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P20

  ..續本文上一頁,禀說修行。所生微解,即了因性。所修微行,即緣因性。正性爲本,束此叁性,總名緣因。以能資發一實解故。故雲,長者諸子若十二十乃至叁十。先因遊戲,入火宅也。叁了因佛子,謂聞法悟道,叁因開發。正因理心發,即法身德。了因慧心發,即般若德。緣因善心發,即解脫德。束此叁性,總名了因。以能了達中道義故。故雲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真是佛子也。若了因子,常得見父,父不遠行。若緣因子,機尚未熟,父即遠行。得有飲他毒藥之義。今雲多諸子息,正是普收正因子也。若十者,十界中佛界機也。二十者,十界中佛及菩薩兩界機也。乃至百數者,十界互具十界,故爲百也。百界並有性德叁因,並有生善之義,故皆名子息也。以有事緣者,譬此土機淺,彼方緣熟也。遠至他國者,譬非滅現滅,即所謂亦複現言當入涅槃也。

  

寅二還來譬,譬現在益物二。初譬感應,二譬施化。卯今初

  

諸子于後飲他毒藥。藥發悶亂,宛轉于地。

  

此此譬上文機應相關。見諸衆生樂于小法,德薄垢重也。佛在世時,不但已聞法者,薄有解行。縱令不見聞者,亦蒙利益。如生盲不見日輪,亦藉日輪而得起作。佛既非滅示滅,不惟大地幽暗。縱令曾結緣者,通惑未斷,漸著叁界見思毒藥,故雲飲他毒藥。不知出要,故雲悶亂。輪轉六道,故雲宛轉于地也。

  

卯二譬施化二。初譬現形,二譬說法。辰今初

  

是時其父,還來歸家。諸子飲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遙見其父,皆大歡喜。拜跪問訊,善安隱歸。我等愚癡,誤服毒藥。願見救療,更賜壽命。

  

還來歸家,譬上爲是人說我少出家得叁菩提,非生而現生也。或失本心者,譬貪著叁界,失先所種若頓若漸諸善根也。或不失者,譬雖著五欲,不失叁乘善根也。遙見其父者,譬佛出時,衆生亦見色身。而爲見思障隔五分(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不得親奉法身,故雲遙也。見聞佛出,皆有喜敬求救之事。具如諸經所明。

  

辰二譬說法。上文廣明一代所說,及釋巧說之由。所謂照理,稱機。今但總明叁意。初譬佛受請轉頓漸*輪,二譬勸誡,叁譬得益。己今初

  

父見子等,苦惱如是。依諸經方,求好藥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搗篩和合,與子令服。

  

經方,譬頓漸一切諸教典也。藥草,譬頓漸一切諸法門也。並是出世正法,故名爲好。色譬大小乘戒。戒防身口,事相彰顯也。香譬事理諸禅,功德普熏也。味譬權實諸慧,能證空中理味也。皆悉具足者,不論頓漸大小偏圓,皆有此叁學也。又色是法身,體質義故。香是解脫,離臭義故。味是般若,證覺義故。大小偏圓一切法門,皆悉攬此叁德而爲體也。搗,譬空叁昧。篩,譬無相叁昧。和合,譬無作叁昧。大小偏圓,皆有此叁種叁昧。一一叁昧,皆具戒定慧叁,亦皆以叁德爲其體性。但有明昧之不同耳。又空觀如搗,假觀如篩,中觀如和合。叁觀皆不離戒定慧。亦皆不出叁德體性。將此法與頓漸衆生,令其修行名令服也。

  

己二譬勸誡

  

而作是言,此大良藥,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惱,無複衆患。

  

汝等可服,勸也。速除苦惱,誡也。勸令早服,誡令勿遲。頓漸諸典,俱有勸誡。

  

子叁譬得益

  

其諸子中不失心者,見此良藥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盡除愈。

  

子既遍收十界,故獨舉不失心者,能得現在益也。從初成道,乃至涅槃,最後得度。皆由不失叁乘善根故耳。見色香好,即便服之。服乃得味,得味病除。譬因戒生定,因定發慧,能斷叁惑也。二還來譬,譬現在益物竟。

  

寅叁複去譬,譬未來益物。上文有二。初非滅唱滅,次釋須唱滅。就初文又二。初明本實不滅。二明方便唱滅。次文亦二。初明不滅有損,二明唱滅有益。今具譬之。即爲四。初超譬不滅有損。二譬方便唱滅,叁譬唱滅有益,四追譬本實不滅。卯今初

  

馀失心者,見其父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

  

馀失心者,譬往昔結緣尚淺之人,及昔未結緣之輩。不能于今佛世得度,須至滅後方漸熟脫,即是未來機也。毒氣深入,譬上貪著五欲,入于憶想妄見網中。好色香藥而謂不美,即是不持戒習定,所以終不能得理味。譬上便起驕恣而懷厭怠也。

  

卯二譬方便唱滅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爲毒所中,心皆顛倒。雖見我喜,求索救療。如是好藥,而不肯服。我今當設方便,令服此藥。即作是言。汝等當知,我今衰老,死時已至。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差。作是教已,複至他國,遣使還告,汝父已死。

  

死時已至,譬當入涅槃也。留好良藥,譬留諸經教法門也。複至他國,譬此方現滅,他方現生。故上文雲,惟願世尊在于他方遙見守護也。遣使者,或取涅槃中大聲普告爲使人。或用神通,或用舍利,或用經教等爲使人。今用四依菩薩語衆生雲,佛已滅度。但留此法。我今宣宏,汝當受行也。後時若無四依傳述經法。則衆生豈能自知有佛已滅。故用四依(一、依法不依人,二、依義不依語,叁、依智不依識,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爲所遣使。

  

卯叁譬唱滅有益

  

是時諸子,聞父背喪,心大憂惱,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見救護。今者舍我,遠喪他國。自惟孤露,無複恃怙。常懷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藥,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卯四追譬本實不滅

  

其父聞子悉已得差。尋便來歸,鹹使見之。

  

良由滅後衆生醒悟,服藥修行以作因緣。能感未來應化。如遺教(經)雲,其未度者,亦皆已作得度因緣也。亦有精進苦到,即于道場感見諸佛者,如天臺大師,親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便是服藥病除之驗。故知滅實不滅,益遍未來。初良醫治子譬,譬上叁世益物竟。

  

醜二治子實益譬,譬上總結不虛。

  

諸善男子,于意雲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否?不也,世尊。

  

初立譬竟。

  

子二法合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爲衆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

  

成佛已來無量劫,合過去益物譬。言當滅度,合未來益物譬,現在易知,故略不合。亦無能說(我)虛妄,合治子實益譬也。初長文竟。

  

辛二偈頌二。初頌正顯遠,二頌叁世益物。壬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

  

不頌執近之情,但頌顯遠也。億載,皆數名。

  

壬二頌叁世益物二。初頌法說,二頌譬說。癸初中二。初頌正明叁世益物,二頌總結不虛。子初又叁。初頌過去,二頌現在,叁頌未來。醜初又叁。初超頌過去益物所宜,二追頌過去益物處,叁頌拂過去迹疑。寅今初

  

常說法教化,無數億衆生。令入于佛道。爾來無量劫,爲度衆生故,方便現涅槃。

  

說法教化,頌聲益也。令入佛道,頌得益也。方便(現)涅槃,頌形益中非滅現滅。即兼得(明)非生現生也。

  

寅二追頌過去益物處

  

而實不滅度,常在此說法。

  

寅叁頌拂過去迹疑

  

我常住于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衆生,雖近而不見。

  

雖近而不見,故但見儒童(菩薩于燃燈佛所以五莖蓮華獻佛及禮足、布髮掩泥,令佛足踏而過之,佛因記之。)得記及壽終等也(佛記曰,汝自此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初頌過去竟。

  

醜二頌現在二。初頌感應,二頌施化。寅今初

  

衆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鹹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

  

衆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

  

長文明感應中,則雲樂于小法,德薄垢重。今頌明供養渴仰等者,彼(長文)約不知久成(佛)義說。今(…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