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与科学▪P2

  ..续本文上一页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类似于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真是,天无有边,无限大呀!大而无外呀!

  科学家们用最现代化的天文望远镜,望出去100亿光年那样远,也还没有看到边。

  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因为宇宙空间太大了,用我们日常所用的公里来表示实在太小,所以就用光线跑一年那样长的距离做单位。光线一秒种就跑三十万公里,30万乘60秒乘60分再乘24小时再乘365天,这样远的距离就是一光年。(946,080,000万公里)。

  过去认为星球之间广阔的宇宙空间什么也没有:没有物质,没有空气,连声音也不能传播,因而称之为真空。现在,经过研究发现,宇宙空间并不是真空,而是充满了宇宙微粒,只不过这些星际物质,或者星际尘埃,非常稀薄罢了。此外,还有宇宙射线,还有星际磁场。否则无线电波怎么能够从月亮、从火星上传回来呢?

  这正是“真空妙有”啊!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宇宙之间某一天,条件具备了,会发生大爆炸,于是就形成了新的星星,新的星系。而这些星星也会逐渐衰老,太阳有一天也会死亡,也会消散,重新变为星际微尘。

  这正是“缘合则生,缘尽则灭”呀!宇宙如此,人生亦是如此。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下面讲微观之宇宙。学习过中学物理的朋友都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而一切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一切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为了方便,今天再简单说明一下。

  一切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这种分子就是这种物质的最小颗粒。虽然非常小,但仍具有该物质的基本性质。大家都知道,大海是由一滴一滴的水组合而成的。如果把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小得人眼无法看到,但它仍然是水。如果我们把水分子再分,那它就不是水了,而是成了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我们用“H”表示氢原子,而用“O”表示氧原子,那么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H2O”。现今科学家们发现的原子有109种,也叫做109种元素。我们的地球就是由这109种元素构成的甚至月亮、星星也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科学家们还发现一颗星星,全是由黄金构成的。

  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研究发现:原子是由中间一个原子核和外面围绕它旋转的电子所组成,而电子比原子核小得多。肉眼是看不见原子的。如果把原子放大到十层楼那样大,原子核也不过黄豆那么大,而电子呢,大约也就是一粒微尘那样大。十层大楼那么大的一个原子(放大了的),除了黄豆大的一个核,和一个或几个,或十几个微尘那样大的电子之外,就空空如也了。就是这样一些空空的原子组成了空空的分子。就是这样一些空空的分子组成了你眼睛看得见手能摸得著的各种物质,于是人们就以为这相世界是那样坚固,那样真实。

  那么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研究发现:原子核里有质子、中子等粒子。进一步把这些粒子再分就是所谓基本粒子,已经有300多种基本粒子了。再研究,这些基本粒子会互相变化……再研究下去,就没有了,不存在了——不是说全没有了,而是再分下去的那些粒子,“寿命”太短了,通常只“活”万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你刚看见它,它就不见了,这真是:

  万物本空,空而妙有!

  也就是说:宇宙之大,大而无外,宇宙之小,小而无内。

  世尊二千五百年前的教导,已经为当代科学所证明。

  下面给大家讲点有趣的事例:

  大家所熟知的汽油、煤油、凡士林等,其组合的元素只有两样:一样是炭,一样是氢。也就是说,不管是汽油还是煤油,或者凡士林,它们都只不过是炭与氢的组合而已,都是炭氢化合物。

  再说我们日常所吃的粮食、脂肪、酒精、糖……它们的内含都是一样的东西——炭、氢、氧,氢和氧组成水,加上炭,所以也叫炭水化合物。

  再说一个更有趣的例子,烧锅炉用的煤、学生用铅笔芯的材料石墨,再一个做高级装饰用的金刚钻。虽然它们的价值不相同,但是它们的成份——组成它们的元素——都是炭(符号C)。渗有杂质的炭,就成了煤炭,比较纯粹的炭就成了石墨,可用来造铅笔,可用于铸铁等用途;而高纯的炭,不含一点杂质,它就成了金刚钻。

  这正好说明:众生自性平等,人人皆有佛性。能否成佛全在一念之间。

  说到念头,说到心之发动,说到认识,下边就要讲一讲:佛法与思惟科学。

  四、佛法与思惟科学

  佛法中之思惟科学极其丰富、非常高级。

  我们知道,有不少的自然科学家曾求助于佛学,有不少的哲学家曾求助于佛学,还有不少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因学习佛法中的思惟科学而悟入(宇宙真理)。

  佛法中讲认识论,讲思惟方法,讲哲学,讲逻辑学的经论是非常之多的。举例说:中论、唯识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门著作。实际上,在每一部经论中几乎均可找到非常高级的逻辑学、哲学。

  今天,我仅从《金刚经》中举一个例子来说。

  《金刚经》中有一著名的哲学公式:“佛说——即非——是名——”

  换个说法就是:“说是什么,就不是什么,也就是什么。”这是我学习《金刚经》非常深刻的一点收获。说它是个公式,是因为它通用,是真理,是可以套的。今天,我们就来套一套看:

  说是个人,就不是个人,也就是个人;

  说是同学,就不是同学,也就是同学;

  说是时间,就不是时间,也就是时间;

  说是西方,就不是西方,也就是西方;

  ……(这涉及到相对论、模糊理论、量子物理、测不准原理等知识,我们再回忆一下《道德经》中开篇也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此等等。

  为了辩明真理,我试著来解释一下。

  首先,通说一下。开头一个“说是”,那是假观,假者,借也,是个概念,藉以说明某件事,某个人……等。第二个“就不是”,那是“空观”,是说那个人,那件事本无自性,本无实体,本无一根你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第三个“也就是”,那是“中观”,为了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得到一种方便,暂且如此。(也就是所谓缘起性空者也。只讲缘起,会著于“有”,而只讲性空,只会著于“无”,两者都会出问题,只有圆融二者,既讲缘起,又讲性空,才能一切无碍,与宇宙实相相符,编者注)。

  现在解释第一例。

  说是个人,这个人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抽象,它已经经过舍象,舍去了具象——舍去了男人,女人,白人,黑人,老人,小人……等。

  就不是个人,是因为既然是抽象,是概念,它已经没有了自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具体的男人,女人,具体的张三、李四、王老五……。

  末了,也就是个人。这是为了方便,因为我们讲话时总不能一气把张三、李四、王老五……全说出来。

  现在解释第二例。

  说是同学,这同学二字也是一个概念,是人们假借而来的一个名词,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某个同学。例如:我们班上有36位同学,这是为了说话方便而已,实际上拿不出一个“同学”本身来看一看。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张三、李四、王老五。同学只不过是说明一种关系而已。全班就你一个人,就没有同学。增添一位张三,可以说增添了一位同学,张三是你的同学,你也是张三的同学,互为同学,也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缘起性空”,并无一个实体的同学存在。

  人们经过舍象,抽象,为了方便,创造了一个个概念,但是随著时间的推移,最后人们常常把概念当真实,当作具象,从而自我矛盾,弄出许多怎么也讲不明白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中国古老的经典《易经》里也就有了论述。(《易经》——你可以认为它是一部算卦的书,但的的确确它是一部记载著中国古老文化的巨著)。《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就是形象,是人们经眼耳鼻舌身可以感触的东西;所谓上就是经过舍象,抽象思惟加工的过程;所谓神,是指精神概念。所谓下者,是求其形象之具体者;而器就是一件件具体、实在的事或物。上面讲的人,同学就是形而上的结果。再例如“粮食”二字,就是形而上,古人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它们的果实,种子可以果腹,于是把这些各种各样的果实种子,舍去一个个具象,经过抽象,上升为概念,也就是形而上,就得到了“粮食”这两个字,反之,追求这些果实、种子之具体、有形、实在者,就发现有大米、小米、麦子、玉米……等等各各不同,这也就是形而下。

  人们的确太聪明了,但也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们往往把概念当真实,把在一定时空中正确的东西,无限扩大,结果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些说不清弄不明的问题,所以佛说:“不住于相”。

  下面我们就解释一下上边举的第三个例子——时间。时间是什么?只不过是人们为了方便借用的一个假名而已。谁见过时间?谁能拿一个具体的时间来看看?!(爱因斯坦曾说过:时间、空间,是人类的错觉,编者注)不用急,好好想想再回答。手表、钟是时间么?日出、日落、立个竹竿,观察日影而看“时间”,那只能说明地球自身在旋转,春、夏、秋、冬也只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相对位置不同而已,哪有一个真实的时间?时间只不过是人类为了方便所创造的一个概念而已,它并无自性,更无真如实相。

  人们说,一天24小时,这不是时间么?

  我说:这既对又不对。

  古人定一天为十二时辰;今人定一天为24小时,这都是人定的,为了方便,否则事情就乱套了。

  但是,什么是一天呢?人们心目中的一天是指一昼夜,即一个白天加一个夜晚,从今天早上太阳升起到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算一天。这是人为的,是非常有限的。譬如在月亮上,这就不能成立。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月亮上一天(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相当于地球上29天还多。其实,就在我们的地球上,有的地方就不是一天等于24小时。譬如地球…

《佛法与科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