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下)▪P5

  ..续本文上一页疼痛。从无量佛现示世间,直至山海自在通王如来现示世间时,我才观想到了亡身除蕴的境地,才能达致内外如一,此时我的身躯已经可以化水,与十方世界诸香水海的水性融洽无间了。佛称我为童真,从此我得入了菩萨位中。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我以为观想水性融洽,流通无碍,由此证得无生忍,成就圆满菩提是第一法门。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榴璃光法王子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忆想起在恒河沙数劫以前,有佛出现在世间,叫做无量声佛。此佛开示菩萨们,本觉是灵明妙用的,而这个娑婆世界和众生的身心,都是妄念攀缘的结果,都被妄念风力所转动。那时,我就观察这个世界是如何安立的,我谛观到这世界依空间而立,依时间而迁流,我谛观到身心是外止而内动,谛观到心随念想而摇动。我观见到这些种种动并没有什么差别,一时我就觉悟到这些种种动静,都是无处而来无所而去的。觉悟到十方微尘世界一切颠倒众生,以至于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一切众生,都像是盛在一个容器里的百千只蚊虫,在那里面哄哄乱鸣,分寸之间竟能狂鸣如雷响。没有多久,我就得入了无生法忍,能于不生不灭之法中安忍不动心念了。开悟之时,我看到东方不动佛国,作为法王子,我侍奉十方如来佛,身心俱发智慧光芒,能洞澈一切而无阻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我以为,观察妄念风力本来无所依持,能悟得菩提心,证入三摩地,能应和十方如来传播唯一妙明真心,这应当是最上法门。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虚空藏菩萨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和如来佛曾在定光佛那里,我修得了无边身虚空相,能以虚空证知一切法为虚空所印。那时,我手持四大宝珠,照明如十方微尘多的宝刹,一齐化成十方虚空。我又在自心中间现示大圆镜,大圆镜内放射十种微妙宝光,宝光能流灌十方,盈尽无边虚空,并能将诸幢王刹摄入镜内,涉入我的无边身中,因为我的身躯如虚空一般,所以、并没有什么障碍。我的身躯又能散入到和微尘一样多的国土里去,以便广行佛事,同时亦达到了大随顺心,能应机通感一切而不有染,妙用与佛一样。这等大神力,是由我谛观到四大本来无依,一切皆是妄想生灭,与虚空并无差别,与佛国原来一致而得到的。如此谛观之时,我就证得了无生忍,能于不生不灭的法性之中安忍不动一切心念。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所证,我以为谛观虚空无边,证入三摩地,生发无上妙力是第一法门。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忆想过去无数劫时,有佛出现在世间,叫做日月灯明佛,我跟从此佛出家后,却仍然追逐世间荣名,攀附高贵种姓。后来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证入了三摩地。又经历了无数劫以后,我以此正觉三昧,侍奉随顺恒河沙数诸佛,追求世间荣名的心念歇灭无有。又到了燃灯佛出现于世间时,我就成就了无上妙圆识心,直至成就了三昧也无,尽空一切的境界。此时,我已明悟,无尽如来国土,不论是秽是净,是有是无,都是识心变现而成。世尊,由于我了知这样的唯心识的缘故,所以,从我识心里能涌流出无数量的如来佛。现在我已得如来印证,得入菩萨位中。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修证,我以为谛观十方世界只是识心所成,识心一旦圆明,就能证入圆明真实之性,从而远离依他起性和遍计执心,从而能得无生忍,能于不生不灭之法性中安忍不动心念,这应是第一法门。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大势至法王子和同道的五十二位菩萨从座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忆想过去无数劫时,有佛出现于世,叫做无量光佛,十二位如来前后相续共一个劫时,其中最后一个佛叫超日月光佛,这佛教我持念佛法的奥妙法门。譬如有人能擅记忆,有人擅忘却,这两个人,不论是能遇在一起还是不能遇在一起,或者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只要两人间相互生起忆想,心念深切,忆念的力量自然加深,就能够在生生世世之中,如影随形一样不相分离,他们之间也不会有任何相互抵触分别的事情发生。十方如来怜悯众生的心,就像母亲忆念孩子一样,假若孩子逃逝不见了,这个忆念又有什么用处?假如孩子忆念母亲,也像母亲想念孩子那样,两个忆念深深切切,那么,母亲与孩子就能生生世世都不会分离。如果众生对佛心生忆念,那么忆念一起必能见佛,如此则离佛不会遥远,则可以不假借任何方便,自然得到心开。这就好比专事染香的工匠,身上必定有香气溢出,这就叫做香光庄严。我的修习本因地是以忆念佛的心,证入无生法忍。现在我在这个娑婆世界,能摄受所有忆念佛的众生统统归于佛国净土之中。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所证,我没有什么选择,而是收摄起全部六根,心心念念相续不断,和合归于精明心,离于分别,如此清净念佛,必能证入三摩地,得入无上正等正觉,我以为,这应是第一法门。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那时,观世音菩萨从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礼后对佛说:世尊,回想起从前我经历的那些不可胜数的劫时,当时,有一位名叫观世音的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向他发露要修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愿,这佛教导我从听闻思维入手修持,然后进入正定正持。最初在闻性中修时,进入了内流便渐渐亡失了所闻的声音,此时一切都寂寞了,动和静两种现象了然不生,然后逐渐增加定力,不但所闻的动静二相不复存在,耳根能闻的闻性,也同时俱尽。此时,六用不行,唯余一觉,所觉知的一切皆是空,空觉是极其圆融的。一切空归于寂灭,生灭也归于寂灭。当空灭呈现于前时,忽然超越了在世与出世间的界线,十方世界都是圆通明朗的。从而获得了两种特别无上的妙用:一是向上应合了十方世界的众佛们具有的根本觉悟心和佛的慈力,二是向下应合了十方世界身处六道轮回中的众生向佛的悲仰之心。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可畏可爱的业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