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家庭.社会▪P7

  ..续本文上一页)。唱到这个要思念啊,朋友要来了,就开始由原来的那种欢快转入有点婉约缠绵了(指歌曲《思念》),对不对?这一转九十年代就开始要“潇洒走一回”(指歌曲《潇洒走一回》),为什么?已经不潇洒了,潇洒不起来了,就开始向往潇洒走一回了。沉重的开始,是不是?于是唱歌的表现就开始有点沉重了。这一转到了新世纪,就开始老鼠吃大米了(指歌曲《老鼠爱大米》),这还算好的,到最后都三节棍、三节棍了(指歌曲《双节棍》)。什么哼哈、呼哈的就没得唱了,就开始说了。是吧?表达不了了,就是内心的那种迷茫没有方向了,是不是

  这就是三十年青年人的变化,就是这么变过来的呀。所以你看现在的流行歌坛唱啊唱啊,唱不出什么新东西了。为什么?他内心的那种感受找不出什么东西来表达了。老年人的变化。这有老年人,怎么变的?三十年来的保健品变化,就是老年人的心路历程。开始那个八十年代初,哎哟,我这有虎骨鹿茸,现在又开始兴这样那样的胶囊了。小孩的心里变化,我给你们是这样总结的,从木头玩具到塑料玩具,从塑料玩具到打游戏机,从打游戏机到电脑。是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是这样变化过来的。

  但是你说过两百年以后写思想史,谁顾得你这些人想什么啊,早就忘光光了,所以诸位啊,不要一天到晚,不要你对我错他是我非,一室之墙成一室之门的。所以我讲是非与历史如同过眼云烟,一瞬间就过去掉了。你永远都是对的,他永远是错的?没有的事啊!

  四、放下是非

  既然以上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既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既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被遗忘掉,那么你们干嘛还死抱着一个是非不放呢?你跟是非作伴吗?你为什么不把他放下去?让他成为过去呢?老成天惦记着它?昨天我们两个人小摩擦,今天见了面,嗨,昨天对不起哈,对不起,对不起…就过掉了吗!你老是对别人昨天跟你顶了两句而耿耿于怀,今天见了面,一个走这边,一个走另一面,你这一辈子,生生世世都要做反面吗?没有必要嘛!所以我给你们讲,佛教里有一句话:不要欠来生帐。今生,所有结的不好的,所有的恶缘,所有的逆缘,全部在活着的时候还掉。无债一身轻,好去见阿弥陀佛啊!

  老是背着一个包袱,经常想着那个家伙是坏的,那个家伙曾经害过我,他曾经整过我,他曾经怎么个我。我的天啊!到死的时候你都在想。这个时候哪个给你来助念,他也无力回天。不要别人助念,自己说走就走。关键还有个问题,人家来助念的时候,你那个念头还要转的过来。人家在那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托佛…”,你说别念了,那个家伙还欠我钱呢。你想的是这个,你们两个心不相应吗。所以哪有放不下的东西?到最后你都得放下,还不如早点放下,还痛快一点,不要一天到晚让是非烦恼好坏压在你的心上,变成一块石头沉甸甸的,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在那里哎哟哎哟的叫胸闷。当然胸闷了,一天到晚都放不下,还不胸闷!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个世上生活,不可能不面对是非,彼此之间肯定会因为有意见的不统一而起争执,甚至是有争吵。但是今天过了,明天就要把他放下,彼此还是笑脸相对。这就是我用佛家的一句话要告诉你的:千万别欠来生帐。欠来生帐很麻烦呢,将来来生如果你是个有智慧的人,你还没有迷失本性,你还有办法自己去还,就像那个安世高一样,对吧?他知道欠谁的,他能走过去对他的债主说:“你把我杀了吧,这是我欠你的。”恐怕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吧?既然办不到,那为什么我们不现在把他办掉呢?是吧?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刚才我讲了名利的问题,下面是个是非的问题,我们应当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它。这些都是社会的现象。当然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的现象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照清楚,这就不是我今天这个讲座能跟诸位报告的了的。

  结 论

  那么我们前面讲了人、讲了家庭、讲了社会,我给你们做个总结。怎么总结呢?人与人之间哪,过去有一首诗叫《游子吟》,内容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读了这首诗你就会想起谁呢?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来。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经验啊,当你想母亲的时候,也有可能母亲在想你。为什么?有血缘关系,你那个身上有个DNA和母亲身上那个DNA是一样的,这两个是有磁场咧,有感应;即使不是血缘关系,真心的朋友,你在这想他,他也会在那想你的。所以,我觉得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你只要用真心相待,彼此之见一定会有感应的。注意“感应”两个字怎么写?下面都是“心”字。说到家庭,我们过去老是处理不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就是因为你太容易把他遗忘掉了,你容易忽视他的存在,因为你觉得天天都见了面的吗,用不着那么关心。这恰恰错了,越是在你身边,你越是要用慈悲心来呵护他,这样你这个家庭才能真正的融洽。注意!我用了这两个字:慈悲!慈悲两个字怎么写?下面还是“心”。

  最后谈及社会,我觉得儒家的社会解决问题有两个原则:忠和恕。刚才我讲的放下是非,不要计较,属于那个范畴啊?显然是属于恕的范畴!也就是做人要包容,心量要大,这个佛教也是提倡的。还有忠,就是你在社会上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不贰。过去叫忠,今天叫什么?叫责任。一个人只要尽责任,守诚信,就叫忠。所以你看“忠、恕”这两个字下面也是什么东西?是“心”啊!

  所以最后我总结一句话:只要你是真心待人,一定会心心相印,一定会有感应;只要你是用慈悲心来呵护,你的家庭一定会是融洽的;你只要是以忠恕之心对待社会所有人都认为不平的现象,你一定会拥有快乐和幸福。但是,感应也好,要用心;慈悲也好,要用心;忠恕也好,要用心。概括起来一句话,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作人做事,你是一个用过“心”的人,你的人生就一定是成功的!

  

《人.家庭.社会》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