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建设佛化家庭▪P2

  ..续本文上一页门看习惯,暗添白发数茎新。

  亲恩歌 孙念劬

  岂不深知父母恩,世间那有铁心人。只因看得妻儿重,没得工夫到老亲!

  漫把钱财米谷论,此身亦是欠娘身。如何毫发能私得,你是双亲什么人?

  兄弟原同一树栽,专心供养莫相推。譬如孤孑无兄弟,更向何入推卸来?

  纵然牲鼎祭吾亲,不及生前菽水真。打骂来时陪笑面,庭帏欢喜一家春。

  莫怪双亲说话烦,但须忍耐博亲欢。老人总为儿孙计,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晓双亲手内贫,要穿要用懒求人?莫因亲未分明说,做哑装聋不作声。

  要一分时讨一分,谁人常有许多心。劝君六饭三茶外,还要供亲几两银。

  戏彩承欢自古闻,但求父母意欢欣。纵然体贴能周到,犹恐芳樽对夕曛。

  谁人不具好心肠?贫苦人家孝益彰。但得吾亲能饱暖,自身冻饿又何妨。

  不识亲恩看养儿,千辛万苦不推辞。试将受养亲儿意,爱养双亲到老时。

  事亲之道,有物质的供养,和法味的供养。

  (2)怎样是物质的供养

  石天基居士说:“养亲条目约有四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

  “饮食的事,为人子者,那个不欲竭力珍馐,罗列甘旨。若是个富贵人家,何难措办;若是家业淡泊的,便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要知古人说得好,菽水承欢,盖为贫践者言也。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中节,不敢潦草,然后敬奉,略有好食,先进父母;至于自己,粗粝俱不计较。要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虚薄,饮食难得消化,进的食物,须要炖得热的,软烂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之物不可与食。食不可过饱。这饮食调理,为人子者,俱耍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为人子者,那个不欲锦绣细软?但富贵人家便容易制造。若是寒俭之家,何能如意?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月衣服内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霜冷之月,若有暖阁轻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至于晚间,宜将汤壶,放于被内。再如夏月夏衣,须要凉爽;凡有汗者,频频换洗。这衣服调理,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起居的事,为人子者,须要时时照著。凡是江湖风浪,危桥险岸,绝早黑夜,雨雪霜雾,俱不可任父母轻往。凡是丧祭斗讼忧愁的事,俱不可任父母轻到。至于劳心费力的事,俱不可任父母去做。若遇欢乐安逸的事,不妨劝父母去行。再如父母性所喜好的好事,亦劝多为。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稳自在,快活过日,就是尽心了。这起居调理,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是,为人子者,须要加意调摄小心扶持,请名医用药。病中煎制汤药,进奉饮食,俱要自己亲为,不可尽委奴婢,切不可生一个懈怠的心。只要你在幼小的时候,有了疾病,为父母的,不知替你调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尽心的理!父母有病,万一作污床褥,为子者,俱要勤勤洗换,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只想你在怀抱中,便溺粪污,为父母的,不知替你洁净了多少,你今日岂可有嫌恶的理!这疾病调理,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这是物质的供养。

  (3)怎样是法味的供养

  恩爱眷属,不过数十年罢了。这数十年的光阴,是很容易过去的。“风木生悲”谁也是免不了的啊!父子夫妻平日聚首的时候,很是难割难舍,可是一旦到了生死的分途,寿命不能假借,罪苦不能代负,就将手足无措了。智慧无上的世尊,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且看他怎样的警告我们罢:

  世尊在无量寿经里,恳切地告诉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说:“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又说:“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又世尊在善生经里说:“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以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们念佛,使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解决这人生的缺憾。我们应该劝父母念佛,把父母从苦海里度到净土,这才是真正澈底的报恩啊!

  王日休居士说:“世间之孝,一世而止,犹为孝之小者。出世间之孝,无时而尽。以父母生净土,福寿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之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劝勉,他日徒伤其心,徒为厚礼,亦何益乎?若又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以此功德,资父母之福寿,厚父母之善报,佛不阻众生之愿,此意必可遂矣。上品上生者,先言孝养父母,吾能推是心以为孝养,其往生品第可见矣”。

  王莲舫居士说:“儿子事亲,生求其安,死求其乐。佛说:“死生无常,沉沦六趣”。亲求超脱,须仗佛力。为子者亲在之日,当劝亲念佛,即世安养。亲没之后,宜广行善事,劝修净业,资亲冥福,往生净土。庶先灵早得永久之安乐,而子心亦可稍慰于无憾。斯又孝之至矣。或谓奉佛救亲,未免以不肖之心待父母,不知父母有德,非仗佛力,难达佛境。天福享尽,还应堕落。父母无德,不免沉沦,三途受苦,靠谁超拔?此孝子爱亲之心,所以不容己于怀也”。

  亲与子的问题,限于篇幅不能尽量的殚述,我们只要记著:“要知亲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爷娘”。这几句话就是了。

  二、婆与媳之间

  家庭中最容易在意见上发生冲突的要算婆媳了。婆媳之间常常为了极小的事情而闹意见。若要维持家庭间融融之乐,做婆媳的要公允,要宽恕;做媳妇的要服从,要忍让。

  (1)彼此都要做婆媳的

  婆婆也是做过媳妇的,而媳妇将来也要做婆婆的啊。婆婆的女儿要做人家的媳妇,而婆婆的媳妇也就是人家的女儿啊。一个人若是自己做媳妇,或是自己的女儿做媳妇时,受到了无理的委曲,她的心中自然是不快活的;那末做了婆婆,就不应该向媳妇故意寻错处。若遇到媳妇有错误的地方,也应该和颜悦色的纠正她。纠正的时候,不可当著他人的面前使她难堪。释迦世尊指示我们,在纠正他人的过失时,要“屏相教诫”,就是要在没有旁人的地方去教诲。儿媳间如果有一时的言语冲突,做尊长的最好不要牵入漩涡,否则将会引起更大的纠纷;因为偏袒于一方总会引起另一方面的不快的。

  (2)由隔膜而误会

  有许多做婆婆的,以为自己的女儿总是好的,媳妇不是我所生,总是不好的。存著这种错误见解,婆媳间就生起一层隔膜了。由隔膜而发生误会,由小事而起争执,从此家庭不和,于是“诟谇日闻”。若是遇著搬嘴弄舌的小姑,拨弄是非,就把一个家庭弄得乱七八糟了。其病源就在于不公允,不宽恕。婆婆待媳妇,要和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媳妇有不周到的地方,要退一步的想:“年轻人总有点不懂事的”。这样处处原谅她,自然你亲我爱了。此外对于媳妇媳家的父母兄弟,要表示亲热,切不可有藐视的态度。

  (3)迎合婆婆的意

  做媳妇的应该尽可能的把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合理的修改得适合婆婆的意,以期得到婆婆的欢心。最要紧的,便是应该易地设想:“我将来也要做婆婆的啊。假如将来有一个媳妇不称自己的心意,我将会觉得怎样呢”?而且婆婆就是丈夫的母亲,当然要和自己的母亲一般,要尽心奉侍啊。

  不知理的媳妇常常因著夫家贫穷,工作繁杂,以及人口众多,衣食俭朴,而故意做出使人难堪的举动。更有些仗看娘家的势力,轻慢公婆丈夫的。这样的媳妇没有不使家庭的幸福决裂破碎的。此外做媳妇的,若有懒惰奢侈邪僻等不良习惯,也足以妨碍家庭的融洽。那都要痛自改革的。

  陆景宣居士说:“媳妇不惟自己要尽孝,尤当劝夫尽孝。若丈夫于公姑小有违言,便当代为谢罪,曰:此由媳妇不贤,致使吾夫不顺于公姑,非独丈夫之罪也。请公姑息怒,今后当劝丈夫改过矣。

  “妇与姑之最易失欢心者,为背后之言语,最易得欢心者,亦背后之言语。如在母家亲戚或夫家亲戚之前,凡有言语,必称公姑之德,多蒙优待,只是我不能孝顺。展转传闻,公姑岂不大喜乎?若略有一言怨望,公姑闻之,心必不喜矣”。

  (4)处理母与妻的纠纷

  做儿子的(或丈夫)当母与妻发生纠纷的时候,对于母和妻应作个别谈话。对母亲一方面应用诚恳的谢罪方式,请求原谅。当母亲提起媳妇不好时,应该完全承认过错,使老人家出了口气,而觉得欢喜。对于妻的方面,应该对她表同情,对她解释和安慰,用情爱消去她的怨恨;而且须使妻因情爱的感动,而孝敬尊长。记得王朗川居士说:“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也,朝夕不离,洁奉甘旨,而亲心悦。故舅姑得一孝妇,胜得一孝子”。真是入情入理的话。

  夫妇篇

  一、共同生活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绝对不是女子的牛马。家庭的组织,是双方分工合作的。一对夫妇,由恋爱而结婚,在恋爱时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诚坦白的态度,专以隐己之恶,扬己之善的技巧来博取对方的欢心,这样的恋爱假使成熟,就要结成不良的后果。往往到了结婚以后,以为双方的名分已经确定了,夫妇的关系已有保障了;于是彼此过去抑制自己,博取对方欢心的观念就改变了。一切行为就处处随便,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客气,反以为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客气。倘不体谅对方的关心,反怪他为麻烦,不赞美对方的谦逊,而说她卑下;再不客气的还企图屈抑对方,以迁就自己。逐渐的,彼此把所有的劣点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了,结果日久生厌,只觉得对方的可憎了。诚…

《建设佛化家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莲宗正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