有一切正面的果报通通在这一生当中完全实现,这是成佛的现实利益。如果不是这样,你想想,自古至今,此界他方,这么多人甚至于命都不要在这边认真学佛,难道他们头脑都有问题吗?不是啊,释迦牟尼佛王位不要了,是不是他想不开呢?现在有人研究这个问题,以为他想不开,说这个话的人实在想不开。
这是说成佛的真实意义,我们不要以为成佛是一种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学佛的兴趣都没有了,我们应该这样想,成佛是在这个世间最有意义的事情,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成就这一桩事情而去的。那么现在,我们简单看一下这两句经文所说的内涵,远离分离,诸根寂静,凡夫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分别心太重。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就把这个真相说出来,菩提树下,恍然大悟,第一句话,大家还记得吗?佛成道第一句话说得什么?有人说了,又不是给我说的,我怎么会记得,我都没听到。佛最初成道,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说这个事情太微妙,太稀奇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世间的所有众生,无一例外通通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可是现在为什么看不到呢?圆满的智慧没了,我们还要学,圆满的能力没有了,还要培养,相好更不用说,剩这么一点可怜的相,比恐怖分子好一点。相好没了,德能没了,智慧没了,怎么回事呢?佛下面说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原来是被妄想执着给障碍了,中间分别省略了。这个地方呢,以分别来说明。
分别,就是以妄想心,在原本平等的一切万法之中产生高下是非之想。有人说了,这一切万法的现象,的确是不平等啊,这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所生起的想法。事实真相不是的,真相是什么回事?一切万法平等的,说平等,是一切万法的本体是平等的。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空到海边去看海浪,你注意看,那个海的波浪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就是它现出来的相完全不一样,从古到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但不要忘记,它们都是水。水才是真的,忽然掀起一个波浪,波浪是暂时的假相而已,不可以当真,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同样道理,我们把这个比喻用到现前,我们看到这么多人,这么多的众生,相貌不同,种性不同,爱好不同,习惯不同,这也是暂时的,一切众生的本性原本是相同的。在佛法讲,一切众生的佛性是相同的,无一例外,可是我们往往看到眼前的假相就忘了,就好比看到波浪啊,只顾欣赏波浪,忘记这些波浪都是水。于是就说这个波浪大,那个波浪小,就在这边发表评论,在这边产生分别了,实际上我们被妄想给迷了,丧失了真相。情况就是这样,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对一切人事物的观察,起心动念往往都是妄心起分别,而没有用真心,真心是远离分别,对一切人是平等的,一切物也是平等的。我们举个例子,现代有钱人喜欢的钻石,以为这个东西很高贵,实际上科学家告诉我们,钻石的祖先是谁呀,大家知道钻石的祖先是谁吗?祖先应该比钻石更值钱,钻石的祖先是泥土。钻石跟泥土从基本元素上讲没什么两样,钻石的形成是经过火山喷发高温加热,埋藏在地下,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就形成了现代人所谓的钻石,而实际上科学家分析,把这些元素一一的列出来,基本元素完全相同,只是排列方程式不一样而已,但是只看到有人带钻石戒指,却没有看到有人带泥土戒指,人还是会去分别的,正是因为人们把这些假相当真了,所以这个世间的差别相越来越严重,永远没有办法平衡。真相呢,佛告诉我们是平等的,以平等心去面对,佛把这个世间一切享受放下了,而实际上,在佛的境界里面,依然是七宝庄严。但在现实生活中,佛的生活非常简单,佛并没有象我们今天这么多的用品,连我们认为的这个念佛的这些用具佛都没有。这点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都还拿个念珠,挂个念珠,你有看到哪一尊佛像挂个念珠,哪一尊菩萨挂个念珠,手上拿一大把念珠,各种各样的。不过我们这个时代学佛的朋友啊有些是有超前意识的,菩萨可能那个时候没有,我们现在有了,有了怎样呢,有了把心思都用在这些地方,念佛的同修拿个念珠本来是提醒自己好好念佛的,最后念珠变成炫耀的工具。你看看,我的是玛瑙的,然后那个说,玛瑙有什么了不起,我的还是金刚沙的,我的又是菩提子的,还是经过什么上师加持的,已经失去了最初念珠的本意。我拿念珠啊一般都是拿最不值钱的,值钱的送给人,值钱的东西自己放着担心,丢了还有点舍不得,干脆送出去作人情,让他替我担心,多好,他还要谢谢我。所以人那,如果不用善心,往往被自己的烦恼所困,不知道怎么解脱,没有什么可以去分别高下的,说这个好,那个不好,没有,完全一样,远离分别。
当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