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B>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设服良药, 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如是等罪 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 诸根不具、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此经具明谤经所招恶报,诫令勿妄宣传也。佛谆谆告谕,既令宏法(者)观机,兼使彼(疑谤者杜口)知避苦。可谓彻底大悲矣。初约大悲门莫为恶说竟
子二约大慈门,应为善人说。又二。初明五双善人之相,可为宣说,二总结可说。丑今初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利根强识,是现在。(可说)见佛植善,是过去。(可说)此过现一双(可说)也。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修慈(者),是愍下。恭敬(者),是尊上。(可说)又,精进修慈,不滞涅槃。离诸凡愚,不滞生死。(可说)此福慧一双(可说)也。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舍恶亲善,是外求,名愧。持戒如珠,是内护,名惭。此惭愧一双(可说)也。
若人无嗔,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质直敬佛,是自行。譬喻说法,是化他。此自他一双(可说)也。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四方求法,是请益之始。顶受专修,是归凭之终。此始终一双(可说)也。问,华严云,受一非馀,是名魔业。今何得云,乃至不受馀经一偈耶!答,若滞随情之说,则受一必至非(排斥)馀,故名魔业。若秉开显之谈,(开显之后,权实不二。一切诸法,无非佛法)便能以一贯馀,故为大乘法器人也。初明五双善人相竟
丑二总结可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
善信甚多,略举十相(即五双善人)以示流通方法耳。第二譬说周中,初正譬开三显一竟。上来释譬喻品竟
信解品第四
夫根有利钝,惑有厚薄,说有法譬,悟有前后。文云,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不生一念好乐之心。初闻略说,动执生疑,广闻五佛,蒙笼未晓。今闻譬喻,欢喜踊跃,信发解生,疑去理明。欢喜是世界(悉檀),信生是为人,疑去是对治,理明是第一义。圆融四悉,一时俱得。故名信解品。又凡禀小大教,革凡成圣。各有位次。小乘从闻生解,苦忍(即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印证之义。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明发,信则称行。(信行)历法观察,苦忍明发,法则称行。(法行)若信行转入修道,则名信解。若法行转入修道,则名见得。(或名见至)准小望大,(以小乘为准,比照大乘,)亦应如此。今中根人闻说譬喻,初破疑惑,入大乘见道,故名为信。进入大乘修道,故名为解。文云,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我等今日,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闻圆教,入圆位,故名信解品。
本迹者,四大弟子(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久入大乘,成就佛法。迹引中根,示初信解,故名为信解品。
观心者,了达心外无法,名信。于现前一念介尔心中见一切法,名解。从名字信解乃至究竟信解。
己二譬说周中第二明中根领解,近领火宅,远领方便也。文为二。初经家叙喜,二白佛自陈。庚今初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稀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屈躬恭敬,瞻仰尊颜、
初文先叙内心(欢喜)。即从座起下,次叙外仪(恭敬)也。善吉(须菩提)独称慧命,三人称摩诃者,通论皆(可称)大,皆(可称)慧。别论善吉解空(第一),空慧为命。此约行也。(因缘释)诸慧人中,佛慧第一。佛于般若(会上),命其转教(菩萨)。慧人所命,故云慧命。(约教释)此中亦具三业领解。发希有心,心领解也。即从座起,身领解也。而白佛言,口领解也。从佛所,闻未曾有法。即近指火宅譬喻,远指广略法说。又闻世尊授身子记,同行相例,(以同修一行为例)知(我等)必应有分,所以发希有心,欢喜踊跃也。偏袒右肩者,右表于权。昔未开权,如右肩被覆。今已开权,故偏袒也。右膝著地者,地表一实。知权即一实也。合掌,表权实不二。不二即是非权非实之一心。躬(身也)非直非曲,而能直能曲。曲表权。直表实。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表以我之权,趣佛之实也。
庚二白佛自陈二。初长文,二重颂。正陈得解。次十三偈,叹佛恩深。辛初中二。初长文,二重颂…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