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P29

  ..续本文上一页照顾新加坡学佛同修的形象,我们尽量表演的好一些,免得极乐世界菩萨说你看那个,那个XX人还要往生呢,你看现在听经都那个样子。的确是这样,极乐世界用现在话讲,那可真是高科技的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达到极点,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科技跟他相比那是差得太远,所以那是一个圆满的国土,最为幸福的家园,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到那一边去,这是略举几个例子,犹如明镜,睹其面像,看得很清楚,而且是免费的,不需要卫星转播,这是略举庄严当中的宝树为例。

  再看下面是举其他的例子,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四十二彻照十方愿。彻照十方是说光明,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极乐世界广大没有边际,庄严无尽美好,清净没有丝毫污染,光莹如镜用个比喻来说明,极乐世界的万物就象宝镜一样都放光明,这个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同样我们这一边也在极乐光明之中,如果有众生有机缘能够见到极乐之光,自然生稀有心,有人说我没见到,前几天有同修说他见到了,还拍了照片,我们常常遇到有学佛同修拍到佛光。前几天有同修拿到他们拍到的佛光说要跟大家解释一下,我看到之后我就问,我说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真话是什么呢,真话这些很平常,而且有很多时候,很多人拿摄相机,你譬如从车窗往外面拍,这个闪光灯打在玻璃上反光,每一张都有佛光,这是真话,然后或者对着夕阳照出来的,云彩很漂亮,每一张也都是佛光,还有阴天下雨的时候打雷闪电,拍出来也有这个效果,这是真话。假话是什么呢,你太了不起了,你能见到佛光,稀有瑞相,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一些是真的拍到稀有瑞相,这是有的,我还曾经拍过,但是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这些现象是很平常,佛说的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如果想拍,往生的时候带个相机,到极乐世界有的是,拼着拍,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嘛,这没有必要那么样执着。见到这些不管是自然现象还是稀有瑞相,都知道,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可以当作是一种境界,不要执着就是好境界,执着就变成障碍。那我们在此地所说的极乐世界的光是什么光呢,实际上是心光,是弥陀本愿之光。无量寿经展开字字句句都是极乐之光,我们见到了闻到了应当生稀有心,学习心,这才是我们现前得到的受用,这是光明遍照。

  再看下面,第四十三愿宝香普熏,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一段是说极乐世界一切万物都有奇妙的香味,实际上我们这一边的万物也都有奇妙的味道,只不过不一定是香味,这是什么呢,本质的不同,西方极乐世界人心清净,每个人善良,所以他的环境自然而然清净庄严,不但花草树木皆有奇异的香味,桌椅板凳一切万物无不是具足这样的奇特妙用。下从地际,下面从地际,地际啊就是我们讲的地心,但是这个地球地心我们看不到,因为它不是透明的,极乐世界是透明的,琉璃为地,所以能看到地心也在放光,上至虚空,这中间的宫殿,宫是诗人居住的场所,殿是大家学习的课堂,办公场所,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不能一一细说了,通通都是宝香所成,所以经上说极乐世界是香光庄严,光明,无尽妙香普熏。那么在佛法里面讲的香光都是有表法的,香代表什么呢?在很多这个佛前供的香炉,有时候会看到前面香盘有一个小的写上戒定真香的佛案,戒定真香就是很好的说明在佛门里面香的真实意义,实际上香是心香,我们的心清净了,自然而然心性的香就流露出来了,这个实在对一般人来说不容易体会。据说虚云老和尚晚年这个身体散发清香,老和尚的衣服一年洗一次,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这个身上的油垢都很厚,但是亲近老和尚的人都能感觉到老和尚身上散发一种奇妙的香味,不知道在哪里买的,的确是这样。当我们心清净的时候也有这种效果,所以为了我们这个划算起见,不要买香水,修清净心,心清净下来可以省很多香水钱,自然而然从我们的身心流露出来的。香光庄严,光是什么呢,一个人的气质,这个世间人讲磁场,一般人说气质,比较明显的讲佛在大众之中的确是光明显赫,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内在的涵养所流露出来的气质,这就是香光庄严。

  那么前面这个四十三愿,都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一切众生而发的大愿,下面还有五愿是为十方世界发心的菩萨们特别发的大愿,加持十方世界发心利益众生的菩萨,他们虽然还没有去极乐世界,现前就能得到这五愿的加持。我们想不想现前就得到?没人表态说明不想,如果想也很容易,发心舍已为人,菩萨没有别的,就是舍已为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个五愿现前就能得到真实受用。有人说为什么阿弥陀佛为菩萨发现前得受用的大愿呢,因为菩萨发心可贵,一切诸佛都赞叹,菩萨发心舍已为人,一切诸佛都给予他鼓励,所以阿弥陀佛同样发大愿加持这些菩萨。

  我们先看第四十四愿,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菩萨,经上说的,菩萨发心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发菩提心,舍已为人,这就是菩萨,果然这样发心现前就得到这样的受用,十方佛刹诸菩萨众,全包括了,闻我名已,就是听闻到弥陀名号,弥陀本愿,立刻就能得到这样的受用,这面有三个名词,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实际上这是念佛三昧的别名,说了三个是念佛三昧三种不同的境界,首先譬如我们发心念佛,头一个念佛心得清净,这是第一步,第二个呢再进一步得解脱自在,最终得普等,普就是普遍,等是平等,心地平等,真正契入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换个说法,这三种就是一个真正发心学佛的人现前所得到的真实受用,你譬如,我真正发心学佛了,学佛能得什么好处,现前得什么利益,头一个利益不说不生烦恼,至少少生烦恼,有人说不对,我学佛这么多年了还是天天生烦恼,你高兴生有什么办法呢?佛教我们不要生我们还是要生烦恼,你说有什么办法呢?你说烦恼不是我要生的,我没意思生烦恼,就是XX人天天惹我生烦恼,很多人常会这么说,实际上没有人可以让我们生烦恼,只有我们下决心要生烦恼,才肯定生烦恼,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情绪化以为的一定要生烦恼发脾气才可以处理,很多时候没有必要,甚至于说什么时候都没有必要,但是,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认为非常有必要,而且非这样不可,于是我们就烦恼了,有人说不行啊,他天天跟我吵架,我看他不顺眼,佛说了叫忍啊,我也忍了,但是忍了这么久他还是没觉悟,他还是吵我,怎么办,再忍啊,实际上这不是个办法,换一个角度有很多事情可以轻而易举的去看待。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苏格拉底,很多人都熟悉,苏格拉底他有个老婆,这个老婆很霸道,所以古希腊人有句谚语,说到XX人很霸道,就说是苏格拉底的老婆,用她作代称,天天跟他吵架,说吵架不对,她一个人吵,脾气很爆,大事小事有事没事总是拿他大骂一番,有人说这样老婆还不离婚啊,如果现在可能早就拜拜了,可苏格拉底他不但没有离婚的概念,反而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每一次他老婆吵他,他都在那边非常认真的听,没有一丝毫要生气的样子,她吵完之后,苏格拉底就说你今天进步了,比昨天吵的更清楚,骂的更明白,来喝杯茶接着吵。你看,这是真正聪明人,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哲学家不是没有原因的,心态非常好,我们想一想,我们在面对这些境缘的时候,与其跟他生烦恼,不划算,你还不如坐下来冷静地欣赏,他在那边表演,说老实话很累,他已经很累了,你怎么还忍心折磨他?太不慈悲了,应该怎样呢,沏一杯上好的饮料,他这一边吵完了,请他喝杯补一补身体,免得明天没精神再吵。这才是智慧的处理方法,自己不用生烦恼,这样过不了几天,他也没兴趣吵了,他如果要真的还能坚持吵下去,哎呀,我们要恭喜你了,可能是第二个大哲学家,恐怕会超过苏格拉底。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善于面对这样的境缘,提升自己的境界,改变自己的心态,事实上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烦恼,我们本来可以让心很清净的,本来可以很自在的,很解脱的,可是我们往往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一定要让自己不清净不自在生烦恼,哎呀,真是古人说的,世间本无事,庸人独自扰,是这样。那么念佛人呢,如果没有这样好的心态,不具备菩提的心态,觉悟的心态,这一句佛也会念得很苦,的确是这样。不少同修说念佛,哎呀我现在念佛不敢念,在家里念佛又是怎样怎样,出去念佛又怎样怎样,好像念佛是做地下工作的一样,本来念佛是很开心的事情,很高兴,以欢欢喜喜的心情面对生活,用念佛指导生活,我们的生活现前就可以得清静,得解脱。更进一步,普等,心啊逐渐逐渐平等,这就是念佛三昧的现前受用,三昧,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正受,正定,正常的享受,这才是正常的享受。

  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诸深总持就是一切万法,生活当中所有一切大大小小的一切事情,自己都能够看得很清楚,不至于妄生烦恼,自已的心呢安住三摩地,心地如如不动,能够保持这样下去,肯定成佛,菩萨就是这样过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