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四▪P20

  ..续本文上一页,禀说修行。所生微解,即了因性。所修微行,即缘因性。正性为本,束此三性,总名缘因。以能资发一实解故。故云,长者诸子若十二十乃至三十。先因游戏,入火宅也。三了因佛子,谓闻法悟道,三因开发。正因理心发,即法身德。了因慧心发,即般若德。缘因善心发,即解脱德。束此三性,总名了因。以能了达中道义故。故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真是佛子也。若了因子,常得见父,父不远行。若缘因子,机尚未熟,父即远行。得有饮他毒药之义。今云多诸子息,正是普收正因子也。若十者,十界中佛界机也。二十者,十界中佛及菩萨两界机也。乃至百数者,十界互具十界,故为百也。百界并有性德三因,并有生善之义,故皆名子息也。以有事缘者,譬此土机浅,彼方缘熟也。远至他国者,譬非灭现灭,即所谓亦复现言当入涅槃也。

  

寅二还来譬,譬现在益物二。初譬感应,二譬施化。卯今初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此此譬上文机应相关。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也。佛在世时,不但已闻法者,薄有解行。纵令不见闻者,亦蒙利益。如生盲不见日轮,亦藉日轮而得起作。佛既非灭示灭,不惟大地幽暗。纵令曾结缘者,通惑未断,渐著三界见思毒药,故云饮他毒药。不知出要,故云闷乱。轮转六道,故云宛转于地也。

  

卯二譬施化二。初譬现形,二譬说法。辰今初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还来归家,譬上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三菩提,非生而现生也。或失本心者,譬贪著三界,失先所种若顿若渐诸善根也。或不失者,譬虽著五欲,不失三乘善根也。遥见其父者,譬佛出时,众生亦见色身。而为见思障隔五分(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不得亲奉法身,故云遥也。见闻佛出,皆有喜敬求救之事。具如诸经所明。

  

辰二譬说法。上文广明一代所说,及释巧说之由。所谓照理,称机。今但总明三意。初譬佛受请转顿渐*轮,二譬劝诫,三譬得益。己今初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

  

经方,譬顿渐一切诸教典也。药草,譬顿渐一切诸法门也。并是出世正法,故名为好。色譬大小乘戒。戒防身口,事相彰显也。香譬事理诸禅,功德普熏也。味譬权实诸慧,能证空中理味也。皆悉具足者,不论顿渐大小偏圆,皆有此三学也。又色是法身,体质义故。香是解脱,离臭义故。味是般若,证觉义故。大小偏圆一切法门,皆悉揽此三德而为体也。捣,譬空三昧。筛,譬无相三昧。和合,譬无作三昧。大小偏圆,皆有此三种三昧。一一三昧,皆具戒定慧三,亦皆以三德为其体性。但有明昧之不同耳。又空观如捣,假观如筛,中观如和合。三观皆不离戒定慧。亦皆不出三德体性。将此法与顿渐众生,令其修行名令服也。

  

己二譬劝诫

  

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汝等可服,劝也。速除苦恼,诫也。劝令早服,诫令勿迟。顿渐诸典,俱有劝诫。

  

子三譬得益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子既遍收十界,故独举不失心者,能得现在益也。从初成道,乃至涅槃,最后得度。皆由不失三乘善根故耳。见色香好,即便服之。服乃得味,得味病除。譬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能断三惑也。二还来譬,譬现在益物竟。

  

寅三复去譬,譬未来益物。上文有二。初非灭唱灭,次释须唱灭。就初文又二。初明本实不灭。二明方便唱灭。次文亦二。初明不灭有损,二明唱灭有益。今具譬之。即为四。初超譬不灭有损。二譬方便唱灭,三譬唱灭有益,四追譬本实不灭。卯今初

  

馀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馀失心者,譬往昔结缘尚浅之人,及昔未结缘之辈。不能于今佛世得度,须至灭后方渐熟脱,即是未来机也。毒气深入,譬上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好色香药而谓不美,即是不持戒习定,所以终不能得理味。譬上便起骄恣而怀厌怠也。

  

卯二譬方便唱灭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死时已至,譬当入涅槃也。留好良药,譬留诸经教法门也。复至他国,譬此方现灭,他方现生。故上文云,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也。遣使者,或取涅槃中大声普告为使人。或用神通,或用舍利,或用经教等为使人。今用四依菩萨语众生云,佛已灭度。但留此法。我今宣宏,汝当受行也。后时若无四依传述经法。则众生岂能自知有佛已灭。故用四依(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智不依识,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为所遣使。

  

卯三譬唱灭有益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卯四追譬本实不灭

  

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良由灭后众生醒悟,服药修行以作因缘。能感未来应化。如遗教(经)云,其未度者,亦皆已作得度因缘也。亦有精进苦到,即于道场感见诸佛者,如天台大师,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便是服药病除之验。故知灭实不灭,益遍未来。初良医治子譬,譬上三世益物竟。

  

丑二治子实益譬,譬上总结不虚。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否?不也,世尊。

  

初立譬竟。

  

子二法合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成佛已来无量劫,合过去益物譬。言当灭度,合未来益物譬,现在易知,故略不合。亦无能说(我)虚妄,合治子实益譬也。初长文竟。

  

辛二偈颂二。初颂正显远,二颂三世益物。壬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

  

不颂执近之情,但颂显远也。亿载,皆数名。

  

壬二颂三世益物二。初颂法说,二颂譬说。癸初中二。初颂正明三世益物,二颂总结不虚。子初又三。初颂过去,二颂现在,三颂未来。丑初又三。初超颂过去益物所宜,二追颂过去益物处,三颂拂过去迹疑。寅今初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

  

说法教化,颂声益也。令入佛道,颂得益也。方便(现)涅槃,颂形益中非灭现灭。即兼得(明)非生现生也。

  

寅二追颂过去益物处

  

而实不灭度,常在此说法。

  

寅三颂拂过去迹疑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虽近而不见,故但见儒童(菩萨于燃灯佛所以五茎莲华献佛及礼足、布髮掩泥,令佛足踏而过之,佛因记之。)得记及寿终等也(佛记曰,汝自此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初颂过去竟。

  

丑二颂现在二。初颂感应,二颂施化。寅今初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长文明感应中,则云乐于小法,德薄垢重。今颂明供养渴仰等者,彼(长文)约不知久成(佛)义说。今(…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