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亦如电者。一切有为之法即是。世间万事皆如梦幻泡影。不得久长。梦者。妄想也。幻者。幻化也。泡者。如水上之泡。易生易灭也。影者。如身之影。无所捉撮也。露者。雾露之露。不得久停也。电者。雷电之电。顷刻之光也。
【傅大士颂曰】如星翳灯幻。皆为喻无常。(王曰。如星者。谓暗时则现。明时则无。喻众生则暗。故有此有为法。若明悟则无也。如翳者。谓众生自有光明于内。乃为自为法所蔽。如†翳障目之光明也。如灯者。谓暗时则用。明时则不用。喻众生明暗。故用有为法。明悟则不用也。幻注在前。)漏识修因果。谁言得久长。危脆同泡露如云影电光。(王曰。如云影者。谓聚散不常也电注在前)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楞严经云。有十种仙。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十万岁。妄想流转。一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学者观此十仙之始末。则传颂所谓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者。亦可默喻矣。)应作如是观者。有为无为皆由自己。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无纤毫停留挂碍。自然无心。如如不动应作如是观也。
【僧问云门大师云】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撅。太平古禅师为作颂曰。我佛如来干屎撅。随机平等遍尘寰。迷头认影区区者。目对慈颜似等闲。
【蟾首座问洞山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是应底道理。洞云。如驴觑井。蟾云。恁么则正是迷头认影。洞云。首座又作么生。蟾云。何不道似井觑驴也。还会么。若教有意千般境。才觉无心万事休。
【川禅师云】行船尽在把梢人。颂曰。水中捉月。镜里寻头。刻舟求剑。骑牛觅牛。空华阳焰。梦幻浮沤。一笔勾断。要休便休。巴歌社酒村田乐。不风流处也风流。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颜丙曰】僧谓之比丘。师姑谓之比丘尼。居士谓之优婆塞。道姑谓之优婆夷。一切世间之人。及天上之人。阿修罗神。乃六道中之三道也。闻佛所说此经。皆生大欢喜心。信而承受。尊奉行持佛教。
【李文会曰】夫至理无言。真空无相。谓都寂默也。但不著言说。不著知解。即是无言无相。金刚经之旨趣。本谓此也。是以旋立旋破。止要诸人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即不被一切诸境所惑。若得心地休歇。即谓之清净心。亦谓之本来心。亦谓之到彼岸。亦谓之涅槃。亦谓之解脱。其实一也。
【四祖问三祖云】如何是古佛心。祖云。汝今是什么心。四祖云。我今无心。三祖云。汝既无心。诸佛岂有耶。即于言下省悟。此是学人标致。
【法华经云】资生业等。皆顺正法。
【张无尽云】傅大士。庞居士。岂无妻子哉。若也身处尘劳。心常清净。便能转识为智。犹如握土成金。一切烦恼。皆是菩提。一切世法。皆是佛法。若能如是。即为在家菩萨。了事凡夫。岂不韪欤。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又何假如许开示耶。论语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法华经云】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
【逍遥翁曰】人天路上。以福为先。生死海中。修道为急。若欲快乐人天而不植福。出离生死而不明道。是犹鸟无翼而欲飞。木无根而欲茂。奚可得哉。又云。夫英雄之士。图王不成。犹得为霸。驰骋之人。逐鹿不成。尚能得兔。学大乘者。设使未成。犹胜人天之福。
【古德颂曰】历劫相随心作身。几回出没几因循。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幸冀勉旃。莫教当面蹉过。
【川禅师云】三十年后。莫教忘却老僧。不知谁是知恩者。呵呵。将谓无人。颂曰。饥得食。渴得浆。病得差。热得凉。贫人遇宝。婴子见娘。飘舟到岸。孤客还乡。旱逢甘雨。国有忠良。四夷拱手。八表来降。头头总是。物物全彰。古今凡圣。地狱天堂。东西南北。不用思量。刹尘沙界诸群品。尽入金刚大道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自如是我闻起。至信受奉行止。除界分计五千一百七十六字。界分计二百七十三字。集注计七万一千九百一十八字。签目一千八百三十七字。原序四百八十一字。新序三百六十一字。总共计八万零零四十六字。
释迦文佛说大般若经六百卷。外有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其金刚般若经。前后凡六译。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即此本。以其盛行于世也。后魏流支译。陈真帝译。隋笈多译。唐元奘所译。在大般若经内。第五百七十七卷。其次净义译。所译之经。具在藏经内。教传震旦。三藏法师以华言翻译西竺梵书。阐明法教。经始流传。此经我佛第九会说般若。时周穆王九年戊子。阿难尊者所记。古藏真经。不分界分。三十二分。梁昭明太子所分。敬查羽字八号藏本金刚经内。计少二十七字。(第三分。若非无想。少若字。第九分。是故名阿那含。少故字。世尊我不作是念。少世尊二字。第十三分。少是名般若波罗蜜七字。第十四分。此人无我相。下三句。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少三无字。少是名忍辱波罗蜜七字。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少故字。第十六分。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少若字。第二十五分。少是名凡夫四字。此本用黑尖点标明。西竺真传崇藏典也。今乃依此诵本贵流通也。皆所以尊经也。因附志之。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