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P15

  ..续本文上一页因果,从世间圣贤,从一般凡人的遭遇,详详细细地为他分析。这个世间的无常遭遇,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要说一般凡人,就是释迦牟尼佛到了世间尚且有提婆达多陷害,尚且有僧团六群比丘,那有人说这怎么回事啊?佛自己还示现三个月马麦之报,出去托钵没饭吃,国王请他到皇宫应供,结果佛率领五百罗汉到皇宫里去了,国王把这事忘了,没饭吃,喂马的人看到了,把喂马的麦子拿来供佛,吃了三个月喂马的饲料。佛说了,这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因啊。这是示现因果给我们看,决不因为成佛成菩萨证果了你就可以逃避了,没有的。

  

这告诉我们,我们所造作的每一个业因将来都有果报,而我们现前所遭遇的不好的果报,是过去生中所种的不好的因,那么我们这一生修善很认真,好的果报在后面,这就好比我们在种农作物一样,先种的先收,后种的后收,总得有个先后啊。所以我就跟她说,因果是通三世的,不是因为这一生善才遭这样不好的果报,现在很多人就这么说,修善有什么好,你看XX人修善遭了恶报,这个意思就是说修善会遭恶报,那么不修善可能就会得好报,反过来,用这个罗辑来推理,那么所有遭恶报的都是修善而得到的,那么监牢里面关的都应该是善人,你们想对不对?因为用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就是这样的,讲不通嘛,不能因为眼前的遭遇如何,而断定我们这个断恶修善是否正确了,学佛的同修如果不能深明三世因果的道理,在生活中遇到这一些不好的遭遇,信心难免动摇。这个前不久念佛的同修因为这个陈晓旭居士往生的事情,很多同修也因此丧失了信心,你看信心不够坚定,不能深明因果的道理。这是我们简单谈一谈,断恶修善,三世因果,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真正去深刻体会。

  

一切诸佛称叹阿弥陀佛,称叹念阿弥陀佛的众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一切诸佛都在念阿弥陀佛,怎么称叹阿弥陀佛?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话佛说的,观佛三昧经里面,佛说,我与贤劫诸佛及十方一切诸佛,我与十方一切诸佛贤劫千佛,包括了从初发心到一切种智,就是从我们现在凡夫发心到圆成佛果,皆因念佛三昧力故,成就一切种智。这话就明白的说了,一切诸佛都在念佛,那么藕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弥陀要解更明白告诉我们,这一声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用的方法,这个话前人没说过,藕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为我们点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了,怎么成佛的,用的什么方法,弥陀经上告诉我们,佛自己说的,就是念阿弥陀佛。藕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这个话给我们说明了,所以这一愿显得特别殊胜。那么我们看到这一愿,应该学习的是效法诸佛如来,宣传弥陀本愿的精神,学佛同修常常讲报佛恩,报佛恩怎么报法?实在讲佛不需要我们为他做什么,如果我们要报佛恩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圆满诸佛的大愿。华严经清凉大师疏钞里面提到这样一首偈颂,报佛恩怎么报佛恩呢?假使顶带经尘劫,就是我们对佛非常恭敬,供在头顶,供上无量劫,不能报佛恩,身为床座遍三千,我请佛说法,用我的身体来作为床座,作为狮子座,就是作为讲台上的座位,让佛坐在我的身体上为众生说法,这也不足以报佛恩。后面说了,若不说法度众生,终无能有报恩者,如果不把佛法广泛的介绍给一切众生,没有办法报答佛的恩德,没有办法报答我们听闻佛法的恩德。因为前面所说这些对于佛来讲毫无意义,佛也不需要,可是众生需要,需要佛法,需要一切诸佛的大愿去帮助。假如我们能够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把佛法提供给有缘的众生,这是真正在报佛恩。

  

念佛法门也特别强调自己修行,劝别人念佛,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善导大师有一首偈颂劝念佛的人劝人念佛,这是两重的,大师说自信教他信,就是我们自己深信不疑修学了,又能够教别人相信,难中转更难,太不容易了,大悲普转化,真名报佛恩,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报佛恩的实际行动,这是大慈大悲心在推动。这样说还没动力,大家也没意思要这样做,我举一个例子,《龙舒净土文》里面记载唐朝有一个叫房翥的人,有一天被阎罗王请去了,就是突然死了,阎罗王请他去的,不是抓他去,请他去,对他非常客气,请来之后,就跟他说你曾经劝过一个人念佛,而且这个人真的往生了,你因为这个功德应该往生极乐世界,你为什么不念佛呢?这老人就说了,我不想到极乐世界去,可能以前无意之中劝人念佛,人家真念往生了自己不知道,但是这个功德在。阎罗王说了,你应该好好念佛,你肯定往生,老人说了,我真不想去,我想到五台山去朝山,你把我放了吧,阎罗王听了,哎呀没办法,但是对他依然非常尊重。这是印祖说的,劝一个人往生这个人真往生了,成就一尊佛,这还得了啊,把他放回来。大慈菩萨说得好,若劝二人修,就是除了自己以外,再能多劝两个人修行,念阿弥陀佛,比自己精进,比自己一个人修行更加精进,若劝十余人,能够劝上十几个人,福德已无量,这个人的福报功德无量无边,能劝百与千,能够劝成百上千个人,这个人就是菩萨,又能过万数,能够劝上万人念阿弥陀佛,大慈菩萨说这个人不是凡人了,是即阿弥陀,这个人是阿弥陀佛化身啊。你想想,谁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啊?只有诸佛如来,能够劝成千上万的人念佛,纵然他不是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愿相同啊,自然也就成了阿弥陀佛的使者,阿弥陀佛的化身。我很希望我们诸位同修在这一生真的都往生,虽然不是我劝的,但是真心期望,这是我们在向诸佛如来学习,在报诸佛如来的恩德。

  

具体一点讲,是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法的恩德,所以我们学习之前,都是先三称本师圣号,没有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没机会听闻佛法,没有历代祖师传承,我们同样听闻不到,没有现前的这些弘法的善知识护法的大德提供给我们机会,我们依然没有机缘,所以一句话说到底,我们今天有机缘听经闻法,不管有没有成就,这都是得力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现前这些弘法护法的大德,他们的恩德,应当在这个地方生起感恩之心。感恩的具体做法,不是说我念个上报四重恩就完了,应该把他化为行动,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听闻佛法,听闻念佛法门,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报佛恩的做法。这是诸佛称叹的大愿。

  

再看下面一愿,最为重要的,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十念必生的大愿,第十八愿,这是弥陀大愿的核心,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一生往生的保证。古大德曾经把一切经做过一个对比,到最后华严经最为殊胜,根本法门一切法门公认华严是经王,可华严经最后却归到极乐世界,归到净土法门,这个意趣非常不可思议,这一切佛法到最后归到净土,净土是一切法门的归宿,而净土讲什么呢,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全包括了,可是一般人不知道这一句佛号有多么殊胜啊,这一愿里面告诉我们。善导大师在这真实五愿当中特别强调十念必生的大愿,我们这一生能够往生也全在这里面,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这一愿的字字句句,对我们都非常关键,先保证我们有份,十方众生,我们包括在内,然后是闻我名号,听闻阿弥陀佛名号,我们都听到,这个闻啊是用心去闻,不是用耳朵听就算了,单单用耳朵听,而没有下面的实际行动,这叫充耳不闻。所以这个闻,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甚至于具足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妙慧。

  

至心信乐,这是闻名之后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听闻到阿弥陀佛,有人说了,有一些人耳朵不好使听不到,听不到能见到也属于闻,六根接触,通通用闻作代表,不能听的能看,也不能听也不能看,只有他心里面能够忆念也同样可以。至心信乐,这里面有个关键的字眼至心,能否往生,关键在至心,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章非常精彩,经上说,若有众生,假若有一个众生造五逆十恶,具足不善,就是所有一切恶业这个众生造尽了,在我们想还有救吗?要按一般法门,一定要修很多忏悔法才可能保证他不堕地狱,已经够好了,可是奇迹出现了,造作一切恶业的众生在临命终的时候,地狱已经现前了,甚至于他的前脚已经踏入地狱的大门,可正在这个时候,他如果肯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十声,乃至一声,不但不会再堕地狱,而且立刻化地狱为七宝池,这是观经下品下生章为我们说明的。有人说了,早知道这样何必费那么大力气去断恶修善呢?你要这样理解会自己把前程误掉,那么这个地方所要透露的是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就是一切经咒法门最后没有办法救度的众生,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救。哪怕是临命终最后一口气还在,他还肯念佛,肯至心称念,他就有机会往生不退,圆成佛道。这真是佛门里面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除了这个方法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法了。正是因为这样,印祖才极力赞叹啊,十方诸佛离开这个法门不能普渡众生,怎么说呢?马上这众生要堕地狱了,你能不能让他不堕地狱,而且保证很快成佛,有没有一个方法?有,就是这个方法,这是阿弥陀佛大愿最为核心最为殊胜的地方,那么我们要想,我们现在没造五逆十恶,恶业没那么重,所以念佛的同修可不能天天想着,哎呀,我造了很多恶业,业障重啊,业障深啊,一天到晚喊着,好像是很谦虚,意思是说我业障重,我修的不好,可这么念久了就变成真的了,业障真的就很重了,心想事成,你天天念的嘛,阿弥陀佛没天天念,但是业障很重天天念,最后业障真的很重。这观…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