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归直指▪P3

  ..续本文上一页宝为一树者,根茎枝叶花果,亦以二宝。如是行行相值,枝枝相准,花花相顺,果果相当,乃至周遍世界,不可胜视。

  树网宣音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花

  大本经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宝池中,澡雪形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颈,亦复如是。调和冷暖,无不顺适。既出浴已,各坐莲花之中,自然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吹诸宝花,皆成异香,散诸菩萨声闻大众之上。极目明丽,花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大众有欲闻法者,有欲闻音乐者,有欲闻花香者,有皆不欲闻者,各如其意,不相违忤。

  鸟宣偈颂

  小本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法是生起圣道的根本,固比称“根”。五力:五根坚固所发出的力量,包括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菩提分:五根、五力所显发出来的七科觉悟,包括择法菩提分、精进菩提分、喜菩提分、轻安菩提分、念菩提分、定菩提分、慧菩提分。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景象殊胜

  大本经言:刹中诸上善人,寿皆无央数劫,皆洞视彻听,遥相瞻见,遥闻语言。其面目,皆端正净好,无复丑陋。其体性,皆智慧勇健,无复庸愚。凡所存念,无非道德。形诸谈说,无非正事。各相爱敬,无或憎嫉。各通宿命,虽历万劫,已所从来,靡不知之。复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复知无央数世界,天上天下一切众生心意所念,复知彼于何劫何岁,尽得度脱为人,得生极乐世界。

  自然饮食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刹中,诸往生者,其饭食时,有欲银钵者,有欲金钵者,有欲水晶琉璃钵者,乃至有欲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随其意,化现在前。百味饮食,充满其中,多亦不余,少亦不缺。食已,自然消散,无有渣滓。或但见色闻香,自然饱满,既已食讫,器皿自去,再欲食时,复现如前。微妙快乐,次于泥洹。

  随宜修习

  大本经云:彼国人民,有在地讲经者,有在地诵经者,有在地听经,思道、坐禅者。亦有在虚空中讲经者,有在虚空中诵经者,在虚空中听经、思道、坐禅者。于是未得须陀洹者,因此得须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者,因此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各随其质,欣然适意。(*须陀洹: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意思是初入圣流。斯陀含:声闻乘中的二果名,意思是一来。修到此果位后,死后到天上做一世天人,再到此世界受生一世,便不来欲界受生死了。阿罗汉:这是声闻乘的最后果位,到此果位,了脱生死,不再受生。不退转菩萨:指进入菩萨的初地,在位、行、念三个方面都不会再向后退)。

  音容相貌

  佛问阿难:譬如丐者,在帝王侧,形相容仪,可相类否?阿难答言:丐者赢陋丑恶,安可比拟帝王?佛言:帝王虽贵,然较之转轮圣王,犹如丐者;转轮圣王,仅王四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弥陀佛刹中,诸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

  作观见佛

  《十六观经》,载频婆娑罗王之后韦提希,因其子阿阇世王,弑逆,不愿住此娑婆浊恶世界,求生西方清净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种观想之法。至第七观,遂见西方琉璃宝池,遥睹阿弥陀佛,光明相好,伫虚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世尊遂授记韦提希,及五百侍女,皆生净土。此用观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来有异方便教汝,故得往生。所以莲大师云:观法深玄,只应守约。守约者,持名之谓也。

  称名见佛

  世尊说大《阿弥陀经》,备言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告阿难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为阿弥陀佛作礼。”阿难如教作礼,白佛言:“愿见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与菩萨声闻大众。”说是语已,阿弥陀佛,即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尔时阿难,见阿弥陀佛,容貌巍巍,如黄金山。会中四众(*四众:指出家男女二众及在家男女二众),悉皆睹见,并见国土一切庄严。是时盲者皆见,聋者皆闻,哑者皆语,跛者皆行,地狱饿鬼,皆获安乐,诸天乐器,不鼓皆鸣。

  持名往生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按]此段乃一经之要旨,重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上。

  生非易事

  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按]前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故信为入门之要务。人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无善根,无福德,无因缘矣。如此甘露法门,乃竟于我无分,岂不痛惜!余每诵经至此,不觉毛骨悚然,有时泪下如雨。既复幡然自慰曰:只愁不欲往生耳,果能信得阿弥陀佛真,便是我之善根;果能发得菩提心切,便是吾之福德;果能念得如来圣号,便是吾之因缘,安有不往生之理?《法华经》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末后付嘱

  佛告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按]人在三界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方能逃脱。及幸而开得一门,可以直达家乡,机缘岂可错过?净土法门者,透出围城,直达家乡之路也。释迦如来,大慈大悲,悯念被围之人,必受荼毒,所以开此捷径之门,招人速出。此段经文,是最后叮咛语,不独教人谛信如来自己之言,并示以信受十方诸佛之语,悲心亦甚切矣。吾辈身荷大恩,无由上报,惟有如说修行,立弘誓愿,求生净土而已。谨将修此法门等,开列于后。

  修持法门

  每晨:盥漱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便向之),至心奉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四恩:指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三有:即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顶礼

  南无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或十拜或七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菩萨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拜),烦恼无尽誓愿断(一拜),法门无量誓愿学(一拜),佛道无上誓愿成(一拜)。礼拜讫,即诵《阿弥陀经》,或平日所诵经,或平日所持咒,皆不拘多寡,但须至心持诵。诵毕,即回向西方。略停,即一心念佛。

  念佛起止仪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随念六字名号,或四字名号,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各随其力。念完,即念观音势至二菩萨名号,即念回向文一遍,回向西方。

  若每日所课佛号,多至几千几万声,当分作几时念。每念一时,即回向一次。其回向文,有详有略。详者,云栖大师所定;略者,慈云忏主所定;最略者,即经偈十六句(见后),各随其力。

  十念法门(此为最忙者设)

  每日清晨,盥漱焚香(若无香花,须心上观想,作无数香花,供养三宝),合掌面西,至心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拜)

  随合掌面西,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气极为度,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十气连属,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十念者,是借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即念十六句回向偈,偈曰: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报恩法门

  修净土者,静想吾一生以来,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训养育,此恩此德,何能上报。又念吾从无量劫来,托生之数,不可穷尽。则父母之恩未报者,亦不可穷尽。此无量宿世父母,现今必有在地狱中,烧煮屠割者;必有在饿鬼中,饥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负重牵犁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犹母鸡被杀,而小鸡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犹小鸡虽见母杀,而不知所以救度也。兴言及此,便当涕泪悲泣,举身投地,代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师长眷属,发菩提心,至心称念圣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若有至亲骨肉,新遭丧亡者,亦回向在内。

  助缘法门

  修净土者,每日清晨,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所杀牛羊犬豕,禽…

《西归直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