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龙舒净土文▪P16

  ..续本文上一页。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又二

  八万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弥陀。十万亿刹之遐方。的是唯心净土。净秽虽隔。岂越自心。生佛乃殊。宁乖己性。心体虚旷不碍往来。性本包容何妨取舍。是以举念即登宝界。还归地产之家乡。弹指仰对于慈容。实会天真之父子。几生负德枉受沉沦。今日投诚必蒙拯济。三心圆发一志西驰。尽来际以依承。历尘劫而称赞。

  念佛号并菩萨号同前

  比丘(某甲)为渡众生。归命一心稽首礼赞阿弥陀佛三乘圣众。愿净光慈誓摄我。我今为脱娑婆苦报求生净土满菩提。愿发志诚心修行净业。愿以礼念如来圣号讽经诵咒众善功德。投入如来誓愿海中。承佛慈力。诸罪消灭。净因增长。正念现前。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口业清净。心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异香天乐来迎接我。如一念顷得生佛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即证无生。广度有情同归净土。惟愿如来特垂救济。十方三世云云。

  又三

  归命乐邦大慈父 勇猛调御阿弥陀

  一音所演甚深经 菩萨听闻贤圣众

  普放慈光摄取我 成就十念菩提心

  长辞五浊净诸缘 即趣九莲如佛住

  佛月映临我心水 我心亦映佛月中

  愿力有在誓归依 赴我恳求来接引

  念佛菩萨号如前

  上来诵经持咒礼忏念佛功德。普为众生一心归命。正趣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愿海。仰冀世尊以大愿轮慈誓摄受。令我三业善根增进。于此恶趣速尽报缘。一切生因毕竟永断。临命终时正念往生。见佛了心环度一切。我业障罪悉皆忏悔。愿垂接引。随佛同归护佛法神普及恩有俱蒙利乐悉展威灵。于三昧中共垂卫护。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十方三世云云。

  又四

  稽首阿弥陀 救世大慈父

  甚深真法藏 三乘贤圣僧

  我以诚实心 求生佛净土

  愿住本弘誓 普运无缘慈

  应念赴机缘 犹如水中月

  念佛菩萨如前

  上来诵经念佛功德。祝献护法诸天。报答四恩三有。利乐法界众生。我等一众忏悔罪根。庄严净土。愿此身报尽。临舍寿时。承此善根。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广度群生。大作佛事。十方三世云云。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二(终)

  普劝修持

  南谟阿弥陀佛

  愿同念佛人 尽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藏经云。念此佛者现世消灾保寿。此佛有大誓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声念我名号。而不生者我不作佛。如每朝合掌向西。至诚念佛十声。念上四句偈一遍。西方七宝池生莲花一朵。他日于其中托生。衣食随意化成。长生不老。龙舒净土文说感应甚多。王日休劝予为西方二图。愿发大菩萨心者。稍大写刻板。小者印十。大者印一。小者循门而施。大者择而与之。小者以劝仆妾之徒。大者以劝识字人。若能以全部刻板广传。其为福德不易量也。因附口业图于后。若并以印施。使知所劝戒尤善。

  口业劝戒

  口诵佛名如吐珠玉(天堂佛国之报)

  口宣教化如放光明(破人迷暗)

  口谈无益如嚼木屑(不如默以养气)

  口好戏谑如掉刀剑(有伤人)

  口道秽语如流蛆虫(地狱畜生之报)

  口说善事如喷清香(称人长同)

  口语诚实如舒布帛(实济人用)

  口言欺诈如蒙陷阱(行则误人)

  口称恶事如出臭气(说人短同)

  人生不过身意口业。杀盗淫为身三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为口四业。贪嗔痴为意三业。总谓之十恶。若持而不犯。乃谓之十善。据佛所言。口业果报多于身意二业。以发意则未必形于外。出口则遂见矣。举身为恶犹有时艰阻。不若口之易发故也。未问隔世之事。且以现世言之。今人有一言称人。其人终身受赐。福及子孙者。有一言陷人。其人终身受害。累及子孙者。口业岂不重哉。出乎尔者反乎尔。在彼固可畏矣。然有已怨天者穷怨人者。无智惟自戒慎可也。故述贤圣之意。为劝戒图。

  超脱轮回捷径

  大藏十余经言西方净土事。人皆莲花中生。衣食化成。长生不老。其修行法门有九品。今节出众人可通行者。阿弥陀佛有大誓愿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声称我名号而不生者。我不作佛。现世可以消灾解冤。增福保寿。每朝合掌向西顶礼念。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一切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各十声。

  复顶礼念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发愿偈一遍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共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复顶礼而退。此偈有大威力。能灭一切罪。长一切福。教人念得大福报。至诚如是。必中品生。更加精进。每日念佛三次五次。或千声万声。乃至昼夜念佛不辍。又以念佛法门广化世人。使更相劝化。必上品上生。罪恶人修亦下品生。此间念佛。

  如上一法。日日奉行。西方七宝池。自然生莲花一朵。他日于其中托生。衣食随意化成。长生不老。凡女人念佛往生者。皆化为男子身。王日休劝。

  (以上一篇若能刊印单张送人最为善中之善)

  念佛报应因缘

  梁氏女双瞽而眼明。冯氏夫人久病而痊愈。陈仲举怨鬼遂去。刘慧仲夜卧不惊。此生前念佛之效也。姚婆见佛像于空中。昙鉴得莲华于瓶内。怀玉承金台迎接。智舜睹孔雀之飞鸣。此临终往生之效也。志通有五色祥云。李氏得三根不坏。宝藏有童子出于顶上。公则有金色现于洛中。此身后示现之效也。生净土者。有进无退直至于成佛。是劝一人修净土。乃成就一众生作佛也。凡作佛者。必度无量众生。彼所度之众生。皆由我而始。故劝人修者。福德不可穷尽。大慈菩萨偈云。能劝一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又云。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几多强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化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古诗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已上详见龙舒净土文王日休劝缘。

  嘉禾在城兴圣禅寺德海书 四明友云王鸿刊

  文禄三年(甲午)菊月十二日毕书 笔者朝鲜国僧托莲

  附通行念佛日课法(八不居士审定)

  赞佛偈(并回向发愿文。共四篇。事尽理到。皆先觉所撰。凡修净业者。随意互用。)

  阿弥陀佛真金色。相好端严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念百声千声以至万声 起初少定数目 随后渐增 但须持之以恒 不可或作或辍 忽多忽少 其记数法用念珠 或用香或用钟表记时亦可 念佛声须不高不低 以字字念到为要 或莫念口不出声 而心闻其音 字字清晰亦佳 最忌视为具文 心求速了 但具形式 难得实效矣 念毕再念)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念毕长跪 回向发愿云)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哀纳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礼拜)

  丞相周益公赞

  皇皇然而无求。愓愓然而无忧。悯颓风之将坠。揽众善以同流。导之以仁义之原。诱之以寂灭之乐。人见其有作。而莫识其无为。故中道奄然而示人以真觉。

  晋轩李居士赞

  心焉遗尘。迹则混俗。庞居之士之修持而无家。何子季之精进而不肉。禅宗立。莹彻群疑。崇莲池之梵行。洞祖佛之神机。硗然颊颧。约略抚缋。湛然一性。唯安养之归。

  王龙舒国学传

  云栖沙门袾宏撰

  宋王日休。龙舒人。端静简洁。博极经史。一旦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夜分乃寝。作净土文劝世。将卒。三日别亲识。有不复相见之语。至期。读书罢。如常礼念。忽厉声称阿弥陀。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如植木矣。邦人有梦。二青衣引公西行者。自是家家供事云。

  赞曰。龙舒劝修西方。最为泪切恳到。非徒言之。亦允蹈之。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千古。呜呼。岂非净土圣贤。人廛垂手者耶。

  王虚中传节录

  知归子彭际清撰

  王虚中。名日休。庐州人也。宋高宗时。举国学进士。弃官不就。著书名龙舒净土文。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丐僮奴皂隶优妓之属。咸以净土法门劝吊皈依。其文浅说曲论。至详至恳。若父兄之教子弟然。虚中尝无量寿经。称赞西方。义蕴深广。而自汉迄宋。译文晦塞。罕中伦节。致我佛说经之旨不白。乃祷于观世音。会四本而译之。三年乃成厘为五十六分。文辞尔雅。条理灿然。遂得大行于世。乾道中庐陵李彦弼有疾。垂死。梦一人自称龙舒居士。谓曰。汝起饮白粥疾当瘳。且汝尚忆阙仲雅教汝修行捷径否。彦弼曰。每日念佛不辍。既觉索粥饮之。立愈。彦弼初未识虚中。既而见其画像。与梦合。使诸子往受学焉虚中将卒。前三日别道友。勖以精修净业。云将有行。不复相见。及期。与生徒讲书毕。礼诵如常。时至三更。忽厉声称阿弥陀佛数声。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彦弼闻而感之。为刻虚中像。并述其事传远近。自是庐陵人多供事之。

  

  

《龙舒净土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