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P27

  ..续本文上一页在菩萨心中没有,这才叫一切,这个里面就是佛门常说的要具足大慈悲心,同时还要具足大智慧,大善巧,大方便,缺了一点都不容易。有时候我们是好心,感觉慈悲帮助人,如果没智慧往往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这样的事情很多。好像是去年,我跟几个朋友有机会到山东孔老夫子的故乡去拜诣三孔,有一天我们去周公庙去参观,周公庙很冷清人不多,我们去的时候里面有一个老人家,一个人很孤独的,正好我们一些同修看到老人家,正在学弟子规那一段时间,好了,这一下用上了,见到了年长的人赶紧关心关心,就跟他聊上天了,问老人家,为什么一个人啊,从哪里来啊,老人从内蒙古来的,很远,一个人,说儿女不孝,一个人出来散散心,70多岁。好这些同修很高兴,说我们这个年龄可以做你的儿女,我们来照顾你吧,老人家听了很高兴,以为客气客气,可是我们说的是真的,这几个朋友说的是真的。参观完了说我们一道回去吧,我们照顾你,你一个人住不方便,你跟我们,这几天我们都在这边旅行,我们带着你,我们带的, 有车,让他坐我们的车,然后说最好住在一起,就让他把他的旅店退掉,住到我们那边。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别做得太过了,免得让人家害怕,果然不错,老人把旅店退了,跟我们不得已,好像被绑架了,到了我们住的酒店,我们把最好的房间让出来给他。老人进去就说,我不要睡床铺,我睡地下就行了,好像是有了什么问题,然后中午出去吃饭,请老人家一起出去用餐,老人家说我带得有干粮,我不用跟你们一起去吃饭,你们去吧。也没多想,吃了饭回来一看,哎呀不大对了,我们住的那家酒店门口停了一辆警车,中国叫110巡警,这个老人正在跟警察认真的汇报,然后看到我们来,警察就悄悄过来,说这个老人说你们绑架他,可能要拐卖人口,我们想了解一下情况。哎呀我们同修听到哭笑不得,我说你们做了好事,赶紧去解释,老人家还是很害怕,躲得远远的,向人家道歉,临走的时候怕老人家旅费不够,我们有同修去送了一点钱给老人,老人说我不要你们的钱,还是心有余悸。这是什么呢,缺少智慧,缺少善巧方便,有时候我们感觉是十分的好心,可是不懂得拿捏分寸,往往不能产生好的效果。所以菩萨度众生,悲智同时具足,表现出来就是善巧方便。

  过去有一个小偷,有一天到寺庙里偷东西,晚上进到这个大殿里面,左看右看,没什么人,再仔细一看,有一个老和尚在那里打坐,好像睡着了,于是没关系尽量偷啊,就把福田箱里面的钱都拿出来,装了一个大布袋,背起来要走了,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他,说别走,他吓了一跳,刚才没看到有人,怎么有人在喊我。他就回头,喊我什么事啊,老和尚在说话,老和尚说了,你拿了佛祖的钱,也不说声谢谢就想走吗?哦,他说这么回事啊,那谢谢,我走了,走了。结果没过几天警察把这小偷抓到,他把以前这些犯的案件都供出来,警察从里面查到他偷过这个寺院的钱,带他到这个寺院找老和尚来对质,这小偷见了老和尚,警察就说小偷是不是偷过你们寺院的钱,你们以前有没丢过什么东西,老和尚说这个人我是见过,不过钱他没偷,警察说你不用害怕,他现在已经被我抓到了,老和尚说他是没偷,因为他还说了声谢谢,钱是他拿了,不是偷的,说了声谢谢说明还是懂得礼节的,你有看到小偷偷了钱会过来跟你说谢谢吗,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所以不算他偷的,是我送给他的,这个小偷听了惭愧得无地自容,没脸见老和尚。好了,监狱里面服刑满了之后,一出门头一桩事情来拜老和尚,见到老和尚说我要跟你修行,跟你出家。你看这是禅师智慧的感召,慈悲的力量,不用去找小偷,小偷自己跑来,乖乖的跑来,乖乖的出家,乖乖的学佛,这是什么,就是给人改过的机会,懂得怎样善巧的引导众生。禅堂里面有很多住众,其中有一个小偷老是偷大家的钱,因为禅堂在过去都是常住的,就是在禅堂里面参禅,大家都住在禅堂,里面有一个小偷常常偷大家的钱,于是有人就向禅堂的师父汇报,说XX人是小偷,我们抓到了他是有证据的,你应该把他开除,要不然他会捣乱这个道场,破坏大家的清净心,老和尚说我知道了,结果过了几天又有人丢东西,又这样向老和尚汇报,老和尚还说我知道了,结果次数多了,好像每一个人都被他偷过东西,于是大家联起手来抗议,跟老和尚说你再不赶他走,我们就走,我们没法子住下去了,老和尚说我知道了,你们可以走了,这些人听到奇怪了,老和尚不赶他走赶我们走,老和尚说就是这样的,因为你们不是小偷,你们到外面不会偷东西,所以你们走我放心,可他是小偷,他在道场里面尚且会偷东西,在佛祖面前都会偷,那他将来走出去还得了啊,所以我不能赶他在社会上,这个话说完,这小偷自己站起来,痛哭流涕,当众忏悔,知道自己错了,假如大家要共同来与他作对,可能啊反而会激怒他,他反而会做得更离谱。

  这是经上说的,菩萨对众生大慈大悲,善巧方便,总能力有缘的众生回头是岸,教化一切有情,这里面真是需要无尽的爱心和真实的善巧,而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象这样的大菩萨一样有这样的慈悲,善巧方便,但在生活中与人相处,的确还是不能缺少这一点爱心和智慧的,我们谈不上什么教化很多众生,利益很多有情,可在生活中不要跟众生带来烦恼,不要让更多的人因我而痛苦,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能够多一份爱心,众生就多一份欢喜,就少一分烦恼,这些事例非常简单,也没有那么困难。你譬如,我们有些同修前天看到外面有些朋友不敢进来,在外面听经很热,他就主动去关心外面的同修,为什么不到里面去,里面比较凉快,其实也凉快不到哪里,但是这种善意的关心就给人一种很好的印象,让人马上感觉到还有人关心我,他在外面不是热了,而是感觉到很温暖。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而实际上这都是爱心的表现,处处给人结善缘,处处落实我们所学的佛法,一切有情,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有机会为一切众生去付出,除非我们不愿意,不留心,那就没有机会了。

  下面这是说教化有情的具体内容,激发信心,首先让人生起信心,让人生起信心,不是说天天跟人说教,你要相信啊,极乐世界多好多好,你要念佛要往生啊,你不知道XX人往生瑞相多殊胜。对现代人来说,人们更关心的是现前的需要,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受用,而这些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为人现身说法的,有时候单靠嘴说是不行的,要有实际行动,才能够启发有缘人的信心,信心生起来,更进一步修菩提行,就是修菩萨道,修菩萨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纵然不能全部,但是应该尽量把菩萨的精神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往上面提升就是行普贤道,普贤道就是普贤行愿,普贤菩萨的行愿跟一般菩萨行愿不同的地方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平等,没有分别,你看普贤菩萨对一切众生都叫供养,供养诸佛,而一般菩萨是叫布施,布施有高下心的,供养是平等心,我们有把这些众生看的不如我,我同样对待他象对待佛一样,这就是境界又提升了。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虽然到他方世界了,这是说我们到极乐世界之后,乘愿到他方世界,或者再回到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纵然生到恶道之中,就是生到三恶道,没有关系,不受恶道之苦,就象观世音菩萨在恶鬼道示现鬼王身,我们不要以为观世音菩萨都现的慈眉善目很庄严的像,菩萨根据众生需要,众生应什么身份得度,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鬼王身得度,菩萨就现鬼王身,乃至于地狱身得度,菩萨会现地狱身。那么在现前我们学菩萨也可以随类现身,有人说我不会变啦,会的,大家都会变,只是自己忘记了,疏忽了,你看高兴的时候就变成观世音菩萨,比观音菩萨还开心,烦恼的时候就变成鬼王了,比鬼王的面目还要可怕,进念佛堂的时候好像跟阿弥陀佛一样,与人吵架的时候跟阿修罗差不多,你看这不是在变吗?我们时时都在变,随类现身,把菩萨的精神加到里面了,道理是一样的。我进了讲堂,我现在就变成了听众,我好好地听经,这就是示现行菩萨道,回到家里面,男士就示现作先生,好好对待太太,女士在家里面就示现贤妻良母,走到单位里面就示现是职员是领导,走向社会面向大众,我们的身份时时处处都在改变。但是有一点不要变,学佛的同修,我们的真诚慈悲心不要改变,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这就是此地说菩萨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应以什么身份就现什么身份,现在讲堂里面地脏了,需要拖地,我马上就示现清洁工的身份,我们从这地方去体会,佛法活活泼泼。

  下面举个例子,就很具体,或乐说法,假如这个地方需要讲经了,没人讲,大家应该发心上来讲,欢欢喜喜,你说不会讲呀,不会讲也没关系,只要愿意讲,我们很多同修在下面都是滔滔不绝的,尤其在自己受了委屈的时候,道理是一番又一番,怎么不会讲呢?我们换个位子,也没什么差别,欢欢喜喜为众生介绍我们学佛的心得,当然不一定是在这个地方,说法,在佛法的宏扬过程中是摆在第一位的,众生有机缘闻法才能够破迷开悟,所以举例当中先举说法。有人说了,为什么不重视慈善,慈善是要有善心的人去做,最大的慈善功臣就是劝所有人发善心,假如全世界人都发善心了,没必要做慈善,因为大家都是善人,这才是根本的慈善。所以在佛法里面,最强调的就是讲经说法,因为这是根本,发心做慈善的人也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慈善不是目的,不是说我们永远去给众生帮助啊,最好是让众生也能发善心,自己也能够幸福快乐起来,这才是圆满的慈善,所以在任何时候,教学都是摆在第一位,说法就是教学。

  或乐听法,有人说法,也要有人听,听法也有示现啊,我知道我们同修当中很多都是示现的来作影响众的,这一部经听了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