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当的道理在。
十二、砖瓦工厂的发达
刚才提到生意隆盛的现象,笔者还想到另一个很好的实例。笔者有一个叶姓的亲戚,在云林县斗六市经营一家建材(砖瓦)工厂,虽然这位工厂的老主持人甚为木讷,不善应酬,然而秉性忠厚,心地善良,对于公益事业一向极为支持,尤其经常捐献钜量的建材以协助各种公益事业(尤其是庙寺和学校),因此博得普遍的好评。由于几十年不断的大量捐献,因此也产生了一种明显的“奇迹”。许多当地的其他同业者,不是经常发现生产过剩,销路困难,便是受到季节性的影响而呈现生意时好时差,极不均匀的现象,近年来建筑业又普遍受到不景气的影响,许多工厂不是大量减产,便是纷纷停工,甚至因而关门大吉者也不在少数,然而笔者这位亲戚的工厂,自光复之初创设以来,似乎愈来愈兴盛,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不仅很少受到景气的重大影响,而且生产的制品始终都维持十分畅销的现象,不仅经常供不应求,而且几乎一年到头都被订购的客户日夜催货,有时为了争取交货的顺序,许多顾客之间还时常引起不少的纠纷,这些都是笔者经常亲自目睹的事实,也是当地工商界人士经常引以为羡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然而事实上据笔者所知,这家工厂的负责人既没有实施什么科学的企业管理,也不善于各种交际的手腕,更没有什么“祖傅秘方”或专利的技术,因此其生意的兴隆似乎只能以“巧合”来解释,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兴隆的现象竟然持续维持了一、二十年之久,直到目前仍然方兴未艾,不逊往日,这种现象是否“单纯的巧合”?或者另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实在令人值得深思体会和耐人寻味。
最近(七十三年十月)该叶老先生不幸去世,据其家属表示,附近一所规模宏大的庙寺(受天宫,该寺亦为叶老先生捐献土地及建材所兴造)在翌日竟由“北港朝天宫大妈”降文加以指示,文称:“叶魂十世行善,功德圆满,已由吾神带往南天莅任锦衣卫使者一职,一切白色蜡烛吊联花圈布置均须改换红色,禁用道士,另聘高僧日夜诵经,宴客一律用素食,不得杀生,出殡当天,龙团助阵,圣乐齐出,禁闻哭声。”笔者在治丧期间曾屡次前往祭拜,并目睹逝者在去世两天后脸色突呈红润,法相极为庄严,且浑身柔软异常,毫无僵硬现象。许多诵经团团员也一再表示,他们来此诵经期间,经常闻到一股奇特的异香,而且整日诵经之后也不像平常一样感到非常疲惫,反而觉得精神饱满心情愉快。此外在出殡前日,由于全省各地阴雨绵绵,气象局报告也表示台风可能来临,因此家人十分担心,然而次日清晨天气竟然意外转为晴朗,闻者莫不视为奇迹。叶老先生一生行善积德,神人共钦,因此逝世时极尽哀荣,诚为善有善报的又一明证。
十三、欧住持眼疾的痊愈
行善积德除了对自己的家庭和后代有极为良好的影响之外,对于自己本身的健康和命运的发展更有密切的关系。笔者过去曾经认识故乡一个庙寺的住持(姓欧),几年前她曾经罹患严重的眼疾,眼中忽然出现一片黑影,几乎无法观看外物,后来转到嘉义就医,花费几万元后仍然毫无起色,许多眼科医生也都表示对此症状没有把握,因此感到十分的苦恼。嘉义市行善堂的主持人林先生知晓此事之后便向她忠告,一个人如果只是念经拜佛,专持“内修”(修慧)毕竟是不够的,假使能够进一步致力于“外功”(修福)的活动,例如布施等等,则可消除前愆,减轻业障,这时如果有什么病痛或难愈之症,也大都可以逐渐获得改善或解脱,因此要治好眼疾,除了看医生之外,更应当“拼命作善事”。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能将医药费的一小部分用来布施,则不仅身体可以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往往可以节省以后大笔的医药费。此外,如果能够将大笔用以保险的费用,拿一部分来行善,则“事先预防胜于事后的补救”,将来往往可以避免许多意外的危险或麻烦,这是他长期体会得来的一种宝贵经验。这位住持听后认为很有道理,因此也就随即参加行善堂每次至育幼院的布施活动,没想到参加几次后,其眼疾竟然奇迹似的大为起色,几个月后便完全恢复健康和正常,经过这次的经验后,这位住持也就成为行善堂最热心的一位会员,不仅每次都参加布施,而且还经常利用机会鼓励别人响应这种“既利人又利己”的义举。
十四、春风化雨社社员的善报
笔者还有一些亲身体验的事件足以证明为善最乐以及善有善报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民国六十七年,笔者曾经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和好友组成了一个小团体,称为“春风化雨社”,每人每月都捐出一、两百元,大家揍足后便购买极富教育意义的儿童读物及伟人传记,然后赠给偏僻地区的小学,使这些文化环境甚为贫乏的儿童能够获得精神的食粮,我们每个月赠送壹个学校,到目前(民国七三年年底)已经持续赠送了八十个学校,虽然我们的经费很有限,每月只能凑集几千块钱,购买一百多本的书籍,(最近较多,每月可以赠送几个学校)然而每次在赠书之后,总感到自己对于贫苦的儿童,对于教育事业,甚至对社会已经尽了一份的心意,因此心中总是感到十分的安慰和愉快。这种捐献的工作持续不断的结果,笔者发现,除了使我们社员与社员之间加强了联系,促进了感情,相处更为融洽之外,无形中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本校每年获得升等提名(如助教升讲师、讲师升副教授、副教授升教授)的名单中大部分都是本社的社员。有时由于名额极为有限,竞争极为激烈,然而每次脱颖而出获得提名的也往往都是本社最热心的社员。还有更奇特的是,近年来考上研究所,获得公费,留职停薪,继续深造的也大部分都是本社长期的社员。此外,有些社员还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例如有一位姓张的老师驾车不慎,被阿里山火车撞落至很深的桥下,结果虽然汽车被撞坏,然而他跟孩子除了皮肉受到轻微的擦伤之外,竟然都安然无恙,一位詹姓的老师骑机车先后被人撞倒了两次,每次车子损坏都很严重,可是人却仅有膝盖皮肤擦伤,其余全然无碍;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便是,有一位目前在幼稚园服务的社员,由于平时过分重视事业,以致虽年将届不惑,犹迟迟找不到对象,大家都替他担心,没想到长期奉献努力行善的结果,最近居然宣布订婚,而订婚的对象也极为理想,因此所有亲友无不替他感到庆幸,甚至视为奇迹。此外,有不少的女社员在怀孕后希望能够生男或育女,结果竟然也都巧妙的一一获得如愿。
有一次,笔者一位教务处的陈姓同事,自动向笔者表示,要替其第一个孩子参加春风化雨社,笔者问他为何要参加,他说几个月前,他暗中替其次子参加本社之后,有一次他次子(目前在军中服役)回家渡假,谈起军中生活,竟然表示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其长官对他的态度突然变得较为亲切,与过去严厉的作风迥然有异,因此日子过得较为愉快,由于行善结果竟然如此奇妙,因此希望已在做事的长子也能加入本社,以便分享这类经验。由于教育工作乃是百年树人的事业,而且愈早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将来收效也就愈大,如果我们能够大量购买优良的图书让儿童阅读,则不仅可以提高其国语文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由此获得大量的知识,学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甚至奠定将来效法伟大人物的志向,因此可以大大地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职是之故,笔者至盼社会热心人士能够重视这种购书和赠书的教育慈善活动并加以支持,以便尽早发挥促进儿童变化气质的功效。
十五、何同学的中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实例。笔者服务的学校曾经有一位何姓的学生,为了联合全校具备爱心的同学共同为社会上不幸的人群服务,乃特地组织了一个“慈光社”。成立之后,由于响应非常热烈,因此立即成为全校最大的一个社团,他们经常利用假日一齐前往孤儿院、仁爱之家、残障儿童收容机关等地慰问,不仅每次都带给他们礼物和日用品,同时也带给这些不幸的人们无限的温暖和快乐。此外该社团的许多会员还定期到许多孤儿的家中义务辅导他们的功课,冬令救济时更大力发动全校的师生捐款、捐衣物或书籍,以造福不幸的贫民。总之,这位社长为服务孤儿和社会,可谓殚精竭智,不遗余力,令人十分感佩。后来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异的“奇迹”,该生在毕业后随即报名参加一所国立大学夜间部的招生考试,当时她所报名的一系仅仅招收一名转校生,然而报名的人数竟然将近一百名,由于录取比例太低,因此她始终不敢抱著什么希望,没想到两个月后,她回来告诉笔者,她居然爆出冷门,击败群英,独占鳌头而荣获录取。消息传出后,大家莫不深感意外,这位学生还表示,这次报考的学生中,有一位曾经留学日本,而且曾经考上两个高考,当时已在台北附近一个县政府担任主任督学,由于实力特佳,因此在报考后便信心十足,志在必得。没想到考试结果,竟然以零点二分之差败给这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丫头。笔者由于经常与该生联系,因此对她知之甚详,该生尽管热心社团活动,但却并非天才型的考试能手,她所以能够如此“侥幸”或“凑巧得不可思议”,加大概只有“天晓得”了。
十六、仁心社社员的见证
笔者前年曾经担任本校暑期部进修班的教学,其中有一班的学员看了笔者的这类文章后,竟然纷纷表示要参加慈善的行列,为了有效推展这类活动,他们成立了一个组织称为“仁心社”,参加的会员每个月乐捐一、两百元,由社长负责加以管理,他们除了每月固定捐款一千元支持笔者的“春风化雨社”外,更经常利用周末假日,结伴前往各地育幼院访问孤儿,除了赠送他们糖果,文具或赠款外,有时还包水饺与孤儿共享,然后再讲故事、说笑话作游戏,使他们得到温馨和快乐。此外,如果社员发现附近邻居有特别需要救助的对象(如车祸或突遭不幸,无法生活等等),则在调查属实之后便施予援手。负责的社长…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