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得比較容易懂一些,經上說的未來佛,我們在座的諸位同修啊都是經上說的未來諸佛,未來諸佛跟現在故去諸佛是平等的,我們可不要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爲供養過去佛現在佛功德大,未來佛等他成佛我才供養。很多人有這個概念,可是啊,人家成佛了,你可能沒機會去供養了。我舉個例子,阿彌陀佛,我們到哪裏去供養呢?藥師佛我們到哪裏去供養?人家成佛了,成佛了,人家有人家的國土,也用不著我們供養了。可是說句老實話,就事論事,未來諸佛才是最需要我們供養的。哪些是未來諸佛呢?非洲難民是未來諸佛,這個世間,最苦最難的衆生是未來諸佛,再說的比較貼近一點,家中的父母是未來諸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無是未來諸佛,可是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去想過,所以就沒有機會供養諸佛了。
學念佛法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發菩提心,這是無量壽經下面願中我們會提到,發菩提心,說老實話,菩提心的內容很廣,以前老和尚解釋菩提心,曾經用了五句話:真誠清靜平等正覺慈悲,這裏面有一個平等慈悲,這就是菩提心。如果過去佛,現在佛跟未來佛,我們心中的觀念不平等,那我們菩提心起不了作用,這樣解釋是爲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菩提心,怎樣在生活中去運用。實際上,菩提心就是學佛人在生活當中一種覺悟的心態,菩提就是覺悟,真正學佛人在生活中跟一般人表現不一樣。怎樣分辨學佛人跟不學佛人這個之間的差別,可不是說我穿了個阿彌陀佛的衣服我就是學佛人,我前面印上大大的佛這就是佛弟子了,不是這樣說的。真正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了,自然而然佛法的形象在別人的心目中就樹立了,這是我們把佛法用在生活中真實的受用。供養諸佛,我現在也在供養諸佛,用我學習的心得來供養這麼多的佛,我非常歡喜。大家呢,也不要落後,現在也在供養,回家呢抓緊供養。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可以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很省事啊,每一天遇到這些佛,我們懂得以恭敬心、供養心,不是說一定要買幾個香蕉水果,象擺在佛案上一樣這才叫供佛,不是這樣的。說老實話,很多人來供佛,買了香蕉水果鮮花,有很多時候是別有用心,的確是的,爲了向佛菩薩有所要求。真正的供養,不一定要通過固定的形式,在生活中,給予身邊的人真正的幫助,這就是供養諸佛,乃至于有人說了,我什麼能力也沒有,我怎麼幫助人呢?有一份心就夠了。你譬如我們道場的護法同修,在道場裏面做義工,不用出錢,也不用花什麼力氣,看到同修們來聽經了,非常真誠、非常熱心來照顧聽經的大衆,這就是在供養諸佛。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我們有一份真誠供養的心意,說老實話,不用教啊,自然而然就懂得怎麼去做了。這是我們現前供養諸佛。
再看下面經文: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二,定成正覺願。這一願非常重要,它保證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在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圓滿的佛果。這好比極樂世界是個大學校,他保證每一個入學的學員都能拿到最高學位,沒有一個退學的,也沒有學業不圓滿的,通通是圓滿的成就,這一點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小乘,淨土法門念佛沒什麼特別之處,參禅來得快,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學密即身成佛就更快,而不知道念佛同樣是當生成就圓滿的佛法,成就無上佛果,這一願爲我們透露的就是這個訊息。我們看願文的內容,我作佛時,所有衆生,這無一例外,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兩句是關鍵,這兩句爲我們說出了怎樣才能成佛。反過來說,我們現在無法成佛,這是做不到的兩句。有人就說了,成佛不成佛有什麼兩樣,成佛有什麼好,看到佛供在大殿裏面,一天到晚被人拜,一動也不敢動,沒什麼意思,逢年過節燒香的人多了還真受不了。那麼一般人的觀念以爲,佛就是這樣一個固定的形像,而不知道佛的實際內涵。成佛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簡單透露一點,華嚴經上說,成佛是成就圓滿的富貴,這個說法我們聽了很歡喜,說成佛我們感覺很枯燥,說富貴我們馬上眼睛就睜大了。人,希求富貴啊,最圓滿的富貴就是成佛,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這成佛,成佛,你看看佛家裏面多有錢,多麼榮華富貴啊,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想象的,我們以爲這個億萬富翁家裏面有錢嗎?連買一塊金磚鋪佛家的地都不夠。證得圓滿的佛果所擁有的是整個虛空法界,豈止是一個地球啊。佛成就圓滿的福德智慧,實際上是在給我們作個示現,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這樣。那麼再說得近一點,成佛是怎麼一回事呢?成佛就是排除人生當中所有一切的痛苦和憂慮,所有一切的煩惱和牽挂,把人生本來應該擁有的幸福快樂吉祥如意,所有一切正面的果報通通在這一生當中完全實現,這是成佛的現實利益。如果不是這樣,你想想,自古至今,此界他方,這麼多人甚至于命都不要在這邊認真學佛,難道他們頭腦都有問題嗎?不是啊,釋迦牟尼佛王位不要了,是不是他想不開呢?現在有人研究這個問題,以爲他想不開,說這個話的人實在想不開。
這是說成佛的真實意義,我們不要以爲成佛是一種非常枯燥無聊的事情,學佛的興趣都沒有了,我們應該這樣想,成佛是在這個世間最有意義的事情,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爲了成就這一樁事情而去的。那麼現在,我們簡單看一下這兩句經文所說的內涵,遠離分離,諸根寂靜,凡夫衆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爲分別心太重。釋迦牟尼佛最初成道就把這個真相說出來,菩提樹下,恍然大悟,第一句話,大家還記得嗎?佛成道第一句話說得什麼?有人說了,又不是給我說的,我怎麼會記得,我都沒聽到。佛最初成道,第一句話就說,奇哉奇哉,說這個事情太微妙,太稀奇了,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世間的所有衆生,無一例外通通具足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無量的相好,可是現在爲什麼看不到呢?圓滿的智慧沒了,我們還要學,圓滿的能力沒有了,還要培養,相好更不用說,剩這麼一點可憐的相,比恐怖分子好一點。相好沒了,德能沒了,智慧沒了,怎麼回事呢?佛下面說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原來是被妄想執著給障礙了,中間分別省略了。這個地方呢,以分別來說明。
分別,就是以妄想心,在原本平等的一切萬法之中産生高下是非之想。有人說了,這一切萬法的現象,的確是不平等啊,這就是我們的分別心所生起的想法。事實真相不是的,真相是什麼回事?一切萬法平等的,說平等,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是平等的。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空到海邊去看海浪,你注意看,那個海的波浪沒有兩個是完全一樣,就是它現出來的相完全不一樣,從古到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但不要忘記,它們都是水。水才是真的,忽然掀起一個波浪,波浪是暫時的假相而已,不可以當真,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同樣道理,我們把這個比喻用到現前,我們看到這麼多人,這麼多的衆生,相貌不同,種性不同,愛好不同,習慣不同,這也是暫時的,一切衆生的本性原本是相同的。在佛法講,一切衆生的佛性是相同的,無一例外,可是我們往往看到眼前的假相就忘了,就好比看到波浪啊,只顧欣賞波浪,忘記這些波浪都是水。于是就說這個波浪大,那個波浪小,就在這邊發表評論,在這邊産生分別了,實際上我們被妄想給迷了,喪失了真相。情況就是這樣,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觀察,起心動念往往都是妄心起分別,而沒有用真心,真心是遠離分別,對一切人是平等的,一切物也是平等的。我們舉個例子,現代有錢人喜歡的鑽石,以爲這個東西很高貴,實際上科學家告訴我們,鑽石的祖先是誰呀,大家知道鑽石的祖先是誰嗎?祖先應該比鑽石更值錢,鑽石的祖先是泥土。鑽石跟泥土從基本元素上講沒什麼兩樣,鑽石的形成是經過火山噴發高溫加熱,埋藏在地下,經過若幹年的沈澱就形成了現代人所謂的鑽石,而實際上科學家分析,把這些元素一一的列出來,基本元素完全相同,只是排列方程式不一樣而已,但是只看到有人帶鑽石戒指,卻沒有看到有人帶泥土戒指,人還是會去分別的,正是因爲人們把這些假相當真了,所以這個世間的差別相越來越嚴重,永遠沒有辦法平衡。真相呢,佛告訴我們是平等的,以平等心去面對,佛把這個世間一切享受放下了,而實際上,在佛的境界裏面,依然是七寶莊嚴。但在現實生活中,佛的生活非常簡單,佛並沒有象我們今天這麼多的用品,連我們認爲的這個念佛的這些用具佛都沒有。這點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都還拿個念珠,挂個念珠,你有看到哪一尊佛像挂個念珠,哪一尊菩薩挂個念珠,手上拿一大把念珠,各種各樣的。不過我們這個時代學佛的朋友啊有些是有超前意識的,菩薩可能那個時候沒有,我們現在有了,有了怎樣呢,有了把心思都用在這些地方,念佛的同修拿個念珠本來是提醒自己好好念佛的,最後念珠變成炫耀的工具。你看看,我的是瑪瑙的,然後那個說,瑪瑙有什麼了不起,我的還是金剛沙的,我的又是菩提子的,還是經過什麼上師加持的,已經失去了最初念珠的本意。我拿念珠啊一般都是拿最不值錢的,值錢的送給人,值錢的東西自己放著擔心,丟了還有點舍不得,幹脆送出去作人情,讓他替我擔心,多好,他還要謝謝我。所以人那,如果不用善心,往往被自己的煩惱所困,不知道怎麼解脫,沒有什麼可以去分別高下的,說這個好,那個不好,沒有,完全一樣,遠離分別。
當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