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多遍了,很多道理都明白了,但是还要坐一个半小时,干什么呢,俗话讲的捧场,作影响众,不至于让外边人看到讲经的讲堂,听众就两三个,恐怕没什么好听的,而且听着听着人走光了,没几个人了,佛法的形象在社会大众之中树立不起来,所以有人发心出来,弘法利生,就有菩萨发心出来护持道场,流通佛法。你说哪个最重要,说老实话,通通重要,不分主次,在这个里面是平等的,大家发心一样,目标一样,只不过方法不一样而已。
或现神足,有时候也示现个神通,神通不容易了,需要修行功夫的,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是有这个能力的,就象觉明妙行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神通,教化众生。总而言之,以种种不同的善巧方便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在这个里面得大自在。
所以下面说,随意修习,无不圆满,无论是上求佛道,还是下化众生,对念佛人来说都是随心所欲,我们不用担心会忽略哪一方面,那有人说我现在不想出去帮助众生,我只想老实念佛,也很好,好好念,将来往生作一个往生的好榜样,现身说法,走的时候潇洒自如,还要让社会大众看到,这念佛不是骗人的,很好。你象前几年这个中国四川的魏国兴居士,就是个很好的样子,他也不会说啥,也不会用其他方式利益众生,但是表演,往生的时候非常自在,来去自如,说走就走,很多念佛人因此增长信心,很多不学佛的人,因此生起了信心。换一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这是一体的两面。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总结上面这两愿。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个一段里面有两愿,第三十七衣食自至愿,第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这两愿也非常需要,衣食自至,往生到极乐世界衣食住行我们难免会担心,也难怪我们习惯了,每一天吃三餐,出门穿漂亮点,走路不要那么累,最好每一天有人接送,住的房子豪华一点,生活舒适一点,这是人之常情,纵然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物质生活丰足了,依然有很多人衣食住行相当缺乏。那么对学佛念佛同修来讲,如果不是看得很开,认食住行也会给我们带来困扰,有谁象颜回一样每一天一箪水,一瓢饮,他欢喜不得了,这样的人不多,对多数人来讲还是需要的。但是对于真正明了人生的人来说,需要足够就可以了,不要过份的奢求,这一愿其实也是保证念佛人不用担心衣食住行,将来往生不用担心,说老实话,就是现前还没有往生也同样无需担心,担心是多余的。新加坡的同修福报非常大,大家有空到这个非洲难民营去看看,远的不说,到印尼贫困的地方看看,哎呀新加坡的人真是生活在天堂。我们应该知足了,可是有时候还是感觉到缺了点什么,不是缺了点菩提心,而是感觉出门这件衣服不够漂亮,这双鞋子不够名牌,最近用的化妆品不够新颖,事实上,我们的心促使我们不断在膨胀欲望,这恰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扰。所以真正明了人生,通达人生的人,人生知足就是福,还有多余的与大家共同分享,古人有句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有福报不要一个人享,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人享会出问题,你想想那些人没吃没穿,看到这个人天天在享受,那些人天天心里面很嫉妒,如果逼急了会铤而走险,这个社会上一些不法的现象,往往就是因为贫富差距而造成的。那么我们现前对于衣食住行的需求,不要随意去置啊,能够心满意足就很好,每天吃得饱穿的暖,有现前这么舒适的环境可以生活,还可以学习佛法,我们很幸福了。一件衣服可以穿10年,我说的是我自己,这件衣服可以穿30年,已经穿了10年了,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好,说老实话衣服越穿越舒服,天天换很别扭,新的衣服要试,还有个适应期,刚适应得感觉很舒服了不得已还要换,为什么要换,因为要让别人好看,这个衣服穿出去不合身了人家会笑话,以前老和尚说笑死人了,笑死了,他没死,我们要知道穿衣服的真正功用第一个是知羞,第二个是礼节,衣着端庄大方朴素整齐给人的感觉是最好的,当然不是说不可以换衣服啊,有衣服还是可以常常换的,至少可以让我们欣赏欣赏,但是不要为此而给自己带来困扰。这都是说在修学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困扰的这些担忧的事情,阿弥陀佛早给我们想到了,极乐世界每一个人这个衣服随心所欲,不用去买,不用去裁缝,不用去选,念头一动想穿什么衣服,已经在身上了,想换马上就换,不用担心穿脏了要去洗,不用,吃饭也不用做,念头一动,百味饮食通通现前,想吃什么不用去买,我想新加坡的同修到极乐世界想最多的是榴莲,到极乐世界最好最大的榴莲,当然不是马来西亚的,通通满众生所愿,这是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啊,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下面,这是供佛,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自己吃好了也穿的也很不错了,想哎呀留下一点供供佛吧。我们现在好像是这样,极乐的菩萨天天头一桩事情就是去供佛,把供佛摆在第一位,供佛实际上就是向佛去学习,佛并不需要这些,借这个机会亲近佛而已。佛,我来供养你了,实际上借机会来沾沾佛的光,十方一切诸佛,极乐世界的菩萨,通通有机会供养,只要动一个念头,一切诸佛通通供养,经上还说,假如你不想去供养,念头一动,阿弥陀佛请十方诸佛把手伸到你面前,主动来接受供养,所以到极乐世界那个生活真是多姿多彩,非常丰富,这是说日常生活。
再看下面这几愿是讲环境的美好,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三十九庄严无尽愿。庄严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好,所以这一愿实际上就是说极乐世界具足无尽的美好,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极乐世界,要不然怎么叫极乐呢?这是略举几个例子,你看国中万物,所有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没有人把这些美好的事物一一的全部说出来,其诸众生,虽具天眼,虽然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天眼,有天耳,有这样殊胜的神通智慧,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把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说出来,如果有人能说出来,那就叫可思议啊,说不出来就不可思议,说老实话,极乐世界的庄严不但一般人说不出来,就是诸大菩萨也说不出来,真是经上说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无尽的美好,通通体现在极乐世界的生活中。
再看下面经文,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一段有两愿,第四十无量色树愿,第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无量色树,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极乐世界的树,五光十色,都是彩色的,不象我们这里的很单调,偶尔也会有点彩,人为的,极乐世界的树,经上说七宝行树,这个树有多高大呢,这个地方说个数目字,高或百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的数字单位,一般说大由旬80里,中由旬60里,小由旬40里,我们就说小由旬40里,百千由旬这是大概的数字。下面具体说道场树高400万里,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讲堂,大众天天上课的地方,这里的树有多高呢,400万里,把这个树砍下来架一座桥可以到月球上。那有人说,这么高大的树,我们到极乐世界看不到树梢了,太夸张了,实际上呢我们要了解极乐世界的人身高大,你看经上说阿弥陀佛有多高大呢,观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说个具体的数目字,佛身高60万亿我们听清楚了60万亿那由他,那由他是千万,后面是恒河沙,最后的单位同样是由旬,阿弥陀佛身高60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有兴趣的同修回去算一算,看算出来有多高。惟恐我们没有办法具体地去联想,佛举了个例子,佛眼,就是阿弥陀佛的眼睛,三分开七分合,就这么大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有多大呢,佛眼如四大海水,佛眉间的白毫,我们看到佛眉心好像一粒珠子一样白毫相,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象五座须弥山那么大,须弥山我们不知道在哪里,且说武吉知马山(新加坡最大最高的山),有五座武吉知马山那么大,只是佛眉心的一点点位置,你想,佛的面孔有多大。那有人说了,我们到极乐世界看不到阿弥陀佛的脸,佛告诉我们,每一个往生的众生,身相都差不多,前面我们刚学过的身相平等,说极乐世界人身高大,树如果没这么高大,那才是不成比例,实际上极乐世界的树就跟我们在这边看到的树比例是一样的,这是这个概念。这些树有非常殊胜的功用,你看诸菩萨众,每一个往生的人,虽然善根劣质,就是修行功夫再怎么样不好,也能了知,也能清清楚楚明了极乐世界的树多少品种,乃至于多少类型,多少棵。单说树容易,如果全都说上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好,不容易了。
下面又说,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这一下不用担心了,老和尚劝了,念佛的同修平常不要看电视,少看,你说很想看,怎么办?赶紧到极乐世界去,你看这地方讲的就是电视,极乐世界天天放电视,极乐世界的宝树的树叶当中就在天天播放十方诸佛世界的新闻,最好的电视剧都在这个宝树当中,不断地重复,想看就看,不需要调频道,念头一动,我现在想看新加坡乌节路在干什么,这个念头一动,就在极乐世界的宝树丛中立刻显现,而且是真实的。大家要注意了,我们现在很有可能正在极乐世界的宝树当中被人观看,所以为了…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