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德行,成就了智慧,自自然然能感动别人。“治其身而天下治”,治是从断烦恼说的,断烦恼、断习气,我做我自己的。我自己烦恼习气真的断了,就能帮助别人断烦恼、断习气,好榜样在此地。如果没有智慧,没有修养,以为拿到这个权位可以作威作福,抓到权了,一切人就要听我的,那他不是为大家服务,他是让大众来承事他。你的福报能享几天?你有多大的福报?你的福报享尽了,你不堕落谁堕落。
所以,三宝家的事业,上是对佛菩萨负责任,为他服务,正法久住!下对一切众生负责任,使众生有很好的修学场所,有很好的学习机会,你要有这个认知。你对人要有平等心,对人要有真诚心,“诚敬”两个字念念不忘,你才能把如来家业办好。你才能真正利益一切修学的众生,无论是初学,无论是老修,你都能面面顾到。世出世法里面最忌讳的是瞋恚,就是发脾气。中国古圣先贤教导子弟,教导后人,修身里头第一句话说什么?“惩忿”!这两个字怎么讲的?用我们的佛教的话来讲大家容易懂,“不瞋恚”;瞋是表现在面孔上不高兴,恚,面孔虽然没有表现,心里不舒服,不可以。把这个摆在第一句。
我们佛门里头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把事情就做坏了。许许多多人尊敬你、拥护你,希望你把这个道场带好,但是你会常常发脾气,脾气一发怎样?人家远离你,怕你,不敢跟你共事。好了,你的手脚都没有了,你天大的本事你一个人办不了事。古德常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大事小事都一样,你要有很多好的助手,很多人帮助你,你事情很容易办。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愿意来关怀、照顾你,你的事情就难了。特别是站在领导的地位,无论你的地位是大是小都一样。小单位你管三、五个人,三、五个人真正尊敬你,真正拥护你,全心全力替你办事,你这个小单位工作就很出色。如果常常骂人,常常教训人,常常对这个也不满意,那个也不满意,好了,你底下这些人怕你,变成怎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不如无事,你的业绩就没有了。刚才说过,对你自己的功过是小事,不是大事;在佛法里,对于整个佛法形象,这是大事,不是小事。
学院,对于在此地参学的同修,他在此地学经教,我们要怎样照顾他?我们学院有念佛堂,万姓祖先纪念堂,这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开放,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关心、随时随处来照顾。夜晚念佛,天气寒冷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衣服够不够,有没有想到晚上热的茶水不断,小点心不断。念佛堂一定要有值班,这个值班谁去做,如果我们常住人不够,那就请义工来帮助。值班一般不能超过三个小时,三个小时一定要换一班,他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他明天还有精神、还有体力来办事。
念佛堂念佛,大家都晓得磁场很殊胜,都喜欢进念佛堂,你看连日本的土井法师,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他们在日本很少念佛,他到这儿,看我们念佛堂,喜欢,有人请他到我们楼上去坐坐,他都不肯,他要在念佛堂,很难得!尤其念佛堂供奉着万姓先祖的神位,以真诚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心,回向供养祖先,这是无比殊胜的功德!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我们真干,祖先们都看到了,看到我们念佛往生,他知道念佛往生是真的,念佛往生是好事,我们列祖列宗将来念佛往生净土的多了!这是真正“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究竟圆满落实。所以我们香港的道场、古晋的道场,都是以念佛为主。少数喜欢听经的人,另外给他辟一个小教堂,从网络、从卫星收看我们讲经的节目,一定要晓得念佛为主!
念佛一定是以绕佛为主,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学到的。吉祥云比丘,八十卷里面称为德云比丘,德云、吉祥云梵文是一个名字,中国翻经的人不同,所以翻的名字不一样,意思一样。第一个人,他教善财,以绕佛为主,实在绕累了,你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口里头不念,听。这时候你养神,体力很容易恢复,坐个五分钟、十分钟,精神恢复了,站起来跟着大家一起再绕佛。如果觉得精神提不起来,疲倦,你就拜佛,到当中去拜佛。拜佛是很好的运动,拜佛也是耳听,心里面念,不出声,拜佛的时候出声伤身体。佛法确实对我们身心健康念念都照顾到,真的是健康长寿,少病少恼;少恼是少烦恼,没有烦恼,养身心清净。
道场里面的大众最重要是和睦,最重要是无事,古大德常说“丛林以无事为兴旺”,无事里头最重要的是没有意见。古来的祖师大德很聪明,大家都是凡夫,杂心妄念哪有那么容易断得了,人与人相处哪有情投意合的,太少了,总有意见。有个妙法,这个妙法就是“止语”。进道场不准说话,他念头渐渐就静下来,很重要!我们今天只是念佛堂,限制在念佛堂,进念佛堂决定不说话。如果能够限制在整个道场,这个道场的人真正会有成就的,而且成就的人一定很多,为什么?不说话。有意见也变成无意见,有是非也变成无是非。
“止语”是妙绝了的一种修行方法,我们虽然没有限制,自己一定要自己限制自己,言语愈少愈好,言语愈简单愈好。十句话,你能够两、三句就说出来,好言语,你学过的。两、三句话能说完的,你要说十几二十句,啰嗦!伤身也伤心,所以不能不学。六和敬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六和敬里面前面两条,那是中心,“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希望大家放弃自己的成见,常常在经典上学习佛菩萨的教诲,这叫真修行。现在时间到了。
《劝学》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